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清-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陈先生,我方才所说的计谋并非我想出来的。乃是有个朋友所说。然而这朋友家里官宦出身,朝廷对官宦之家没收土地,又不安抚。那朋友虽然知道天下大变……”
  陈铭泰喝道:“不用废话!让那人来见我!”
  “可是……”
  “既然他托你来放话,还是想出来做事。你就回去告诉他,大丈夫能屈能伸。便是向朝廷低头,就算是没面子么。若是真有能耐,为朝廷效力,照样光宗耀祖。躲在家里自怨自艾,机会都被别人抢先啦!”
  撵走了这家伙,陈铭泰也没太当回事。不成想第二天这人竟然又来了,还领来一人。
  陈铭泰就见这人面如冠玉,容貌俊朗,举止间是读过书的。不过看上去二十来岁,还是有些不服不忿的模样。想来是因为听到陈铭泰的话,是真的十分不高兴。说不定此来是为了讨回脸面。
  陈铭泰微微一笑,“不知道这位世兄有何见教。”
  “陈先生能教出朝廷的状元,我也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有一得之愚。两淮百姓生活酷烈,华夏朝廷既然搞土改,却不在两淮之地搞,反倒在山东、河南、苏北这等富裕之地搞土改。我知道土改之后当求收益,在这富裕之地土改,收益当然好。然而此乃是乱世,两淮之地素来有出产牙兵。若是在当地土改,收拢十万牙兵又有何难。若是江宁之战,朝廷败给华夏朝廷。依仗这十万牙兵,沿江而上。打到四川入口。长江以南尽归华夏朝廷所有。如此舍近求远,着实令人不解。”
  陈铭泰当时就起了爱才之心,笑道:“呵呵。这个不用给我讲。自然有人会听。我只想问你,为何对霍先生如此不满。”
  “家业尽数被没收,若是说心中欢喜,那就是骗人。”
  “那为何不去投奔满清?”
  “满清逃出杭州与江宁,宁肯不要脸面,也逃出生天。本以为朝廷会立刻建军反攻,不成想拖到现在。此战胜负至多不过五五之数。若是战败,江南再不归朝廷。着实没办法再为朝廷殉葬。”
  陈铭泰故意不给这家伙好脸色,“哼!你便准备出趟门。我要把你举荐给一人。”


第336章 江宁之围(十)
  “罗义仁……”霍崇觉得这名字让自己不自觉联想起穆仁智来。
  “老师,这陈铭泰是失心疯了么,竟然送来一个满清官员家的人。”万茜问道。
  霍崇看了看自己的六徒弟隆起的小腹,只能装作没看到般的笑道:“或许是陈先生觉得俺们也该招降纳叛了。”
  听到这话,万茜不禁翻了翻眼,嘟囔道:“他未免想太多。”
  霍崇并没有接这个茬,只是问完全,她这边管理的统计局后面的人事安排。万茜听完之后就抓住霍崇的手臂,“老师,我生完孩子就回来工作,你不要撵我走。”
  “老六,华夏朝廷又不是满清,女人不能做官。你身为官员,又没到退休年龄。你想走就走?想太多了。”
  听霍崇这么讲,万茜稍微放心一些。又聊了一阵工作,这才离开。
  等万茜出了门,龚宇被带进来,“主公,不知要我见什么人。”
  “是陈铭泰送来的人,应该有点意思才对。”
  龚宇眉头一皱,“陈铭泰送来的人……这是个纵横家吧。”
  “反正定然有许多地方比我强,不然陈铭泰大概不会把这么一个扬州人送来。”
  “姓张还是姓罗?”
  “哦?你认识么?”
  没等龚宇回答,警卫员已经领着罗义仁进来。罗义仁抱拳施礼,“霍先生好。”
  霍崇打量了一下,就见对面的年轻人二十来岁,胖乎乎的,目光明亮锐利,还透漏着一股子不服不顺的感觉。应该是对霍崇有些怨怼。
  不等霍崇开口,就见这罗义仁目光落在龚宇身上。他下意识的歪了歪头,目光变得更不友好起来。
  龚宇哈哈一笑,“罗兄弟,不成想你也来了。”
  “孔兄可好?我听说他已经是江苏巡抚了呢。”
  看着两人有点剑拔弩张的意思,霍崇有些搞不明白这几个家伙之间有什么恩怨。反倒更觉得有意思。就命道:“小朋友,坐。”
  罗义仁坐下,也不客气,直接把他所想的事情讲给霍崇。
  论起天下生计艰难,那些因为没有土地而不得不去南方开拓的客家当然是最艰难。不过论起整体生计艰难,两淮无疑是这天下最艰难的。
  由于黄河南下几百年,硬生生在安徽憋出了一个湖泊群。由于这些湖泊本身没有通畅的外流渠道,湖泊本身又很浅,到了雨季就泛滥成灾。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十分痛苦。
  “霍先生,我以为你未免太狷介。两淮百姓生活如此酷烈,所以产牙兵。若是霍先生在两淮实施土改,招募人马,十万精锐唾手可得。以十万牙兵讨伐天下,满清不足虑。”
  霍崇听了之后有些讶异。罗义仁对于两淮人民生活的看法与霍崇相同,然而霍崇考虑的却是如何解决两淮水患。如果可以的话,霍崇是真心希望开辟河道,使得两淮能够恢复起码南北朝时代鱼米之乡的局面。
  不等霍崇说话,龚宇冷冷的说道:“你所想的还是如何急功近利。”
  罗义仁翻了翻眼,不屑的答道:“天下之事本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这法子虽然是急功近利,却也是给百姓一条出路。所谓万世计,不过是那些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真有什么办法能维持百年不变么?便如当年朱元璋设立军户,有九边军镇。不过几十年,军户都变了**的家奴。军镇也为朝廷防范。霍先生能有今日局面,不就是霍先生能率先变革。”
  霍崇能理解罗义仁所说的内容,然而见到罗义仁与龚宇之间的这模样,却是好奇起来。看来两人之间是真的有极深的恩怨。
  龚宇此时反驳道:“你可想到若是大量用两淮牙兵……”
  “不过是担心两淮牙兵在军中成了气候。这又何难。征集两淮牙兵,就说好用几年。若是说好用三年,其实只用两年。剩下一年,他们本也就想着如何保命回家。不用他们就好。打不了仗,守城总是能用。至于其他牙兵,再从两淮征召就好。想来霍先生是不愿意让这些好勇斗狠,毫无理念之徒当上军官,在军中有了说话的份量。咱们说到做到,给他们三年时间,只用两年。前后顶多三波人,一共六年。天下大势一旦成就,并吞天下哪里有那么久。顶多十余年而已。少则三五年。满清覆灭之后,霍先生用你在富裕之地征集的良家子成军,不照样是一地一地弹压地方么。”
  霍崇觉得自己真的被说动了。罗义仁的法子的确是急功近利,然而罗义仁本就定下一个急功近利的目的,反倒不是问题。
  整个谋划从头到尾,逻辑自洽,合情合理。甚至是守信保法,真有些仁义双全的意思。
  “小朋友,你想要什么?”霍崇问道。
  罗义仁爽快的问道:“霍先生,我想请问一件事。为何对土改如此执着?”
  “……这是政治理念。所谓立国根本,就在于不能欺负人。”
  罗义仁既不激动,也不感动,他明亮的眼睛盯着霍崇,继续问道:“在霍先生眼中,谁才是人?”
  “哈?”霍崇第一次被人提到这么一个尖锐的问题,竟然没能立刻回答。
  “霍先生要为百姓谋利益。我是知道的。只是霍先生把百姓当人,那欺压百姓的大概就不是人了吧。”
  “嗯。我很想说,的确如此。不过,我却不想这么说。”
  “霍先生莫怪。以为我以为官员士绅都是好人。我在见到霍先生的主张之前,就知道地主士绅们早就不是自耕农,他们不事生产,靠的全是盘剥。说他们敲骨沥髓,不冤枉他们。然而有些人是这么干了,却有些人不喜欢,却逃不开。霍先生虽然指出那无尽盘剥的家伙们都是披着人皮的禽兽恶鬼,可霍先生有没有想对天下人说,也说了这天下是怎么把人变成鬼,然而霍先生有没有告诉天下,怎么才能从鬼变成人呢?”
  霍崇愣住了,一时间突然怀疑起,难道这罗义仁也是个穿越者不成?
  如果罗义仁不是穿越者,为何这话听着这么耳熟。而且罗义仁竟然能把这话说出一层深意来。
  “哼!罗公子,你此时说的好听,以前的时候你又如何做的!”龚宇的声音里都是恨意。
  罗义仁哼了一声,“盐碱地上能长出什么庄稼?大伙便是觉得这世道不对,却也只能长成妖魔鬼怪。我等年少轻狂之时,想着推翻朝廷,然而最后不都明白做不到么。再说,你们觉得是我出卖你们,我还觉得是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此事若是以后有机会,定然要弄到水落石出!”
  霍崇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原本霍崇一直觉得满清天下之中,读书人都是拥护满清的制度,不成想啥时代都有反体制份子。以霍崇对龚宇、孔不更、韦伯的了解,他们就是这种家伙。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看来当年龚宇的旧识罗义仁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与这个小团伙内有着很不为人道的过往呢。
  就见龚宇听了这话,哼了一声,神色间杀气四溢。罗义仁完全不在乎,继续说道:“霍先生,天下之事不过是谁能主导。霍先生德才兼备,已经打得满清摇摇欲坠。到现在为止,天下只有些边缘人物,或者是被卷入其中的人物来投奔霍先生。对吧?”
  “嗯。我也觉得满清手下甚是忠诚。”霍崇点头赞同。
  “那是霍先生高看了满清。以前那些人之所以看似忠诚,只是他们相信满清还是天下正统,乃是天下朝廷。霍先生以为大明是怎么亡国的?为何在亡国之前,并无什么官员投奔李闯等贼人,也没什么官员投奔满清。便是当时北方糜烂,满清不停入关掠夺,局面照样维着。”
  霍崇没想到这时代竟然还有人能这样讲述历史,是真的来了兴趣,“这个……我没研究过。”
  “北方松山之战,洪承畴率领的官军覆灭。西北孙传庭覆灭。河南卢象升覆灭。自此大明野战军全灭。各地不管是九边军镇,还是官员,心中都以为大明已经完了。若是崇祯当年能如于谦那般,便是土木堡之变中皇帝被俘,却并不急急忙忙调集天下精锐入京,而是稳住各方。这样,野战军还在,便能与各地官府与军镇呼应。然而崇祯急功近利,眼见局面危急,反倒豪赌起来。一把输光,就全部输光。”
  “喔……原来如此。”霍崇只觉得心中一片透亮,好多曾经觉得纷繁的事情就这么一目了然。
  便是受到霍崇称赞,罗义仁神色自若。看的出,他绝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更不是刚有的这般心思。在对霍崇说出这话之前,罗义仁不仅形成了自己对天下的看法,更是完善与吃透了这看法。
  就见罗义仁淡然的继续说道:“霍先生。你起兵于山东,本就是危险无比。然而霍先生在山东有人望,山东百姓都以为霍先生是个好人,乃是雍正残暴,才要杀霍先生。所以霍先生与满清大战,无关之人都袖手旁观。等霍先生占了山东,击破了十万官军。山东之人明白一件事,在这山东,霍先生说了才算。虽然是被迫,却也是承认在山东,霍先生最大。”
  霍崇忍不住给自己辩解一句,“喂!小朋友,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与百姓同呼吸共患难么?”
  罗义仁并不客气,“那是霍先生与霍先生的手下同呼吸共患难。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