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对于曹禀来说,这场盗墓之旅已算圆满。

    这批黄金至少得有几吨重,换算成汉朝的计量单位,那就是几千斤,甚至可能是上万斤,运回去绝对可解曹军粮饷之急,甚至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军需。

    因此他立刻征询了吴良的意见,在得到吴良肯定的答复之后,便派人出去集结人马开展搬运工作。

    等待的过程中,曹禀又像许多中了彩票的人一样患得患失起来,将吴良拉到一边小声的问道:“有才贤弟,我还有些担忧,有道是财帛动人心,这些黄金教人来搬,难免有人动了贪念私藏,到时未必便能寻得出来,如何才能防范于未然?”

    “这个好办。”

    吴良淡然笑道,“军候只需预先在金砖上刻好编号,再将编号与每一个参与搬运的人员一同登记入册,如此便可责任到个人,自然谁也无法私藏。”

    “妙啊!贤弟此计甚妙!我为何不曾想到!”

    曹禀顿时喜笑颜开,用力抱住吴良的肩膀晃了晃,赞口不绝道,“有才贤弟真乃天人也,贤弟进可趋吉避凶开墓破土,退能献上妙计解我忧愁,我何德何能竟能得贤弟相助,实乃此生之大幸!”

    “军候谬赞了,良不敢当。”

    吴良低眉顺眼的道。

    “不然!在为兄看来,你的才华已可比肩使君身侧谋士戏志才,或许那戏志才还未必比得过你。”

    曹禀摇头正色说道。

    戏志才……

    这个人吴良当然也是知道的。

    此人大名唤作“戏忠”,志才只是他的字,乃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没有之一。

    戏忠曾助曹操陈留起兵,施计大破黄巾军,获降军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随后又将降军精锐整编为曹操戎马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嫡系部队“青州兵”,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

    可以这么说,曹操能够在中原站稳脚跟成就大业,戏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可惜此人命不太好,去世的比较早,再加上受众面更广的《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此人。

    以至于后世大多数人都只知东汉末年有句名言叫做:“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殊不知,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便有这样的记载: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莫可与计事者!

    仅凭这六个字,便足以看出戏忠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若非此人早早去世,曹操还真就未必会启用郭嘉。

    说白了,郭嘉也不过只是戏忠死后,曹操退而求其次才找来的替代品而已。

    甚至就连曹操的儿子曹丕正式称帝之后,也曾用八个字来描述戏忠:“朕非戏志才,不帝也!”

    需知戏忠的死亡时间是公元196年,而曹丕的出生时间则是公元189年。

    如此算起来,戏忠死时曹丕不过只有7岁,试问到底是多么逆天的才情,才能在一个7岁的孩子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军候莫要折煞我了,我如何能与戏志才相提并论?”

    吴良连忙说道。

    这次可不是假谦虚,而是真佩服。

    “他志才,你有才,你二人字中皆有一个‘才’字,为何不能相提并论?”

    曹禀笑道。

    “军候说笑了。”

    吴良摇了摇头,悄然将话题引向他处,说道,“稍候军候要在此处监督搬运黄金,不如将方才一同入墓的兵士派与我,我率他们继续向深处探索,或许能另有收获。”

    “然也。”

    曹禀自是欣然应允。

    ……

    吴良选择继续深入,其实藏了私心。

    一来,他想亲眼见识一下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的原版《四神云气图》与后世早已见不到墓中原始布置;

    二来,则是想开梁孝王刘武的棺木一探究竟。

    众所周知,那些黄金虽然价值不菲,却也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墓主人通常都会选择随身陪葬。

    像梁孝王这种身份的墓主人,随身陪葬的东西必定不简单。

    ……

    印象中,梁孝王墓共有两个连通的主墓室,地势较高的是殿室,地势较低的则是存放棺椁的棺床室。

    不过时间比较充足,吴良并未直接前往主墓室,而是带着剩余的九名兵士原路折返,相继探索了另外两条同样能够主墓室的墓道。

    位于这两条墓道两侧的几个墓室与东宫之内也都有不少留到后世能够称为国宝的文物,不过并没有这个时代需要特别值得关注的东西,因此一行人也就既小心谨慎又走马观花似的逛了一圈。

    此刻,兵士们与吴良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在吴良没有开口的情况下谁也不会下手触摸任何东西。

    如此大概一个时辰后,众人终于来到其中一间主墓室。

    这间主墓室便是殿室。

    殿室布局与古装剧中皇帝早朝的金銮殿有些类似,只是规模小了许多。

    殿顶便是传说中的《四神云气图》,这图主要以红色颜料作底,一条黄色的腾飞巨龙贯穿东西,另有朱雀、白虎等神兽作为陪衬,再辅以灵芝与云气纹图案装饰,看起来教人荡气回肠,绝对比此前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照片要来的震撼。

    殿室顶头是一个汉白玉雕刻堆砌而成的小高台,台上摆有一张金丝楠木打造的椅子,应该算是梁孝王刘武坐的“龙椅”吧。

    不过兵士们的注意力却完全被“龙椅”左右的四个栩栩如生的侍女俑吸引了过去:

    “真俊美呐。”

    “这身段,若是真人就妙了。”

    “真想摸上一把……”

    汉朝以“细腰”和“体轻”为美,这四个侍女俑自是完全附和这些特征。

    而在仔细看过《四神云气图》之后,吴良则率先注意到了位于殿室中心的一个直径大概两米的水潭。

    只见水潭中间的水仿佛煮沸了一般,不停的翻滚,发出“汩汩”的水声。

    “这……该不会是传说中的‘内藏眢’吧?”

    吴良心中暗惊。
………………………………

第十四章 黄肠题凑

    所谓“内藏眢”,乃是一种风水形势,也叫作“棺材涌”。

    要说它的出处……其实并没有什么相关史料可以参考,是吴良自前世一部名气很大的盗墓小说中看来。

    那部小说中描写的“内藏眢”风貌与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

    同样是在地宫中间的地面上,同样是一个水池,水池中央有一个泉眼,泉眼的水流不停向外涌,既不会溢出,也不会干涸,据说这样的地形在风水形势中有器储之象,极适合埋葬女子,可令子孙受到福荫。

    在这个说法的基础上,吴良还进行过一番推演,得出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结论:“如果内藏眢极适合埋葬女子的话,那么应该就不适合埋葬男子了,因为国学中男与女分属阳与阴两种相对的属性,此涨彼必消,时间久了是要出现异数的。”

    当然,这只是吴良自己的推测而已,并没有理论可以作为依据。

    何况“内藏眢”这种风水形势是真是假也同样没有定论,反正吴良翻阅过无数史料,都始终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

    甚至为此上研究生的时候,他还特意向导师进行过请教。

    “你现在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少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考古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吴良只得就此作罢。

    不过心中却从未忘却这个问题,只是没有那么执着罢了。

    其实他明白,小说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杜撰出来的,“内藏眢”极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没必要太过较真,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天朝上尚有许多神秘文化都只口口相传,虽然并未留下可以参考的史料,有些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但却也有一些在流落民间的少数后人之中流传了下来,并不能全盘否定。

    回到眼前,望着面前翻涌的水池,吴良陷入了沉思。

    遥想前世来到梁孝王墓实地考察时,这个水池已经只剩下了一个比较深的石坑,坑下还有几个不知通往何处的小洞,当初吴良并未在意,现在想来可能那几个小洞便是此时的泉眼所在了……

    “有才哥,那里有些金器玉器……”

    一个声音打断了吴良的思绪,是之前那个滚下钱窖的年轻兵士。

    吴良顺着年轻兵士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相对干燥的壁龛之内摆放着一些小型的金制器皿,以及一些羊脂玉打磨而成的砚台、笔架等等日常用具,还有一些原始青瓷陶器。

    而在这个壁龛旁边的几个壁龛之内,则存放着大量竹简。

    这些竹简摆放整齐,可惜因为环境与时间的影响,也多数已经断了麻绳,不少竹片散落到了地上。

    吴良走上前去拿起几个竹片查看,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一片。

    “唉,可惜了……”

    吴良无比惋惜的摇了摇头,如果这些竹简保存完好的话,他一定会建议曹禀将其打包装车带回去以供自己研究。

    在他看来,这些竹简的重要性要远超钱窖里的那些黄金,这是所有考古学者的通病。

    “吴良,这些金器玉器当如何处置?”

    见吴良的注意力居然不在那些金器玉器之上,反倒拿着几个一文不值的竹片摇头,一个兵士又忍不住问道。

    吴良回头瞥见兵士们期盼的目光,便知道他们脑子里面在想些什么。

    “金器全部带走,不过不要私藏,此行诸位皆是有功之人,待出去之后我会向军候请命,将这些金器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犒赏你们。”

    于是笑了笑,吴良说道,“至于那些玉器,诸位应知宝玉通灵,葬入墓穴的玉器便是葬玉,久居穴中早已吸入不少死气,恐害尔等性命,万不可取……诸位随我一同将那些玉器、还有那些陶器丢入这水池之内,暂时隔绝死气为妙。”

    Emmm……

    这个水池不浅,只要没有干涸,日后就算再有盗墓贼闯入墓中,也没有那么容易发现这些文物,没准儿就有可能留到后世。

    实话实说,也就是梁孝王墓上下左右都是坚硬的岩石,挖掘属实不易。

    否则他一定会让这些兵士原地挖个坑把这些文物埋了,再把地面恢复原状,这样留到后世的可能性绝对要比投入池中更高。

    “好兄弟!”

    “哈哈,还是吴良仗义,没把咱们给忘喽。”

    “下回使君再有掘墓的任务,你可一定要带上俺,俺啥都听你的……”

    一听出去之后可以赏赐黄金,众兵士立刻来了精神,一个个笑得嘴都合不拢,干起活来自然也积极了许多。

    片刻之后。

    满殿的玉器与陶器已经全部被丢进了水池之中,再看这些兵士,每个人怀里都揣着几样金器,兜的那叫一个严严实实。

    吴良则已经借着这个空档依次查看了旁边的几个墓室,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间主墓室——棺床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