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公子接过来借着灯光一看,只见这一页的题目叫‘诡盘’。这是他为了解释‘人是如何看东西’时,给出的一个小实验。

    就是利用‘视觉残留’原理,将人物的分解动作画在圆盘上,然后用一个开了窗的圆盘遮住前一个。这样转动后面的圆盘,就可以透过前头圆盘的窗口,看到人物动起来了。

    “你要学……动画?”赵公子吃惊的看着徐元春,没想到自己这本科普小册子,居然帮助这位前首辅孙子,觉醒了了不得的死宅属性。

    可以说是地球上第一只死宅了。

    “动画……对对,就是能动起来的画!”徐元春激动的点点头,又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双手递给赵昊道:“老师请看,这是学生按照您的教诲,做出来的第一本‘动画书’!”

    “哦,动画书?”赵昊接过来,翻看几页,见每一页的画面都是连贯的。便将全部页面扣在右手中,然后一点点放开手指。

    哗啦啦的翻书声中,书上的人物动了起来。

    画的居然是他当初在玉渊潭,坐热气球上天时的画面。

    从热气球起飞到远去,栩栩如生,仿佛昨日重现一般。

    但又不只是重现,因为热气球升空后,竟出现了飞天和凤凰伴飞,显然徐元春又进行艺术加工。

    赵昊很快看完,不禁大赞道:“这个弔。”

    徐元春登时心花怒放,又从随身的书袋里拿出个圆铜盒,继续献宝。

    打开后,里头是他制作的诡盘。但又跟赵昊介绍的不一样。

    他是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盘上,竖着沾了一圈硬纸带。然后在纸带内侧画画,又在纸带上开了一个个细细的竖孔。

    赵昊转动圆盘,同样因为‘视觉残留’缘故,那些竖孔仿佛一动不动。透过竖孔却能看到一个红衣少女在雪地滑雪的飒爽英姿,也不知道原型是谁。

    这可比平面的诡盘立体生动多了,真的就像在看动画片一般。

    “牛伯夷!”赵公子竖起两根大拇指。

    “还有还有!”听到赵昊的称赞,徐元春士气大振,又再接再厉从铜盒中取出个圆形玻璃盘来。

    之前就说过,西洋玻璃早就传到大明,大明皇家也能生产玻璃,只是都有一个毛病,齁贵……但他可是徐华亭的孙子啊。

    赵昊看他这次将分镜画在了玻璃上,同样用纸壳遮住大部,只留一格空白。

    那玻璃圆盘中央,还有个圆孔,插过一根木棒当轴。

    然后徐元春将其竖起来,拿到蜡烛前,让小志帮他转动玻璃盘,对面的白墙上便投影出一匹略显模糊的骏马,奔跑的动作却很流畅!

    “卧槽,诡盘投影机!”赵公子激动的大喊一声:“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徐维志也看的激动坏了,脑子一热,便咬牙一撩衣袍,与徐元春并肩跪下道:

    “老师,也请收下弟子吧,我也要学动画!”

    ps第四更,今晚没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劳动者

    夜里,西山岛南的石公山采石场,终于安静下来。

    采石场下三里长的石砌码头上,却依然火把照天。

    那是民夫们推着大车,在连夜装船。

    梁氏和米娃一直等到这会儿,才轮到他们划着船靠上码头。

    这时便有采石场的管事的,让她们出示红头签。

    那是出发前一天,从县里领到的,上头有唯一的编号和船的大小。

    管事的就着火把,把编号记下来,然后在上头盖了个戳,递还给梁氏,还发给她四张饭票。

    管事的吆喝一声:“一料!”

    民夫便将装在箩筐中的石头,抬到娘俩的船上,一共装了六筐就停下。

    水线一下就到了船舷边上,好在两个民夫下去后,又升高了一点。

    “把船开到远处去,别挡道。”管事的挥挥手,让他们赶紧离开。

    娘俩就小心翼翼的操着船,避开码头上密密匝匝的大小船只,到外头寻找泊位。

    好在她们船小,离开码头不到一里,就找到个空儿停下来。

    然后娘俩下了船,走到设在不远处的大食堂,凭着两张饭票,一人领了一大碗糙米饭,一条腌青鱼,还有一碗飘着蛋花的苦瓜汤。

    米娃就着一条半咸鱼,扒了一碗半饭,吃得直打饱嗝。

    “真是太好吃了!”半大小子幸福的直冒泡。“就冲这条咸鱼,我也要天天拉石头。”

    “瞧你这点儿出息,我看跟咸鱼没两样了。”梁氏笑着白他一眼,不过这江南公司真是财大气粗,居然能把鱼腌这么咸。

    听说股东里有大盐商,这么舍得放盐,肯定没错。

    吃完饭,娘俩回船上眯了一觉。天蒙蒙亮时,梁氏就起来,凭着剩下的两张饭票,又去领了四个馍,两个咸鸭蛋,还打了凉白开。

    拿回船上叫起米娃来,娘俩就着咸鸭蛋吃了馍,便抓紧时间返程了。

    ~~

    回去时一路顺流。虽然满载,却十分省时省力。

    不到中午,小船就回了昆山。签子背面写着段号‘二十二’。梁氏虽然不识字,但一到十还是认识的。

    娘俩便把船划到二十二段。亮了签子后,很快就有人上来,用铁钩勾住箩筐,一筐筐吊上大堤。

    最后一筐被吊起后,梁氏长长松了口气,今次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娘俩又划船特意绕了个远,从夏驾河回县城。因为李华在这儿修水闸。

    江南河道纵横,昆山境内的六十二里吴淞江上,往北的支流就有六条。

    这六条平行的河道为昆北的百姓提供了饮水、灌溉和出行的便利,不可能一堵了之。

    必须要设立闸门,平时开闸行船,洪水来时关闸防涝。这也是整个堤防工程的难点所在。

    好在有潘季驯。

    潘中丞和郑若曾顶着风吹雨淋,跑遍了所有的河道,又经过反复推敲,方给六条河量身设计了不同的水闸。

    好比这十丈宽的夏驾河,他采用了左右双闸设计,每个闸口各有前后一道闸门。还刻水标尺在闸边,何时当开一闸,何时当开双闸,一看便知。

    若是放在从前,仅这夏驾河一处的河闸,就要花费半年以上,但现在有了混凝土和预制板,工程一下就简单多了。

    闸门采用竹筋预制板,在别处浇筑。

    闸室和闸墩则用版筑法,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灌。

    所谓版筑法,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技艺。简单说,就是用木板搭好框体,其外再以木桩和木棍支撑,用绳索牢牢绑缚,以确保坚固,然后再填土打夯。

    绝大多数城墙,乃至万里长城都采用了这种技法。

    其实,四百年后的高楼大厦,也是用同样的法子浇筑起来的。

    赵昊本打算传授一下工匠们浇筑之法的,一看人家有现成的法子,就不班门弄斧了。

    最后他只提醒了潘季驯两点。一是混凝土凝固时会放热,要注意浇水降温。二是在浇筑时,要让工人用棍子进行捣固,以消除间隙,使混凝土密实结合。

    其实这都是后世动辄几十上百米的大型工程才要注意的地方。眼下只是浇筑个几米高的水闸,这两点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混凝土诞生后一百年,谁知道这些事儿?还不是照干不误?

    但这条堤坝关系太重大了。赵公子宁肯谨慎一点,也不希望有任何隐患。

    这让潘总对他刮目相看,觉得这个游手好闲的小子,也有些许可取之处。

    ~~

    娘俩操着船,进去土堤的闸口,便看到一群工匠正在毛竹扎的脚手架上忙碌着。

    米娃眼尖,一下就看到在最高处劳作的父亲。

    “爸爸,爸爸!”他便激动的挥手大叫。

    “哎!好儿子!”不少工匠便贱兮兮的齐声应道:“你娘呢!”

    “日你娘,要死快哉!”李华笑骂一声,甩一瓦刀泥点子下去,犒赏一下那帮贱嘴。

    他朝儿子招招手,又冲妻子呲牙一笑,然后将一尾三斤多的草鱼,从高处准确的丢到了船舱里。

    “晚上烧了。”

    早晨关闸清淤,着实抓了不少大鱼,这是他分到的一条。

    梁氏也朝丈夫甜甜的笑笑,便缓缓摇着橹回去了。

    ~~

    傍晚时,娘俩终于回了县城,在码头交了签子,领了这趟跑船的‘补贴’——四斤米,二两油还有三钱盐。

    她们要是二料船的话,能领到的物资还能多一倍。娘俩就亲眼看到,前头一艘五十料的大船,领走了两袋大米一大桶油,还有一大包盐。

    虽然,那样的大船得十来个人才能操的转,但还是比她们这小船划算多了。

    哎,不该这样想的。我们出船又不是为了赚县里的好处。

    梁氏为自己的私心深感羞愧,其实她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出船要比编筐给的多……

    娘俩将鱼和粮油装进箩筐,开开心心回到在新安民社四保六里七甲的家。

    梁氏让儿子赶紧去接弟弟妹妹,再挑一担水回来。

    她赶紧开门搁下箩筐,处理起那条大草鱼来。

    一阵忙活下来,天也黑透了。

    火塘里的火光明亮而温暖,锅里的鱼汤香味诱人,再次馋哭了隔壁的小孩。

    孩子们围着火塘,使劲抽着鼻子,咕嘟嘟咽着口水。

    这时,屋门开了,李华扛着扁担进来了。。

    “爸爸回来啦!”小儿子小女儿欢呼一声,雀跃迎上去,扑到父亲怀里。“终于可以开饭喽。”

    “回来了,洗洗吃饭吧。”梁氏也起身,接下丈夫的扁担。

    “嗯,你也辛苦了。”李华伸手摸一下妻子的脸。

    在塘火的映照下,她的脸红彤彤的。

    ps四连更之第一更。其实我这几天只有一只眼好用,单眼写书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章 隆庆二年的第一场飓风

    江南汛期绵长,可持续四五个月之久。

    从四五月份开始是梅雨汛,通常持续一个月,长的时候甚至会到俩月。其特点是淫雨绵绵,经月不停,但好在水势上涨平缓,只要小心应付,土堤也能防得住。

    梅雨汛过去后,从六七月份开始飓风季。

    飓风季的风格截然不同。台风不来时,风平浪静。台风一来,暴雨倾盆、水势陡然暴涨、风高浪急,对大堤的摧残数倍于梅雨汛,土堤根本就扛不住。

    以往,昆山县到这时候,连防汛的人都撤下堤去,爱咋咋地,绝不抵抗。

    反正不管怎么努力都扛不住,劳民伤财不说,甚至会搭上几十上百条人命,还不如躺平了任由洪水蹂躏。

    但今年,昆山县要破天荒的挑战一下飓风汛!看看新修的毛石混凝土大堤,能不能真如江南公司宣称的那样坚不可摧!

    毕竟广告做得再好,还是得看疗效啊。

    ~~

    隆庆二年的第一场飓风,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七月初五,中午头天就漆黑如墨,狂风平地而起,吹得飞沙走石工地上,人都要站不稳。

    区长们一看就知道要坏事儿,赶紧命里长甲长们带着民夫,将没开封的水泥,还有施工工具全都收到库里去。

    至于那些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就只能浪费掉了。

    才刚收拾到一半,豆大的雨点就开始噼里啪啦落下。

    “抓紧,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