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丞,传票开好了,请验看。”田柏光奉上薄薄的一摞纸。

    “怎么就开了这么几张?”海瑞一愣,手指一划,也就是十几份的样子。

    “就这么几个告状的。”田柏光苦笑道答。

    “告示没发出去吗?”海瑞不解问道。

    “属下一早就带人张贴出去了。”田柏光忙道:“所有的城门、要道,均有张贴。”

    “那是怎么回事儿?”海瑞不禁眉头直皱。别的县动辄上千,昆山县一上午却只收到十几份,这也太反常了。

    “也许是老百姓都去昆南上工了,还没倒出工夫吧。”田柏光猜测道。

    “唔,有可能。”海瑞点点头,便下令道:“你吃过饭,带人去昆南,把告示贴到工地上。”

    “唉,遵命。”田柏光心里哭啊,我这不是多嘴找罪受吗?

    ~~

    下午,公署又收到几十份诉状,全天来告状的昆山百姓不足一百名,还不够海瑞的十殿阎罗……划掉,改为十位问案官塞牙缝的。

    结果每人只分到了八九个案子,‘这一下午的时间该如何填充啊?’已经社畜化的问案官们,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更让人败胃口的是,问案官们细细纠问之下,发现大部分告状人。居然要么是之前闹粮荒时,被县里以‘囤积居奇’的罪名,把货物充了公的商人;要么是粮库火灾后,被官府剥夺财产的徐家人。

    他们伪装成穷老百姓……好把,不是伪装,他们确实沦为赤贫了,想要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弄回一些家产来。

    这正是海公严厉打击的告刁状啊……

    结果可想而知,一文钱没要回来不说,还统统被判枷号示众。

    ps抱歉,今天给赵公子制定一五计划,牵涉到后续剧情,不得不统筹研究了一下。太费时间了,只能两更。欠一更明天还。

 第三十二章 海中丞算命

    傍晚时,牛佥事等人齐聚签押房,向海公呈交审结的案卷。

    “中丞,昆山县根本没什么人告状,而且还都是些告刁状的。”牛佥事小心翼翼道:“既然如此,咱们还要继续在这里耗着吗?”

    这可是赵公子他爹的地盘,哞哞可不敢乱讲话。

    海瑞一脸费解道:“你们不觉的这有些反常吗?”

    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跟赵昊接触过,譬如已被海公成功感化的王委员,便点头不已道:“下官审案时听说,赵知县到任后,只在头天排过一次衙,至今都没挂牌放告过呢。”

    “这就有些过分了。”官员们议论纷纷道:“他都没放告过,怎么会没人告状呢?”

    “莫非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委员猜测道。

    海瑞却没轻易表态,他脑子虽然没有徇私这根筋,却有超过凡人的智商……赵守正才刚上任半年,而且一直在大堤上,老百姓告多少状都跟他没关系。

    没道理拦着不让百姓告状吧?再说吴中的百姓是官府能拦得住的吗?

    海瑞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昆山百姓到底是怎么了。

    ~~

    翌日一早,把守巡抚公署的卫兵,便见他们的头领彭千户,穿着身半旧的布袍子,戴个破棉帽子,扛着个‘铁口直断’的布幡,从公署里头走出来。

    “呦,大人这是要改行……”卫兵们信口打趣,话没说完,却全都戛然而止。

    因为他们看到,彭千户身后还跟着个穿粗布道袍,头戴方巾的瘦小老头。

    不是海阎王又是哪位?

    吓得卫兵们赶紧要跪地,却被彭千户低声喝止道:“都不许动,中丞要微服私访,不许暴露了。”

    “数你最能吆喝。”海瑞白了彭千户一眼。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看一看。他今天要到街上走走,看看昆山百姓到底是不敢告状,还是不愿告状。

    海瑞本打算跟海安两人出去的,但彭千户哪能放心啊?林中丞和他前任冯千户,还在江南医院躺着呢,他怎么敢让海中丞只跟个老仆出去?

    好说歹说,海瑞终于同意,让彭千户替海安帮自己打幡儿。

    虽然海安不忿的表示,自己有练过南拳北腿,可以保护中丞安全……

    ~~

    两人出了巡抚衙门,只见西山巷中的店铺照常营业,街上百姓有说有笑,并没有被威胁足不出户的迹象。

    “这些开店的,还有老百姓,会不会是官差假扮的?”彭千户警惕的扫视着周围,很有经验的提出一种可能。

    “看来你是干过这种事儿。”海瑞笑骂一声道:“你看街上女多男少,怎么可能都是官差?”

    “呃……”彭千户讪讪道:“我们那会儿好像没女的。”

    话虽如此,但保险起见,两人还是远离了西山巷,来到昆山最繁华的半山桥。

    说是最繁华,但比起苏州城甚至吴江县来,还是远远不够看。也就只有苏州阊门外一成的人流,吴江盛泽镇的三成而已。

    所以海瑞很轻松就在街上找了块空地方。让彭千户到一旁的茶摊,付十文钱借了板凳桌椅摆好,把幡儿往桌旁一搁,就算开始营业了。

    不过街上的百姓好像都行色匆匆,好一会儿都没人照顾他的生意。

    六十多岁的茶摊老板看不下去,给他端了碗热红枣茶过来,让海瑞喝了暖暖身子。

    海瑞道声谢,双手端着茶碗问道:“老丈,这昆山县比邻苏州,怎么人口端得如此稀少?”

    “昆山怎么跟苏州比?人肯定少很多嘛。不过以往这半山桥乌央乌央全是人的,这不大老爷带着修堤吗?县里人都去了昆南,街上自然就没人了。”

    “不过你个算命的算不到这个?”茶摊老板打趣笑道:“我看本事也稀松了点儿。”

    “混口饭吃罢了。”海瑞自嘲的笑笑道:“确实是老朽失算了。之前在苏州城,看着巡抚衙门放告,好几千百姓排着队去告状……这打官司的人啊,心里没底,都想算算卦,那十天赚了一冬的钱呢。”

    “哈哈,那你得付我茶钱。”老丈开玩笑道。

    “好说好说。”海瑞又递给他几枚铜钱,茶摊老板推辞一下,也就收下了。

    “我还以为巡抚来了昆山,这里也能有好些人去排队告状呢。”海瑞又叹口气道:“没想到却在西山巷那边扑了个空,怎么会一个告状的都没有呢?真是失算。”

    “哈哈哈……”听个算命的说自己失了算,茶摊老板险些笑岔了气。好一会儿才擦着泪道:

    “算不出来我告诉你吧,因为我们昆山有赵青天,何须再劳烦海青天?”

    “赵青天?”海瑞故作不解的问道:“是赵知县吗?”

    “还能有谁?当然是本县老父母,堂堂新科状元赵县尊了!”一提起赵二爷,茶摊老板便收起笑容,满脸崇敬道:“

    “我们昆山老百姓苦尽甘来啊,居然天降状元公来给当县令,你说这得多大的福分啊。”

    “好像听说他是受了处分,才下来当知县的。”海瑞不动声色道。

    “都怪华亭姓徐的狗贼!”茶摊老板还没答话,几个老迈的茶客先高声嚷嚷起来。“要不是奸相陷害,我们大老爷能落到这般田地?”

    “不过也幸亏如此,我们昆山才等来了大救星。”骂完之后,几位老人家又忍不住笑道:“说起来,好像还得谢谢姓徐的狗贼呢。”

    “老朽也听说赵知县抗洪筑堤的事迹了,确实可歌可泣。”海瑞笑问道:“不过这跟老百姓告状有什么关系?百姓告的又不是他。”

    “你当我们老父母只会修堤啊?”茶铺老板笑答道:“县里虽然从来不开堂,但每月初二、十六两次放告,老百姓递上去的状子,很快就能判下来。”

    “肯定是我们大老爷,晚上加班加点判的案。”昆山百姓爱赵守正,自然把所有功劳都算作他的。

    “要是不满意,还可以直接去找大老爷。他整天在工地上转悠,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冤屈不平,随时都能当面跟他说。老父母把乡绅叫过来,帮着调解调解,问题也就解决了。”

    ps第二章,下一章明天补哈。

 第三十三章 昆山大基建

    茶客们插嘴道:“而且之前听说海公要巡视苏州,我们这儿的乡绅合计了一下,也把这些占年的田都退了。”

    “哦?”海瑞奇怪问道:“还有主动退田的乡绅?这可真新鲜。”

    “我们昆山的新鲜事儿多了去了,这才哪到哪?”茶客们笑道:“总之我们大老爷来了后,老百姓的活路多了,谁还愿意给地主家风里雨里干一年,到头来连饭都吃不上?”

    “地主家觉得种田没意思了呗……”茶老板给海瑞续杯道:“我们同族的大户都商量着,要把家里的田,长租给昆开司,好腾出精力来专心做生意呢。”

    “哦?”海瑞越听越新鲜,又让彭千户掏出十几文铜钱,请茶客们吃茶点。而后问道:“苏州近来不是不景气吗?前段时间还因为织工失业闹过事儿呢。怎么昆山反而活路多了?”

    海公虽然是神人,但依然对大基建的魔力毫无概念。

    “不是说了吗?因为我们大老爷啊!”茶客们虽然也不懂什么大基建,却能清楚感受到这半年来的变化。

    “自从开始修大堤,我们县里的活儿,就多的干不完!”

    “修堤不都没工钱吗?”海瑞当年在淳安县修新安江大堤时,还让老百姓自带干粮呢。

    “那都是老黄历了,我们县里修一期时,就管吃饱饭。”茶客们便道:“到了二期,昆开司就给开工钱了。”

    “啊?”海瑞不禁汗颜,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自己在淳安干的事儿,也太对不起乡亲们了。“见月开多少钱?”

    “不好说,有补贴有奖励。见月米面油盐什么都发,折合折合都要一两多银子了。”老汉们不无羡慕道:“而且还跟从前一样管饭,那可都是净赚啊。年景好的时候,也找不到这样的活。”

    “好多家都是三五口齐上阵,”有个茶客指着茶老板笑道:“好比他仨儿子,俩儿媳,还有老伴也在工地给做饭,赚得不要太开心啊。”

    “都是辛苦钱。”茶老板笑得合不拢嘴道:“好好干一冬,明年给老三娶媳妇。”

    海瑞明白了,这正是自己跟赵昊吵架时……划掉,改为‘辩论时’,那小子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赵昊说,人在极度口渴时,喝第一杯水是最解渴、最有用的。但当你喝过‘完全不渴’的边际后,再继续喝就没用了,反而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这就是水的边际效用递减。

    在社会财富的配置上也是同样道理。金钱有许多用途,按其重要性,大概可依次分为生存用途、生活用途、精神用途、挥霍用途等四个层级。

    人们随着获得金钱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显然,在社会资源相对有限、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下,适当将资源向底层百姓倾斜,对整个社会的效用是最大的。

    这正是老子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啊!

    海瑞又一次清晰的感受到,赵昊那句‘一个社会稳定与否,关键就取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昆开司明明可以白用昆山百姓,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