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侠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将时间管理得如此行云流水的皇帝,众人无不叹服,随后朱厚炜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安然回返到了紫禁城内。
  三天以后晴空万里,朱厚炜此次特地坐马车来到了那杨月住所的巷口处,此时杨月也已经上了自己的马车在此等候,当出行所需物件准备妥当后,这两辆马车就一前一后地被众多骑马且身着便衣的锦衣卫兵将给护卫得严严实实,直接朝崇文门外的药王庙行去。
  这一次,朱厚炜和杨月在药王庙周围那是游玩了整整一天,玩得相当尽兴,等到夕阳西下时,他们方才回到杨月住处的巷口附近。
  等到朱厚炜相当愉快地目送杨月回去之后,巷口处却突然有三人驭马奔来,此刻翰林编修杨慎也随驾在旁,正好看见了这三人当中领头那人的面貌,这让他不由一愣。
  不仅如此,三人之中领头的那人也看到了杨慎,只见这名五十岁左右的老伯此刻急忙下马,随后就跑上前来对杨慎作揖行礼并说道:“大公子,您怎么来了。”
  杨慎认得此人,这是他父亲杨廷和的老管家杨利,他看见杨利出现在这里是比较意外的,所以他就问道:“杨利,你们三人匆匆忙忙地来这里有何事?”
  杨利见自家公子问起,就急忙答道:“回大公子的话,咱这是到杨大夫这给夫人拿药来了。”
  杨慎听见杨利的这番回答,当场就瞪大了眼睛,一时间思绪百转千回,心中已明了一切,虽然他也没见过那位远房堂妹,但此刻他已知道老管家所说的杨大夫定是今日与皇上会面的杨氏女子无疑了。
  一时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发愁,因为眼下皇上明显对自己这远房堂妹相当中意,若是远房堂妹今后入宫为妃,自己父亲会不会因此受到士林非议说他有意媚上。
  不过杨慎知道此时不是多想的时候,所以他就点了点头,并对杨利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老管家杨利见公子一旁还有许多人随行,其中甚至还有与大公子同为翰林修撰的自家杨阁老的大女婿余承勋,他见到此景便以为公子和姑爷此时定然公务繁忙,所以他就急忙对杨慎和余承勋二人说道:“那公子和姑爷在此稍待,老仆就先去杨大夫府上拿药了。”
  在看到杨慎和余承勋点头后,杨利就脚步匆匆地奔入了杨月所在的宅邸拿药去了。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朱厚炜也无意在这个场合公开问杨慎什么,在他将要启程回宫时,就对侍立在身侧的东厂提督李芳说道:“大伴,将杨月着实保护好了,不要让杨月过早察觉。”
  李芳一听朱厚炜的这番吩咐,知道朱厚炜这是将家事交予他们东厂处理了,于是李芳就立刻简短地说道:“老奴明白。”
  李芳这边刚将差事应承下来,跟在李芳身旁的一名东厂掌班就当即领命前去办差了,只见那东厂掌班先是安排随行的便服东厂番子守在了杨月宅邸附近,随后这名东厂掌班又火速找到了明时坊内管理此片区域的里长,并在杨月宅邸的巷口对面直接买了个小院作为此次办差的专用场所。
  在往后的十几天时间里,朱厚炜与杨月相见的次数是越来越多,杨月对朱厚炜也是情根深种,这两人的感情已经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了。
  与此同时,劝谏朱厚炜纳妃的奏疏是越来越多,上疏的已经不仅限于都察院和在京官员了,就连各省布政司和按察司的官员以及巡按御史,也有不少官员上疏劝谏自己纳妃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政,对于朝政这一块,朱厚炜已经观察出了些心得,比如他已经知道大明的文官总是会出于各种目的给皇帝提意见立规矩,而自己还得指望这些文臣们抚民理事,没办法甩出太难看的脸色,那样容易让自己成为文官们的集体攻击目标。
  万一到时候冒出许多官员堵宫门劝谏自己,那就难看了,到时候自己打他们也不是,关他们也不是。
  再说了,自己还得靠着众多类似王守仁这样的文武全才的文官督抚带着大明军队扩张海外呢。
  一念至此,朱厚炜决定自己一定要当好裁判员的角色,不能轻易错位,要平衡好朝廷内各个派系的势力,同时也得尽快摆脱大臣劝谏自己纳妃的这股风波。
  现在朱厚炜办法已经有了,具体实施就得等年后了,因为嘉靖元年的元旦已经快要到了,得过完年再把这事办妥了,比如将杨月娶进宫来成为自己的妃子。


第40章 嘉靖元年次第开
  到了嘉靖元年的元旦这天,朝廷就照例举行了一次大朝会,并且朱厚炜也按照礼制赐宴群臣。
  不仅如此,皇后姜凤秀也在宫内宴请了朝廷在京三品以上命妇。一时间,整个紫禁城内外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待到赐宴结束繁华散去,朱厚炜就回宫与皇后一起歇息了,到了第二天,朱厚炜在陪皇后和太子游玩之后,他就带着李芳来到了武英殿之中,专心查看起了锦衣卫和东厂从各地发来的线报。
  在繁多的各式线报之中,朱厚炜着重查看的便是他自即位以来所安排的各类事务的施行情况。
  抱着这种想法,朱厚炜就一路翻阅了锦衣卫侦查天下衙门起获的种种贪渎证据,并看了刑部审理后续贪渎官员的详情,还有皇庄迁移到九边的后续影响。
  当朱厚炜看到锦衣卫和东厂所报的关于皇庄迁移的初步效果后,就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因为锦衣卫和东厂潜伏在九边各处的密探们纷纷报告,说自打皇庄和勋贵们的田庄开始陆续迁往九边的要害军堡旁以后,九边的官军的领兵军将们着实看到了朝廷整肃九边的决心,因此九边文武官员之中的贪渎之风甚至都收敛了不少。
  随后朱厚炜又看了一下东厂和锦衣卫还有都察院之间相互监察的功效,也不知道是哪边先起的头,总之经过这一段时间,这三个衙门着实有不少官员和兵将被抓住了痛脚并报送三司审判了,而各地方更是有不少文武官员被这三个衙门查得是人赃俱获,被朝廷法办治罪。
  看到三个监察衙门互相找茬且顺带扫荡地方文武官场,朱厚炜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他知道人非草木,若没有一伙人年复一年地找着另一伙人麻烦,过不了几年,头疼的就该是自己了。
  后来引起朱厚炜注意的就是沧溟书院之事了,经过这四个月的适应和折腾,在沧溟书院中修习的众多勋贵公子们,如今终于也得以潜下心来专心研习各自选择的科目了。
  朱厚炜准备在三个月后就对其进行一些摸底,以拣选一些堪用之人去五军都督府任职,并借此让他们好好在五军都督府中潜心研究各类技术。
  不得不说锦衣卫指挥使高武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李芳实在是了解朱厚炜的心思,特地把朱厚炜最关心最想看的奴儿干都司之事放在了众多线报案牍的最后,供朱厚炜细细品味。
  果不其然,当朱厚炜最后看到都督佥事孙棠领兵前去努尔干都司行动的报告后,
  他立马就拿起了这个报告仔细翻看了起来。
  看到这份报告中所提及的情况,朱厚炜是相当高兴,因为这份报告中准确无误地说明了现在孙棠率军在奴儿干都司珠敦卫那边的进展情况。
  据锦衣卫和东厂的线报所述,这孙棠在带着虎贲左卫和龙骧卫以及一套县衙人马来到珠敦卫当中后,那男女老少加起来才只有两万人口的珠敦卫是毫无阻力地就被朝廷官员给带兵接管了,然后住珠敦卫的部族首领也甘心情愿地继续领着珠敦卫原来的军队,同时跟过去的一整套县衙人马也完美地接收了珠敦卫的所有日常治理事务。
  从此,大明在奴儿干都司之中第一个强有力的据点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看到这个好消息,朱厚炜是相当高兴,当场就拿起了手边的一杯茶将其一饮而尽。
  此刻站在一旁心中略有忐忑的高武和李芳看见皇上出现这等神色,就顿时松了口气。
  在往后的几天时间里,朱厚炜就时不时地跑到宫外去和杨月会面,随着朱厚炜与杨月走得越来越近,这杨月的侍女也不由地越来越担心起来了。
  因为杨月的侍女发现,朱公子虽然为人温和风趣,但平时也表现得滴水不漏,丝毫没有其他消息显露出来,这让杨月的侍女相当疑惑。
  更让杨月侍女感到有些忧虑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廷和杨阁老的夫人喻氏的病情也日渐好转,马上就快好了,这侍女担心的是到了那时,小姐与朱公子之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整个正月里,京城都显得极为喜气盎然,时间很快就到了正月下旬,朝廷的官员们也纷纷结束了假期,开始回到各自衙门中正常理事了。
  就在这时,一封自辽东而来的奏疏就引起了朱厚炜的重点关注。
  这封奏疏是辽东巡抚李承勋上的,其中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反映说辽东那边冒领军功之人不在少数,应当让巡按和巡抚还有分守道和分巡道的官员们好生勘察军功真假才是。
  对于这个提议,朱厚炜当然赞同,不过他可不想跟打地鼠似地漫无目的,他心中稍一盘算,觉着还是把今天的奏疏处理完,看有没有可以与之借力或相仿的事再做决断,只因经过即位这段时间的锤炼,朱厚炜习惯把好几件事情都连带在一起解决,那样效果会更好。
  当朱厚炜又处理了一阵子奏疏以后,果不其然,有一封奏疏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其中写了,原自宫充南海子海户的净身男子龚应哲等万余人一齐上疏,说现在朝廷精简支出要裁革他们,而他们现在孤苦无依,回乡也会遭人鄙夷,所以上疏请求他这个皇帝为其做主。
  对于这些自宫之人,朱厚炜早在即位之初就晓谕各处镇守太监,让其告知各处地方官抑制擅自自宫之人,到了现在,各地擅自自宫之人已经大为减少,而当前居住于南海子处的海户实属遗留问题,对于此事,朱厚炜眼光一转,就将其与辽东巡抚李承勋所说之事给连上了。
  朱厚炜的意见很简单,那便是将这些海户尽数并入东厂辖下,同时让东厂派遣人手至各地镇守太监和分守太监处,并且将这些镇守和分守太监都并入东厂体系之内,令其与锦衣卫一起稽查地方文武官员。
  不过朱厚炜也怕镇守太监和分守太监故态复萌为祸地方,所以朱厚炜也借此在奏疏中又一次明确各处镇守太监和分守太监只允许行稽查之事,并上报刑部审理,不得有误。


第41章 厂卫大扩妃子定
  当朱厚炜作出将各地镇守太监和分守太监尽数并入东厂的决断后,内阁是很惊讶的,因为这意味着按照朝廷前不久定下的规制,各地镇守太监和分守太监一旦并入东厂体系,那就要一体接受都察院监察了。
  不过此事一成,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就算都察院能监察东厂,那各地的文武百官也得夹紧尾巴了。
  因为三重监察体系各自互相牵制。如此一来,三方监察衙门之间的倾轧几乎无法避免,而在三个监察系统各自扫荡之下,文武官员徇私舞弊露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面对朱厚炜的这一决断,接到奏疏回复的内阁辅臣们,也不由对皇帝朱厚炜又多了层认识,开始觉得朱厚炜是个为推进多种事情而随之见缝插针造势的高手。
  当朱厚炜作出这一决定以后,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