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西周当国君-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里的古代指的是明清时期。那个时候的亩与后世一样,都是600多平。如果是按照商周时期的亩来算的话,那么明清时期大麦的平均亩产量差不多就是130斤左右。

    依旧是目前宜国的6~7倍之多。

    (

 174。得亏之前下过副本

    “王……王上?”

    这时候,一旁的子旬似乎察觉到了商离内心的疑惑,开口解释道:

    “这新开之田……产出本来就是不多的。”

    “新开之田?”

    听到这话,商离恍然大悟:

    “是了,新开垦的生田,其亩产确实要比熟田更低。”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新开垦的生田非但不会比熟田更加肥沃,反而要更加贫瘠。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田土层薄,留不住水和肥。

    在后世,人们往往把新开垦的田地称为“生茬地”,以此来和熟田相区分。

    正常情况下,一块新开垦的土地往往需要经过至少两年的保养,才能逐渐转变成为熟地,将产量提高到正常水平。

    也正是因为这样,古代很多王朝在鼓励农民开荒的时候,都会加一条新开的地三年免税的条令。

    因为要是不这么做的话,是绝对不会有农民愿意去开荒的。辛辛苦苦种一年,地里产出的粮食还不够交税的,傻子才乐意去开荒呢。

    “呼~原来是这样。”

    这一刻,商离总算是搞清楚的状况。

    新开之田本就没有多少肥力,再加上农业技术的落后以及大麦品种的制约,一亩地只产出20斤麦子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问题的原因虽然已经搞明白了,但是问题却依旧没能得到解决。

    亩产20斤……虽然这是小亩,但是却依旧令人感到非常绝望。

    “难怪这年头的人都是农牧猎三修的,光靠地里这么点产出,还真的是能饿死个人。”

    商离看了一眼竹筐中的大麦,而后对着一旁的子旬说道:

    “算了,就这么着吧。传来下去,今年的麦子就按每亩2斤的份额收取。记住,是干麦子,不是刚收获的湿麦子!”

    人们的生活已经这么困顿了,但是商离却依旧向他们征收了今年的农业税。

    没办法,今年是税制改革的第一年,无论亩产有多低,商离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原先的计划向国民们收取农业税,否则的话这项新的制度是极有可能会被国人们轻视,进而在来年的时候无法被推行下去的。

    “喏。”

    一旁的子旬点了点头,而后继续问道:

    “那明年呢?咱们还是继续按照这个标准征收吗?”

    “当然——不是了。”

    商离看了子旬一眼道:

    “你都说了新田产出不如熟田,等到了明年之后,这些麦田中产出的麦子也必然会比今年更高。要是继续按照今年的技术征税,那么国家岂不是要少收很少的税?”

    “那您的意思是?”

    “自然是等到了明年再重新确定税额了。”

    商离摇了摇头道:

    “今后几年,咱们要每年确定一遍新的税额,直到亩产稳定下来为止。到那时候,咱们才能真正确定每亩地的年税收,并且以此为标准,制定之后田亩的农业税。”

    如今的宜国只有几千号人,国土仅限南京周边,因此商离可以玩每年都重定税额的游戏。

    但是等到了将来,宜国的人口增多,国土扩大之后,这样的游戏就不能再继续玩下去了。

    道理很简单,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的耕地面积往往在百亩以上。如果是一万个家庭的话,那么耕地面积就至少有一百万亩。

    一百万亩啊,这需要多少的管理人员才能完成每亩地产出的测量啊?别说是现在了,哪怕是21世纪,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吧?

    因此自古以来农业税采取的都是定额税制。我不管你这亩地今年产出多少,总之我的税额是不会变的。粮食产量多了我也不多收,你自己留着慢慢吃。粮食产量少了我也管不着,总之税收不能少。

    当然,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这税额也并不是随便乱定制的。定多了人民不够吃,定少了国家收不着粮,因此历朝历代都曾为这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但是商离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由于他是第一个提出税制改革的人,因此不会有人拿“祖宗之法”来压他。而又由于如今的宜国地少人寡,不同国人种的地亩产也不会差上太多。因此只要商离别专挑那些产量高的田做参考,他是可以非常轻易就得出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税额,进而将其推广下去的。

    就好像现在,商离就是以十亩产量中档的麦田为标准,来制定今年的大麦税收。

    只是这所谓的税收,和没有基本上没啥差别就是了。

    “去年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每家每户平均只开了30亩左右的地。如今的宜国拢共有541户人家,那么去年开垦的大麦田就是16230亩。”

    在吩咐众人将东西都撤下去之后,商离在心中默默估算起了今年夏收的收入:

    “按照一亩地收2斤麦子算,那么今年的夏收就算32460斤。换算成吨的话,差不多就是16。23吨。嗯,恰好是一辆中型货车的载重量。”

    16。23吨是个什么概念呢?就这么说吧,民国时期一个壮年男人如果想吃饱的话,平均一天的粮食消耗量是2斤。

    目前宜国由于一部分男孩子成年的缘故,男丁数量已经突破500大关了。按照500人计算,在将所有男丁都动员起来的情况下,宜国一天要消耗1000斤粮食。

    16。23吨,差不多只够他们吃一个月的。

    当初灭留的时候,宜国军队来回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今年夏收的粮食仅仅只够支撑宜国打半场灭留之战。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呼~幸好。幸好之前从留国极其附属国的仓库中收缴了大量的粮食,否则就这么点产量,宜国能不能扛过这几个月,扛到水稻成熟时都还在两说间呢!”

    这一刻,商离无比庆幸之前当机立断灭了留国,否则就算留国不来攻打宜国,单就这么点大麦产出,宜国只怕自己就能把人饿死。

    “接下来,就看水稻的发挥了。”

    片刻之后,商离将目光转向城南方向:

    “相信有了百越人的技术支持之后,下半年的水稻产量不会让人失望才是。”

    (

 175。难产

    在商离确定好今年的夏收税额之后,宜国的大麦很快便被国人们收割了上来。

    在交完自己应当交的税之后,这些国人便开开心心地将属于自己的大麦搬回了家中,封存了起来。

    这是他们迁徙到南京之后的第一次收获,心中的喜悦自然是难免的。

    至于产量低什么的……国人们表示,不就是亩产20斤麦子吗?洒洒水啦!

    我祖上当初迁徙到奄国的时候,第一年的亩产还未必有这么高呢。

    总而言之,整个宜国似乎只有商离这个“曾经沧海”的人为大麦的亩产低下而感到郁闷,其他人似乎压根就不存在这方面的考量。

    就好像这20斤的亩产非常高,足以令他们吃上一年似的。

    而似乎受到了人们心情的影响,这几天整个宜国的氛围也要比以往和谐上许多。原本时常响彻在南京城中的小孩哭声和大人的打骂声这几天也全都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因为没人管教而到处撒丫子乱跑的小孩的欢笑声。

    好吧,小孩没人打纯粹是因为家长管不过来罢了。在大麦收获的同时,水稻那边也差不多要种下去了。芒种忙种,不就是忙在这里吗?

    总之,日子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一天天度过了。转眼间,时间便来到了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当然,如今的宜国人是感觉不到夏至的白天有多长了,因为梅雨季来了。

    “该死,明明都已经是夏至了,但是却依旧要早早地在宫中点上灯。”

    被室内昏暗的光线逼得受不了的商离不得不走到宫灯前,将其中的灯芯点着。

    此时明明才下午五点半左右,但是室内的光线却已经昏暗得让人看不清东西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天上的云层遮挡住了太阳,让阳光无法照射到王宫之内。

    “王上天子之躯,岂能干这种事情?”

    这时候,一旁的姝看不下去了,立马出声阻止道:

    “像点灯这样的事情,交给侍女们做就可以了。”

    “侍女们都在屋外,再叫她们也麻烦。”

    商离回到姝的身边,摸着她那隆起的肚子道:

    “左右予一人也没什么事,就亲自去点灯好了。否则太多人进出这寝宫之中,难免会惊吓到你肚中的孩子。”

    “多……多谢王上关心。”

    听到商离这般话,姝仿佛吃了蜜糖一般,心里甜丝丝的,不过嘴上却依旧道:

    “臣妾这边距离生产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呢,反倒是梅梅她们,再过不久就要临盆了。按理,您应当多陪陪她们才是。”

    “难得你有这份心,也罢,等会儿予一人便去她们那边看看吧。”

    商离捏了捏姝的小手,而后对着一旁的婕和娴道:

    “今晚王后就交给你们照顾了,记得一定要好好服侍她,知道了吗?”

    “知道啦~”

    婕和娴应了一声,而后娴吐了吐舌头道:

    “姐姐肚子里怀的可是人家的外甥呢,人家能不关心吗?”

    “就是就是~”

    一旁的婕点头附和道。

    “你们啊。”

    商离笑着摇了摇头,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正准备起身去探望梅兰竹菊几人,却突然听到王宫外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发生什么事了?”

    听到声音的商离忍不住皱了皱眉,现在马上就要天黑了,再加上天上还在下着下雨,按理所有人都应当躲在家里准备睡觉才是,怎么会突然传来嘈杂声?

    不过商离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片刻之后,另外一道声音从王宫外响起:

    “快,舟家的媳妇难产了,你们有谁会接生的,赶紧过去帮忙啊!”

    “舟家?坏了!”

    听到这话,商离心中不由一惊。如今的宜国只有一个人名字叫舟,那就是被商离派出去寻找海岛的子舟。如今他出海还未归来,媳妇却遭遇了难产,这如何不令商离心中感到焦急?

    “不行,予一人曾经答应过舟,一定会帮他照看好他的妻子的。”

    商离快速从位置上起身,准备朝王宫外跑去。与此同时,他还向姝等人交代道:

    “予一人过去看看就可以了,你们留在宫中不要乱跑。如今外面下雨,万一不慎滑到,是极有可能会流产的!”

    说完,商离便跑出了寝宫大门。

    “诶~蓑衣!王上,您的蓑衣!”

    屋内的娴拿起放在墙脚的蓑衣,追上去想要将其交给商离,结果当她跑到门口的时候,却发现商离已经不见了踪影。

    ……

    “情况怎么样了?”

    当商离冒雨来到舟家门外的时候,这里已经聚拢了一大群人。人们全都焦急地朝屋内张望,想要获得里面的情报。

    “不知道,据说是不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