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早就说过,来去自由。”赵昊笑着挥了挥手中那本《王艮杂录》,便抬腿上了漆黑的四轮马车。

    目送着车队驶出宁波里,何心隐师徒三人方转回小院中。

    胡时中扶着颜山农坐在竹躺椅上,给疲惫的师祖捏腿。

    何心隐倒是神完气足,背手默立一旁好一会儿,方郁闷道:“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不是废话吗?”

    “你还在纠结那句话呐?”颜钧喝一口茶,苦笑一声道:“别瞎品了,没有营养的。”

    “我就是憋气,我们师徒齐上阵,居然就换来这么一句……”何心隐郁闷的从架子上摘了根黄瓜,在袖子上胡乱擦拭起来。

    他和颜山农看到了赵昊同情百姓,保护泰州学派的方面。迫切希望能通过强力游说,来激发赵昊的危机感,挑拨他与士绅阶层的关系,从而影响赵昊的决策。只要他心里多向他们偏一点,泰州学派就赚大发了。

    结果赵昊差点动了杀机,要把他们灭掉……

    想想真让人懊恼。何心隐把黄瓜往嘴里一杵,喀嚓咬一口,然后皱眉吐掉。

    “呸,他妈的,丝瓜!”

    “这很正常,如今的赵昊,已经是有其实、无其名的天下第一人了。”颜钧在背后对赵昊的评价,比当面时

    可高多了。

    “不错,眼下满朝三分之一的官员是他岳父的亲信,二分之一的官员是他的学生。张居正尚且敢自称摄政,他又如何摄不得?京城里的万历皇帝,已经有其名、无其实了。”何心隐居然也认同的点点头,仿佛方才那些耸人听闻的危言,不是出自他之口一般。果然金牌讲师的嘴里,一句实话都没有。

    “那你就该明白,那句天威莫测,同样也适用在他身上。”颜山农淡淡道:“通过一次游说,改变不了什么的。对我们来说,比起他说过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今天来过了。”

    “嗯。”何心隐明白了师父的意思道:“他这样的大人物,所有行程都是安排好的。来我们这儿八成是因为他岳父真要不行了。张居正一嗝屁,他父亲就要接任首辅,他知道张相公一去,我们就会回去,他要评估一下,看看该不该放我们回去。”

    “他说来去自由。”胡时中小声道。

    “对,记住这一句就行了。”颜山农淡淡道:“回去后放手去干,在这片天笼罩的地方,没人敢把咱们怎么样。”

    “嗯。等我这边讲学结束,就立即回江南去。”何心隐点点头,依然惋惜道:“可惜,可惜……”

    能见到赵昊,跟他深谈一下午的机会,怕是不会再有了。

    “师祖。”胡时中忍不住轻声问道:“那赵昊日后会不会山河再赵?”

    “不会的。”颜山农断然摇头道:“唯独此事,我十分笃定。如果一个人有家天下之心,是断然不会放弃驭民五术,反过来大开民智的!”

    “也许他只是想用水来覆舟呢。”胡时中道。

    “要覆舟的话,单靠大地主、大官僚的支持就够了,他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人的支持。”颜钧露出踯躅之色,压低声音道:

    “当年武宗皇帝南巡而归时,不就覆舟落水了吗?”

    “啊?”胡时中嘴巴张得大大的,他自然听说过是文官集团动手脚害死正德皇帝的,但总觉得太过蹊跷,难以置信。

    但师祖可是那个年代的人,而且当时师祖的老师心斋先生王艮,正在阳明公门下侍奉……连他也这样说的话,那件事很可能真的另有隐情!

    再联想到继任的嘉靖皇帝,险些在睡梦中让宫女勒死。吓得后半生再也不敢回乾清宫。后来隆庆皇帝虽然住在乾清宫,却安了二十七张龙床,不让人知道自己睡在那里……

    而且隆庆皇帝垂拱而治,将权柄尽数交与文官,也难说有没有避祸的心思。

    毕竟谁也不敢说,大明朝还会不会再出一个覆舟溺水的皇帝……

    ps。再写一章去。

 第二十二章 一旦春来不自由遍行天下壮皇州

    “那他干嘛还要自讨苦吃?”胡时中不解问道。

    “因为他不想只靠文官集团赢。”颜山农一语道破天机道:“他是有些理想色彩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和你师父,正是想利用这一点,尽量帮穷人多争取一些。”

    “他至少没拦着我们,这么说来,今天其实收获还是蛮大的。”何心隐也终于有了笑模样道:“求乎上而得其中,可以了。”

    “本来就是。”颜山农拢着胡须,在竹椅上躺平道:“慢慢来吧,别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嗯。”何心隐点点头道:“确实急不得。”

    见师父和师祖已经聊完了,依然满脑子问号的胡时中道:“他不想当皇帝,想干什么?”

    “那谁知道呢?周公不想当皇帝,曹孟德也不想当皇帝,可结果呢……”颜山农闭上眼,摇摇头道:“将来尘埃落定了,家祭无忘告乃翁。”

    “呃……”胡时中咽口唾沫,又问道:“那天下很快会大乱吗?”

    “所以总是跟你说,虽然我们反读经,却更要多读经,不然怎么跟人家对线?”何心隐责怪弟子一眼,方沉声道:“你想想那句‘纣可伐’的出处,就知道他此时的心态了。”

    “孟津观兵吗?”胡时中怎么说也是举人出身,只是这些年流寓海外,不再碰经史子集而已。师父一提醒,自然就明白了。

    所谓‘孟津观兵’,是说西周经过文王励精图治,实力已经强过殷商。武王继位之后,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纣王的反应,在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竟然一下子聚集了八百诸侯前来会盟。

    诸侯都说:‘纣可伐矣!’但武王发现几个大的诸侯国没有前来,便拒绝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

    于是毅然收兵回师,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赵公会想到孟津观兵,而不是武王伐纣,就说明他现在的心态,更贴近前者,也认为时机还未成熟……”胡时中恍然大悟。

    “当然没成熟了,人家朱翊钧还他么没亲政呢。”何心隐失笑道:“这时候伐的哪门子纣?被天下人咒还差不多!”

    “而且武王伐纣成功,实际上主要是靠谋略,而非以武力取胜。”这时,颜山农闭着双眼,好似梦呓道:

    “太公望为他制定的战略叫‘翦商’,观兵之后,武王先收买了纣王重臣微子启,胶鬲等,促其归降。又用计教纣王杀死比干,囚禁箕。随后殷商人心尽丧,微子出走,太师庇和少师疆奔周,朝中再无可用之人。”

    “纣王却毫无所觉,依然执意派大军东讨夷人,主力尽出、殷都空虚。这才给了武王趁虚而入的机会。”

    “不错,实际上武王伐纣,并未与殷商的正规军主力正面交手。纣王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武王大军。结果奴隶‘前徒倒戈’,调头帮周军攻打商军。牧野一战,商军尽墨,周军一句贡献了朝歌。纣王逃到鹿台自焚而死,武王克商,一举成功!”

    “这样啊……”胡时中这下彻底透彻了,拊掌道:“像,真他妈的像!”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何心隐拍了拍弟子脑袋道:“奈何人家不肯再聊下去,说给你听屁用没有。”

    “是啊,赵公要听到这不亚于朱升九言策的翦朱三策,定要把师祖当成姜子牙了。”胡时中惋惜道。

    “唉……”颜山农长长一叹,转身背对着他打起了呼噜。

    ~~

    返回码头的马车上,赵昊靠着软垫,看着颜山农赠给自己的那本《王艮杂录》,良久失笑道:“好家伙,真不愧是心理大师。要是当场读了这个故事,说不定我就被说服了。”

    “那么厉害吗?”赵士祯有些不以为然的接过来,他对泰州学派这几个人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们总是在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只见那个《鳝鳅赋》是个寓言故事。说是有个道人在市场闲逛,看到一个养黄鳝的水缸。缸里头的鳝鱼太多、空间太小,鳝鱼覆压缠绕,都奄奄一息好像要死了。

    这时一只泥鳅从中而出,上下左右、到处乱钻,就像神龙一样周游不停。那些鳝鱼也因而得以转身通气,重新有了生机。

    少顷,忽见天空风雷变色,那只泥鳅乘势跃入天河,可以翔于九天了。

    然而它回视樊笼之鳝,思将有以救之。于是奋身化龙,复作雷雨,倾满鳝缸。于是缠绕覆压者,皆欣欣然有生意。俟其苏醒精神,同归于长江大海矣……

    道人有感,喟然叹曰:‘吾与同类并育于天地之间,得非若鳅鳝之同育于此缸乎?吾闻大丈夫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几不在兹乎?”

    于是他立誓像那神龙一样的泥鳅一样,以自身之力唤醒如黄鳝一般麻木无知的百姓,并以诗明志曰:

    “一旦春来不自由,遍行天下壮皇州。有朝物化天人和,麟凤归来尧舜秋……”赵士祯轻声读完这首诗,也是肃然起敬道:

    “这王心斋还真是不一样……”

    说着,他又猛地一拍额头,恍然道:“奋身化龙,救群鳝逃出樊笼!这才是颜山农要向叔父传递的意思!”

    “没错。”赵昊笑着点点头道:“但他们泰州学派反对汤武革命,也是真的。最好武王伐纣之后,再迎立微子才完美。”

    “麻痹过家家呢。”赵士祯啐一口:“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这道理都不懂,我看泰州学派也不过尔尔。”

    “总脱不了儒家的桎梏。”赵昊也有些失望道:

    “其实我是带着很高的期望而来的,满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能再长进一点,突破帝王将相的窠臼。可惜啊,看来不经亡国灭种、衣冠沦丧之痛,出不来黄梨洲,连唐圃亭的高度也达不到……”

    赵士祯默默听着,虽然搞不懂‘黄梨粥淌不停’是什么鬼,但他早就习惯了叔父偶尔的呓语。

    “不过,矬子里头选高个,他们依然鹤立鸡群。”赵昊又话锋一转道:“这还是第一次有人,道破我免费办教育的真意。我是忍了又忍,才忍住没把他们斩了。”

    赵士祯点点头,他是赵昊最信任的侄儿,自然知道叔父的真实目的。

    二十年来,赵昊在教育口上,累计花掉了两亿两白银。其中绝大部分花费,都用在了面向大众的免费教育上。

    在江南教育集团办公楼前的影壁上,就镌刻着赵昊的两句训示:

    ‘邑无不学之家,家无不学之子’!

    最初为了让穷苦人家把孩子送进课堂,集团的学校不光不收学费,还管饭。这样就为了能少养活一张嘴,穷人家也得让孩子去江南集团的小学堂念书。

    针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少年,赵昊又推出一年的扫盲速成班。还在工场工场中开设夜校扫盲班,把脱盲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于是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似乎赵公子赚钱就是为了办教育。让所有百姓都读书明理,才是他最大的追求一般。

    这大大祛除了江南集团身上的铜臭气,十分给赵公子的光辉形象加分。

    不明就里的地方士绅还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江南的教育事业能发展这么快,老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