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0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学,真真正正的成了一门科举之学!

    ‘咦,好像有点跑偏?’去香山书院的路上,赵公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他手中,依然拿着那份书院中式举子的名单。

    上头被他用铅笔圈出了一串名字,最醒目的三个分别是赵南星,李三才和顾宪成。

    东林党的早期三巨头,已经扑面而来了……

    按照赵公子的记忆,赵南星和李三才确实是万历二年的进士,顾宪成却是两科以后的万历八年才进士及第。

    但这个世界早就大变样了,顾宪成三年前便进了玉峰书院,能提前两届脱颖而出,并不是让人惊讶。

    至于赵南星、和李三才都是出身香山书院,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缘故,让这三个惹祸精提前凑上了……

    “该怎么对付他们呢?”赵公子最终还是忍住了,将他们埋骨香山的冲动。

    他只负责搭建舞台,并不打算亲自登台。就像戏院老板,自然要给所有角儿一个表演的机会了。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万一最后能唱主角儿让戏院生意兴隆的是他们呢?

    不过适当的关照他们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等殿试之后,把画圈的这些人全都派最偏远的州县去。”赵昊将名单递给了坐在对面的老哥哥赵锦。“赵南星、李三才、顾宪成三个,给我全扔到最北边。”

    去岁杨博致仕后,张居正提拔吏部左侍郎张瀚升任天官,张瀚空出来的位子,便由赵锦接任了。

    本来廷推天官时,首推的是左都御史葛守礼,之后是工部尚书朱衡,然后才是张瀚。但张居正厌恶葛守礼鲁莽,朱衡骄傲……说白了就是嫌他们资格太老,自己驾驭不了,因此特地提拔了张瀚。

    张瀚的资历很浅,也知道自己上台并不服众,因此非但凡事唯张居正的马首是瞻,而且对赵锦这个副手也礼敬有加。

    赵锦牌子硬,还是小阁老的老哥哥,这样的大神他可不愿招惹。这点事自然完全不在话下。

    “没问题。”赵锦点点头,这就是他在这个位子上的任务。而且这种走后门一点也不丢人。

    “别人都是为子弟寻肥缺美差,唯独你总是把他们往繁、冲、难、边的州县丢,做你的弟子还真难啊。”老哥哥收起手抄,发感慨道。

    “年轻就要多历练,不识底层疾苦的人,坐上高位也是祸国殃民。”赵公子看着渐入眼帘的‘科学顶个球’,长叹一声道:

    “不管他们将来走哪条路,都希望他们心里能有整个国家吧……”

    ps这章算昨天的哈。

 第十七章 科学预测百发百中

    三月的香山,花开的满山贵气。高大的玉兰树盛开着纯白的鸽子花,迎春连翘黄金条,如黄色的锦缎铺满山谷,还有那夭夭桃花、浅粉海棠,将香山妆点成了花的海洋。

    若换成别处,早就挤满了踏春的游人,然而香山是皇家园林,才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宁静。

    只有整点时,那白砖黑墙顶着个黄橙橙地球仪的塔楼上,才会响起悠扬的钟声,提醒着香山书院的学生们,距离殿试又近了一个小时。

    此时,科学门下九十八名中式举人,正在钟楼对面的争鸣阁中,进行他们期待已久的究极特训!

    他们万分憧憬的赵老师,此次依然信守承诺,亲自担任究极特训的主讲人!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能聆听老师亲自授课了,很多学生感觉比中进士还有成就感。

    其实上一届时,赵老师年前就开始特训了。

    没办法啊,导师的事业越做越大,带学生的时间自然要不断缩水

    时长不够,那就得多来花样呸呸,是提高质量啦!

    争鸣阁的究极特训,绝对对得起学生们的期待!

    首先,参加香山论坛的嘉宾阵容又升级了。除了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这些常驻嘉宾外,赵昊还邀请了

    吏部尚书张瀚、左都御史葛守礼、礼部尚书万士和,户部尚书王国光、刑部尚书王之诰,工部尚书朱衡、兵部尚书谭纶,以及通政使王好问、大理寺卿李幼孜,分别来就相应的议题,做主讲嘉宾。

    大九卿一位不少,上一次这么齐全,还是徐阁老在灵济宫讲学的时候。

    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啊。

    十天的论坛,都由赵昊亲自主持。依旧是每天给出一个议题,并请嘉宾就此畅所欲言,他来掌控研讨的方向,以免偏题。

    待下午嘉宾离开后,他再做总结,告诉弟子们谁是在狗放屁,谁是在放狗屁当然,是站在他岳父的立场上。

    然后晚上弟子们就此写出策论,由担任过殿试阅卷官的赵锦、万士和等几位老前辈批阅。

    万士和接班陆树声担任了礼部尚书,他是宜兴人,江南帮如今的三大佬之一,有义务也很喜欢指点后辈。

    另外两位一个是吏部尚书张瀚,一个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不过老殷官声不好,所以一般都不提他,而以赵锦代之。

    但其实殷正茂是张相公麾下头号爱将,赵锦还真比不了。

    自然,赵昊又将万历二年的殿试策论题目,揉进了这十个议题中。

    因为策试是以皇帝的口吻,向中式举子们垂询治国之策,所以今年的殿试题并不难猜。

    之前京里各种会上,前辈大佬们都猜测说,要符合皇帝十二岁的年龄,策论的问题自然不能太过高深,也不会太具体,难免流于泛泛而谈。

    所以策论时把调门拔高,朝着敬天法祖、勤政爱民、选贤用能的方向写就没错的

    至于最后的名次,就看谁的字写得好,章做得顺眼了。

    大预言术告诉赵昊,他们只猜对了开头,后面却大错特错了。

    出题的可是他的偶像岳父,怎么可能走寻常路呢?

    张相公这样高格调的男子,追求的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玩死你还得让你心服口服。

    要是赵昊没有大预言术,一定也会猜错的

    今年的殿试题,主旨的确是典学勤政四个字。

    典学者,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也。勤政就不用说了。

    看似没脱离大家的预测范畴,但一审题,绝对一脑门子汗

    通俗来说,今年的策论就是皇帝问贡士们,我接班以来,一天都没中断读书,学习不可谓不认真。但为什么天下反而都是在马上打下的,却没有靠读诗书缔造帝王之业的?

    而且我现在也天天旰食宵衣,勤于理政。但为什么像汉帝那样无为而治,也能缔造治世呢?

    我还小,有些道理还没搞懂,大事小情只能依靠我敬爱的张师傅来拿主意。但我也得好好学习,争取早日亲政。但听说帝王之学,跟平民之学不同,不在章诗词中。要是不学这些,我又该学什么?

    又有人说,当政者只要抓好纲要,则所有的事情都会处置的十分妥当。所谓纲要者,真的存在吗?

    听说研究过去臣子为君王的谋划,对现在也有好处。比如董仲舒的贤良三策,汉宣帝时的变俗之说,汉元帝时的审尚之说,以及治性六戒、劝学四仪,还有初元节俭、建初荡涤烦苛、元祐十事、治平三劄、熙宁稽古正学。

    能不能挨个讲讲,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儿?其中有没有现在还能用的?

    你们都是学先圣之术,明当世之务的专业人士,能不能替我综合一下这些策论,找出它们的中心思想?说一说典学应该以哪个为要?立政又当以哪个为要?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和前代不一样了,创业和守业也不是一码事儿。你们都可以畅所欲言,以符合我慎始笃初之意

    以上就是赵公子靠大预言术回忆明实录,想起的万历二年殿试题。

    通观全题一共十问,前四个问题个个刁钻深刻,处处挑战圣贤之言,一个答不好就翻车。

    这可是政治性极强的殿试啊,考生要是没有心理准备,吓都吓尿了。

    倘若没有接受专门指导,他们都不敢回答这些埋雷的问题。

    要是前四个问题没尿,接下来还是会尿的。该死的出题人,居然让考生将题干中提到的,十个古代有名的策论,一一介绍一遍!而且还得深入分析,言之有物!

    这简直是坑爹啊!

    为了通过乡试和会试,大明的读书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四书五经上,谁会在策论上下苦功夫?

    恐怕连知道永光、初元其实是一个皇帝的两个年号的贡士,都不会有太多!更别说这些策论都是什么跟什么了

    张相公懒得看他们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就考他们基础知识。把策论这种主观题,愣是给搞成客观题。

    这样到时候排名倒简单了,谁知识点掌握的多,谁阅读理解做得好,谁就排名靠前!

    你还别不服,难道来参加策试,不应该把前代有名的策论都研究一遍吗?

    什么,没研究?那对不起,同进士伺候

    对客观题来说,有没有准备到知识点,成绩天差地别!

    赵公子当然不会直接给弟子划考点,但他已经将这些知识点,不着痕迹的糅杂在了十天的讲座,和每日的课后练习中。

    因为本届论坛就是围绕着治国之策展开的。读书人最喜欢的又是引经据典,所以带出这十个典故一点都突兀。至于那四个刁钻的问题,也在向诸位大佬请教时,很自然的带了出来

    总之,只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针对没听懂的查漏补缺,进了考场就一定不会抓瞎。

    至于能抓个什么回来,就全靠个人造化了。赵老师也只能帮忙帮到这里了。

    十天的论坛很快结束,弟子们又上了名为如何写出状元卷专题课程。

    课程分上中下三讲,由申时行、范应期和于慎思主讲。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范应期是四十四年的状元;于慎思是隆庆五年的状元。

    三位状元现身说法,教你如何成为状元,就问你好不好好听吧!

    其实本来范应期的位置应该是赵二爷的,但是赵二爷自己怂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状元是捡来的,不愿意误人子弟。

    他能跟这群学霸讲什么呢?讲咱考状元全靠儿子谋划,祖宗显灵,相好的在上头是劲儿?

    那不丢死人了?所以还是把这露脸的机会,让给真状元吧。

    好在赵公子手里状元多,也不差他一个。

    于是赵二爷那几天忽然偶感风寒,只好请了范状元救场。

    范应期是湖州府乌程县人,潘季驯的同乡老弟,两家还是姻亲。所以跟申时行一样,都是最可靠的自己人!

    因为十四日要到礼部报名,并听取殿试相关须知。所以三月十三日,九十八名应试弟子拜别了师父和诸位老师、师兄,信心满满的下山应考去了。

    十五日当天,万历新朝的第一次殿试,在皇极殿前隆重举行,满朝重臣悉数出席。

    待群臣和贡士们拜过金台帷幄上的小皇帝后,殿试便开始了。

    当科学门的弟子们看到那道策论题后,都不由涌起一股安心的感觉。

    虽然这题目是他们从未猜想过的,但上头的问题他们却一点不陌生,甚至感觉很亲切。

    还有什么好说的,撸起袖子干就完了!

    对于知识点掌握到位的考生,这种题答起来实在太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