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7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被其复活的尸首最后都会化作不知好坏的黑土……基于这些目前还没有任何定论的疑点,吴良认为不应该轻易与它进行接触、更不应该轻易采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吴太史言之有理。”

    巫女呼闻言倒也并未发表任何异议。

    ……

    于是两人暂时放过这株疑似“养神芝”的植物,继续在地宫中探查。

    结果再绕过前方不远处的一座遮挡视线的小玉山,吴良立刻便发现了一些不属于这个地方的东西。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口一看就很有年头的木头箱子。

    这个木头箱子并不大,长大约有半米,宽则只有二十公分左右,高也就在三十公分的样子,外面还涂了一层黑漆加以装饰,并且在箱盖处还铆上了可以用来上锁的青铜部件。

    不过此刻这青铜部件的盖子处于打开状态。

    放在里面的东西完全呈现在吴良面前。

    那里面摆放着几卷简牍,简牍的摆放状态十分凌乱,其中有两卷被摊开胡乱扔在旁边,一眼便能够看到简牍上面的墨迹。

    而在这几卷简牍之下,则应该是人穿的衣物。

    衣物以灰色为主色调,暂时看不出样式,却可以看出这些衣物也是胡乱扔在箱子里面,看起来像是被人暴力翻过的状态。

    距离这口木头箱子不远的地方,则摆放着一个竹篾编造而成的背篓。

    背篓倒在地上,捆在上面的麻绳依旧保存完好,只是背篓里面却是空无一物,不知道里面曾经装过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

    吴良还在木头箱子与背篓的附近发现了一个用石头垒出来的一个圆形的小坑,小坑里面沉积了一层厚厚的灰色粉末,而那些石头的表面亦是留有一层已经蒙上了灰尘的黑色痕迹。

    那可能是个火坑。

    因为吴良还在火坑的旁边看到了一片明显要比其他地方光滑的区域,感觉就像是打上了一层包浆,那极有可能是有人较长时间坐在或是躺在火坑旁边取暖留下的痕迹。

    毕竟这地方与外面的那些石室不同,与郁洲山上的田横宅邸也不同,那些石室与宅邸的温度虽然低,但其实也就比外部温度低了几度,若非比较低端的天气,应该还到不了需要生火取暖的程度,甚至在大艳阳天中,还可以算得上是个颇为舒适的避暑胜地,舒适程度堪比后世盛夏时节的空调房。

    而在这个地宫之中。

    如果像吴良与巫女呼一样只是临时进来探查一番尚且好说,但若要长久在这里居住,若是不生个火取暖,身子只怕很难抗住。

    看到眼前的情景。

    尤其是看到木箱中的那几卷简牍,吴良立刻精神一振。

    在任何一名考古工作者眼中,文献资料都是远胜于任何金玉文物的瑰宝,因为金玉文物虽然价值很高但却未必能够解开历史真相,而文献资料却有可能提供一切解开历史真相的线索。

    不过他习惯将好东西留在最后享用,因此并未第一时间去查看木箱中的简牍,而是率先来到了那个背篓跟前细细查探。

    那个背篓乍一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吴良也无法通过背篓的编造方式与新旧程度来判断其所处的时代,因此他的查探重点并不在背篓本身,而是重点关注编造背篓的竹片之间的缝隙。

    背篓只要装过东西,八成都会在竹片的缝隙之间留下一些残余,如果这些残余物质能够留到现在,便有机会判断出这个背篓曾经的用途。

    不多时。

    吴良便用马尾毛做成的小刷子从竹片的缝隙之间清理出了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片状东西。

    将这个东西上面的灰尘清理干净之后,它的原本便显现了出来,那是一片鱼鳞,经历了许多时日,鱼鳞上面的色彩已经褪去了不少,但依旧可以看到少许银色。

    “这……”

    吴良先将这片鱼鳞放在一边,接着继续仔细清理,不久便又从竹片的缝隙中清理出了几片鱼鳞。

    不过这几片鱼鳞的大小与残留的颜色却是各不相同。

    即是说这些鱼鳞来自不同的鱼类,依据这个细节进行推断,这个竹篓极有可能是一个鱼篓,装过各种各样的鱼。

    “鱼篓么?”

    吴良无法将与这种东西与徐福直接联系起来,毕竟徐福不是渔夫,以他的身份貌似也用不着亲自携带鱼篓。

    若非要给鱼篓找个主人的话……

    吴良想到了金卫口中那些曾经进入“鬼洞”便再无音信的人,那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渔民,而且都是在海水退去“鬼洞”露出的时候前去赶海的渔民,他们随身背负鱼篓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得出这个结论。

    吴良暂时将疑似鱼篓的竹篓放在边,又检查了一下那个石头垒成的小火坑与火坑旁边那块被盘出了包浆的地面,最后才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个木头箱子上面。

    就在这时。

    巫女呼又适时插话道:“吴太史,这个箱子定是秦之徐君从倭国带回来的。”

    “哦?你有何根据?”

    吴良扭头问道。

    “你看这铆在木箱上的青铜片,当木箱盖子合上以后,两个半圆的青铜片便会对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看起来就像一个太阳,并且在青铜片上还有这些类似波浪交错的花纹,这些花纹代表的是光和热。”

    巫女呼认真的说道,“这是倭国最为常见的装饰,表示倭国人对太阳的崇拜,这种装饰在秦之徐君到达倭国之前就有,秦之徐君虽然改变了倭国,但却并未改变这个传统。”

    “原来如此,看来基本已经可以确定徐福回到过这里了。”

    吴良微微颔首,天朝古时虽然也有对太阳的崇拜,甚至有些部落会将太阳当做部落的图腾,但木箱上的这种装饰、尤其是那种波浪交错的花纹却是吴良没见过的,因此巫女呼应该并未说谎,也没有说谎的理由。

    “正是。”

    巫女呼郑重点头。

    说着话的同时,吴良则已经自顾自的拿起了木箱中的一卷摊开的简牍。

    这卷简牍上的墨迹十分清晰,字迹的轮廓亦是没有任何晕开的痕迹,保存的相当完好。

    吴良一眼就辨认出,这上面的文字乃是秦朝统一之后的小篆,等秦朝覆灭汉朝建立之后,人们就不再使用小篆,而是该用隶书。

    因此这卷简牍的成书时间、至少执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定论。

    而通过简牍上的墨迹。

    吴良还得出了另外一个推论,如果这座岛屿没有其他的进入方式的话,那么此书便一定是在这座岛屿上完成的,而并非从外面带进来。

    因为简牍上的墨迹太过清晰,完全没有一丁点遭了水的迹象。

    接着吴良将简牍完全摊开,很快便看到了此书的题目——《养神芝通要》!

    “通要?”

    吴良一愣,难不成这简牍竟是一篇关于“养神芝”的学术研究报告?

    “通要”二字翻译过来的确就等同于后世的“研究报告”,只不过不论是秦朝还是汉朝,使用这种名字作为标题的文献都极为少见。

    若是如此。

    吴良便可以省却许多研究、观察的功夫,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短时间内对养神芝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于是吴良又连忙看向了简牍末尾,那里果然有一个清晰的落款——齐地君房!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完美的骗局(4000)

    徐福,字君房,世代居于齐地。

    已经不能写的太明确了,这就是徐福亲笔所写的简牍。

    这一刻,此前的许多推测都有了定论,这里肯定就是传说中的祖洲,徐福不但此前来过这个地方,此后离开倭国也回到了这个地方,而方才见过的那株生长在玉石之中的植物也必定就是传说中“一株可活千人的养神芝”。

    而这些简牍,则应该是徐福回到这个地方之后,在此处观察研究了许久才完成的,而并非从外面带进来。

    因为这些简牍上墨迹十分清晰,显然绝对没有浸过水,而这里若是没有除了鬼洞之外的其他入口或出口的话,想要进来便不可能不浸水。

    最重要的是。

    徐福极有可能也永远留在了这个地方。

    因为对于一个能够潜心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的人而言,定是对自己倾注了心血的研究报告极为看重,完全没有理由在离开时将自己的研究报告胡乱扔在这个地方。

    不过这《养神芝通要》是否圆满完成尚不好说,吴良拿起的只是其中一卷简牍,这一卷的末尾虽然有落款,但吴良简单扫过收尾的文字,发现那并不是总结性的字句,感觉后面应该还有内容才对。

    “……”

    望着木箱内的其它几卷简牍,吴良考虑到稍后离开时可能还要入水,恐怕很难将这些简牍完好无损的带出去,再加上目前他对“养神芝”还有许多疑问,不知应该如何处置,因此觉得有必要现场阅读其中的内容。

    好在简牍虽然看起来挺多、也挺有分量,但其实与纸张书籍的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么说吧,依照吴良的经验,眼前的这七卷简牍总共加起来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一两千个字,阅读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浪费时间。

    不过也不要小瞧这一两千个字,这些都是极为简略的文言文,往往一句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一段话,一个字都能够代表一整句白话文,因此涵盖的内容未必便少。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吴良虽然没有于吉那般精通古文,但对于秦朝的小篆他还算是有些研究,阅读起来并没有太多的障碍。

    如此想着。

    吴良已经将木箱中的简牍也都拿了出来,顺便将箱子下面的衣物也都取出来查看了一番……这些衣物也都是秦制,而且符合贵族穿着的颜色与制式。

    “吴太史,这木箱中的衣物显然也是从倭国带回来的。”

    巫女呼再次适时说道,“秦之徐君到达倭国时,将秦朝的穿戴方式也带了过去,自此倭国的贵族便也穿起了秦制的衣物,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做出了一些改变,你看这上面的扣子,秦制衣物时常使用布扣结,而倭国却将略微复杂的布扣结改为了鱼骨磨制而成的骨扣。”

    “嗯……的确如此。”

    吴良顺着巫女呼所指看去,果然见几处本该用到布扣结的地方,上面却拴着一个圆形的骨节,看起来应该是从鱼骨嵴椎骨上的一截取下来磨制而成,如此嵴椎骨本就是中空的,很容易便可以穿过绳索将其绑住。

    “只是不知这些简牍可是秦之徐君亲笔所写?”

    巫女呼又颇为好奇的望着被吴良拿在手中的简牍问道。

    “此书名为《养神芝通要》,落款乃是‘齐地君房’,因此八成是徐福亲笔所写,不过我仍需阅读其中的内容加以验证。”

    吴良也不瞒他,点头说道,“此书与养神芝有关,其中的内容可能解开我们心中关于养神芝的一切迷题,亦有可能揭露这座岛屿的秘密,因此我认为在继续深入探查之前,有必要先阅读简牍中的内容,如此可令我们事半功倍,你若是懂得秦朝文字的话,也可以过来与我一同”

    吴良并非已经完全不对巫女呼设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