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昊怪异的瞥一眼林中丞,心说你跟我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个干嘛。

    是,我们过去有些误会。但现在本公子和徐阁老现在好着呢,他儿子给我打工,孙子跟我学习,我可不想趟这浑水……

    “但这块硬骨头,不啃又不行。”林润却不管他,继续自顾自道:“本院上任后,一直力推江南均粮、官民一则,迄今已经完成了九府之地,唯有松江一府尚未清丈。”

    “本院屡次命松江知府清丈田亩,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过去。各府全都看着松江,他们一日不完成清丈,所谓‘江南均粮、官民一则’,就永远无法实现。”

    赵昊点点头,恍然生出种亲历历史之感。

    他这才意识到,大明的赋税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国家穷困不堪,国库比赵公子的脸还干净,大明朝的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改得死的地步。

    这时候,江西已经开始试行一条鞭法。各省也都在进行不同的税改尝试,所有有见识、有担当的官员都在摸索着该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减少百姓逃亡。

    而税改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占天下三分之一赋税的江南,只要江南能改好,则全国也可以顺利推行,大明朝就能续上这口气,再延祚个百八十年。

    江南改不好,则亡国就在眼前了。

    所以林润和他的前任,一直在寻找最合适江南的新税制。经过几任应天巡抚的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改革之路——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所谓‘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有两重意思,一是把原先属于国家的官田,和民田一视同仁,按照同样的标准交税纳粮。

    二是将税赋以及耗羡,全都摊入田亩中。有田始有赋,田多则赋重,田少则赋轻,无田则无赋。

    这样一来,百姓国家都会大大得利,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

    ps第三章求月票!!!

 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公子被安排上了

    为何如此?

    因为天下田地分官田民田两种,而朝廷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对官田和民田的征税。

    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苏松之所以税赋重于全国其它地区,并非是朝廷歧视性征收。而是因为国初,盘踞苏松的张士诚败亡后,他和部下的田地都被收为了官田。

    苏松官田的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税赋自然也就远超全国平均。

    国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虽然从宣德年间,朝廷就不断的给官田减税,但负担依然过於沉重。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要么大面积逃亡抛荒。昆山县几十万亩的抛荒田就是这么来的。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另一边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

    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却已经被大户兼并殆尽,而大户们有投献、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数种方法来逃避税赋,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结果导致苏松空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

    其余各府各省也有样学样,朝廷的收入锐减,自然会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林润推行的‘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改革,可谓对症下药。

    首先,‘均田’抹平了官田和民田的税赋差距,大大减轻了官田的负担,让逃亡的百姓可以回来继续种田。这样朝廷既能恢复税收,又能减少流民。

    其次,‘均粮’将百姓所有的税赋耗羡全都摊算入田亩中,让田多的多交税,田少的少交税,没田的不交税。

    所谓耗羡,是指官府解送百姓税粮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损耗以及运输的成本。这是很重的一块负担,甚至高达一石税粮七八斗耗羡。

    而之前耗羡是按户征收的,这对田多的大户自然有利,却给田少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把耗羡摊入田亩中,能让豪强大户负担起他们逃避的税赋,也能给老百姓减轻负担,同样可以大大遏制流民现象。

    但均田均粮的前提是清丈田亩。

    因为大明开国两百年,国家黄册上的记录已经混乱到了极点,完全无法作为凭据了。必须要重新丈量,才能厘清税则,公平合理。

    所以林润上任以后,一直在力推此事。如今已经完成了九府清丈,只差松江一个老大难了。

    ~~

    后殿中。

    林润瞥一眼赵昊,沉声道:“是以本院以疏通吴淞江为由,请徐家配合退田。他们同意则罢,不同意的话,本院便会强行清丈!”

    赵昊见那俊美无俦的脸上现出杀伐果断之色,心说果然是个狼灭。

    只是,这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丞真是用心良苦。”赵公子苦笑一声道:“只是如此机密之事,不该我个小孩子家家与闻吧?就不怕泄露了风声,让局面被动。”

    “不怕。”林润玩味的一笑道:“本院既然对你说,就是把你当成自己人。”

    “中丞错爱,晚辈不胜惶恐。”赵公子受宠若惊,十动然拒道:“不过我年纪太小,又不是个正经当官的,怕是没什么能帮上中丞的。”

    “不,本院成败系于你一身。”林润却定定看着赵昊,忽然沉声道:“赵昊接旨!”

    “啊?”赵公子一脸懵伯夷。“接什么?”

    “接旨。”林润无奈的翻翻白眼,站起身来,从袖中掏出一卷黄绫。

    赵昊心说,这是哪出啊?

    只好无奈跪地,闷声道:“臣赵昊接旨。”

    “上谕:着翰林院五经博士赵昊为翰林检讨,归应天巡抚林润调遣,不得有误,违者以抗旨论,钦此。”

    “啊?”赵昊抬起头,脑瓜子嗡嗡的。

    “啊什么啊,还不快谢恩。”林润羡慕的看着赵昊道:“庶吉士三年苦读,考试合格才能授予翰林检讨。你才十五岁,未经科举便受此清贵之官,可见陛下厚爱。”

    “谢谢啊。”赵昊却无语问苍天,这他娘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离京前,他曾经入宫见过一次隆庆皇帝,付出了不菲的润笔费,换来了御笔亲题的‘味极鲜’牌匾。

    那次隆庆拉着他扯东扯西好一阵,却完全没提要让自己归林润管这茬啊。

    见赵昊都懵了,林润也不纠正他说‘谢谢啊’是不对的,便将黄绫递给他道:

    “你看看,如假包换。实在不信,可以写信给陛下问问。”

    说着,他又将一枚方形的银章递给赵昊道:

    “这是陛下给你的,在火漆上加盖此章,则急递铺会以八百里加急呈送京城,通政司也不得拆阅,必须原封不动,直送御前。”

    赵昊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印章,看着上头‘绳愆纠缪’的篆体阴文,心中兀然浮现出‘银章密奏’四个字。

    这是皇帝授予心腹大臣的秘章专奏之权,通常只有三品以上高官才能得到。

    赵昊距离三品,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但他丝毫不觉荣幸,反而感到无比烫手。

    看着手里的黄绫和印章,赵昊终于意识到,自己在煞有介事布局的同时,也早就成为了别人的棋子……

    ~~

    待两人重新就坐后,赵昊苦笑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中丞明示。”

    “我要是跟你说,我也不太清楚,你信不信?”林润同样苦笑一声道:

    “不久前我才接到这道旨意,还有这枚印章。”

    说着他笑笑道:“当然,本院早就有一枚了。”

    赵昊看他一眼,心说这不废话吗?你是天下第一巡抚,没有才怪了呢。

    可也给我个绿袍散官一枚,是几个意思啊?

    这到底是嗡嗡的意思,还是不谷的主意?

    “其实本院没打算这么早跟你接触的,还打算再观察观察。是上次回南京,和海大人谈了一次话,才下定决心来找你帮忙的。”

    便听林润又抛出一张王牌来。

    赵昊彻底傻眼了,怎么海斗士也冒出来了?他这又是瞎掺合什么?

    上次见面时,他也一点儿没跟我透底啊。

    “海大人与本官一样,都是陛下派来江南办差的,只不过他在暗我在明,我俩分工不同而已。”只听林润解释一句。

    赵昊这下什么都明白了……

    ps第四更,再写一更去!求月票啊!

 第二百一十二章 老赵家的人就是心态好

    去年冬天赵家父子进京赶考时,正巧碰上陆炳的孙子陆选,冒死进京举报八大家通倭。最后被南边的人串通顺天府,截杀于京城之外。

    但陆选被抓住前,将账册和汪直金印藏进了赵家的马车上。

    为了寻找被陆选藏起来的账册,南边的人冒充窃贼大肆搜检进京的举子。

    在搜寻无果后,顺天府尹曹三旸竟公然扣押了嫌疑最大的举子,也就是赵守正。

    可他没想到送二爷在举子中威望太高,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结果惊动了隆庆皇帝。

    这一明显越界的举动,导致曹三旸被降职外调,所有南边来人也迅速撤出京城。

    紧接着便发生了,海瑞突然被派往南京之事。

    当把所有事情串联起来,赵昊终于知道了,原来海斗士是肩负了秘密任务,替皇帝南下监视江南豪绅的。

    他一下就想通了去岁临别时,海瑞跟自己说过的那句话——‘最好不要再见’,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不想让我搅进这天大的漩涡中啊……

    好好说话会死吗,海大人?!

    ~~

    想明白了海瑞的那句话,赵昊也就明白了今日之事的前因后果。

    显然,林润与他的那些前任一样,都肩负着对抗东南豪族的机密使命。

    而海瑞,就是隆庆皇帝在被南边来人激怒后,派给林润的助手。

    至于自己父子,怕也是被皇帝……或者能影响到皇帝的人,给算计到这里来的。

    是,苏州是自己选的地方。

    可在那之前,上谕上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把赵二爷降职外放两千里!

    苏州不正好卡在这距离上吗?人家就料定了他父子,根本不会选别处好吗?

    赵公子真羞耻啊,居然到现在才反应过来……

    究竟是谁在玩弄本公子啊?有本事站出来走两圈啊!

    林中丞能体谅赵公子此刻的心情,这次也没说具体的任务是什么。

    他让赵昊先消化消化这个惊人的变化,其余的事等自己从昆山回来再谈。

    赵昊确实有些回不过神来,他一时还想不通,这个巨大的变量会对自己的规划,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想清楚这点之前,赵公子什么都不会做。

    ~~

    过午时,林润一行离开了南山寺,在小澞河畔的码头登船时,他看到了不远处的江南医院。

    “那里怎么那么多老百姓?”林润问送行的赵昊父子。

    赵守正忙向他解释医院的用途,林中丞登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徐阁老晚上还要宴请他,也只能等返程时再参观了。

    上船后,他朝父子俩挥挥手,又对赵昊笑道:“咱们后会有期,下次你带我参观下你们的医院。”

    “行吧。”赵公子郁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