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敢直接说俺姐……

    “乖乖,这都到山西了你才反应过来?”李守忠哈哈大笑起来:“走的时候都有俩月的身子了!”

    “怪不得你放心出来呢!”高达气坏了,除了心疼姐姐,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太亏了……

    这时,刘干事过来,把高达拎起来,劈头盖脸一顿抽,然后罚他给全队背着水壶。

    还是李守忠主动替他分担了一半。

    “你个哈锤子!”高达愤愤哼一声,原谅了这个还有点良心的家伙。

    老西儿的车队,一直把移民队伍送到了四百里外的三门峡,便折回去继续运下一波了。

    这时凌汛已过,过了鬼见愁的三门峡,便可以重新坐船了。

    不过从三门峡到孟津这段驶不得大船,需得先用小船摆渡,顺流而下一天后到达孟津,才能换乘集团的四百料内河船队。

    这样便度过了这段伟大迁徙最艰难的部分。

    从兰州到洛阳,穿越三省,四千里路程,江南集团只让老弱妇孺走了一百里……

    为此,集团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赵昊坚信这是值得的。因为在未来的一个甲子里,关内的百姓遭受的灾害苦难十倍于江南,数倍于它省。

    江南集团既然已经以天下为己任,就绝对不能像另一个时空的江南士绅那样,对同胞的苦难视而不见。

    还好有百年大移民这个集团的根本使命在,还好赵昊在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中有绝对权威,他暂时没听到什么杂音。

    不过这种程度的付出才哪到哪?而且这是在为自己的地盘搜刮宝贵的人力啊!如果这都有人说怪话,那赵昊真要不客气了……

    ~~

    潘季驯治水成功后,黄河下游便恢复了通航能力,四百料的沙船可以直接从洛阳通航淮安入黄海了。

    这段水程一千四百里,顺流而下不过三天。所以船队也不在海州停靠了,直接沿着海岸线南下,驶往一千二百里外的杭州湾。

    登陆前,要在船上待十天时间。对习惯了海上生活的船员们来说,这种短途的沿海航行,简直像过家家一样轻松。

    可是对一辈子没坐过船的陕北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要了他们亲命。

    在黄河上那几天还凑合,只是食欲不振,脚底下没根罢了。等到一出海,其实也就三四级的海况,便全都晕船晕到天旋地转,躺在床上都感觉躺不稳那种。

    一个个吐啊吐的苦胆都吐出来了,一看到吃的就想吐,终于不再吃嘛嘛香了……

    船上备有半夏、生姜炮制的晕船药,但效果说实话一般,还得尽早习惯才是正办。

    不然日后的远洋航行,非得要了他们的命不可。

    当然坐等不是移民干部的习惯,他们带领准移民们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进行踮脚、行耸肩、转肩等前庭功能训练,来提高身体的静平衡能力。

    总之,出海三天后,准移民们便陆续适应了这种无时无刻的颠簸。先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小孩子,开始在甲板上奔跑了,然后是年轻人、中年人,五六天后……连老人都颤巍巍的到甲板上晒太阳了。

    当然也有极个别彻底适应不了的,比如李守忠。就一直躺在那里,吃啥吐啥,短短七天航程,之前长得膘就全都跌回去了……

    高达一边伺候他,一边幸灾乐祸的嗤嗤直乐。似乎觉得这样,他兄弟俩有可能被送回家去……

    “教你睡俺姐,遭报应了吧?”

    “滚……”李守忠刚想开口骂,一个浪把船推得一晃,他又抱着盆子狂吐起清水来。

    这几天他是粒米未进,全靠输液撑着……

    还好,三月初十这天,船靠岸了。

    这段历时两个月,全程八千里的伟大旅程,终于告一段落了。

    ps。今晚没了哈。

 第八十章 舟山基地

    但移民船队的目的地不是大陆,而是舟山群岛。

    准确说是从岱山岛往南,濒临大陆的那片群岛。

    其中,四分之一的船只在岱山岛停留,三分之二的船只停靠在了舟山岛,余下的船只则去了更靠近大陆的金塘岛。

    舟山群岛在上古时便有我先民居住,其春秋时属越,称‘甬东’,唐朝时单独置翁山县,后废入鄞县。宋时王安石复将舟山诸岛设为昌国县。

    南宋至元,海贸昌盛,舟山亦因‘海道险要’和‘户口倍万’,升县为州,昌盛一时。

    但到了本朝,太祖厉行海禁,舟山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洪武十九年,汤和以舟山群岛‘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为由,奏请将岛上居民遣徙大陆,壮丁编入宁波卫,一时多少人间惨剧。

    但舟山的位置太好了,渔业资源发达,而且是天然的海上贸易中转站,离大陆又在咫尺间。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坐片门板都能划过去。

    于是之后百年间,舟山诸岛又渐渐恢复了人烟。位于六横岛的双屿更成为了东亚海上贸易中心,走私者的海上天堂。

    可惜好景不长,海商和海寇往往一体两面,往来贸易的同时,也会顺道劫掠沿海百姓,于是沿海‘倭患’复燃。

    嘉靖廿六年,浙江巡抚、提督闽粤军务朱纨奉旨前来御倭。到任后他发现,此时的倭寇已经不是国初那样的日本海盗了。虽然确实有大量的日本浪人混迹其中,但不过是受雇的打手罢了。雇佣他们的海商和大部分水手都是闽浙沿海的本国人。

    于是朱纨便在沿海厉行保甲连坐制度,大力整顿海防,并于次年派大军攻克双屿,将捕获之通倭罪犯统统处死,最后更是不惜工本,堵塞了双屿港,以绝后患。

    但因为地少人多,海上贸易早已成为东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谋生手段,几乎家家户户都直接间接的参与其中。而且大海商的后台本就是诸势豪之家,于是朱纨被弹劾擅自杀戮,革职审问。

    朱纨性情高洁,闻讯自尽。临死前说:“我贫且病,又意气自负,不堪公堂之辱。而且纵使皇帝不想杀我,闽浙人一定不会放过我。我死,自己解决,不须他人。”

    朱纨死后,汪直又在舟山的沥港,试图重建昔日双屿的辉煌,结果嘉靖三十二年,浙直总督王忬命俞大猷又攻占了沥港,汪直败走日本。

    后来汪直投降被俘后,他的余党还盘踞过舟山,但在嘉靖三十六年的岑港之战中,被戚继光全歼。

    这一次次被朝廷清剿的经历,将舟山群岛距离本土钱粮重地太近,难为朝廷所容,容易被渡海攻击的缺陷暴露无遗。自此海商海盗对舟山避而远之,喧嚣一时的舟山诸岛彻底沉寂下来。

    直到隆庆末年,辣个立志要做海王的男人统治了大明的海疆,毫不客气的将舟山诸岛揽入怀中。

    不过赵昊也不愿在舟山这种敏感地方重新通商开埠。一是这里的历史太容易招惹非议了,二是沪宁杭都在他的掌控中,何苦舍近求远,在海岛上建立贸易中心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起先几年里,舟山除了为大陆提供台风预警的气象站外,就只有嵊山岛上的江南安保集团训练基地了。

    直到百年大移民拉开帷幕,舟山诸岛才终于重新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了集团的北方移民集散中心,也是集团最大的移民中转基地。

    除了福建两广云贵的移民在香港市中转外,全国其余省份的移民都要先集中到舟山来,然后由此分配至海外各行政区。

    受限于向海外转运移民的速度,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移民滞留在舟山岛上,平均要等待三个月才能出发,甚至长达半年。

    因为集团的海疆太过辽阔,帆船的速度有限,又受到台风、季风等气候因素的制约,所以这点目前很难改进。

    讲究科学化管理、惯于精打细算的江南集团,自然要见缝插针给这些准移民安排些事情做,不能让他们空耗时间,白吃粮食。

    便干脆将舟山移民集散中心,升级为由移民委直辖的移民培训中心。把原先移民分配下去后,由各行政区分头进行的移民教育,集中到了舟山的培训中心来进行。

    这样非但能让移民得到更专业的培训,能让他们以更从容更优秀的状态投入到新生活中。也减轻了各行政区负担,还能他们得到更高素质、更适应集团管理的新移民,可谓三赢。

    经过十六年的建设,舟山培训中心也越办越大,目前本岛、岱山岛、金塘岛上一共设立了十二个培训支队、两百四十个培训大队,可同时为四十八万准移民,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当国土不再以海为壑,当官府不再自我设限,人们很快就发现,这舟山群岛跟江南完全是一体的。它与沪宁杭近在咫尺,运输成本极低,运输距离极短。

    以江南地区空前强大的生产能力,只要运输不成问题,维持这样一个超级基地的运转毫无压力。而且岛上的准移民,培训干部,集团员工、安保力量加起来超过五十万人。如此强大的消费需求,直接让距离最近的宁波府经济腾飞,绍兴杭州一带也受益匪浅。

    这也是那些传统士大夫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赵昊和江南集团挥金如土,大手笔不断,却从不像隋炀帝和成祖爷那样劳民伤财,相反却让大家越来越富裕,市面越来越繁华,真让人难以置信。谷

    但奇迹就发生在眼前,二十多年看下来,哪怕最死脑筋的老顽固也不服不行了。

    ~~

    准移民在抵达舟山之后,便移交给培训中心管理。

    培训中心将准移民们以小家庭为单位,完全打散了编入不同的培训大队中,让他们从现在就适应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伴一起生活。

    李守忠和高达被编入了第五十八培训大队,大队驻地位于舟山岛的王青岙。

    岙是闽浙沿海一带,对山间平地的称呼。

    舟山诸岛其实是一片浮出水面的海岛。所以注定了山地多,平地少,适宜耕种的土地更少,而且大都是山下滨海之地,盐碱化十分严重。

    就算勉强种上庄稼,台风一来,海水倒灌,全玩完。

    而且舟山群岛也难逃海岛缺少稳定地表水,难以留住降雨的缺陷。所以真的不是什么天赐福地。

    但我们可是从不向自然低头的民族,怎么可能听天由命呢?

    我们早期的先民依山而居,开展渔猎农盐生产,便通过‘长草围堤、傍山建闸’,筑塘防潮围圩造地,变沧海为桑田,一点点的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与崇明岛的情况类似,舟山群岛地处长江、甬江和钱塘江的三江入海交汇处,巨量的泥沙随着三江之水冲入海中,将整个杭州湾都染成了黄褐色。

    所以舟山诸岛实际上是伫立在泥沙沉积的滩涂上的。尤其是唐宋年间,崇明岛在长江口形成后,更加剧了舟山沿海滩涂淤积的速度,让大规模圩田成为可能。

    且宋元两代舟山有官府组织百姓围垦,效率大大提高,共计增加了一百平方公里土地,十几万亩的耕地。

    不过本朝强迁舟山四十六岛居民三万余人入内地后,宋元时构筑的大量海塘,也就渐渐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圯,大量缓坡旱地也因无人耕种而荒芜。

    虽然后来岛上重新恢复了人烟,但修海塘这种大型工程,是需要有政府组织,有足够劳动力才能进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