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西周当国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

    听到这话,子旬顿时语塞,但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如无意外,其余各部也将于近期抵达此处。届时,敌我人力,亦将翻转!”

    “哦?”

    商离有些诧异地看了子旬一眼,而后问道:

    “四叔如何得知?”

    “余早已派出斥候,时时侦探。今有斥候回报,已有一部走至徐国故地,不日便将抵达此处。”

    徐国是这次跟着奄国一起造反的国家,也是飞廉的同族。在攻打奄国之前,周公带人先灭了徐国,而后从南向北,包抄奄国,最终一部分徐国遗民和一部分奄国遗民被一起迁到甘肃,成了后世秦国的祖先。

    当然,这年头地广人稀的,再加上淮河流域水网密集,森林遍地,因此很多徐国遗民都逃进了森林中,等周人走后又出来重建徐国了。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徐国故地还是一片狼藉,并没有多少人。这里远离中原,周人也没有兴趣占领这里,因此算是一块空地。

    这年头的徐国并不在后世的徐州,距离蚌埠并不是很远。那支部族既然走到了徐国故地,那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天之内应该就会抵达腾蛇部落目前所在的位置了——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腾蛇部落在这里。

    “如此,那便更不能在此处建都了。”

    没听到子旬的话还好,听到他的话,商离双手拍在案几上,对着在场的老贵族说道:

    “诸位,请试想一下。若是阳甲之后聚集此处,见我南庚之后损失甚微,会作何感想?”

    说完,不等老贵族们回答,商离自己开口道:

    “届时彼辈人多势众,又是逃难出来,身上物资粮食不多,会不会强行要求吾等分润物资,以接应他们?”

    “这……”

    听到这话,老贵族们面面相觑,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一茬。

    然而商离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他继续说道:

    “不仅如此,阳甲之后是否会想,为何我腾蛇部落损失如此之小?诸位,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迟早,彼辈会得知吾等提前逃亡之事!到了那个时候,吾辈尚能与彼辈携手共进否!?”

    商离对于四叔子旬的建议可以说是嗤之以鼻,本来嘛,你们腾蛇部落就是抛下人家阳甲一系的人自个儿跑路。现在却又主动靠到阳甲那一系人的身上,希望获得对方的人力支持,这不是智障是什么?

    历史上并未记载奄国在淮河流域建国之后的详细情况,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穿越,按照商人的传统,让自己的这几个叔叔继位,并且真的按照四叔子旬的建议去执行的话,那么结果必然是阳甲一系的人将腾蛇部落瓜分干净,靠着他们带出来的物资重新在淮河流域建立起一个国家。

    而腾蛇部落辛辛苦苦从奄国带出来的物资,最后则是全都替他人做了嫁衣。

    听到商离的话之后,在场的老贵族全都脸色大变。他们只是见识少,并不是真傻,听到商离这么一分析,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二叔子更瞥了四弟一眼,而后对着商离说道:

    “既如此,不知邦伯有何见解?”

 9。当然是渡过长江去啦

    “终于到我了!”

    商离心中暗道,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提出建议的话,由于自己年纪较小,威望较轻,免不了要被这些老贵族为难一番。

    但是现在不同了,子旬的建议其实就是在场大多数老贵族内心的想法,已经被介佑论证为不可行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无论是多么离谱,都会被老贵族们正视,并且认真地进行论证。

    想到这里,商离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而后道:

    “渡江!”

    “渡江!?”

    听到这话,老贵族们一片哗然。

    这年头,江淮河济都是专有名词,江就是长江,淮就是淮水,河就是黄河,济就是济水。

    因此,在听到商离说渡江之后,老贵族们没有任何的歧义,立马就明白了商离的意思,那就是渡过长江,去江南发展。

    “江南蛮荒之地,瘴气丛生,毒虫横行,如何可以建国?”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四叔子旬,倒不是恼怒商离反驳了他之前的建议,而是身为负责部族里农业生产的官员,他必须为部族的农业生产考虑。

    在现在的人看来,世界上最丰美的土地就在中原济水和黄河附近,因为这里降水适中,气候温润,是最理想的农业垦殖区。

    反观江南,由于这年头气温极高,降水也多,因此遍地都是热带雨林。在没有铁器的年代,人们面对这些热带雨林,是没有什么开发能力的,因为他们缺少砍伐这些热带树木的工具。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年头不是有青铜器吗?难道青铜器还砍不了树吗?答案是……确实如此。

    这年头由于地广人稀,树木动不动就是几百年往上的,三人抱四人抱的树遍地都是,砍起来极其困难。

    而青铜器又极脆,只能制作成矛戈戟剑之类的刺击武器,是无法用来砍杀的。

    记得前世一个鉴宝节目,工作人员捧着一个青铜镜上台的时候,不小心将其落在台上,直接将其摔得四分五裂,可见青铜器之脆。

    当然,青铜镜由于铜锡比达到了1:1,因此会比普通的青铜器更脆一些。不过青铜武器的铜锡比也有3:1,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只能用来刺击,无法砍杀。

    因此,青铜武器是没有刀的。刀这个百兵之王,要等铁器时代到来之后才会出现。

    青铜器连砍人都费劲,更别说是砍直径好几米的大树了,因此早期的农业文明都会出现在相对干旱的地区,因为那里降水少,树木也少,不至于出现清理不掉树木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这样,四叔子旬才会质疑商离提出的去江南发展的建议。

    “江南蛮荒,那是因为吾等未去。”

    听到子旬的质疑,商离微微一笑,开口道:

    “至于瘴气和毒虫,则是因为江南树多林密,只要吾等将那些树木清理干净,瘴气与毒虫自会消散。”

    “说得轻巧,吾等又如何能够清理树木呢?”

    子旬冷哼一声道。

    “很简单,用火!”

    商离不慌不忙道:

    “如今业已入秋,正是天干气燥之时,吾等于入冬前渡江,一把火将国都附近的树林烧掉便可。”

    虽然现在全球气温都很高,降水也很多,但是大致的气候还是和后世类似的。毕竟中国的气候是地理形成的,东面太平洋,背靠西伯利亚,拥有非常规律的季风气候。如今已经入秋,即便是江南,降水也会减少。以腾蛇部落的迁徙速度,从蚌埠迁到江南,差不多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深秋时节。到了那个时候,江南的森林应该也差不多干燥了下来。一把火放下去,不至于被森林自己熄灭。

    听到商离的话,老贵族们开始相互交谈起来,讨论商离的建议是否可行。

    “江南乃百越世居之地,彼辈又岂会坐视吾等建都?”

    趁着这个时候,三叔子和将之前商离的话反问了回去。

    “百越各自为政,不足为虑。”

    商离笑着回答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百越其实是中原人对长江以南各部的统称,实际上他们相互之间未必有什么联系。

    其实看看百越的分布地图就知道了,这年头百越的活动范围极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全境,基本都是百越的活动地区。这些地区加起来,可比中原大多了。中原各部即便有商朝这个天下共主在,也时不时地打仗,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统一调度的百越了。

    或许相较于腾蛇部落这个外人,他们相互之间的仇恨反而要更大。毕竟这么多年下来,部族之间难免会有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腾蛇部落渡江建国,其实是不用太考虑百越的想法的。就算百越看腾蛇部落不爽想来攻击,那也只是一部一族罢了,和淮夷那种九部同进同退是无法比的。

    子和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之所以这么问,只是想考考商离罢了。如今见到商离思路清晰,考虑全面,于是暗暗点了点头,而后起身对着在场的老贵族道:

    “诸位,邦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今中原沦丧,故土难归。淮夷虎视,阳甲之后不日既至。值此之际,淮水亦不可以为家。北上无望,西进亦难,滞留原地亦非上选。唯有南下渡江,方可保我宗庙安稳,族人安康!”

    听到这话,在场的老贵族们在相互商讨过之后,纷纷点头,口中称“善”。

    见状,商离心中大喜,正准备起身说些什么豪言壮语,却听一旁的二叔子更起身道:

    “既如此,那便请巫占卜吉凶吧!”

    商离:???

    合着我在这里浪费了这么多口水,最后还要看巫的脸色?

    要是巫占卜出来的卦象是凶卦,那自己这些话岂不是白说了?

    自己可没有姜太公那种将巫师手中的卦象抢过来砸在地上踩两脚,而后大骂“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吉凶”的本事和胆量。真要出现了凶卦,自己只怕只能另想办法,“曲线救国”了。

 10。迁徙前的准备

    事实证明商离的担忧是多余的,上天既然将他送到这个时代,就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为难他。

    在对着火堆跳大神之后,巫从火堆中取出龟壳,辨析上面的纹路,最终对着前来围观的贵族们说道:

    “上上佳吉!”

    “彩!”

    听到这话,老贵族们终于安心。连“上帝”都说可以了,那就证明自家新晋邦伯的建议是可行的。

    这年头人们的办事效率极低,但是一旦和“天神”、“上帝”扯上关系,人们的办事效率就会高上好几个量级。因此在得到占卜结果之后,老贵族们纷纷回去,开始组织族人收拾行李,继续迁徙。

    举国搬迁,这在后世人看来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但是在这个年代,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别说是腾蛇部落这种人口只有三千多的村级国家了,即便是统治中原几百年的商朝,不也是经常迁徙吗?夺取天下之后的六百余年间,商朝一共迁了五次都,如果把夺取天下之前的次数也算上的话,商朝一共迁都十三次,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此一家。

    身为商朝的后裔,腾蛇部落迁起都来也是干净利落。只花了3天时间,这个临时聚居地的东西便被全部打包。族人们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出发。

    “四叔既谴斥候,可知此处最近的淮夷部落在何处?”

    商离站在迁徙大军的最前方,对着四叔子旬问道。

    “沿淮而下,约莫三十里处便是了。”

    子旬指着前方说道。

    “善。”

    商离点了点头,而后便带着部落朝那个最近的淮夷部落走去。

    之所以在南下之前先寻找最近的淮夷部落,倒不是商离想要在临走之前干一票,洗劫人家,而是希望能够借助人家的船,帮助自己渡淮。

    淮河很长,绕是绕不过去的。而这年头又缺少伐木的工具,临时自己造船也会极度浪费时间。因此商离便准备去找当地的淮夷部落,借他们家的船,帮助自己渡淮。

    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