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西周当国君-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同于水稻,大麦是宜国民众在中原时就耕种的作物,因此宜国民众对大麦的了解也是非常透彻的。如今猛然听到商离将话题引到大麦身上,下方的官员们自然是莫名其妙。

    在官员们看来,大麦既然已经成熟了,那么只要安排人收割就好了,这种事情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吗?

    “麦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咱们却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收割。”

    商离从王座上起身,缓缓走到大堂中央道:

    “在这之前,咱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诸公,请随我来。”

    说完,商离又对着一旁的子旬道:

    “叫几个割麦能手过来,予一人要现场割麦。”

    “喏。”

    虽然不知道商离想要干什么,但是子旬依旧点头应承了下来。

    ……

    南京,东城区。

    这里是南京城中地势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宜国大麦的种植区。

    商离带着宜国官员们行走在麦田中央的田埂上,近距离视察着这里的大麦。

    片刻之后,商离在一块麦田前停下了脚步,转头对着身后的子旬道:

    “就这吧。再加上之前挑选的那9块麦田,正好凑10块。去,将这些麦田的主人找来,咱们现场收割。”

    “喏。”

    子旬点了点头,而后便将商离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不一会儿,10个身上沾满了泥土的国人便从南边跑来。

    不用问,他们一定是从自家的水田中赶来的。

    “你们便是这些麦田的主人?”

    商离对着几人问道。

    “回王上,正是小人!”

    几人异口同声道。

    “既如此,如今予一人准备派人收割你们的麦田,你们没意见吧?”

    商离对着几人问道。

    听到这话,几人对视一眼,而后咬了咬牙道:

    “回王上,小人没有意见!”

    声音依旧是那么的整齐,但是相较之前,几人说话的气势却不知道弱了多少倍。

    “放心,这些麦田里产出的麦子,予一人是不会全部拿走的。”

    商离知道他们以为自己这是准备强征他们的麦子,当即笑着说道:

    “予一人之所以要割你们的麦子,纯粹只是为了拿你们的麦田做一个标准罢了。”

    “标准?”

    这时候,有胆子大的国人发问了:

    “敢问王上,何谓标准?”

    “呃……简单说,就是予一人准备拿你们麦田中的麦子产量作为一个参考,而后以此为根据,制定出各家需要缴纳的税。”

    商离对着众人解释道。

    “税?”

    商离的话非但没有解开众人心中的疑惑,反而让他们的疑惑更多了:

    “敢问王上,何为税?”

    “所谓税,便是指国人向国家缴纳的粮食。”

    商离指着身前的大片麦田道:

    “先商之时,国家采取的是井田制,即人耕十亩地,其中九亩私田产出归自己,中间的那亩公田产出归国家。”

    “这样很不好,因为人在耕自己的田的时候总是尽心尽力,而在耕公田的时候却是敷衍了事,以至于公田产出严重低于私田,国家收获的粮食不足以应对各种开支。”

    “因此予一人特意改制,改十亩地收一亩地公粮的井田制为一亩地收十分之一公粮的税收制。这样国家收入多了,人民也不用再去耕种与自己无关的公田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井田制改税收制是一举两得吗?当然不是。对于普通的平民来说,他们原本只需要努力耕种那九亩属于自己的地,剩下的那亩公田完全可以摸鱼。而在改成税收制度之后,他们就不得不尽心耕种所有的田,且最终落入自己手中的粮食反而会比之前还要少一些。

    理是这么个理,但是真正能够看穿其中奥秘的人却没有多少。毕竟这年头的平民人均教育水平也就胎教而已,像这种饶了一个大弯的镰刀他们是压根就意识不到的,更别说是直接躺平避免被收割了。

    至于那些能够看穿个中算计的人,则是早已被商离纳入统治阶层之中,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可能站出来反对商离的计划。

    这波啊,这波是分化瓦解……咳咳。

    总之目前宜国的状态很诡异就是了。看穿商离镰刀本质的贵族们都在一旁看戏保持沉默,看不穿商离镰刀本质的平民们却开开心心接受了商离的收割,成为了一根宜国好韭菜。

    “原来如此,王上英明啊!”

    在听完商离的解释之后,那十个从自家水田里赶来的平民激动了,当即呼啦啦跪倒一片,感谢商离的仁慈:

    “废井田,开阡陌。王上此举,定将名传千古尔!”

    平民的想法很简单,你不让我白白去耕种公田,那么你就是仁君。至于事后自己还要补交税粮什么的……平民表示,这些都是后事了。相较于种田的时候就为这亩田里的产出不属于自己而苦恼,明显还是事后补交税粮要更加能够让人接受一些。

    毕竟……朝四晚三总归要是比朝三晚四更能让猴子们接受一些的,不是吗?

    (

 173。令人绝望的亩产

    “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

    商离深深地看了几个韭菜一眼,而后大手一挥道:

    “那就马上开始割麦子吧!”

    “喏。”

    一旁的子旬应了一声,而后朝着一旁的奴隶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赶紧下地去割麦子。

    奴隶终究是奴隶,尽管心中是一万个不愿,但还是老老实实地下到了田里,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开始收割田里的麦子。

    商周时期的亩只有后世的三分之一大小,也就是两百平左右。因此不一会儿,几个奴隶便将十亩地的大麦全部收割完毕。

    “上打稻机吧。”

    这时候,商离下达了新的指令。

    听到这话,一旁的子旬再次指使奴隶将早已准备好的打稻机抬上来。

    “这是什么东西?”

    那几个平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造型奇特的机器,心中不由觉得好奇。

    “这是王上发明的打稻机。”

    子旬一边指挥奴隶将大麦送入打稻机中,一边对着几个平民解释道:

    “其作用是快速地将稻谷或麦子从秸秆上剥离出来。”

    说话间,那些被送入打稻机的麦子便快速地从秸秆上脱落,掉在了机器底部。

    “嘶~这么方便。”

    几个平民顿时目瞪口呆,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神奇的东西。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是谁的发明。”

    子旬一脸傲娇地说道,仿佛发明这打稻机的人是他似的。

    “这家伙。”

    一旁的商离见状,忍不住暗自摇头:

    “把话说得这么满,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尴尬。”

    打稻机是商离从后世带来的技术,但是说实话,这东西非常地不实用。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后世的打稻机用的是电力驱动,而这个时代的打稻机,则是依靠人力驱动。

    人力有时而穷,依靠人力的东西效率往往不会太高。就好像现在,那几个用手摇打稻机的奴隶平均摇不了几分钟,就要换下一个人上,否则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打稻机的运行效率。

    商离是天子,手下有几百个奴隶,偶尔这么玩玩没关系。但是普通的国民显然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此对他们来说,依靠畜力拉动石碾来脱粒明显要更加合算得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明明打稻机在古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直到现代才真正被大规模推广开来。

    无他,纯粹是性价比太低尔!

    当然,打稻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相较于牛拉石碾,打稻机的脱粒效率明显要更高一些。用在现在这种场合,倒也刚刚好。

    否则真要让一大群官员等十亩田的大麦脱粒,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另一边,由于人力充足的缘故,因此不一会儿,十亩地的大麦便全部完成了脱粒。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麦子中夹杂着的秸秆碎屑清理出去。

    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在麦田中完成的,因此大部队便在商离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王宫门前的广场中。

    那里,有目前南京城中唯一的一片水泥地。

    “开始吧,趁着现在有风。”

    回到王宫门前的商离在感受了一下当前的风力之后,对着奴隶们下达了工作指令。

    下一秒,所有的奴隶便将身前装有大麦的竹筐扛起,放在肩膀上,微微倾斜一些角度,将大麦从竹筐中倒出。

    从竹筐中流出的大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开始了自由落地,至于那些夹杂在大麦中的秸秆碎屑,则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吹到了天边。

    几分钟后,一筐大麦倒完。

    然而这还不算,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商离再次让奴隶们将倒出的大麦装回到竹筐中,重复之前的动作。

    如此反复,直到三次之后,这一筐大麦才算是基本去除了杂质,可以开始上称了。

    “上称吧。”

    看着眼前的竹筐,商离的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太少了,实在是太少了。

    这可是十亩地的产出啊,结果十亩地的麦子只用一个竹筐就被全部装完了。

    这尼玛,平均亩产该是多少啊!?

    答案很快出来,十亩地拢共出了260斤的大麦。

    “什么!?你确定没有看错!?”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商离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十亩地260斤,那岂不是意味着平均一亩地只能产出26斤的大麦!?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还是湿麦子,还没经过晒干的!

    按照含水量25%计算,这一亩地的实际大麦产出量仅仅只有19。5斤而已,还不到20斤!

    注意,是19。5斤,不是19。5公斤!如果换成是公斤的话,那么平均一亩地的大麦产出则是连10公斤都不到!

    这么点产出,能够干啥的啊!?

    “启……启禀王上,确实是260斤没错。”

    一旁负责称量的子旬被商离的反应弄得莫名其妙。话说这大麦亩产26斤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你有必要在听到产量之后反应如此之大吗?

    “呼~好吧。”

    在看到子旬的反应之后,商离也知道自己反应过度了,当即长出了一口气,而后在心中思量了起来:

    “应该不是度量衡的问题,毕竟如今宜国的度量衡是我亲手制定出来的。就算无法百分百与前世的度量衡切合,也不至于差得太远。”

    “而若不是度量衡的问题,那么就只剩一个可能了,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大麦亩产量确实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儿!”

    想到这里,商离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这尼玛,还真是操蛋啊!”

    商离不是农学专业的学生,但是身为历史系研究所,他对各大主要农作物的古今亩产量变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在21世纪,大麦的平均亩产量大概在300多公斤左右,将近400公斤的水平。而在古代,这个数据则是被直接腰斩,只有区区400斤。

    当然,这里的古代指的是明清时期。那个时候的亩与后世一样,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