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侠帝-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与此同时,那些官员们也会以不同的书院和科考同年,甚至各自衙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划分派系。
这就导致朝中官员们的派系错综复杂且十分炫目,看得朱厚炜是哑然失笑,不过即便如此,他总体上也是乐见这一局面的。
因为朱厚炜认为官员派系繁多对他来说是好事,只要自己把控得住大盘子,且不被任何派系的官员忽悠,就不是问题。
第23章 大朝会上波澜顺
朱厚炜正静静地看着丹陛下的众多朝臣们你来我往地激烈争吵着,只过了半刻功夫,朱厚炜就明显感觉到场中朝臣们的吵架节奏起了变化。
在朱厚炜看来,虽然正在激辩的众多官员依旧面色冲动,但实际上他们所讨论事情的推进轮廓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清晰起来。
很明显,刚刚吏部和都察院之间的那种有限妥协,也给后面的这一系列争吵带来了可供参考的有效范式。
朱厚炜感知得相当准确,又过了一炷香功夫,原先还在争辩不休的那八个衙门的官员们就渐渐妥协了下来,并很快完成了对京察和外察当中相应条款的修改。
这一幕落在朱厚炜眼中,就是朝廷衙门中的官员在活脱脱地互相争夺着各自衙门在朝廷政事上的话语权。
朱厚炜对京中官员们的这种状态不置可否,因为若是衙门中的官员们全都铁板一块,这对他来说反倒不是什么好事儿。
半个时辰过去,关于京察和外察考核条款的修改方案也终于尽数定了下来,随后被提上台面开始商议的,却并不是朱厚炜以为的皇庄搬迁一事,反而是朱厚炜不久前刚定的要让锦衣卫和东厂以及都察院互相监督的事情。
现在京察和外察的条款修改之事刚搞完,厂卫和都察院互相监察一事就被群臣给快速地提上来讨论了。
朱厚炜见状就眨了眨眼睛,心中就大概明白朝廷群臣的意思了。
很简单,以前东厂和锦衣卫常常被皇帝拿出来制衡文官,这众多文官群体在面对被内臣太监们把控的厂卫时,往往又会觉得相当头疼。
如今皇帝朱厚炜竟主动提出要让都察院有监察东厂的权力,这在朝臣们看来,完全是皇上放出来的一个大礼包,当然要将其尽快定成永例,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朱厚炜所料不错,虽然锦衣卫依然有监察朝臣官员们的权力,可锦衣卫监察朝廷官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无论如何,锦衣卫监察也总比东厂那些宦官来得好,毕竟如今的朝臣们都被此前正德皇帝推出来的太监刘瑾给闹怕了。
正因有此内因所在,接下来朱厚炜才十分惊奇地发现,朝臣们全力办事后的效率之快,直让人惊讶不已。
只用了一刻钟的功夫,在场的朝臣们就已经将平日里都察院对东厂方面的种种监察规矩给定了下来。
提督东厂的李芳见此情形便在第一时间拿过群臣定好的条陈,并逐一查看是否有错漏之处,
当李芳查看完群臣所定的都察院监察东厂的详细条陈后,他就惊讶地发现,内阁和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那边并未定下什么苛刻条件,一切看上去都是光光正正规规矩矩的,并无过分之处。
不过李芳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怎能不知此事缘由,无非是朝廷大臣们急切地想要有监察限制东厂的名义罢了。
虽然李芳知道其中因由,但他也不准备横生枝节,因为他很清楚当今皇上朱厚炜对富国强兵的渴望程度,如今皇上明显就是在整合朝廷力量,并准备大张旗鼓地做大事,他李芳怎能不明白。
于是那提督东厂的李芳在翻阅完都察院监察东厂的一应文书后,也笑呵呵地对朱厚炜说道:“臣看过了,这上面的内容并无不妥之处,臣同意各位阁老和部堂大人们的条陈,我东厂也愿意接受都察院监察,绝无怨言!”
李芳这边话音一落,站在丹陛之下的所有朝臣们当即欣喜不已,不过位于前排的五位阁老以及诸多京中衙门的长官虽说心中同样高兴,但他们养气功夫颇深,此刻全都面色严肃地点头,好像没事人一般,就这么让都察院监察东厂,东厂又监察锦衣卫,锦衣卫再监察朝廷文武百官的条陈顺利通过了。
到了这时,朱厚炜发现上朝的大臣们已经站得相当久了,所以朱厚炜便命左右搬来许多绣墩,给上朝的众臣尽数赐座。
当朱厚炜做出这一善举后,参与上朝的文武百官们无不顶礼拜谢山呼万岁,一时间也将此次大朝会的紧张气氛冲淡了许多。
当最受百官重视的那两个条陈全都通过以后,最后议论的,便是皇庄的迁移一事了,由于此前的那两个提议皇上都没有故设难题,并放任其顺利通过了,所以如今到了讨论皇庄迁移一事时,群臣出于投桃报李的心思,当今皇上朱厚炜所受的赞誉也就变得相当多了。
然而朱厚炜在笑眯眯地听了十几句极为应景的好话以后,他就突然开口问道:“对了,前些日子朝廷之中有诸多勋臣申请要将自家田庄土地跟随皇庄一并置换到了九边,朕当时全都准了,现在兵部和户部协调置换得如何了?”
当朱厚炜在这大朝会上开口问到此事的具体细节时,也就代表着皇上这是在公开考校兵部和户部的办事能力了。
面对如此情况,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守仁和户部尚书孙交就全都紧张了起来,要知道这可是在大朝会上,一个应对不宜,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就会贻笑大方,且会被天下文武百官所耻笑,这是绝对大意不得的。
在这个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兵部尚书王守仁就示意兵部武选司郎中张汝舟出来回复。
这张汝舟以前就是蔚王府的右长史,与时任福建巡海道副使的王守仁也是老相识了,如今张汝舟一见王阁老让他出来应对,他心中也有数,知道这等于是王阁老要让他在朝会中露个脸,顺便也是让皇上脸上有光。
面对这个机会,张汝舟也心知绝不能搞砸,当然他自己也有足够信心,因为自他到兵部任职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毫不放松,再加上前段时间主要也是由他来负责皇庄和勋贵田庄的搬迁置换一事,所以张汝舟就面色沉稳地站了出来,行云流水且简明扼要地将皇庄和勋贵田庄的搬迁事宜给讲了个明明白白。
朱厚炜在看到张汝舟出来问对的时候,心中颇为期待,眼看张汝舟答得相当漂亮,他也与有荣焉。
在此情形下,朱厚炜在张汝舟问对完以后还特意吩咐说等到皇庄迁移完毕,便要犒赏一番兵部和户部的一众官员。
这一下,张汝舟就显得很自豪了,而兵部和户部的一众官员们也用艳羡的眼光看着张汝舟,心知此人作为此前陪伴皇上左右的王府右长史,今日又表现出色,以后定是官运亨通了。
第24章 意外之间兵马动
当众臣都瞟了一眼张汝舟这个几乎注定要官运亨通的家伙以后,几乎是下意识地,众人也看向了此刻作为吏部清吏司郎中的霍恩。
大家都知道此人是皇上潜邸时的左长史,以后也定是要飞黄腾达的。
霍恩此时当然也发现了周围群臣们的目光,所以他就面色严肃地让自己愈加站得笔直,以表心志。
到了这时,今日大朝会上所要讨论的主要事宜便大体定下来了,随后群臣们又商议了一些日常事务,整个大朝会也就顺利结束了,不过朱厚炜是啥人,他可一向是以特立独行之意显露于人前的,所以朱厚炜一见天色已近晌午,就索性让群臣留步,并在宫内赐宴招待了参与大朝会的文武百官们。
朱厚炜这边极为大方地请群臣吃饭,众多朝臣自然是高兴不已,只见各色珍馐美味接连不断地被端了上来,一众文武百官也吃得相当尽兴。
因为吃完还要理事,所以美酒也就没上,不过朱厚炜也不是吝啬的人,他直接令东厂和锦衣卫派出人手,向参加今日大朝会的文武百官府上都赠送了三坛御酒,而朱厚炜的这般慷慨之举,自然也为其赢得了群臣的一片赞誉。
午后时分,吃了赐宴的文武百官们就纷纷拜谢告退了,这时朱厚炜也乐呵呵地目送群臣离去,并带着颇为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文华殿中,开始正常处理奏疏了。
此时文华殿中有许多太监宫女环绕侍立,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李芳也站在御案旁听候差遣。
在开始处理奏疏以后,朱厚炜的效率极快,三下五除二地就料理了大部分奏疏,可当他看到下边知府和知州们报上来的,说河间府和涿州以及霸州有不少盗匪开始频繁出没的这一情况时,朱厚炜就觉得很有必要派兵清理并安定一下顺天府内的治安情况。
一念及此,朱厚炜就想起了先前被自己调入京中虎贲左卫任指挥同知的陈良和被自己调任为龙骧卫指挥使的韩杰这二人。
朱厚炜此时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将这两员将领调入了京城的卫所之中,那就要好好的培养这位忠心的将领。
于是朱厚炜就立刻批复了这封奏章,令虎贲左卫的指挥使樊靖和指挥同知陈良,还有龙骧卫的指挥使韩杰,在两天后即带领本卫人马出征,前去涿州和河间府,还有霸州地面清剿盗匪。
在做了这个决定后,朱厚炜还在后面加了一个要求,那便是让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个卫所在出征时,要由龙骧卫所属的前军都督府供应粮草,不准劳烦沿途州县供给军粮。
在批复完这些奏疏后,朱厚炜便让李芳即刻派人将这些奏疏送往内阁,让杨廷和他们这些内阁辅臣们去安排此事了。
话说杨廷和与王守仁,还有毛纪和费宏以及蒋冕这五位内阁辅臣,平日里是真真地在总揽处理朝廷军政之事,当他们接到司礼监宦官们送来的奏疏以后,便按照正常节奏来处理朱厚炜所批复的奏疏中所涉及的事务了。
其中朱厚炜着令派遣虎贲左卫和龙骧卫兵马出京剿灭盗匪之事的这封奏疏,自然也被送到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王守仁手中。
王守仁一看皇上朱厚炜在奏疏批复中所提的陈良和韩杰二人,心中当即就想起了这两人调入京中卫所的缘由,不过王守仁这位内阁次辅日理万机,他在看到奏疏批复并无其他问题后,便将这封奏疏拿给了兵部属官,让其去前军都督府那边传达皇上的出兵命令去了。
话说此时在前军都督府内坐镇理事的正是定国公徐光祚。
由于如今大明朝的卫所之制大多都已崩坏不堪,所以前军都督府所管辖的卫所平日里也没什么大事可报,最多汇报一些军屯或卫所兵卒的逃亡之事。
在这种情况下,徐光祚坐镇前军都督府还是相当清闲的,不过万事皆有例外,当兵部官员将皇上朱厚炜的出兵命令送至前军都督府时,徐光祚就立马接过来看了一下,随后他就感觉有些惊讶。
因为徐光祚看见的情况是仅仅因为河间和涿州以及霸州出现些许盗匪,皇上就大动干戈地,要派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个京城卫所的兵马去围剿。
乍一看好像是皇上小题大做了,可徐光祚这个年纪已有五十多岁的定国公,却以为皇上这是有的放矢,据徐光祚的观察,当今皇上即位已有三个月,所做之事极有章法,带着这种看法,徐光祚就专门查阅了一番皇上亲自点将的虎贲左卫和龙骧卫领兵军将的档案。
当徐光祚看到陈良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