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个部件分别是,电键、电池、升压线圈、电容、火花隙、天线和地线。

    当电键闭合后,电池提供的强大电流通过升压线圈变为高压电,加载在电容中。电容又与火花球两端的金属球相连。当电容两极加载在火花隙上两个金属小球上的电压,高到可以击穿空气间隙时,就产生了火花放电。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火花放电产生了振荡的电磁波,电磁波通过天线向外辐射,便是无线电波了。

    通过控制电键闭合的长短和间隔,便可得得到或长或短的电波,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码,就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了,这就是无线电发报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符合需求的部件,一一生产出来了。

    电键就是影视剧中发报员滴滴答答按的那玩意儿,其实就是发报机的电源开关。唯一的区别在于,平常的开关按下是不能弹起的,而电键按下松开后会弹起。不过也没什么门道,无非就是在按键下加个簧片。

    所以研究团队很早就搞掂了电键,如今用的都是第三代了。漂亮的黄铜按键安装在花梨木的电键架上,按键下伸出一前一后两根触杆。按下一半按键,前一个触杆与电键架上的触点接触;把按键全部按下,则两个触杆都与触点接触,这样就能清晰区别所发信号的长短了。

    ~~

    然后是电池,这个也不难。虽然还造不出干电池,但湿电池可是有历史悠久历史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巴格达人将一个铁棒和一个锌质圆筒插入装满醋的陶罐中,就已经可以很好的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使用很长时间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电池,是另一个时空中伏特发明的伏打电堆,也就是电池组。

    他将银板和锌板叠合在一起,中间以含有盐水的湿布间隔,就这样三片一组为一个单元,便产生了可以控制和储存的电流。

    虽然单一单元产生的电压很低,但他通过后续实验发现,只要按顺序堆叠单元,就可以明显增强电流。大概六个单元串在一起,就能产生4伏的电压。这点电压在后世不算什么,几个小电池串起来就能办到,然而却已经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足够的电能了。

    中学物理知识告诉我们,伏特虽然发明了电池,并得到了电压的命名权。但是他对发电原理的认识是错误的,并非两种金属接触就能发电。实际上金属与盐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直接把锌棒和银棒插入电解液中效果会好得多。

    赵昊最初是打算让张鉴他们用这种改进过的罐式伏打电池来供电的。他想当然的认为,电压低无非多串联十几二十个单元就是了,总能达到要求的。

    但团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伏打电池的发电量的远远达不到理论值,而且电池电压会逐渐减小,直到彻底报废。

    经过研究,徐光启发现,电池运行过程中,会在银棒上聚集很多气泡,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气泡越来越多,电池则同步失去放电能力。

    他便推测是这些气泡阻碍了液体中的电荷扩散,让电池失效。他收集这些气泡研究发现,居然是氢气。这下就更不敢再用这种电池了。

    那么多电池一起工作,万一要是通风没做好,放出的氢气积少成多,火花发电机打个火花,直接全员火化……

    他想出的解决方法是,将两根金属棒分别插在不同的电解液中,并用另一种电解液来消耗锌反应时产生的氢气。

    经过反复实验,徐光启发明了一种双液电池。这种电池有圆柱形的陶瓷外壳,内有一个小一号的圆柱状中空玻璃筒,筒底以猪膀胱膜扎紧。

    他在内胆中注入硫酸铜溶液,插入铜棒,在外胆中注入硫酸锌溶液,插入锌棒。两种电解液通过猪膀胱这种天然的半透膜相连接。

    这种电池非但解决了伏打电池电压容易下降的问题,而且还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它还是一种蓄电池。可谓大大的改进,赵昊欣然将其命名为‘光启电池’!

    这次试验的电力,就是由八罐串联在一起的光启电池提供。

    ~~

    第三个是升压线圈,这个简单,就是缠线圈嘛。赵公子念书的时候就缠过,对这一步还是很有自信的。初级线圈的圈数很少,缠上二十圈胶皮电线就够了。次级线圈导线要尽量的细,这样能多缠几圈。

    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理论上两者圈数的倍数,就是电压增幅的倍数。大概缠它个……两万圈就够了。结果他当然半途而废,后来研究所用了足足三年,才生产出足够细的胶皮电线。

    第四个就是储存高压电的电容了。

    这一步现成的,因为在科普展览馆中大出风头的莱顿瓶,就是虽然原始但效果很好的高压电容。

    徐光启还设计出一种以堆叠油纸和锡箔,再用石蜡密封的油浸纸介电容器,但还在改进中。这次为了万无一失,所以用的还是莱顿瓶。

    第五个是火花隙,这个更简单——就是两个相距仅几厘米的小铜球。徐光启又给其中一个小球加了滑道,通过转动一旁的木质螺栓,可以改变铜球间距,从而改变发射功率。

    至于第六个天线……比火花隙还简单,更没啥好说的了。就越长越好使呗。

    第七个底线,弄跟导线绑上块铜板,往地上一埋,搞掂。

    赵昊一直觉着,七个部件自己搞掂了五个,已经称得上无线电之父了。

    但他看到除了这七件套之外,桌上还有个装置——两道盘成蚊香似的螺旋状铜条,安装在个绝缘的木轴上。一盘蚊香上接着天线和底线,另一盘则与电容和火花隙相连。

    这由徐光启加上的第八个部件,是一个可调电感器,可以让电磁波频率固定在某一个值,以实现通讯的保密性与选择性。这是赵昊之前压根没想到的。

    赵公子凭良心掂量一番,还是将无线电之父的头衔,让给了徐光启。

    那自己就是无线电的爷爷了,也不错嘛……

 第十五章 仙石传音

    至于接收无线电就容易多了,一具不需要使用电源的矿石收音机便能搞掂。

    它要比波波夫、马可尼用的矿粉检波器灵敏得多,但制造工艺更简单,是直接用天然矿石做成的。其中最优选就是西山岛上盛产的黄铁矿晶体。这种金属氧化物是天然的半导体。

    当然,在道法研究所中,这种漂亮的黄铁矿晶体,被称为……传音仙石。

    使用时,通过一根金属探针接触矿石。调整探针在矿石上接触点的位置,就可以找到有半导体效应的接触点。利用该点的半导体效应,就可以拾取空气中的无线电波了。

    除了矿石检波器外,制造矿石收音机所需的天线、地线、线圈、电容器,都是研究团队已经拥有的技术。

    唯独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观测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团队起先的设计是利用电生磁,磁吸引细小金属针摆动的原理,由收报员通过观察表针的摆动记录电报。

    但在实验中发现,这样不容易保证记录的准确度,而且也没法在颠簸的船上使用。王徵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铃解决了问题。

    接收到信号时电磁铁有了磁性,吸住一个铁片。断开后铁片靠自身力量弹回,敲击在一个铃铛上,便将电信号变成了声信号。

    如今经过王徵改进的接收器,非但能打响电铃,还能在纸带上记录下不同的电码信号,大大提高了接收的准确度。

    ~~

    “千里传音第762次实验,开始!”实验室内,张鉴高声宣布。

    当赵昊郑重的按下了电键,便见火花隙的两个小球间产生连续的蓝色火花。让他恍惚间以为自己在用电子打火灶做饭。

    同时,升压电感的衔铁像电铃一样振动,产生发射侧音——就是收发电报时候听到的滴滴声,这是为了让发报人同步听到自己发报的声音。

    紧接着,后院中便响起了清脆的电铃声,那是接收器收到了信号!

    “真成功了!”很快,在后院守着接收器的赵士祯,满脸兴奋的冲进来,大声嚷嚷道:“忽然电铃就响了,吓我一大跳!”

    “是的,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赵昊笑着点点头,给了几个天才弟子爱的抱抱。

    不过还不到欢庆的时候,因为这只验证了近距离收发无线电的可行性,还不知道远距离收发的效果如何。

    只能近距离收发的无线电,依然是不具备实用性的科学玩具。只有具备了远距离收发的能力,无线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于是接下来众人兵分两路,徐光启留在道观中主持收发。

    赵昊和张鉴、王徵一行,则携带一部发报机一部收报机离开道观,测试目前的通讯极限。

    赵昊便将第一次野外测试定在距离道观一公里的地方。

    待护卫完成防窥视警戒后、王徵便带着研究员们,打开一大一小两口木箱,开始小心的组装起来。

    大木箱里的是徐光启发报机,因为莱顿瓶和罐装电池的缘故,这个组装起来略费劲,差不多顿饭功夫才安装调试完毕,然后向道观发送了电报。内容是赵昊让赵士祯临时想出来的:

    ‘见素抱朴’。

    两分钟之后,早已安装好的发报机,便忽然响起了清脆铃声。同时纸带上开始记录传过来的信号。

    ‘—·—·—’,首先收到的是这样一串信号。在赵昊编订的密码中,这是开始传输的意思。

    然后又是一串信号,翻译过来便是一串串四位的数字,诸如‘1223’、‘2234’、‘8961’之类。

    最后则是代表传输结束的信号‘???—?’。

    这种后来被简称为‘赵码’的赵昊电码,基本来自摩斯电码。但莫斯要用不同的电信号组成数字和二十六个字母,以及若干标点符号。而‘赵码’只需要用电信号表示出十个数字就足矣了。

    他又命人收集整理了7000个汉字,加各种数字、标点、拼音符号,编纂成一本《电码本》。

    接着用科学数字给每一个字符都编上号,便成了七千多组不同的四位数字。

    这种‘四码法’是一种最简单的编码,它不用什么技巧,单纯靠蛮力。但正因为如此,只要发报方定期更换编码顺序,对手就是截获了电码也无从破解。

    所以收报员只需要将收到的四位数字,对照电码本查询,就将道观传来的电文翻译出来:

    ‘少、私、寡、欲’!

    正是‘见素抱朴’的下一句。

    “厉害了我的叔!”赵士祯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张鉴和王徵等人的表情却很平静。

    “看来你们都胸有成竹啊。”赵昊淡淡一笑道:“之前实验过很多次了?”

    “跟师父汇报成果,那不得确保万无一失嘛。”张鉴讪讪一笑道。

    “最远距离有多远?”赵昊对此不以为意,他要是那么矫情,还不得整天怄气?

    “没有师父的命令,没敢离岛。”张鉴忙道:“就是在岛上试了试了。”

    “六公里?”

    “差不多。”

    “那就不浪费时间了。”赵昊便拍了拍王徵的肩膀道:“离岛上船!”

    ~~

    一行人收拾好家什,便直接上车出了研究中心,又到避暑山庄的码头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