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一眼望不到边的窝棚,便是昆山县的安民社了。

    当初顾鼎臣设计县城时,就考虑到昆南的百姓几乎年年遭灾,这才力排众议,坚持将县城扩大两三倍。并与父老约定,至和塘北除了原有的几座建筑外,不可再兴土木,亦不可开拓水田,只能种麦子。

    因为麦子在梅雨季之前就收完了,空出来的地方正好可以安置昆南的灾民。

    顾状元为了家乡父老,可谓苦心孤诣,也难怪顾家在昆山声望无两。

    也正因为顾家的坚持。三十年来,昆南的百姓才能在城中有一栖身之处。

    否则年年水灾,昆南的百姓早就全跑光了……

    此时,住在安民社的男人们都出去干活了,留下的妇孺老弱也没闲着,在里中老人的带领下编筐子、搓麻绳……为抗洪修堤生产耗材。

    这同样是以工代赈的一部分,因此中午时,官府同样要管饭的。

    当然,粮食的配额壮丁的一半。

    所以当他们分到半干半稀,比昨天多一半米的午饭时,同样全都欢喜万分。

    再配上小鱼小虾青菜汤,老弱妇孺们笑开了花,再也没人相信城里断粮的鬼话了。

    ~~

    一片喜气洋洋的欢呼声中,徐渭和吴承恩走出安民社,上去返回县衙的小船。

    “怎么样,现在还有人信谣传谣吗?”徐文长背着手,得意洋洋。

    吴承恩与他并肩而立,摇头笑道:“不会了。”

    等晚上放工,增加工食的消息一传开,自然再不会有人相信,县里买不到粮食的鬼话了。

    这自然是徐渭那两个法子的功劳。

    所谓‘董卓进城’,当初董卓进洛阳夺权时,因为兵力太少,便将部队从西门开入,北门开出。然后再进西门,以此夸大自己的实力。

    徐渭让伍记的粮船分成两拨,一拨入城一拨出城,每天循环往复,就造成每日都有粮船进城的假象。

    至于‘刘秀赚城’的典故,吴承恩以前也没听过。还是徐渭告诉他,这是说光武帝智取郾城的事儿。

    当时他围城日久,粮草匮乏,要难以为继了。

    按说此时该减食退兵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命人拿出所有存粮,让士兵日食三餐,顿顿饱食。结果敌军奸细误以为他粮草充足,将消息传回城中后。城守便彻底失去了坚守的勇气。第二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

    徐渭让吴承恩将每日拨付的工食粮增加两到三成,老百姓自然以为县里粮食供应充足。

    双管齐下,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你这两剂猛药下去,是把谣言给镇住了。可粮食的消耗平白大了三成。”吴承恩性情慎重,消除谣言自然开心,却难免担心起这样做的后果来。

    “等粮食一耗光,神仙也兜不住谎,咱们就是罪人了。”

    ps第五更,求月票啊~~~~

 第五十六章 王的天下

    “你要明白,在这种人心惶惶之时,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老百姓不乱,总能想到法子。要是老百姓乱了套,就彻底完蛋拉稀了。”

    小船上,徐渭淡淡笑道:

    “再说,不是刚抄了三千石大米吗?狗大户又捐了两千三百石,坚持个十天八没问题,别那么紧张嘛。”

    “哎,我不是担心公子那边不顺利,买不到粮食吗?”吴承恩忧心忡忡道:“十天八天一眨眼就过去了。”

    “你这就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徐文长哈哈大笑道:“咱们赵公子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有钱。”吴承恩老老实实答道。

    “有钱还能买不到粮食吗?”徐文长哂笑道:“有钱你甚至可以让人给你做成大米饭送过来,无非就是贵一点嘛。”

    “那倒是,公子要是宣布,五两银子一石米。估计全苏松的米商都能给他送米,别说商会了,官府都拦不住。”吴承恩点点头。

    “那不就结了?反正逼急了眼,他来一招乾坤一掷,什么都解决了。”徐渭便拍了拍吴承恩的肩膀道:“老吴,明天我就去南山寺了,希望回来时能看到下一章。”

    “呵呵,看吧……”吴承恩心说,我还一个字没写呢。

    “哦对了,‘刘秀赚城’是我编的。”见作家又要敷衍自己,徐渭小小报复一下。

    “呃……”吴承恩闻言,险些要掐死这胖子。

    作家都是考据狂,昨晚他翻了整整一宿的书啊。结果还是没找到典出何处……

    原来他娘的是编的,编的……

    ~~

    被徐渭和吴承恩寄予厚望的赵公子,昨日便乘船顺娄江而下,只半个时辰便到了三十里外的太仓州。

    “怪不得苏州繁华,这四通八达的河道,堪比高速公路啊。”如此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让赵公子不胜感慨。

    “公子又说让人听不懂的话了。”巧巧笑着蹦出舱来。这次公子主动带她出来,满分。

    “那就说句你听得懂的。在这里卖煤藕,肯定比在北京还赚。”赵公子便笑道。

    “可惜江南不产煤啊。”马湘兰也跟着出来,与巧巧共撑一柄油纸伞。

    两人穿着同样的淡黄色大袖衫,只是款式略有不同。鹅颈修长的马秘书穿竖领对襟,小巧玲珑的巧厨娘穿圆领对襟,恰到好处,十分得体。

    跟马秘书处久了,巧巧姑娘衣品提高很快的。

    ‘其实是有的,而且近在咫尺。’赵公子暗暗苦笑一声,可惜老爹被发落到昆山,本公子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正感叹间,忽听岸上有鞭炮齐鸣,鼓声大作,巧巧奇怪问道:“谁家娶媳妇吗?”

    “是迎接公子的。”马湘兰说着,凑在悄悄耳边掩口偷笑道:“不要一听放鞭就心痒。”

    “又瞎说。”巧巧姑娘拧一把马秘书,小声道:“以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马姐姐拿去了?”

    “有吗?”马湘兰笑笑,心说那是因为我现在有了家啊。

    这时赵公子才看见,华叔阳、于慎思和金学曾三个弟子,还有紫胡子的王如龙,正在码头上朝自己使劲挥手。

    他不禁奇怪的回头看一眼马秘书,见她也没戴眼镜。“小眼神不错啊?”

    “我是少花眼。”马秘书小声解释道。

    “这样啊,那真是用眼过度了。”赵昊点点头,便转过头去,朝岸上笑着挥手。

    客船一停稳,三名弟子立马上船给赵昊磕头。

    “好好,都起来吧。”赵公子背着手含笑道。

    三人起身后,这才一起扶着师父小心下船。然后华叔阳向师父介绍起,前来迎接的太仓诸王。

    呃,准确说是太仓诸位姓王的。

    ~~

    太仓是姓王的天下,十分富贵风流,被姓王的占去了八九分。

    太仓姓王的又分两支,一支是住在牌楼的琅琊王氏。另一支是住在州桥的太原王氏。

    牌楼王家出身煊赫,世代高官显贵,又极其注重名声,在太仓州的地位相当于顾家之于昆山。

    但放在苏州,乃至大明朝看,顾家就望尘莫及了。

    州桥王家则要逊色许多,但就是他喵的有钱。几代人积累下来,五十年前就坐稳了太仓首富的位子。

    有道是缺啥补啥,自此王家子弟一代代刻苦读书,终于祖坟冒青烟,蹦出了花间提壶王大厨……哦不,会元榜眼王锡爵。

    造化弄人,牌楼王家却走了背字。王世贞的老爹、蓟辽总督王忬,因为恶了严嵩被陷害入狱,惨遭弃市。牌楼王家一下子跌落云端,再不复之前高高在上。

    此消彼长间,两家地位渐渐相当,却没有发生俗套的争斗。

    因为王锡爵老爹王梦祥,和王世贞都极会审时度势,两家竟越走越近,最后甚至连了宗……

    两家确实系出同源,可那得上溯到先秦啊!

    跟这两家一比,赵昊和赵锦那简直就是亲生的兄弟呀。

    不过那又如何呢?关系是处出来的,亲情不够,多处处就浓了。

    加之王世贞兄弟给王忬平反时,王梦祥慷慨解囊,成为他们坚实的经济后盾。

    甚至连王世贞的平反奏章,都是王锡爵帮忙修改,然后递上去的。

    于是这些年,两家已经亲如一家了。

    ~~

    码头上。

    赵昊听华叔阳介绍,前来迎接自己的有王锡爵王鼎爵的老爹,太仓首富王梦祥,以及王锡爵的一帮叔叔大爷堂兄弟。

    还有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堂弟王世德、王世业、王世闻、王世望……等等等,直接把他淹没在了王的海洋里。

    简直是倾巢而出,齐迎赵公子啊。

    这份过于隆重的待遇,让赵公子受宠若惊之余,心里不禁暗暗打鼓,他们到底图什么啊?

    赵昊面上却丝毫不露半点心思,在弟子引见下,十分客气的与王们见礼。

    然后他便自动忽略掉其余的王,眼里只剩下王梦祥和王世懋了。

    “老伯父折杀晚辈了,贸然到访,何劳亲迎?”赵昊再次跟王梦祥客气起来。

    “哎,博士叫什么伯父?”王梦祥不比赵立本年轻几岁,样子就是老了以后的王锡爵,但没有大厨那股愣劲儿。圆滑的像娄江口鹅卵石。

    “你是我家老二的师父,咱们当以平辈相交。”

    说着王老头拢须大笑道:“往后你管老朽叫哥哥,老朽管你叫贤弟!”

    赵昊这个汗啊,忙摆手笑道:“那不合适,晚辈与元驭兄兄弟相称,已经占了好大便宜,怎能再涨一辈?”

    “哦,是吗?”王梦祥一阵唏嘘,似乎有些遗憾不能跟赵公子称兄道弟呢。

    ps第一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五十七章 王家山

    欢迎午宴设在州桥王府上。

    豪华马车过了州桥,赵昊便看到一座崭新的五楹牌坊,上书四个大字‘兄弟榜眼’!

    如今他也算懂行了,一眼就认出是王世贞的手笔。

    穿过这道牌坊,后面还有一道,上书‘会元榜眼’。

    前一座牌坊吹得是王锡爵王鼎爵双中榜眼,后一座吹的是王锡爵先中会元再中榜眼的牛逼事迹。

    当然,也确实值得大吹特吹,毕竟这可是几百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这样的牌坊,一个家族有一座就谢天谢地了。与他同车的王梦祥却意犹未尽道:

    “好事成双按说也该知足了,但三生万物,总觉得得有三座牌坊才圆满。”

    还三生三世呢,赵昊心里吐槽一句。

    不过再过三十年,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又会上演一出父子榜眼的好戏。

    想到未来,在两座牌坊后,又会竖起一座‘父子榜眼’的牌坊来,赵昊不禁暗叹,老王家真有榜眼命啊。

    不过估计到时候老王头又该遗憾,家里没出个状元了。

    反正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

    ~~

    马车直接驶入王家那面阔五间,气派豪阔的两层大门楼,在同时能容纳五辆车轿的超大轿厅停下。

    青衣毡帽,形容干练的仆人打开车门,摆好脚踏,扶着主人和贵客下车。

    然后王梦祥引着赵昊等人,沿着长长的重檐回廊,走向设宴的见山堂。

    沿途,赵昊发现那些普普通通的回廊上,所有花窗的形状和样式居然完全不同。

    透过那些或方或圆或扇形、或万字、海棠、夔纹样式的洞窗向园中望去,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