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杀1894-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供货商必须派遣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所有费用包含在合同款中,直至厂内职工能熟练操作、检修为止。
订购完设备后,于寒又委托穆麟德联系勘测设计等公司负责厂地选址、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以及人员配置。
一份份电报从营口发往德国,无数人在银子的诱惑下忙碌起来。
于寒与穆麟德讨价还价期间,数十万计的灾民被商船载到了金州附近的花园口,但三旅早有准备,设下了重重关卡,并用各种方法识别出其中的奸细,这些人被当场拘捕,审问后统统投到了矿山,普通百姓则安置在海城以西的区域,并实行保甲连坐制,让他们相互监督,严防漏网之鱼兴风作浪。这种手段虽然苛刻了些,但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
先前几次战斗中伤残的几千士兵组建成辽东治安总队,其下分为几个支队,支队下又设大队、中队,每个县设一个中队,人数120人,又以治安队为基干组建联防队,由身家清白的青壮年男子组成,这样,辽东的治安架构就初步形成了。
清廷遭受了军事、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后,暂时老实了下来,加上于寒又发了笔横财,还涌入了大量人口,与众人商议一通后,于寒决定将救国军扩充到六万左右。
征兵的事非常顺利,告示张贴之后,优厚的待遇顿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壮年,特别是从山东迁来的灾民,只要一人当兵,立刻能解决全家的衣食住行,听到消息后纷纷踊跃报名,不到一月时间,救国军便招到了六万合格兵员。
这时二旅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便担任起了训练新兵的任务,一旅、三旅、独立团和警备团则轮换着接受德军教官的训练。
辽东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于寒却偷空去了旅顺、天津以及威海三港,用了足足一月时间,将先前炸沉的战舰悉数化为材料收到了物品栏,得到了海量的钢铁、铜、铝。
当然,上岸休息时,他还会与营口、海城联络一二。
收完久违的战利品后,新兵也完成了初训。于寒马不停蹄地返回海城,与众人商议扩编事宜。
在此之前,参谋部已经拟定了草案,内容如下:
一,将三个步兵旅扩充为步兵师,原先三个旅长郭铁生、江海生、陶黑柱升任师长,原下属各团编制不变,但人数扩充到两千人;
每个师又增加了一个骑兵营,人数五百人,是以俘虏的毅军、武毅军骑兵为基干扩充的,负责侦察以及快速增援;
加上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警卫营、运输营、战地医院等,每个师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人。配齐以上兵种后,每个师都成为一个独立作战单元。
师属炮兵营八百人,装备二十四门120火炮;
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及一个警卫连、迫击炮连、机枪连、侦察连;迫击炮连人数一百五十人,拥有十二门迫击炮、两门57速射炮;机枪连同样是一百五十人,装备八挺手摇加特林机枪。
二,欧胜的独立团扩充为独立旅,人数五千人,下辖上述两个步兵团;
三,原炮兵连扩充为重炮旅,装备120、150火炮各二十四门,这是仿制二战中倭军的重炮旅团编制的,当然,火力远不如后者,不是没炮,而是240以上的火炮运输太困难,不过,在当前情况下绝对是陆上无敌了。
四,特种连补充满员后编制不变,但级别提升到团级;
五,原师属警备团扩为警备旅,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
六,以上各部合为一个军,共七万多人,军长于寒,副军长连兆明,兼任参谋长。
七,这一条是于寒提出来的,给每级军官授衔,正、副军长为中将,军参谋长、师长为少将,旅长为少将或大校,团长上校或中校,营长为少校或上尉,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班长为上士或中士,并制定了肩章样式,这个大家都熟悉,就不说了。
部队整编完了,但炮兵、机枪手、工兵、通讯兵、侦察兵大多还是生手,这都在意料之中,只能慢慢训练了,好在穆麟德又拉来了不少退役的军官和士兵,包含了以上所有兵种。
于寒思量了一番,决定成立辽东军事学校,将所有教官纳入其中,他则当仁不让地做了校长(嘎嘎),副校长则由穆麟德的老伙计莫里茨担任,本来他放不下商行的生意,但于寒与穆麟德商议后,答应以后的武器弹药都从他这里走货,这才将他拉了过来,商行日常生意则由莫里茨的雇员文森特负责。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时间到了九月底,辽东已渐渐冷了起来。
经参谋部商议后,欧胜的独立开赴锦州,将辽西大部分区域纳入囊中,这也是于寒早就想好的。
第二师留守石山站、营口,第三师继续驻防辽南,警备旅驻防海城、凤城。
第一师在特种连的配合下,以雷霆之势攻下了奉天,俘获清军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三千匹,武器弹药、粮草无算;打退了清军数次反扑后,又乘胜追击,占据了抚顺、铁岭等地。
清廷见反攻奉天无望,无奈下重新起用了李中堂前来谈判,要求救国军归还奉天,并愿以银两赎回;
救国军一方谈判的是连兆明,在于寒的授意下毫不松口,李中堂无奈下请示清廷后退而求其次,要求救国军不要动关外的皇陵。
连兆明乘机又提出于寒另一个要求:要清廷将北洋水师幸存的军官、士兵拨付过来,除了那几个临阵脱逃以及逼迫丁汝昌投降的军官外。如果不满足要求,就发掘关外三陵,将野猪皮等人挫骨扬灰,并派军队攻打山海关。
刚过去的甲午战争以及与救国军几场战役后,清廷可战的兵力已近枯竭,加上不明救国军虚实,而没了战舰的水师官兵留着好像也没用,还得拨钱养着,清廷盘算了一番,最后这个要求。
李中堂虽然有些肉痛,但清廷都答应了,他不愿意也没办法,即使都是他的旧部,也不得不忍痛割爱,颤抖着双手签下了和约,因为是在营口签订的,所以称为《营口协定》。
协定大致内容为:
一,救国军负责现有地盘,即奉天府以南、锦州以东地区的防卫、治安、民生以及对外交涉,若与他国发生任何冲突,与清廷无关;
二,山海关到梨山段为军事缓冲区,救国军、清廷均不得在此驻军;
三,救国军应保证关外三陵、奉天、辽阳城完好;清廷派驻一营守陵卫队看护皇陵,救国军不得攻击卫队,并保证其补给路线畅通;
…
至于拨付水师军官这种卖人口的事,当然不能写在纸面上。
总之一句话,救国军得了里子,清廷得了台阶。
即便如此,清廷也是松了一大口气,因为救国军没索要一两银子,本来都做好借债、大出血的准备了。
于寒没让连兆明索要银两的原因很简单,清廷已经没多少油水了,要是来个狮子大开口,对方不答应吧,己方骑虎难下,再打下去也不怕,但没足够的军队去守,更没有人才治理;对方答应吧,肯定从百姓手中榨取,或是抵押矿山向列强借款,前者会使双方都失去民心,后者则为以后埋下隐患,还是省省得了。何况他出入国库如履平地,想要钱,自个去取就行。
第122章 心病、心药
海城。
第一次扩军后,这里就成了救国军大本营,原来的师部,现在则是军部,还有参谋部都设在这里。一些兼顾民政的机构,如商务部、财政部也设于此。
战事结束后,第一师驻防奉天、辽阳及周边,第二师驻防营口、石山站,独立旅驻防锦州,第三师分驻旅顺、金州、大连,警备旅的一个团则驻防海城,另一个团则远赴凤城,并向东部扩展。
“呼——终于能喘口气了!”
安排完琐事后,于寒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心道真累啊。不过都是值得的,要想轻松就走单兵路线了。
“嘻嘻!”
一声娇笑传来,于寒一囧,就见韩澧兰倚门掩口笑吟吟地看着他。
“媳妇,想死我了。”于寒心头一热,几步上前将她拥入怀中。
“嗯——别,这里是会议室,让人看见了会笑话的。”短促的热吻过后,韩澧兰一个灵醒,急忙挣脱出来。
于寒抚了抚她额前的秀发,歉意地说道:“这阵子事情太多,以后很长时间里也会如此,委屈你了。”
“不。”韩澧兰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摇头说道:“如果没有遇见你,也许,我会在沦陷区战战兢兢地艰难渡日,也可能在倭寇攻进蛟龙镇时就没命了。那天之后,所有的日子都是赚来的。
看着你从一个山寨起家,到现在拥兵五六万,先是打跑了倭寇,又从朝廷手中夺下大半个奉天府,还让治下所有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从心底替你骄傲。虽然现在还没占下一省,但从种种布置来看,你一定会实现更大的抱负。能嫁给你,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委屈呢?只是——”
“只是什么?”于寒好奇道。
韩澧兰脸上一羞,细若蚊蝇地说道:“咱们成亲快十个月了,我这肚子还没动静,你又总是亲临战阵,我怕…”
于寒一拍脑袋:“哎,别担心这个,我问过郎中,这个是要挑日子的,是这么这么回事…”
给媳妇科普了一番,韩澧兰的小脸更红了:“这事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其实也不用这么刻意,不然挺欢乐的事情成了功课一样,让人失去了趣味。刚好忙完了,这阵子我就呆在海城,好好陪着你,有事再去营口。”
“嗯,你真好。不过可别误了大事。”韩澧兰脸上一喜,随后又黯淡下来。于寒现在事情多如牛毛,两人想过普通人一样长相厮守实在不现实,别说是一个月,哪怕是五六天都是奢侈的。
于寒看出了她的心思,温声安慰道:“放心吧,以前是人手不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到那时,我只要运筹帷幄就行了。除了武器钱粮和重要事宜,别的事情一概交给手下。”
“嗯。”韩澧兰乖巧地应了一声,突然一恼:“哎呀,我差点忘了说了,三姐病了,好几天没出门了。”
“啊?”于寒一惊:“是不是太忙了?要不,我给你们换个轻松差事?或者,暂时什么都别做了,什么时侯觉得无聊了,我再给你们安排。”
“什么啊?我俩说不上闲,但也不至于累病了,活都是别人干呢,我们只是看看钱花哪了,有没有这笔预算,账目什么的不用操心。我看三姐是心病。”
“心病?”于寒眉头一皱:“我知道了,我已经派人去了河间县,她那个仇人崔世纶活不了几天了,放心吧,既然崔世纶害她家破人亡,就给崔世纶来个满门抄斩。”
“这会不会太残忍了?”韩澧兰不禁打了个寒战,她觉得一人做事一人当,只诛首恶就行了。
“留着他的家人以后寻仇吗?想想三姐,一家老小就剩下她一个,全因崔世纶的贪念而起,谋夺别人钱财不算,还要赶尽杀绝,那些带血的钱可不是崔世纶一人享用了,他的家小都有份。这事很快就有回音,咱们先看看三姐去。”
韩澧兰眼中先是一亮,目光又变得复杂起来:“好,我就是想让你去看看三姐的。还有,我看三姐不像是为报仇的事情。她今年二十三了,要是没有那个变故,她早就成家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