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种不知使用何种木材打制的棺材,因为年代久远,棺材的表面已经变成了深灰色,不过却并未因为这座山陵原本身处湖底而出现水泡的痕迹,相反还显得十分干燥,手放在上面甚至粘起同样干燥的灰尘。

    除此之外,这种棺材使用了粗大的青铜钉进行钉合。

    头顶一枚,左右两侧各有两枚,脚步则有两枚,总共是七枚。

    又是七……

    山岭下面的石雕数量也是七。

    据吴良所知,古羌人除了崇拜太阳,同时也崇拜“七”这个数字,就是不知道与这些石雕和棺材钉的数量是否有什么关联。

    另外。

    吴良还特意查看一下棺材的背面,倒并未发现与戈基人相关的象征尾巴的刻纹或是雕刻,并且棺材上除了那张与三星堆面具相似的古怪面容之外,就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刻纹。

    “典韦,准备开棺。”

    吴良终于不再犹豫,回头对众人说道,“杨万里也过来帮忙,先将棺材上的青铜钉一一拔除,由典韦动手掀开棺盖,其他人尽量远离。”

    “诺!”

    典韦与杨万里应了一声,当即走上前来与吴良合力施为。

    他们的工兵铲上本就设置了撬钉的豁口,做起这种事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不消片刻便已将锈迹斑斑的青铜钉拔了出来。

    “韦要开了。”

    典韦扣住了棺盖缝隙,回头向吴良确认道。

    “哗嚓!”

    吴良顺势将金刚伞打开,站在典韦身侧守着,方便典韦开棺之后立刻错身躲入伞后,如此便可避开绝大多数机关陷阱。

    “开!”

    做完了这些,吴良轻喝一声。

    “嘿——”

    典韦猛然发力,只听“咣当”一声,棺盖便已经被掀翻在了地上。

    棺材里面没有传出任何动静,吴良从伞后探出头来向里面望去……

    这一看不要紧。

    里面躺着的竟是一具栩栩如生的不腐尸首。

    这具尸首虽然紧闭着双眼,但身上的皮肉却是完好无损,甚至脸上还能看到一丝血色,就仿佛刚刚死去一般,又或是仅仅只是睡着了一般!

    至于这具尸首的外形。

    竟与山脚处的那七尊石雕一般无二,同样有着极为健壮的提个,向外凸出的眼窝,粗犷的眉毛,突出的颧骨,宽大的嘴巴和又大又长的耳朵。

    除此之外。

    耳朵下方的耳垂上还打了两个洞,挂着两个分量很足的金环。

    从各处特征来看,这应该是一具雄性尸首,“雄性”二字要比“男性”更加严谨,因为吴良现在也不敢确定这具尸首的物种。

    吴良略微凑近了一些,还想看看这具尸首究竟有没有尾巴……

    就在这时。

    吴良赫然发现这具尸首身上的皮肉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下去,皮肤也开始极为快速的龟裂卷曲!


………………………………

第四百零二章 古矿场(4000)

    “这是?!”

    这种场面吴良只在当初的梁孝王墓中见过,那几名可怜的兵士被“犼”尿中之后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腐化过程,一小会的功夫就彻底变成了干尸。

    但眼前这具尸首的转变速度与过程却显然有所不同。

    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吴良便发现这具尸首的表面皮肤已经直接变成了粉末状的碎屑。

    再一眨眼的功夫,整具尸首便已经变成了一片尚且勉强维护着人形轮廓的齑粉,平摊着堆积在了棺材之中,看样子应该连尸首体内最坚硬的骨骼都已经不复存在。

    这种齑粉很轻也很干。

    哪怕最轻微空气流动都将这些齑粉吹动,如今棺材内便有一些细小的粉末正在漂浮,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吴良不确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知道,有些东西在密闭的环境中放置久了,一旦重新接触空气便会出现快速氧化的现象,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古墓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在地下埋藏了千年的壁画,在打开陵墓的瞬间壁画所用的颜料便会快速氧化发生损坏,甚至因为快速氧化现象甚至会出现类似于海市蜃楼一般的虚空影像。

    因此他有理由怀疑,这具尸首或许也是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当然。

    也不能排除其他的未知可能,毕竟这座自湖底升起的山陵和那些“蜮”本身就不能用科学解释,藏于其中的东西自然也不能完全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

    “怎会如此?”

    瓬人军骨干们也看到了这一幕,脸上纷纷露出惊疑的神色。

    “暂时不要触碰这些粉末!”

    在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吴良自然要继续保持谨慎,接着他抬眼望向剩下那些相同的人像棺木,终是说道,“也不要触碰这些棺木,杨万里,诸葛亮,你二人先将那两只大公鸡绑好赶入不同的洞穴之中,确定我们是否能够进入其中查探,或许我们想要的答案就在里面。”

    他已经仔细观察过了棺木中的情况。

    可惜棺木中除了这具快速化作齑粉的雄性尸首之外,竟然连一件殉葬品都没有,棺材内侧也没有任何铭文雕刻,这种情况下吴良自然也无法判断这具尸首的身份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甚至连尸首死亡的大概时间都无法推断。

    “诺!”

    两人当即拎起鸡笼向山上走去。

    与此同时。

    “报!”

    两名瓬人军兵士自山下奔来,一直来到吴良面前才躬身施了个礼道,“公子,我们遵照你的意思沿山下那条道路继续探查,在大约两百丈远的地方又发现了几处更大的凹坑,而在这些凹坑周围,我们还发现了许多体型巨大的石器!”

    “哦?可探明了凹坑中的情况?”

    吴良精神一振,连忙问道。

    “我二人并未深入查探,不过我们在凹坑边上发现了这种色彩艳丽的石头,请公子过目。”

    其中一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将一块拳头大小的表面十分粗糙的石头奉了上来。

    这的确是一种色彩极为艳丽的石头,表面泛着一层斑状的蓝紫相间的渐变色泽,看起来有点类似于孔雀羽毛的颜色,甚至能够反射光芒。

    “这石头好漂亮啊。”

    白菁菁忍不住叹道。

    “公子,这该不会是某种价值连城的宝石吧?”

    于吉亦是凑过来眼睛亮闪闪的问道。

    “这是铜矿石。”

    吴良仔细观察了一番,却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比较罕见的斑铜矿石,通过古法炼制能够提取出赤铜。”

    与此同时。

    吴良已经开始据此来推测此处人类文明所处的时间范围。

    天朝古代很早以前便开始使用铜矿,不过最开始使用的乃是天然形成的铜块,只有到了商代开始使用火法批量提炼矿石来炼制青铜,随后便快速普及,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的一年多年间,青铜器都是天朝的主流金属。

    而最早的铁器虽然商代便已经出现,但真正普及却也是到了战国时期,才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主流金属。

    如今兵士报告称前面除了有好几个更大凹坑之外,还有一些体型巨大的石器……

    再结合这块斑铜矿石,以及此前发现的那个可能存放了大量青铜兵器的凹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类文明应该已经掌握了提炼铜矿的技术。

    所以吴良推测,这处人类文明很大概率是处于商代到战国时期之间的某个时段,也就是距今400年—2000年之间。

    另外。

    如果再结合于吉此前关于“死龙”的描述,一条“强龙”哪怕被斩断也依旧需要上千年才会变为“死龙”。

    那么这个人类文明所处的时间范围又可以进一步缩短。

    至少应该是在距今1000—2000年之间的某个时段……

    “前面带路。”

    如此想着,吴良当即对两名瓬人军兵士说道。

    他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才能够确定这两名兵士发现的凹坑与那些巨大石器的功用,从而进一步证实自己的推测。

    ……

    果然如同吴良猜测的那般,这是一个成型的青铜炼制基地。

    兵士口中的巨大石器,乃是用来熔炼铜矿的竖炉,清除掉竖炉内部与底部的淤泥,便可以看到炼制过程中残留在炉中的较为精纯的青铜。

    众所周知,青铜乃是赤铜、锡、铅混合炼制而成的合金。

    也就是说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合金的过程,即是说这个人类文明亦是掌握了分辨与炼制锡矿和铅矿的技术。

    这倒并未令吴良感到惊奇。

    因为后世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乃是一柄距离后世约4800年的青铜刀,那便是使用锡青铜制作而成的,这其实要比青铜普及的商代还要远了大约1000年。

    而发现的地点……正是甘肃!

    吴良现在所在的渊泉,也正是处于甘肃境内,所以吴良此前推断的时间范围上限,或许还可以再向前扩大1000年。

    除了这些。

    吴良还在现场发现了许多专门石范与陶范,所谓“石范”与“陶范”,其实就是使用岩石和陶土制作而成的模具,这些模具可以使融化的青铜水冷却成为该有的样子,诸如各类兵器、各类炉鼎、各类面具、各类人像、各类餐具等等所需的青铜器。

    吴良仔细观察过后,发现这些模具大多数都是兵器的模具,其中夹杂了少量的餐具以及动物的模具。

    而待吴良检查完这些东西。

    跟随过来的几名瓬人军兵士也将附近三个更大的凹坑清理了个大概,这三个凹坑当中的两个存放的正是吴良已经看到过的斑铜矿石。

    据吴良所知,这种外形颇具特色的矿石主要是硫化矿物,也就是说……

    吴良下意识的望向了身后那座分布了许多洞穴的山陵。

    难道这座山陵原本是一座矿山?

    而那些洞穴则是矿山上挖掘出来的矿洞?

    这种可能性的确很大。

    因为吴良此前已经推测这座山陵大概率是一座活火山,而活火山最容易形成的便是硫化矿物,再加上此处还有这么一个青铜炼制基地,很容易便会教人将这些可以作为原料的斑铜矿石与这座活火山联系在一起。

    毕竟古代没有大型机械,运输矿石十分费时费力,因此通常情况下矿石的炼制基地都会修建在矿山附近。

    至于剩下的一个凹坑之中,存放的则是一种黑灰色的晶体状的岩石。

    吴良不是地质学家,自然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岩石,不过他怀疑这就是与红铜掺在一起炼制青铜的锡矿。

    因为据他所知,锡矿通常都会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

    事到如今,吴良终于对这座山陵有了一些新的猜测。

    分量很足的青铜兵器,工具虽然简陋但却十分齐全的青铜炼制基地,大量的斑铜矿石,一座可能还在运动的活火山……

    这座山陵极有可能是一座数千年前的矿场。

    专为某一个种族,比方“戈基人”炼制兵器与青铜器的青铜矿场。

    可是若只是一个普通的青铜矿场,这座矿场为何又会藏在湖底,直到吴良投入“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