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人物风云谱-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不满意,恨不得晋军大败。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荀林父命他去讲和,正中下怀,心想:“荀林父啊荀林父,你的死期到了!”
这魏镐到的楚**中对楚庄王说道:“我奉我家元帅之命前来向你国索战!请你国大王洗干净脑袋等他来砍!”说罢傲然出去。
楚王大怒,令楚军火速前进,赶往?地,一定要看下这个可恶的荀林父的脑袋!
荀林父正在等待魏镐的好消息,不成想楚国大军大举前来,并不按规矩索战,而是如疯如狂,像潮水一般地冲向晋**营。晋**队被杀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荀林父急令大军撤退,宣布一道命令:“不管用何种办法,凡能顺利渡河者官升一级,赏白银一百两!”
只见黄河岸边,晋**队人马杂沓,一片混乱,腿快的逃上了船,有腿慢的只好抓住船帮,更有大批人马被挤得落进河里,被滚滚黄河冲走,有的见船负担不起如此重量,纷纷挥刀斩断把住船帮的晋国士兵的双手,一时间血水横流,哭声一片,染红了整个黄河!
荀林父带领人马逃过河来,清点人马,见人马损失大半,再次失声痛哭,抽出宝剑便欲自刎!
众将官垂泪道:“本次战败,乃副帅不听将令所致,非元帅之过,元帅就此自杀岂不是正好中了某些人的下回啊了吗?元帅勿虑,我等回国以后一定向主公禀明。还元帅一个清白!”
荀林父道:“大军败绩,岂能和元帅无关,将帅不和,是因为本帅调度不力,不能及时执行军法所致,我若不死如何向晋国交代,向主公交代!罢、罢、罢我暂且留着我这条性命,等待回国由主公决定便了!”
遂吩咐整顿人马,等待楚国渡河,阻击楚国。
且说楚庄王见晋国大军败退之惨状,不仅叹息。手下诸将均道:“目前晋国败退,何不乘胜追击,全歼晋**队,占领晋国?”
楚庄王道:“吞并一个国家如同吃饭,一个人吃下比自己小的东西易如反掌,但吃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东西,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样道理,晋国是个大国,和楚国不相上下,目前我们还不能吞下它。既然我们已经实现了威吓晋国的目的,为何还要纠缠不休?穷寇莫追随他去吧!”
楚国撤军。荀林父见楚国撤军也只好回国。我们不说晋景公在荀林父等回国后如何处置先毅等人,我们先说一下楚庄王。
这楚庄王回国以后,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军备,对外趁着大败晋国之际积极结好各国,利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连拉带打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
………………………………
第四十九回 背盟约秦桓公伐晋
第四十九回
背盟约秦桓公伐晋
时光如电,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四年过去了。晋国晋景公去世,其子晋厉公姬寿曼即位。晋厉公即位之时,楚国称霸,秦国不逊,晋国所处的形势十分不利。为避免腹背受敌,晋厉公决定结好秦国。于是派大夫吕相出使秦国,商谈秦晋结盟之事。
这吕相到得秦国,求见秦桓公,秦桓公心系辅氏之辱,托故不见。吕相连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秦桓公,不由得心生烦恼!但此人真是个有耐心之人,第三次再来求见。
秦桓公正在西垂宫中与众大臣商议谋晋之事,听得晋国的使节吕相又来了,要待再次拒绝,大夫史颗上前道:“晋国远来,秦为东道主,不管他是为何事,秦国当今东道主之谊。他几次三番前来求见必是有要事相商,我若不见,显失我大秦大国风度,不如见他一面,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拉倒,痛痛快快,方显我主公之气度。”
秦桓公听得有理,命传晋使进来。
少时,这吕相来到大殿以内。这吕相一身儒生打扮,容貌清俊,气质儒雅,倒也并不让人讨厌。此人见到秦桓公后,向秦桓公深施一礼。秦桓公命他坐下说话。
桓公问道:“孤这几日政事繁忙,未暇接待,慢待先生了,请先生赎罪。敢问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吕相道:“我家主公派我前来是为秦晋结好之事,秦晋原是邻邦,自?公文公以来友善相待,亲如一家,近日随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那都是暂时的,相对于长期的大趋势来看,和平友好才是主流。故此我家主公约同贵国在令狐结盟,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秦桓公道:“晋国既然有此番好意,我秦国也不是小气的国家,但此事体大,请先生暂且到驿馆休息,容孤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吕相告辞出去。
吕相走后,秦桓公对群臣道:“晋国两面三刀屡次与我订约,又屡次背约,今又将订约之地选在令狐,莫非在提醒我令狐之辱么?”
史颗道:“晋国将订盟约之地选在令狐确为不妥,但订盟之事总是好的,如果我国加以拒绝,则会给了晋国不想和晋国和好的口实。以我之见,不如先去,看一下晋国真正的意图再做打算。”
秦桓公点头表示同意。遂派史颗出使晋国,看晋国的真正意图再便宜行事。
遂修书一封给吕相,令他带给晋厉公,说明秦国同意修好订盟之事。
晋厉公在令狐大摆筵宴,等待秦桓公到来,并遍告诸国秦晋订盟之事。
晋厉公正在等得焦急,突听传令官来报:“秦国订盟的大队到了!”
晋厉公整整衣衫,亲自出得大殿迎接。见遥遥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之人头戴冲天冠,身穿蓝靛官袍,身材瘦削,身板挺直,看年纪有五十多岁年纪的老者。
那人见晋厉公亲自出来迎接,紧走几步,翻身下马,到得晋厉公面前躬身施礼,道:“我家主公身有微恙,不能前来,令我代他前来,请主公勿怪!”
晋厉公见秦桓公没有亲自前来,心中微凉。但不好表现出来,只得哈哈笑道:“真是不巧,不知贵主公得的是何贵恙。我代表晋国祝愿贵国桓公身体早日康复!先生快快随我进来!”
说罢携着史颗的手走进订盟大殿。
二国签订盟约,史颗回国,不提。
且说晋国国内。自晋厉公和秦国签订盟约以后,范文子道:“自我到秦国以后就感到秦国对和我国签订盟约之事不太热情,今天秦桓公又未亲自前来,只派一大臣前来,显然对此盟约并不太重视,这样的联盟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国还是要加以防范为是!”
晋厉公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话说那秦桓公见史颗回去,听史颗禀报已和晋国订立了盟约,不由得暗暗冷笑。遂修书一封给附近的盟国狄国,内容大意是:“秦晋刚刚结盟,晋国必会对秦国失去防范,此时攻打晋国正是时机,如狄国出兵相助,取得的土地双方平分!”
狄国欣然同意。派兵助秦伐晋。
秦桓公伐晋并没有给秦国和狄国带来多少收益,反而成了晋国报复秦国的口实。
晋国被伐以后,借此机会大做文章,闹出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
第五十回 争取国际同情
第五十回
争取国际同情
且说晋国无端被伐,晋国上下一片愤懑之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晋厉公在朝堂之上悲愤交加的说道:“我晋国好心与秦国结盟,却不曾想到秦国背信弃义,两面三刀,以便结盟麻痹我国,一边阴谋###晋国,此事太过卑鄙!是可忍孰不可忍!”
吕相说道:“秦国小人之举,谋我晋国,我不如遍告诸侯请求国际援助,征得国际同情,共同###背信弃义的秦国!”
晋厉公认为有理,命吕相立即书写一份国际缴文,争取国际支持,共同对付强秦!
这吕相果然才思敏捷,令人去笔墨纸砚前来,思忖片刻一挥而就,一片精彩激烈,正气凛然,惊天地泣鬼神的缴文腾空出世!
缴文的题目是《吕相绝秦》宣战书内容大体是:“晋厉公派吕相向秦国裹示绝交,说:“从前从我国的献公和贵国的穆公开始,两国相互友好,协力同心,用盟誓来申明此意,用婚姻来加强友好。(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上天降祸晋国,文公到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晋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旧日情谊,使我们惠公得以供奉晋国的宗庙祭祀。穆公又不能完成这一巨大功勋,而进行了韩原之战。他心里也感到后悔,因此成全了我们文公,这是穆公的成就。文公亲自披甲带盔,跋涉山川,跨越险阻,征伐东方的诸侯,使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到秦国朝见,就已经报答旧日的恩德了。郑国人侵犯君王的边界,我们文公率领诸侯与秦国一起包围了郑国。秦国大夫不询问敝国国君,擅自与郑国订盟。诸侯痛恨这件事,要向秦国拚命。文公害怕,就安抚诸侯,秦军能够还师而安然无损,这就是我国有大功于西邻了。晋国不幸,文公去世,穆公居心不良,蔑视我们新丧故君的国家,欺我们襄公孤弱,袭击我们的?地,断绝我们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邻邦滑国,离散我们的兄弟,扰乱我们的同盟,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王旧日的功勋,但又害怕国家的覆亡,因此有?地之战。我们仍然希望在穆公面前求得宽恕,穆公不听,反而拉拢楚国图谋我们。上天不遂他的心意,楚成王又丧了命,穆公对我国的意图因而不能得逞。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晋国人所生的,又想削弱我们国君的宗室,颠覆我们的国家,率领我们国家的奸贼,来撼动我们的边疆,我国因此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改悔,又侵入我河曲一带,攻打我涑川地方,掠取我王官民众,割取我羁马土地,我国因此有河曲之战。秦国往东这条道路不通,就是由于康公断绝我们的友好的原故。等到君王继位,我们国君景公伸着脖子朝西望着说:“大概会抚恤我吧!”君王又不肯施恩举行盟会,乘我国有赤狄骚扰的患难,入侵我黄河附近各县,焚烧我箕、郜二城,抢割我庄稼,屠杀我边境百姓,我国因此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祸患的蔓延,而想求福于两国的先君献公和穆公,派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共同友好,抛弃仇恨,重新恢复旧日情谊,以追念前人的功*(?力)。’盟誓没有完成,景公去世,我国国君因此有令狐的盟会。君王又心怀不善,背弃盟誓。白狄与君王同在雍州,是君王的仇敌,而是我们的婚姻之国。君王派人来颁赐命令说:‘我与你一起###狄人。’敝国国君不敢顾念婚姻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因而从使臣那里接受了命令。君王同时向白狄讨好,说:‘晋国要###你。’狄人虽应承而内心厌恶,因此将这话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厌恶君王的三心二意,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弃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国请求结盟,对着天上的上帝,秦国去世的三公、楚国去世的三王明白宣告:他虽然与晋国往来,他只看自己的利益。我厌恶他没有始终如一的品德,因此把这些话公布出来,以警戒不专一的人。’诸侯都听到了这话,因而痛恨之至,都来亲近敝国国君。敝国国君率领他们前来听命,只求和好。君王如果施恩照顾诸侯,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