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1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老李家的操行,这四百万两能有一半用在王府工程上,就算当舅舅的不坑外甥了……

    王府既然建好了,潞王就藩自然就提上日程了。

    倒霉的户部尚书杨巍,又需要给潞王筹办安家费了……

    这一回,万历给户部下的任务是白银两百万两。

    杨巍气极反笑,好家伙,真当太仓的银子都是大风刮来的啊?

    于是他抗疏说,天下到处遭灾,多少府县需要赈济?这才七月去年的岁入已经告罄,请皇帝务必节俭用度。至于潞王的安家费问题,之前不是赏了他那么多皇庄和几万顷的田地吗?随便变现一下不就有钱了吗?

    结果招来万历严词训斥。说朕就这一个弟弟,此次一别便是永诀,还要让朕留下遗憾吗?

    他都给户部算好账了,之前张居正攒下的家底应该还有个一千两百多万两。粮食更是够十年支用。拨给弟弟两百万两,还剩一千万两呢,应付救灾绰绰有余了!

    杨巍的鼻子都气歪了,虽说张太师留下的家底还有大半,但他才过世短短两年,账上就已经少了整整五百万两。这还不够惊人吗?!

    偏生言官们还不理解他,纷纷上书弹劾杨巍,骂他说国家受灾如此严重,你户部非但不抚恤灾民,反而屈从皇帝的无理要求!

    可怜的杨巍受尽夹板气,感觉自己真的要不举了,一气之下,递交职呈不干了。

    这时候,就只能大明第一和事佬,首辅赵守正来平事儿了。他一面先安抚杨巍,男孩不哭,站起来撸。一面教训言官‘协和奉公,不必以言争论’。

    回头再跟皇上商量,二百万两实在太多,要不咱减减吧。

    万历这二年已经越发离不开他的赵老师了,没有赵守正替他和稀泥,早就被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了。怎么也得给赵老师个面子,便说那就减五分之一吧。

    赵守正说再减减吧。万历说四分之一不能再少了。

    赵守正又说再减减吧。万历说最多三分之一,再少就交代不过去了……

    ~~

    ‘儿啊,你一定得帮帮爹啊。皇上只肯减三分之一。可户部那边,最多只肯出一百万两。爹也是拍胸脯说没问题,才把杨部堂留下的。户部不能没有他,换别人更扛不住……’

    看着父亲‘江湖救急’的电报,赵昊是一阵阵苦笑。这电报却也不全是好处,比如老爹现在一遇到难处,不管自己在天涯海角,马上就能发电求助。

    “你说怎么办吧?”他看向自己的总办主任马湘兰。

    “三十三万两倒也不多。”马湘兰翻开贴满标签的厚厚笔记本看一眼道:“不过今年的特别经费已经不多了。”

    就算是集团是赵昊的一言堂,但身为立规矩的那个人,他必须带头遵守规矩,而不能随心所欲的破坏规矩。所以赵昊也必须按照集团年初的预算来,不然年底决算时就难看了。

    “用的这么快?”赵昊有些吃惊。特别经费集团给他灵活支配,用于应付或有支出的款项。

    “今年遭灾的地方太多了。再就是光父亲大人那边,今年就已经贴补了上百万两了。”马湘兰轻声解释道。

    赵昊在集团董事长之外,还是大明的小阁老,天下四分之一官员的老师。后两重身份是对集团的保护和支撑,很多费用当然不能让赵昊自己买单了。

    在过往,这笔经费主要是给岳父大人上供的。每次张居正说哪里哪里开支颇大,他不得乖乖把款子打到指定账户上去?

    在州县为官的弟子,写信说起来地方上的困难,他这个当师傅的也不能坐视不管吧?

    不过赵昊还是尽量把账目分清楚的。比如弟子生活不周啊,婚丧嫁娶啦之类,赵昊都是自掏腰包的,不会动用特别经费。

    别小看这些人情支出,每一笔看似不多,但赵昊可是有三千弟子的,一年怎么也得掏个几十万两。要是给地方的捐款也让他负担,他还真不一定能负担得起……

    你以为老师是那么好当的。受人爱戴是要付出代价的。

    原先也还好,一年几十笔捐款,百八十万两银子的样子。

    但从去年开始,赵昊的特别经费就明显不够用了。所以今年集团预算时给他把特别经费翻了倍。

    可没想到今年居然全国大遭灾,北方旱灾,南方也水灾,还有地震、蝗灾也来凑热闹,弟子们诉苦的书信雪片般飞来。这下可好,才年中特别经费就告急了。

    “算了算了。”赵昊郁闷摆摆手道:“从奇点投资的账上走吧。”

    奇点投资是他的个人独资企业,这笔钱就算他私人赞助了……谁让那是他爹呢?

    “我看看。”马湘兰打开另一本红色的笔记本,翻开查阅道:“行吧。不过这边也不太富裕了,主要是通讯科花钱太夸张了。”

    “这个这个,主要是成立了一百多个通讯中队,这块初始费用确实……”常凯澈登时满头大汗,不知为何好端端的,顶头上司就给自己小鞋穿。

    “行了行了,你去吧。”赵昊摆摆手道:“他妈的以后我爹再来电报要钱,你就直接烧了就好了。”

    “哎哎。”常凯澈讪讪退下,他当然知道大老板说的是气话。

    “唉,人家当小阁老都是捞钱,我倒好,还得往里头贴钱。”赵昊往椅背上一靠,抽几口烟斗闷声道:“还以为岳父去了,这块开支能省省呢。没想到亲爹要起钱来更不客气。”

    “你以为呢?”马湘兰笑道:“听说人家给父亲大人送了个外号,叫‘春风化雨’。”

    “好家伙,如沐春风,及时雨。”赵昊秒懂道:“果然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绰号。”

    夫妻俩说完相视笑起来,赵昊小小的怨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算了算了,挣了钱不就是给爹花的吗?”赵公子合上马湘兰的笔记本,揽过她的肩膀道:“娘子,我们继续……”

    “要的。”马湘兰粉面酡红,微微颔首,竟有几分少女的羞涩。

    看得赵昊心旌一摇,打横抱起她来,就往屋里走……

 第八十七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在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市民的有私支持下,万历十七年九月,赖在京里一拖再拖不肯就藩的的潞王终于之国了。

    当日,每年只在元旦大朝露面一次的万历皇帝,也破天荒的御皇极门亲送自己的小弟弟。

    潞王跪地面辞,万历降座临陛,兄弟相对垂泪。因为大明祖制,藩王之国后,除非要迎他回来继位,否则就是天塌下来也不能再回京了。

    想到此生再无相见之期,这对兄弟终于忍不住抱头痛哭。

    最后一直目送潞王出了午门,万历依然不肯收回视线。群臣多感动者,比如赵二爷就两眼通红。

    然而皇帝对小弟弟溺爱的结果就是,潞王离京时,足足动用了九千两百五十艘船只装运财宝家私,随行王府官员二十七人,校尉六百余,军士两千人。使用各项役夫共三万两千九百人,另有马匹千余。此外还有上万宫娥、仆妇和宦官。

    为了完成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朝廷早几个月就忙活开了。命沿途州县每十丁派夫一名,其余九丁帮贴工时。以一月为期,连本身共银八钱。再加上人吃马嚼,仅这一块就又是四十万两的费用。

    沿途北直、河南各府县官员还均需举行盛大的迎送仪式,这又是一场浩劫。

    地方上连年大旱,百姓早就过不下去,听闻又有藩王要来,吓得举家逃亡。哪怕移民办已经没了名额,他们也要先逃到南方去再说。

    官府也是苦不堪言,保定巡抚宋仕上疏奏请曰:‘潞王之国,经由河间、大名二府,费用浩大。连岁荒役,委难措处,乞于天津仓动支米一万七千石、临清仓动支米一万一千石。’

    其余沿途州县也纷纷效仿,要求朝廷报销。好在要的是粮食,户部全都捏着鼻子同意了。

    其实北直的官府怎么都好说,毕竟是一次性支出,河南布政司就惨了。因为按照太祖皇帝‘坐收坐支’的奇葩规定,潞王既然封在河南,那他的岁禄便要由河南一省支付了。

    而且河南已经有七支藩王,五万多宗室了。光这些猪的俸禄加起来,就已经超过河南全省收入的两倍。现在又多一位,而且皇帝最爱的小弟弟,还不能拖欠糊弄,这不要了河南老乡的亲命吗?

    ~~

    文渊阁,赵守正和他儿子一个动作,手拿着水烟袋,背靠着太师椅,闭目听王家屏给他念河南巡抚周世选的奏章。

    他倒不是摆谱,而是这阵子张罗潞王就藩的事情,可把赵首辅给累惨了。到这会儿还两眼上火,看东西重影,只能让手下念给自己听。

    说起来,这位王阁老也不是新人了。他万历十二年就入阁了,但万历十四年回家丁忧去了。

    今年服阙起复,回到内阁已经三个月了。然而入京三月‘未获一瞻天表’,气得他愤愤上疏质问万历:

    ‘未有朝夕顾问之臣,而可三月不面见者也!’

    不愧是老西儿,醋劲儿就是大。

    不过王家屏虽然按例只能位居末辅,但他跟赵守正是同年,和刘东星是同乡,与次辅申时行、许国也都是翰林院的老友了,倒也能和睦相处,不至于醋海生波。

    “……河南一省实不堪重负久矣,奏请恩准将景王遗下庄田、房课、盐店、河泊等所留省,由有司征解,以供支付潞王俸禄,似可稍减民累……”

    听他念完之后,赵守正睁开眼,对眼前的一到两个王家屏苦笑道:

    “这不是做梦吗?潞王早就惦记上景王的遗产了。他去年是不是就上疏讨要过吧?”

    “对。”坐在大案另一端的许国点点头道:“去年八月就奏请过,当时皇上直接批的红,‘庄田准给,丈勘立界,以便永远遵守。再查相应地土,不妨数外加给,副朕友爱同气至意。’”

    能当上大学士的,哪个不是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赵守正除外。

    “好一个友爱同气。”刘东星哼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米醋道:“陛下只知道友爱手足,兄弟同气,却从不体恤百姓。难道天下百姓不是他子民吗?!”

    “是,但亲疏有别。”申时行淡淡道:“所以去岁年底,潞王又请赐湖广田地两万顷,以填河南田不足额,陛下又准了。”

    “说实话,潞王这是人之常情嘛。”王家屏幽幽道:“换了我有这么个有求必应的兄长,也会在这种时候拼命多求多占的。”

    “什么人之常情,根本就是贪心不足!”许国愤慨道:“前前后后讨要了几万顷的地,他吃得过来吗!”

    “得为子孙谋嘛,等过去两代,皇上理都不理了就。”申时行淡淡道。

    “还子孙呢!再这么搞下去,还能不能坚持两代都难说!”刘东星哼一声道。

    “山西河南每年留存米两百五十万石,而两省宗室年禄已达七百万石!省里付不起,京里不想管,就只能任由宗室抢占民田,不交税赋!”

    “其余只要有藩王的省,情况都好不到哪去!这已经不是什么远虑,而是迫在眉睫的亡国近忧了!”

    阁臣们都默默点头,任谁站在全局的位置上,都会看到这个超级巨大的隐患……好吧,已经不能叫隐患了,而是恶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