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清-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崇忍不住给自己辩解一句,“喂!小朋友,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与百姓同呼吸共患难么?”
罗义仁并不客气,“那是霍先生与霍先生的手下同呼吸共患难。山东百姓们却不会这么想。他们只是知道,只要霍先生还在,朝廷就管不到山东。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么回事。”
霍崇见罗义仁如此,只能叹口气。果然是年轻气盛。而且这帮文人若是真有了反意,那是坚定的令人咋舌呢。
“霍先生杀了雍正,满清的天下就已经动摇。在江南有许多人谈起此事,就说起从前明的天启皇帝开始,就死的很随意。说是天启皇帝落水,没多久就病死了。崇祯死的随意,自己在煤山上吊。之后南明皇帝,每一个是好死,死的都很随意。到大清这边,黄太吉,死的随意。说是被多尔衮杀了。顺治,死的随意。说是为了个女人就死了。康斯虽然当了六十年皇帝,前两天还骑着马到处走,接着就被人砍了脑袋。过去两百年间,皇帝一个个登场,就这么和普通人一样随便就死了。大家都觉得这些人只怕是不该当皇帝,却当了皇帝。所以被反噬了。”
“死的随意……还有这么一说?哈哈。”霍崇被逗乐了。
然而罗义仁却看着很是正经,“霍先生莫笑。你说你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康熙在世的时候,也是做了不少事的。修河,整理土地。便是因为要保住满人的江山,做了许多谋划。但是说他什么好事都没干,也不是实情。然而这又能如何?康熙一死,没几年霍先生就已经崛起。将这天下搅乱。若是只懂得如何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不过是浮光一掠,顾影自怜而已。人们都爱说今不如古,那都是屁话。便是在康熙极盛之时,以霍先生当下的实力,难道就怕了康熙不成?”
霍崇觉得罗义仁在怕自己的马屁,然而这话听在耳朵里,就是觉得舒心。霍崇之所以没有在康熙年间造反,并非是怕了康熙。而是霍崇真的没有力量。如果拥有足够的力量,何时造反其实没什么分别。
“霍先生。当下江宁之战,虽然不知道霍先生是否就这么谋划,却是对的。霍先生若是没有谋划,才更是天纵之才,就会向着天命所归而去。只要江宁十几万清军覆灭,霍先生命你手下良家子维持山东到江浙的局面。以两淮牙兵精锐一路杀向长江上游,若是能攻下白帝城,堵住四川进入湖广的门户。天下之人都明白满清再不是朝廷。虽然失去了这十几万人,对满清几十万人马,百万八旗而言也不是真的能令他们覆灭的损失。然而满清一旦被认为不过是满清,而不是朝廷。天下人立刻就弃若敝履。那时候霍先生招降纳叛,整顿地方。南北朝之形势就已经成就。而且……哼哼……”
就在罗义仁有些卖弄之时,龚宇突然喝道:“你说够了没有!”
罗义仁看着龚宇的怒意,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哈哈,不错。后面的乃是龚兄的所见,我差点就拿出来显摆。”
霍崇转向龚宇,不等开口,龚宇就说道:“主公,当年我等年少轻狂。也做些大言。若是局面到了这般,主公便派遣一路偏师北上渡过黄河,夺回京城。接着顺太行八陉西进,拿下太原。就断了满清人望。满清若是只有西北,更是无人会以为满清是朝廷。满蒙那时候不过是北方蛮夷,这天下虽然遭到满清蹂躏,然而我华夏已经恢复。只是如何夺回西北旧地。”
听到这里,霍崇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帮家伙们绝非是有了足够的见识,而后搞出一套符合满清时代的造反计划。而是他们先弄出这么一套东西,然后决定跑来霍崇这里将这套东西给霍崇提出来。
整个模式大有诸葛亮向刘备进隆中对的意思。
有意思。霍崇摸了摸下巴,觉得真有意思。原来这个时代的文人是这么做事的。
正在考虑。就听罗义仁说道:“霍先生。我想问,霍先生真的不会让人有私地么?”
霍崇都不用思考,断然答道:“土地是国有,或者公有,这是正义。小朋友,这是正义。”
罗义仁问道:“不知霍先生以为何为正义?”
“正义,是自己不容动摇的信念。若是动摇了,就不叫正义。而正义本身是最嗜血的。是最凶残的,也是最坚定的。因为在政治层面上实现正义的手段就是战争。”说到这里,霍崇有点想考较一下罗义仁的心思,就问道:“小朋友,你以为战争是什么。”
“春秋无义战。”罗义仁回答的极为果断。
“没错。因为春秋之战,全然是为了利益,而不是正义。秦国一统天下,固然可以说是秦国利益。然而这种战争就有了正义与不正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真正的战争,就是要把我的正义强加给别人。我,我坚信土地公有是正义。而相信我正义的同志们集结在一起。我们要做的不是报团取暖,也不是顾影自怜。我们要把我们的正义公布天下。所以,我们选择了战争。这场战争之中,凡是选择要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就得接受我们的正义。想在这场战争中获取地位的,就得拥护我们的正义,并且为我们的正义效力。”
霍崇说完,觉得罗义仁或许会被这沉重的正义所压垮。
不成想罗义仁脸上竟然有了笑意,虽然这笑容看着有些不服不顺的年轻傲慢,然而罗义仁却并没有被吓到,更没有被压垮,他答道:“既然霍先生要推行正义。就请先讲清楚谁是人,谁是鬼。更要讲清楚,为何那些不义将人变成鬼,而正义就是怎么讲鬼变成人。若是先生能做到,旗帜所到,风行草偃,天下归心。”
第337章 江宁之围(十一)
江宁满城内的一处僻静所在,男女的惨叫声起此彼伏。朱秀才浑身瑟瑟发抖的低着头,不时偷偷瞄一眼正在受刑的密探以及密探家属。
正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肩头就被什么敲击。朱秀才一看,一支鞭子正搭在他肩头上。不等朱秀才看清,皮鞭已经重重抽在朱秀才后背上,抽得他也一声惨叫。
“喂,我们准备放过你。”锦衣卫的人员淡然说道。
朱秀才也顾不得疼痛,连忙道谢。虽然心中的确狂喜,然而朱秀才去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是落入锦衣卫,也就是前朝番子的手中。传说前朝锦衣卫手段残酷,有无数拷问虐杀的刑具手段。
“既然你忠于满清,那就带了你全家,去找你的主子吧。”锦衣卫说完,就拿过一个布套,套在了朱秀才头上。
朱秀才可被吓得不轻。前明的事情过了百年,大家也只是道听途说。然而本朝大清的先帝雍正可死了没几年,听闻他组建了粘杆处,也就是血滴子。根据头些年从京城来的人所说,这血滴子是一种能带了绳索的武器,形状如钟,被粘杆处的高手抛过去,套在人的脑袋上,扯动绳索,血滴子内的机关立刻发动,将人的脑袋奇颈切断,只留下一具无头尸体。
难道自己也要遭到如此命运不成。
然而脖子处却没有疼痛,被带走了老远,就听到有人的声音。片刻后,朱秀才脑袋上的布套被撤下,朱秀才只觉得阳光刺眼,不得不闭上了眼睛。就听下面一阵惊叹声。
等视力逐渐恢复,朱秀才睁开眼,却见下面竟然都是些比较熟识的人。江宁城内参加华夏朝廷招考的人并不是很多,大伙都是本地人,自然熟识。就见这些人各个神色复杂,大多数却是愤怒。朱秀才心中不安,却忍不住有些怨怼,难道这些人竟然觉得是朱秀才错了么?
此时脚步声响,一名锦衣卫踏上木台,对下面的这些人讲述起朱秀才以及埋伏在江宁城内的探子们做了什么。
讲完朱秀才的所做作为,锦衣卫喊道:“把那些人带上来!”
随着锁链声响,那些被揍的鼻青脸肿的探子以及家属被牵了过来。看到这些人的惨状,人群中不禁传出一阵叹息声。
锦衣卫高声说道:“不瞒诸位,俺们本想将这些试图糟蹋粮食的贼人拷打致死。然而朝廷传来了命令,专门讲述了新的规矩。他们可以不死了。一会儿就将他们都撵出城去。不过请诸位来,不是让大伙看热闹。而是想对诸位说,若是诸位中有人觉得朝廷赢不了满清,或是诸位中有满清的探子。不妨现在就和他们一起出城。朝廷绝不追杀。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说到这里,锦衣卫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众人一圈,看的不少人低下头。
锦衣卫这才说道:“诸位,接下来城内就要下达全新命令。也就是战时管制条例。战时管理条例中,对于满清内应,再抓住,就不会这么客气。搞不好真的要处决。这是最后的机会,还望大伙不要不好意思。”
听到这里,有人怒了,喝道:“这位大人,你方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锦衣卫饶有兴趣的看了看这位,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上下打量一番后才问道:“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那人竟然没有害怕,他大声答道:“你是觉得我们其实是探子么?”
锦衣卫轻笑一声,“呵呵,我方才的话是对探子说,而不是对自己人说。若你觉得和朝廷是一起的,为何要生气?”
那人听到这样的质疑,愣了愣,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锦衣卫继续说道:“你觉得自己有骨气,不能被人污蔑。这性子不错。不过,朝廷上下一心,若是忠于朝廷,怎会觉得朝廷是对自己人有偏见?若是你觉得朝廷对你有偏见,那是你心中先对朝廷有偏见,所以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借题发挥。”
“你!”那人一时语塞,却还是被气到了。
锦衣卫却没有再搭理这人,只是命人将探子们押出城去。这才转过头说道:“朝廷有令,这些人才能活下来。俺就把朝廷的命令讲给诸位。不用多想,这命令不是只给你们讲,江宁城内所有文武,上到司令,下到列兵,门房,全都得学……”
朱秀才并没有听到这番讲述,他和其他人一起被带去城门处,就见城门处还有些人。定睛一看,朱秀才的家人也在其中。看着家人惶恐的目光,朱秀才心中有些歉意。
若是自己没有被抓,家人就不会受这般连累。
一众人等被押出城门,就见远处有清军的人马。江宁城一带有不少山,也有些丘陵。走着走着,风吹过来,朱秀才只觉得后背发凉。突然生出不安的想法。
难道这帮人说的是放人,其实是要半路杀掉么?
刚想扭头,就被人猛推一把,“不许乱动!”这严厉的呵斥声,让朱秀才更恐惧了。
一个时辰后,江宁将军富察·傅清看着面前跪倒的朱秀才等人,却没有立刻问话,而是打开了他们带来的信。
信写的很简单,就是告诉富察·傅清,华夏朝廷对于未来的战争惩罚定下了基调。
此时在满清这边做官的当然是没收土地,便是之后再投降,也不会发还土地。
在战争中若是战死,那是命不好。死就死了。若是在战争中没死,顽抗到底的满清人员,杀头、灭门。
若是只把打仗当做完成差事,战场上被俘,若是肯投降,就饶过性命。若是不肯投降,就处决。
满清这边的官员若是不肯打仗,乖乖降了。可根据能力,给与一定的官职。
这政策不仅针对满清这边的汉人,旗人若是肯真心投降,也会给与同样的对待。
若是没看到最后,富察·傅清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