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侠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乎是必然的,当朱厚炜在文华殿中看到负责南洋那边的福建巡海道副使发来的奏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浮上了朱厚炜的心头。
第43章 文华殿中南洋事
在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这封的关于南洋情况的奏疏中,详细写了由于现在大明往来南洋的商团日渐庞大,朝廷现在驻扎在南洋那边的军队已经显得有些少了,所以此番吕楠上疏,主要是想请朝廷再多派些兵马到南洋驻守。
看到这个请求,朱厚炜就觉得不能如此简单地向南洋那边增加官兵,可一时间他又没有其他太好的主意,想到这里,朱厚炜就放暂时下了这封奏疏,想看看其他奏疏再定。
在继续批复了一阵奏疏后,一封由湖广巡按席书所上的奏疏就浮现在了朱厚炜的眼前。
处理政务早已极为熟练的朱厚炜此刻并未停顿,直接打开了席书所上的这封奏疏,这封奏疏之中所说的事情倒是很简单,就是举荐一位名叫杨一清的致仕大学士经略西北军务。
朱厚炜一听杨一清这个名字就感觉有些耳熟,所以他立马让随侍一旁的谷大用拿来文书,查看这杨一清的档案。
此前没注意也就罢了,当下一看,朱厚炜就显露出了相当开心的微笑,因为他发现这杨一清正是他皇兄正德皇帝任命过的武英殿大学士,他早在福州做蔚王时就听说此人十分熟悉军务,且政绩不菲,只不过后来听说这杨一清得罪了皇兄正德皇帝身边的宠臣导致被陷害诋毁,杨一清气不过,就直接辞官归隐了。
而现在正巧朱厚炜觉得简单增派驻扎南洋的官军不妥。这不,在看到杨一清此人的履历后,朱厚炜顿时就知道自己想干啥了。
其实朱厚炜在即位后依旧密切关注着南洋那边的情况,在发现大明商团这些年持续从南洋诸多藩国之中获取了大量钱粮输送回大明后,朱厚炜就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南洋的控制了,只不过此前朱厚炜刚刚即位没多久,所有事情都千头万绪的,恰好这一次朱厚炜看到湖广巡按席书所上的奏疏,他就想要借机好好搞一下南洋之事了。
当朱厚炜打定主意后,他就眼神深邃地对侍立在一旁的谷大用说道:“谷大用,传旨让五位内阁辅臣前来文华殿中与朕议事。”
朱厚炜的这个吩咐刚一说出,站在御案右侧的谷大用就立马安排了两名内官监的宦官跑出文华殿,直奔文渊阁中传信去了。
不一会儿,五位内阁辅臣就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带领下进入文华殿议事。
朱厚炜见这五位阁老已经到了,也丝毫不见外,待到见礼完毕,朱厚炜就直接给这五位内阁辅臣赐了座。
当五位阁老坐下来之后,首辅杨廷和就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此番专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朱厚炜闻言则立刻将手中奏疏拿起,让谷大用将这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的关于南洋之事的奏疏给五位阁老给递了过去。
此时杨廷和当先接过,并立马查看起了其中内容,随后又将其拿给其他五位阁臣一一传阅。
未几,五位阁臣就尽数传阅完毕,此时只见主管兵部的次辅王守仁就说道:“启禀陛下,这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奏疏的内容属实,臣等最近也在观察南洋那边的兵力分布,准备派遣官军给予其支援。”
朱厚炜心知王守仁用兵很不一般,早早察觉到南洋朝廷官军兵力不足也是正常,问题是他并不想简单地向南洋支援官军兵力了事,所以他就肃容说道:“朕仔细看了最近三年南洋那边给我大明带来的钱粮收益,发现最近三年以来自南洋输入我大明的钱粮一直在涨,所以朕认为既然南洋对我大明来讲愈发重要,不如就按照我大明各省之例,直接在南洋设立布政司和按察司还有都指挥使司这三司,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本来杨廷和他们见皇上特意提起关于南洋之事的奏疏,还以为皇上最多也就是想要增加一些轮戍南洋的官军数量,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大手笔,竟要直接在南洋那边设立三司衙门,这可是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杨廷和就急忙说道:“回陛下的话,如此一来,是否要将南洋的诸多藩国强行改封其王国为宣慰司,若是那样,恐怕南洋藩国中会有不满朝廷的藩国出现。”
朱厚炜闻言即微笑着说道:“朕在作此决断之前当然也知道会有此事,不过我大明如今在南洋如日中天,也不怕这些土邦翻出什么花来,先让愿意改封为宣慰司的土邦正常改封,其他的土邦则软硬兼施让其就范,等最后剩下那些不肯改封为宣慰司的土邦,再找出其错处,派朝廷官军将其讨平即可。”
当皇帝朱厚炜说出这一全新的南洋策略以后,在坐的五位阁臣稍一思量,便觉得相当可行,只过了二十息左右,五位阁臣就纷纷同意了这个法子,不过随后内阁首辅杨廷和又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见内阁首辅杨廷和在此时就当先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这南洋三司的文武官员相对都好调配,可南洋那边终究多是化外之地,少不得要派一名总领南洋全局的总督,不知陛下属意哪位官员作为总督前去经略南洋?”
当杨廷和提出这个问题后,五位内阁辅臣的目光就瞬间集中到了朱厚炜的身上,就连在文华殿中正常处理文书的翰林官员和六科给事中的官员们也齐齐看向了朱厚炜。
总督南洋这种官职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众臣很想看皇帝朱厚炜究竟中意哪位大员去经略南洋之地。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的时候,朱厚炜就理所当然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觉得杨一清此人如何?”
当朱厚炜提起杨一清之后,众臣心中大定,因为杨一清以前就负责过西北军务,为人极为沉稳干练,只不过后来在正德皇帝当政时受奸党诬陷诋毁方才辞官归隐,如今皇上有意启用杨一清,内阁的五位辅臣自然也是乐意的,抱着这个心思,首辅杨廷和就附和着说道:“陛下英明,若是杨一清能够出山总督南洋军务,自然极为稳妥。”
朱厚炜见大家对自己任命杨一清为南洋总督没意见,他就继续说道:“既然如此,这个月你们就好生讨论一下南洋三司文武官员的人选吧,等到下月初一的大朝会,再将南洋三司的官员人选尽数定下来便是。”
在朱厚炜定了这个基调后,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辅臣们当即应承下了这个差事,随后他们这五位内阁辅臣就向朱厚炜告退,回文渊阁中正常理事去了。
第44章 南洋三司众官定
在朱厚炜与阁臣们商议完南洋三司事宜的第二天,内阁就召集六部的官员们开始讨论此事了,当众多官员得知朝廷将要成立南洋三司衙门后,大明官场内顿时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旋风。
这主要是因为新设立的南洋三司所需要的各级大小官员着实不少。如此一来,许多官员借此升迁的机会也就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前来内阁和六部打探消息的官员可谓是络绎不绝,就连杨廷和他们这五位内阁辅臣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也见了不少自己以前的老同僚。
对于这一情况,锦衣卫和东厂安插在京城各处的密探早已将这种种详情给报了上来,朱厚炜在看过所有的线报以后,他立马就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个南洋巡抚来与南洋总督一同协管南洋。
说做就做,朱厚炜刚要下一道旨意让内阁讨论设立南洋巡抚的事,没想到内阁那边却先一步呈上了一本联名奏疏,里面就建议朝廷增设一个南洋巡抚之位,并且这本奏疏上还有内阁五位辅臣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金献民的共同署名。
朱厚炜在看到这本奏疏后当场就笑了,他知道这个提议应该是左都御史金献民主动提出来的,所以朱厚炜也就顺水推舟,直接批复让内阁和六部推选适合做南洋巡抚的官员,并将其放到下月初一的大朝会上与其他三司官员一起决定。
随着朱厚炜和内阁共同决定添设南洋巡抚这个职位,内阁和六部就变得更热闹了,毕竟多了巡抚这种与总督几乎处于同一级别的封疆大吏职位,自然会引起所有官员的关注。
当朱厚炜将这南洋巡抚交由内阁和六部推选后,内阁和六部的官员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起了南洋巡抚的人选。
在这南洋三司所需要的众多官员中,除了总督一职早早地被内定为杨一清,其他南洋三司的众多官职里最早推出备选名单的,就是南洋巡抚一职了。
仅仅在五天后,朱厚炜就收到了内阁那边呈上来的推荐名单,朱厚炜见状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就仔细端详了一番,最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在一个名叫邹文盛的官员名字上画了个圈,并让人将这份名单送回内阁了。
就在朝廷官员们紧锣密鼓地议论着南洋三司诸多职位的人选时,杨一清也在众多官军的护卫下乘坐战船,从海路直奔京城前来觐见皇帝朱厚炜。
大半个月的时间转眼便过,三月初一的大朝会如期而至,当朝廷的文武百官全都齐聚于奉天殿前时,大朝会也就正式开始了。
朝会一开始的那些议题主要是正常的六部所主理的事务,等到正常事宜问对完毕后,整个大朝会现场的气氛就微微一凝,同时内阁首辅杨廷和也站了出来,向众人宣读了此前由内阁和六部所拟定的南洋三司官员的名单。
此时已被内定为南洋总督和南洋巡抚的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已经站在了内阁五名辅臣的身后。
与往日不同,今天当首辅杨廷和宣读完内阁和六部所拟定的这份名单后,平日里喜欢闹腾的众多御史和京中各个衙门的官员们今日似乎都吃素了,全都显出了一副相当赞同的模样,看到这个情形,朱厚炜心中不由微微发笑,因为他早已得到东厂和锦衣卫的通报,说朝堂之中的各个派系经过一番走动已形成平衡和默契,今天内阁所宣读的南洋官员名单完全是经过各方派系官员协调的结果,正因如此,今天的朝会才会如此安静。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南洋官员的任命就显得很顺利了。不一会儿,这南洋三司的所有官员就被确定了下来,其中南洋总督杨一清还特意被任命为华盖殿大学士,同时加兵部尚书衔,以南洋总督体统行事。
待到大朝会结束后,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就来到了文华殿中,此时朱厚炜已经等在这了,当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向朱厚炜作揖行礼后,朱厚炜就面色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两位爱卿,此番你们前去南洋的主要目标都已清楚了吧?”
当朱厚炜问出这句话,杨一清和邹文盛就齐声说道:“老臣明白!”
在听到这两位督抚的回复后,朱厚炜就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此番改封南洋诸藩国为宣慰司之事,朕并不担心,朕觉得两位爱卿定能办好,朕此番召两位爱卿前来,主要就是为了提醒你们一件事,那便是尽量多派人往爪哇国的南面和西面还有东面这三个方向再多打探一番,若是能找到更多土邦,那可供我大明赚取钱粮的地方岂不是更多了。”
由于这南洋之事从头至尾都是由当今皇帝朱厚炜一手搞起来的,所以杨一清和邹文盛并不觉得皇帝朱厚炜的此番叮嘱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当是皇上想要控制南洋更多的土邦罢了。
在这情况下,杨一清和邹文盛就立马答应了下来,朱厚炜随后又叮嘱了一些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