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人物风云谱-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人就开始商量,并做了分工。两个人轮流做饭,一起抬水。按理说,不会再有矛盾了。可是,后来又发生了矛盾。你道为何?原来两个人都在相互地看着对方,你做的简单,我比你做的还简单,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吃咸菜稀饭,还总是觉得自己比对方做的多了。在抬水上也是,你往我这边推,我往你那边退,恨不得全由对方做了。这样的心态,如何能够不产生矛盾?我刚才在韩魏两国的阵营间观察了一番,看到两国正是这种心态,我岂能不笑?”
见众人还是不解,白起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其一、韩魏两军各自为阵,并未合并一处。按理说,既然联军就应该相互信任,合兵一处,统一指挥才是。可两国偏不这样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两国并不相互信任!其二、两军成掎角之势安营扎寨,其后均有很大的后退纵深。这是为何?是两军都想让对方独自面对秦国,一旦不敌,好自己先行撤兵。从兵法角度来讲,以掎角之势排兵布阵,是最佳的进攻阵势。但二国如此布阵并非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逃走,这样的阵势又有何用?”
众人尽皆叹服:“将军真是神人!”
次日,白起考虑齐、魏相争已久,魏国乏力,便令秦军集中兵力,避开韩国,先攻魏国。韩国果不来救,魏国见势不敌,慌忙逃窜,留下韩国对敌。韩国见魏国未现败绩,先行逃走,知道魏国在保存实力,各个心道:“你都逃走了,凭什么让我来给你对敌?”韩国也不甘落后,纷纷逃走。
秦军见二国败逃,随后追赶,肆意杀戮,直追至五十多里方才罢兵。就这样,白起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
白起再战韩魏有功,晋升为国尉。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儿分解。
………………………………
第一百五十四回 荐白起魏…
第一百五十四回
荐白起魏冉辞职
书接上回,话说这白起将军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获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城,立下大功,被昭襄王封为国尉后,白起并不满足。又带领秦军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的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前292),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攻占垣城,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秦国一时间在诸侯间无人不服。
魏昭王见秦国势不可挡,连忙来到秦国和秦国媾和。昭襄王见魏昭王亲来求和,连忙好言安抚,待魏昭王许下和秦连横的许诺,将垣城归还魏国。
得到魏国的许诺后,秦国免去了后顾之忧。白起再次带兵攻打楚国。依据攻占了楚国的宛城。
魏昭王和秦国媾和后,并不真正相信秦国,仍然暗中和韩国勾结,欲图共抗秦国。昭襄王听罢大怒,其时,司马错在秦国担任客卿。于是,在昭王十六年(前291),昭襄王令司马错带兵进攻二国。司马错带兵二十万,先行###魏国,占领轵地(今河南济原南),再攻韩国,占领邓地(今孟县西)。
这一年,穰侯魏冉托病辞去了相位。(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提起这魏冉辞职,还有一个缘由。
魏冉亦作魏?,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昭襄王立,他受任为将军,警卫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这话还得从昭襄王即位说起,话说这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魏冉物色并拥立昭襄王为秦王。昭襄王即位后,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当年公子壮谋叛,昭襄王年轻,惊慌失措。就是这魏冉带领一众人等,平息了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平叛有功,威震秦国。公子壮叛乱平息后,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300),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楼缓对赵国的国事知之甚详,现在担任秦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不要任用楼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这楼缓来到秦国,果然使秦国罢免了楼缓,重新任用魏冉为相。
各位看官或许说了:“这秦国难道如此听赵国的话,说罢免楼缓就罢免楼缓,说任用魏冉就任用楼缓?”
没错,秦国是不会停赵国的话。但赵国有赵国的办法!
且说这仇液奉赵王之命,正当这仇液打点行装,即将上路的时侯。他的门客宋公找到仇液,对仇液说道:“如果您直接地去告诉秦王不要用楼缓为相,万一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再说如果您太过于急切地劝说秦国任用魏冉必会引起秦国之疑。以我的想法,您不如如此如此······”
于是这仇液到了秦国后,先去找了一下楼缓,对他说:“我奉命来劝秦王,实为情非得已。为您打算,我在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时将会有所保留。”
楼缓听到他的话非常感激。
这时他才放心地去劝秦王,对秦王先说了一大堆楼缓的好话,最后才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大王建议您还是用魏冉为相才好!”
这秦昭襄王心道:“你明着劝我用魏冉为相,实际上是希望楼缓为相,楼缓是你们赵国人用他为相对赵国有利,你以为我不知道,当我是傻子啊?”
秦国免掉了楼缓,任用魏冉做了秦国丞相。
且说这魏冉为相后,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威名远扬,诸侯莫不敬仰。功高震主,逐渐引起昭襄王的猜忌。昭襄王十七岁为秦王,时至今日,已经三十有三,正是建功立业,开疆辟土的大好年华,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十以后还希望有个太上皇在头上压着的!何况这魏冉本来也不是太上皇,而只是他的舅舅。这魏冉虽然从辈分上是他的舅舅,但在职位上却是他的臣工,他怎能忍受的一个臣下老是在自己的头上指手画脚?如此想了,于是不免便对这魏冉有了一些意见,有了意见就难免在言语行动上表现出来。魏冉是何等聪明之人?怎能看不出个四五六来?于是在自己举荐的白起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以后,他想:“是到时候功成身退了!否则,自己将像许多的有功之臣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魏冉便趁一次上朝时,走上前去对昭襄王说道:“老夫自惠文王时来秦,伺候三代君王,本待再服侍陛下几年,奈何老夫毕竟老了,身体最近也长出毛病,请陛下允许我辞职,回家抱几年孙子,享几年清福。陛下如果允许,老夫将感激不尽!”
昭襄王见他如此识相,心中快意,但又不好表现出来,假意挽留道:“穰侯虽有微恙,但精神尚好,如今我大秦帝国广开疆土,正是用人之际,为何突然其孤王而去,独享起清福来?老国舅功高盖世,乃国家的栋梁,轻易辞职,叫寡人如何舍得?”
昭襄王假意挽留,老相国坚辞不受,最后昭襄王只得长叹一声,对魏冉道:“老国舅既然去意已决,寡人也不好强人所难,但寡人有一言,请老相国允许!”
魏冉道:“大王请讲。”
昭襄王道:“国家无事时老国舅可安享清福,国家有事时老相国当立即出山!”
魏冉流涕道:“老夫自当遵命,请大王放心,无论何时何地,为了大秦国,老夫随叫随到!”
魏冉免职后,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把公子市(fu,伏)封在宛,公子悝(kui,亏)封在邓,魏冉封在陶,他们都成了诸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接说。
………………………………
第一百五十五回 成霸业二王…
第一百五十五回
成霸业二王称帝
书接上回,话说这昭襄王任用白起、司马错,马不停蹄,一路征战,使秦国疆土扩充大半,诸侯震惊!
昭襄王十七年(前290),城阳君来朝见,东周国也来朝见。一时间,昭襄王可是威风得不得了。
时隔一年,秦昭襄王再次令司马错带兵伐魏。十八年(前289),左更司马错带领三十万秦军渡过黄河。渡过黄河后,司马错令手下将士拆毁浮桥,以示不打败魏军绝不还秦。秦军没了退路,勇往直前,一举拿下垣城、河雍,占领了两地。
秦军节节胜利,扩地千里,诸侯莫不惊慌。昭襄王十九年(前288),一日早朝,魏冉奏道:“当今天下秦国实力最大,齐国次之,大王英名远扬。何不约同齐国一同称帝,也算是实至名归!”
昭襄王微笑不语。令人修国书一封带给齐闵王,约同二国一起称帝。齐闵王见到昭襄王的国书,自然慨然应允,于是二国同时称帝。
秦昭王称西帝,齐闵王称东帝。二国称帝后不久,吕礼来到秦国,自称:要来投案自首了,面见秦昭襄王。昭襄王见他还敢回来,问他道:“难道你不怕我杀了你么,为何还敢回来?”
吕礼并不惧怕,说道:“我来秦国是为大王破解灭门之祸的,为何要害怕您会杀我!”
昭襄王大感奇怪,问道:“寡人有何灭门之祸?还要你来破解!”
吕礼说道:“您马上就要被诸侯###了,还不是灭门之祸?”
昭襄王道:“你且说来,如果你说的有道理我就放了你,说的没有道理,我就知你的危言耸听之罪!”
吕礼说道:“是谁劝您称的帝?陛下可以立即斩了他!他不是在为您的利益考虑,而是想害您!想当年,周朝统一了天下,才仅仅敢自称为王。秦、齐二国远未统一,就自称为帝,岂不是自找麻烦?常言道树大招风,秦、齐称帝,必招天下之嫉,导致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这还不是灭门之祸?依我之见,大王不如放弃称帝,只让齐国称帝,让天下攻齐,到得那时,秦国自可坐收渔翁之利。”
昭襄王听罢,只惊得汗如雨下,遂立即放弃称帝。齐闵王见他放弃了称帝,也连忙放弃了帝号。
说起这吕礼,我们还要从白起伐新城说起。想当年白起###新城时,这吕礼就坚决反对。他之所以要反对白起###新城,一是因为、他知道这白起号称“人屠”,为人极其残忍,动辄斩尽杀绝,怕新城百姓又会遭到屠城之劫。二是因为、他认为军队乃杀人利器,用之防身、保国安民还可以,但如果用来开疆辟土,抢占他国土地,则早晚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这一点从秦国的奖励军功的制度可以证明,将士们立了军功,以分封土地来奖励,固然可以激励战士的士气,但土地是有限的,现有的土地早晚会分完,分完以后,就需要再继续占领其他的土地,占领其他土地就又会产生新的立功者,无穷无尽,永无止息。但土地是有限的,国家的财力也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更是有限的,长此以往,国家的财力必会耗尽,有限的兵员也会耗尽,到得那时,要想不被别人灭掉是不可能的。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