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清-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雍正三年二月初一庚午日(1725年3月15日),也就是霍崇的种福平台非常重视的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的头日。出现了日食。
  日食月食并不罕见,可这次是有说法的。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叫做日月合璧。虽然霍崇这边负责气候观测的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事情,却只是当做一次简单的日食。并没有观测到五星连珠的局面。
  可在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这属于官方认可的祥瑞。
  既然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这消息一传到种福平台总部,霍崇立刻组织起了新的培训。中级班、高级班全部开课。
  那些认为年羹尧要坏事的成员虽然有些高兴,也很是惴惴。以京城都没进过,只是靠有限传来的消息就准确预判朝廷高层的变故,猜中的人心中当然有些自豪。甚至都不太敢相信。
  便是钱清这样对满清有着固定敌意的年轻人也没有太高兴。钱清私下见霍崇的时候只是再次表达了对跟随霍崇造反的立场,“先生,这样只懂得玩弄民心的朝廷当灭!”
  其他人并不知道霍崇要造反的事情。他们都被上层斗争展现出的冷酷无情震惊了。甚至雷虎都被真正给惊到了。
  平台对雷虎的调查已经结束。雷虎很含蓄的说自己只是有点功名,事实上在常山一带很多人都知道雷虎这个秀才,普遍认为他应该能轻松考上举人的。
  雷虎便是读过不少书,依旧完全不能接受雍正这种‘摆明了是耍人’的做派。
  高级班与中级班最初都认为雍正是个‘暴君’,然而雷虎的话让大伙感觉更贴近自己的感觉。对雍正的评价就变成了‘玩手段’乃至于‘小人’。
  暴君是指那种行事凶狠毒辣的皇帝,就是个响当当的恶霸。而雍正利用年羹尧的时候就对年羹尧各种宠爱,一旦年羹尧没有利用价值,就对年羹尧弃若敝履。这手段还真算不上暴君的手段呢。
  这边霍崇不遗余力的通过学习班的方式对满清的皇帝雍正,以及对满清官员乃至满清制度进行分析、解构、批判。
  高级班与中级班并非是要集合起来讨论年羹尧这件破事。霍崇早就期待年羹尧如此凄惨收场,若是年羹尧大富大贵的活几十年,霍崇反倒会感觉很不舒服。
  霍崇要大伙小心,雍正对年羹尧尚且如此,对其他官员也不会有丝毫容情。
  从国家制度上,官员借了国库的银子就该偿还。然而雍正这狠辣的手段只会把那帮官员给逼疯。种福平台必须要防备着出现这样的局面。
  当然,霍崇也不放过这样的机会。又把满清官员制度性贪污,以及康熙对奴才格外亲近,纵容他们胡作非为,将国库里的民脂民膏都给贪污猛烈抨击一番。
  作为纳税大户,霍崇从不向手下遮掩大伙有多少钱被收税收走了。满清一年三千多万两税银未必能收足,可其中三千分之一都是霍崇和大伙一起经营的种福平台提供的。
  这些钱没有用在正事上,而是被那些狗官们贪污了。年轻人提起来都气鼓鼓的。
  更重要的是,这帮贪污的狗官们把民脂民膏拿去挥霍之后,居然还有脸再向种福平台敲诈一笔么?
  霍崇此时全力把真相讲给已经开始有四位数数规模的培训班成员讲述。年羹尧坏事之后,雍正与官员的关系已经遭到了沉重打击。再等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至于会发生什么,霍崇相信满清狗官们本质就是吃人。他们不会放过能吃的一切,更不会放过霍崇这块肥肉。至于什么时候会被逼到**而起,霍崇相信只是啥时候会发生,绝不会不发生。
  而且会短时间内发生!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开始大削年羹尧官职。
  就在此时,雍正对于一批从地方上得到不错评价的官员进行了接见。尤其是牟平县董知县,雍正很想见见他。
  牟平县是个穷县,董知县在那边官声很好,很清廉。又年年全额交了税银。
  这样局面下,董知县硬是干满了三年。要知道,若是董知县在别的地方,很可能一年就升官了。
  雍正当然知道些霍崇在山东的事情。正好有董知县这样干三年的官,当然要好好谈谈。
  所以雍正格外将董知县放到当日会面官员名单的最后,留出了一个多时辰。这应该有充足时间了解山东穷县局面了。


第132章 这是啥(一)
  进士被称为‘天子门生’。这不是说他们是和皇家的子弟一起上学,跟着皇帝学习知识。也不是说他们上的太学的学监名义上是皇帝出任。
  之所以说是天子门生,是指这帮进士们还是举人的时候进京赶考,考试选出的不是三榜进士,而是通过科考选出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举人。
  殿试,才是清代科举中最终的一层。不管在科举中走了什么门路,搞了什么手段。这批殿试生们的考试完全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大臣来管。给监考官塞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监考官可以收买,皇帝是没办法收买的。
  科举考八股,殿试只考策问。策问是指对某件事的看法,想当官怎么可能是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之辈。
  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
  大部分满清皇帝都会亲自审卷,根据这些殿试生的回答选拔出符合自己当前阶段需要的人才。科举制度本身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个制度延续上千年,本身千锤百炼,已经很成熟,也很有效。
  只要不是SB皇帝,都知道要通过这个制度选拔出那些附和自己需求的合格人才。
  因为审卷的是皇帝,所以进士身份由皇帝确定。所以进士们也被称为‘天子门生’。
  董知县进士出身,算是康熙的天子门生。那是真真近距离见过皇帝,和皇帝曾经面对面说过话。便身为知县,也不是那帮买官之人能比的。
  此时蒙雍正召见,董知县坦然的上前行礼。礼毕,雍正命董知县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
  进士们除了学问,长相也很重要。官员若是长得跟钟馗一样,未免有些骇人听闻。毕竟国家这么大,连长相过得去的进士都选不出来么?
  董知县进士出身,长相相当不错。他又在翰林院是坐足了十年冷板凳,谈吐也接受过锤炼。雍正本身就有些颜控,见董知县这样的仪容谈吐,心中就很喜欢。
  说着说着,就谈道地方管理。董知县说出了他从霍崇那边学来的认知。能考上进士,本身素质就并不一般。霍崇的经营之道又格外简单,与学习相同,都是‘预习、学习、练习、复习’。
  面对雍正,董知县侃侃而谈。用词优雅严谨,听得雍正不禁微微点头。
  就在董知县觉得已经过关之际,雍正心中忍不住想起霍崇那个狗贼。董知县这话让雍正想起自己在老十四快当了大将军王之前算计老十四,结果阴差阳错的康熙到了雍正府邸的事情。
  那次霍崇竟然能清楚明白的讲出他是如何经营,董知县这话已经有霍崇那味了。
  平心而论,雍正当年第一次见霍崇,也有想把霍崇弄死的念头。一个江洋大盗,不弄死还留着么?
  然而霍崇那次正好是救了雍正一名亲近护卫,直接下令把霍崇杀了是真的不合适。雍正完全没想到霍崇身上带的琉璃火、酒精等物真的是霍崇自己造的。就让霍崇逃过一劫。
  之后雍正又不想脏了自己的手,若是那么做只怕会引起父皇的不满。当一个不拉帮结党的冷面王会塑造出雍亲王孤臣的形象。
  那时候雍正好不容易才让老爹去除了对他‘喜怒无常’的评语。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杀了一个没犯罪的人,在虎视眈眈的老八和老十四的操作下,就会把这个评语给坐实了。
  本来雍正以为那帮官员们会动手弄死霍崇,可老十四行动迅猛,硬是把霍崇从死地里给救了出来。那霍崇又格外奸猾,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给他自己套了层官皮。这时候再想弄死霍崇,就得吏部出面。
  距离能弄死霍崇最近的那次,康熙偏偏又来了。在雍正府里,霍崇巧舌如簧,将他能将真话说得如同假话的能耐发挥到淋漓尽致。
  别的人遇到这等事,十个里头有九个半都要为自己辩解。在那种局面下,霍崇敢为自己辩解一句,他就死定了。
  霍崇当时的确在为自己辩解,说得却不是他如何做得对,而是在说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之前献上方子的时候,霍崇竟然没有丝毫藏私。所以解释的时候才能以清晰明了的方法讲述的非常清楚。让糊涂如老十四,清明如康熙都听得明明白白。
  最后那段辩解,说清楚了京城的皇家工匠们可以不惜工本的随时制造琉璃火,所以价格贵。霍崇需要各种准备,才能在准备完成之后生产出便宜的琉璃火。所以对于皇家而言,霍崇是靠不住的,而京城的皇家工匠才是皇家可以靠得住的。
  话说到这个地步。康熙和老十四都不想杀霍崇,雍正就知道自己没办法再通过这件事去弄死霍崇。
  之后霍崇虽然靠着这身官皮和他的经营能力成了当地大户,却又成了纳税大户。更是从未营运过当官。想弄死霍崇就更不容易。
  雍正登基之后内有政敌,外有西北叛乱。这么多欠国库钱的官员还没收拾完,一个按时纳税的地方大户根本就轮不到考虑。
  心中叹口气,雍正觉得霍崇这狗贼大概就能自此安然度过富贵的一生吧。
  杀心暂时消退,雍正甚至不想再提霍崇,就问起地方上的事情。
  董知县其实是极不想提起霍崇这厮的分毫,只是谈到地方经营,就真的避不开霍崇。便是如此,董知县也不提及霍崇的名字,就把牟平这穷地方百姓的生活讲给雍正听。
  雍正最初听得神色还好,听着听着神色就冷漠下来。董知县完全看不懂雍正这神色代表着什么,只能慢慢停下讲述。
  如果是霍崇,看到这神色的话就知道事情不对头了。后世的很多描述都说过,当雍正用冷淡的态度讨论某人的时候,就是要杀人了。
  现在还还不知道这些的董知县就听雍正问道:“你方才所说的是霍崇所为吧?”
  董知县不想提起霍崇只是因为不想说出他这三年的心得中不少都是见过霍崇经营手段后学到的,既然雍正明着问,董知县也没有藏着掖着,还算爽快的承认了。
  就听雍正冷淡的继续问道:“你将霍崇这几年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