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问题是,他不止对政敌操切,对自己的亲信、部下,甚至对皇帝和太后也越来越操切。

    像赵二爷这样的部下,得罪了也无所谓。太后那边也没什么,说不定还更喜欢被他操切呢。

    但皇帝,如今已经十八岁了……

 第二百章 塑料翁婿情

    张居正做出的这些变化,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他心心念念的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

    只有全国范围彻底清丈田亩,才能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只有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才能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万历新政才能称得上成功!

    然而这两样,尤其是清丈田亩,严重的触犯了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万历五年。张相公正是要在全国范围清丈田亩,才招致了那场可怕的‘夺情风暴’!甚至连他爹都赔了进去……

    当时张相公在舆论上落了下风,不得以同意缓行清丈,但现在他已经带着玉石俱焚的决心回来了,决不允许上次的事情再发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都换掉,不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吗?

    但张相公自己都没意识到,当你全身长满了刺,除了能伤害敌人外,还会刺伤到身边的人。

    别人还好说,但刺伤了皇帝就有些麻烦了。

    他以为万历是隆庆的儿子,应该也会乐于垂拱而治,把天下交给首辅治理,自己坐享其成的吧?

    万历确实遗传到了他父亲的怠政和好色。但大部分性格上却是隔代遗传,完全继承了他爷爷变态的权力欲和偏执、弄权。以及祖传的怠政……

    古往今来第一勤政的帝王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的后代一个比一个懒,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把他们射到墙上。不过勤政的好像危害更大,比如与太祖首尾呼应的崇祯……

    此外,万历还继承了外祖父李伟的贪财与短视,以及小家子气……

    总之他就是个遗传大失败的产物。好吧,老朱家传到现在,也没什么好品质能传给子孙了……

    而且万历自己还突变出了影帝技能。特点是特别能演,就连一手把他带大的张居正都被他的演技给蒙住了。到现在还以为自己的学生是良才美玉。自己言传身教出来的,是一代神君呢。

    当然凡事要辩证的看,也不能光怨万历一个人。自己的学生变成人渣,张居正这个教育者自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他太操切了。天才当不了好老师,尤其是启蒙老师。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凡人的脑袋,怎么笨成这样?

    所以虽然张居正用心良苦的编了小人书给皇帝教知识讲道理,然而,他觉得自己的学生,也会像自己一样,不管学什么都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要是万历一遍两遍还不明白,他便忍不住会吼皇帝……所以万历不懂也不敢问,只能装着什么都明白。又担心会露馅,所以每次单独见张先生都慌得一批,久而久之便把他视若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其次张相公太强势了。大婚太后还宫以后,万历自觉是个大人了,所以凡事想有个自己的主张。然而只要跟张先生的想法有冲突,那张先生必然要想办法给他扭过来。

    如果扭不过来怎么办?那就加大力度强扭……

    至少到目前为止,每次万历都乖乖就范,所以张相公丝毫没有察觉到,不满已经在皇帝心中积聚,还以为皇帝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好学生呢。

    ~~

    最郁闷的是,就连赵昊也被岳父大人的刺扎到了。

    前年归葬途中,张居正便对他讲过,自己准备禁讲学、毁书院,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张相公当然不是针对赵昊的,他对讲学的深恶痛绝早就由来已久。

    阳明心学经过一个甲子的传播,早已成为大明的显学。王学最重传道,讲学便蔚然成风,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但心学不像科学那么安分,它偏重思想解放,不把一切权威放在眼里。所以批评朝政在书院讲学中,纯属家常便饭,而且只有批评才能赢得掌声……

    在心学的反复抨击中,很多很多人都对这个国家、这套体系失去了信心。是自嘉靖以来的大明朝,便呈现出一派纲常尽丧、僭越成风、及时行乐、寡廉鲜耻的末法景象。

    更让张相公忧虑的,是身为社会栋梁,万民楷模的读书人,在心学的蛊惑下,已经对旧有价值观不屑一顾了。

    在心学卸掉了人们最后一丝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后,士大夫们便抛弃了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转而投身于世俗的狂欢。他们不再把洁身自好、克己复礼、引领道德的责任扛在肩上,剩下的就只有性情的放纵,品行的狂狷。从而出现了种种怪诞举止,不仅不会遭到责难,反而会在士林之中赢得赞誉。

    比如本该是礼教卫道者的士大夫们,开始传阅并公然点评黄色。而且看着不过瘾,甚至操刀上阵,自己写黄色……

    据说扬州的士大夫,每年会跟盐商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赛马会。

    天下第一放浪之处金陵,读书人和妓女更是整日搅在一起,互相吹……捧,令人作呕。据说还会在秋闱之后,举办盛大的莲台仙会,选出什么金陵十二钗!

    还听说广东那边的官员,每年冬天都会举行一场没羞没臊的海天盛筵……

    这让张相公情何以堪?

    虽然他也批判性的阅读过《金瓶梅》、《如意君传》之类的艳情,并实际操作过,但不妨碍他唾弃士大夫道德沦丧,已经形同禽兽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解放天性,放浪形骸,也有像他老师那样的袖手高坐、空谈参禅之辈,对国家的危害其实更大!

    前者好歹还能拉动鸡的屁,后者就只能算是狗放屁了……

    张居正深知社会思想不受控制,统治基础就不牢固。为了避免礼崩乐坏,就必须正本清源,从根子上消灭心学。

    而且书院普遍以讲学为名,把持科举、渗透官场、结党营私,所以张相公毁书院、禁讲学的想法,早已是根深蒂固。

    只是因为他很欣赏的科学也在其中,张相公不太愿意孩子脏水一起泼。而且他女婿左一个书院、又一个书院的开得不亦乐乎,让他迟迟举棋不定。

    然而夺情风暴中,全国各地的书院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对他的辱骂攻击也成了讲学的主要内容。这些事情张相公都是知道的,恨得他痔疮都犯了。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隐忍而已。

    但那时他也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毁书院、禁讲学了!

    ~~

    张居正不是针对赵昊和科学。事实上,张相公本身就很推崇科学,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格物务实之学,正好可以中和一下心学带来的空谈务虚之弊。

    所以他非但自己学了科学,还让儿子们都跟着赵昊学习,甚至把女儿也嫁给了赵昊。

    但问题是他要禁毁天下书院,全天下都会盯着他女婿的书院的。江南集团的书院不关,天下的书院都会不服的。

    最后张相公给了赵昊两年的缓冲期,让他想办法看看怎么过去这一关。两年以后,也就是今年殿试之后,他就会宣布这道旨意的。

    赵昊知道,张居正一个唾沫一个钉,谁也甭想让他改弦更张。

    还好,要关的只是书院,江南教育集团下属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将被归类为蒙学之流,不在关停之列。

    思来想去,赵昊还是想出了坏事变好事的法子。他决定在大比之后,就把自己的十家书院全都搬到耽罗、台湾和吕宋去……

    这样也能加强读书人对海外领土的了解和感情,加深大陆与海外的纽带。

    也培养一批理解自己的事业,真正愿意投身大移民的读书人。

    这件事其实很重要,因为在大明,安土重迁的思想还是很重的,只有过不下去、成了流民的人,才会愿意移民海外。

    读书人,尤其是优秀的读书人,是不会沦落到背井离乡,到海外讨食的地步的。所以要是没有岳父大人这一出,他还真不好跟书院的学生们,开这个口呢。

    ~~

    书院的事情,赵昊还能坏事变好事。但另外一件事,他就真的没法好好的了……

    从去年开始,张相公密令自己的心腹,捕杀何心隐。

    因为何心隐一是最极端的心学分支——泰州学派中的最极端分子。他毕生猛烈抨击纲常礼教,宣称‘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之类大逆不道的观点,而且还受众极广。

    二来则是出于私怨。张相公一直让冯保调查,是谁在暗中串联攻击自己。最后东厂发现,相继攻击他的傅应祯、刘台和邹元标,都是江西吉安人。其中刘台是祖籍湖广,但在吉安出生就学的。

    而何心隐也是吉安永丰县人,并与三人过从甚密。

    何心隐当年曾协助徐阶倒严成功,所以是有以布衣去宰相的先例的。于是张相公严重怀疑,对自己的连番弹劾就是此獠在幕后指使,甚至自己老父的死,都与他脱不开干系。

    于是何心隐便成了天下官府竞相追捕的对象。这二年一直东躲西藏,满世界乱窜。

    之所以一直没落网,只因为此人对赵昊日后还有大用,有特科的人在暗中帮助他,这才能每次未卜先知、闻风而逃。

 第二百零一章 归政乞休疏

    然而赵公子也没少去岳父家献殷勤,可谓是‘岳父虐我千百遍,我待岳父如初恋。’

    西班牙人默默点了取关……

    不过张相公为朝廷殚精竭虑,而且二月份皇帝要举行耕耤礼,三月还要到天寿山举行谒陵礼。这也是标志皇帝彻底成年的最后两项礼仪了,两宫和张相公本人都无比重视。

    故而绝大部分时间,张相公是不在家的,顾氏又已经过世。但赵昊有更好的孝敬对象,那就是张居正的老娘赵老太君。

    此前为了让张相公安心效劳,李太后和皇帝命乾清宫管事魏朝,将他老娘赵氏一起接回京奉养。

    那一路上真是‘仪从煊赫,观者如堵’,又是一场劳民伤财、百官恭迎的人间大戏。

    据说老太君到了黄河边,看到黄河浊浪排空的样子,烦了眩晕症不敢过河。于是地方官把船连成一座浮桥,然后填上土,两边插上柳树,走在上边就像堤坝一样,结果老太太毫无察觉就过了黄河。

    进京之后,老太君享尽荣华富贵,太后和皇帝也时常遣中使慰问,但老太太离开熟悉的环境,尤其是整天陪她耍钱的老姐妹,虽然儿孙绕膝,还是深感孤单寂寞。

    赵公子惯会讨老年人欢心,在江陵时就把这位老太君哄得团团转,早把这孙女婿认做了干孙子。

    此番终于见了娘家人,老太君拉着他手呜呜直哭,让跟他岳父说说,能不能把自己送回老家去?赵昊一面应承着,一面想方设法哄老太君开心。

    对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圈麻将解决不了的。如果有的话,那就多打几圈。

    于是他请叶奶奶,还有李义河的老娘一起来,陪着老太太搓麻将。很快,老太太就开心起来,也不想家了。

    此外,他还得抽空到七里庄球场上给老爷子当球童,为马上开幕的‘宜兰汽水杯’第九届捶丸邀请赛做准备。

    没办法,回了京就得装孙子,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