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见了。”王六闷声应一下,他两个儿子已经推门冲出去,死死贴上大聪了。

    王六又是一阵郁闷,不过看到迟大聪确实带着爹娘兄妹,全家一个都没少的上路,他总算稍稍安心一些。

    待到妹妹扶着老爹出来,王六掏出根从码头捡回来的麻绳,把自家的门牢牢绑住。

    迟大聪又想嘲讽他两句,但一想还是正事儿要紧,就没再刺激他。

    这时候,左邻右舍又有好几户人家,也从窝棚里出来。

    “去啊?”

    “也去啊?”

    “一起一起。”

    大家尴尬而不失客气的打着招呼,一起出了侉子窝。

    通往关镇的小道上,携家带口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便形成了一条首尾相接的人龙。

    这让王老汉安心之余,又十分奇怪,小声问大聪道:“大聪,这些都是去的?”

    “可不。”迟大聪点头道:“今天咱们是第一波,明天后天还有船来接人呢。”

    “这么多人要搬家,俺咋一点动静都没听到呢?”王老汉吃惊问道。

    “嗨,这有啥稀奇的?”迟大聪笑笑道:“地都是先到先得,去晚了只能种人家挑剩下的。谁都想先由着自己挑,当然不会像俺一样,非拉着邻居一起了。”

    “大聪仁义啊!”王老汉感佩的赞一声,就连害羞的王八妹,都偷偷瞥了一眼平日里不怎么起眼的大聪。

    “大聪仁义啊!”谁知非但老王家,好几户邻居也在这样夸他,把个迟大聪得意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王六见状却愈发警惕,他总觉着迟大聪过于殷勤了。说书先生常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王六对此深信不疑。

    当然,自家穷的叮当响,对方肯定不是图财,那就是贪图他家的人了。

    在他看来,迟大聪怕是看上自己老婆了。

    好吧,自己还有个妹妹,可她才十三岁!这个三十岁的老光棍,要是敢打八妹的主意,就更禽兽不如了!

    所以他才会一直,像防贼一样防着这厮,本能的想跟他保持社交距离。

    哎,可一家老小饿着肚子,只能明知山有绿、偏向绿山行了……

    ~~

    怀着沉重的心情,王六来到浒墅关码头,他平日也是在这里扛活的。

    他使劲拉一拉头上的破毡帽,唯恐被工头认出自己,过两天还怎么有脸回来?

    好在昆开司在码头上,用芦席和竹竿专门隔出来一块空地,作为预备农工登记候船的区域。

    迟大聪把他们带进芦棚后,便让他们老实在原地等候……他这话不只对王六一家,还说给另外几户邻居。并且反复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被任何人领走,一定要等自己回来。

    迟大聪又朝他爹他哥递个眼色,这才一步三回头的走向不远处的登记桌。

    “劳驾,俺带了六户来!”迟大聪紧张的禀报桌后的管事。

    “你是去年就报名的?”管事的头也不抬问道:“分哪个场去了?”

    “哎哎。”迟大聪点头连连道:“俺叫迟大聪,俺分到幺七农场了。”

    “嗯。”管事的搓搓手,翻开手边厚厚的册簿,翻到编号17场的那页,然后找到了这个名字。

    “带上来吧。”管事道。

    “管事的,这个……”迟大聪搓了搓手指头,迫不及待问道。不为了那一户一两银子的重赏,他至于一趟趟往王六家跑吗?

    “急什么?”管事的却面无表情道:“等落了户自然会兑现。就是现在给你,你好意思当着他们的面儿拿吗?”

    “是是。”迟大聪讪讪笑着退下,去招呼王六他们过来。

    在他离开这段时间,果然有好些人过来,热情的拉王六去他们农场登记。幸好迟大明和他爹严防死守,才没有被抢了人头。

    王六看糊涂了,心说俺们啥时候这么吃香了?咋都争着抢着想要俺们加入呢?

    不过这让他反而有些安心,总不至于这些人也都打自己老婆注意吧?

    一家人稀里糊涂的跟着迟大聪来到登记桌前,迟大聪便殷勤的介绍起来。

    “你闭嘴。”管事的白他一眼,亲自问王六一家,谁是当家作主的。

    王老汉说是自己。

    管事的便问知道来干啥不?

    王老汉说,是跟着大聪去昆山种地。

    管事的又问他是自愿去还是被强迫,王老汉说自愿。

    管事的接着问他,家里几口人,都来了没有?

    王老汉忙答道全家八口,都在这儿了。

    管事的让后面的人站远点儿,起身挨个端详了一遍这一家老少,然后坐回桌子后,有些不太满意。

    “你家人口不少,不过老的老、小的小,整劳力就两口,能种十亩地?”管事的审视问道。这是昆开司的最低要求。

    “能,当然能!”王老汉忙拍着胸脯道:“俺一家都是种地的好手!别说十亩,二十亩也没问题!”

    “你老汉腰废了吧?”管事的都是牙行经纪出身,眼一扫就能看出这人中不中用。

    “俺还种着菜园子咧,下得了地!”王老汉忙逞强道:“再说,俺家二小子和闺女都十四五了,能顶整劳力使了!”

    为了能让人家留下,他给俩孩子一人加了一岁。

    管事的看看那对瘦弱的兄妹,颇有些踯躅。

    他还真不是借机刁难想捞点好处什么。这些穷侉子身上,也榨不出一滴油水。而且江南集团对贪污索贿零容忍,让‘检监委’那帮密探知道了,立即开除,永不叙用。

    其实他们这些管事的,是有预审之责的。除了要排除风险和麻烦外,还要评估这个家庭的产出能力。

    不怕这家人少,就怕不能下地的拖累多。昆开司也不是开善堂的,不划算的买卖肯定不会做的。

    好在王七和八妹也确实不小了,加起来能顶个整劳力了。那管事的终于敌不过一家人的央求,在册簿上登记了这一家人的情况,然后发个竹牌给王老汉道:“拿好了别丢了,上船吧。”

    王老汉一家这才松了口气,心中愈加珍惜这次机会了。

 第八十三章 新村

    一家上船之后,便在舱里领到了早饭——每人两个大馒头,一竹筒小米稀饭。孩子只有一个馒头,却多了煮鸡蛋。

    而且那热腾腾的馒头,居然还是酱肉馅的!

    一家人捧着手里的肉馒头,眼泪止不住的哗哗直流。他们都不记得上次,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奢侈的东西了?

    “好吃真好吃。”孩子们也不怕烫,大口大口吃起来。

    大人们舍不得马上下口,将两个包子揣到怀里……虽然来苏州好几年了,他们还是习惯管这种有馅的馒头叫包子。

    一家人随着人流来到甲板下的舱室中,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一会儿,迟大聪和那些邻居也上了船,他们自然也领到同样的早饭。

    迟大聪狠狠咬一口肉馒头,趾高气扬的问王六道:“这下还有什么话好说?”

    “……”王六嘴里塞满香喷喷的馒头,含糊嘟囔几句。好像是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都是从说书先生那听来,其实王六也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不过看到全家人已经被两个肉馒头彻底征服,王六实在硬气不起来了。便一声不吭,只低头细品嘴里麦香与肉香混合的绝味。

    待到甲板上也都坐满了人,水手便摇着橹,将这条满载农工的百料沙船,缓缓驶离了浒墅关。

    船行到苏州,沿着护城河转走娄江,往东顺流而去。

    太阳偏西时候,船到了昆山县。

    随船的管事便让农工们拿出给他们竹牌,开始大声叫号。

    “叫到号的,全家到我这儿来。一三一四,一三一四!”

    好些农工都不识数,还得管事的一个个牌子看过去,才指向一家人道:“就是你们家,记住了,一三一四就是你们在农场的终身代号!”

    那家人唯唯诺诺起身,跟着管事的上了甲板。不一会儿,管事的将那一家交给岸上来接的人,船便继续前行。

    到了下一处小码头,管事的又叫了一家人下去。沙船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间穿梭,不断靠岸不断放人下去。

    差不多下去一半人时,管事的又吆喝起来:“九五二七,九五二七在哪?”

    “俺是九五二七!”王六赶忙举手,他在码头上扛活,不识数不行。

    一家人赶紧扛起行李,朝舱口走去。

    迟大聪见状着急问那管事道:“俺们不一个农场吗?”

    “不知道。”管事的一脸冷漠道:“没叫到号不准起来!”

    “俺们说好一起的。”迟大聪不敢抬屁股,嘴上却不住声道:“也好有个照应啊。”

    “再废话就不用下船了,直接拉回苏州去。”管事的都是老油条,还治不了他个乡巴佬?

    一家人乖乖上了甲板,看着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象,都不禁目瞪口呆。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江南还有这样空旷荒芜的地方。

    王七有些胆怯道:“要是不把大伙分开就好了。”

    “俺觉得分开最好。”王六却觉得好极了,他感觉老天都在帮自己。

    “人家是有意把咱们这帮老侉分开的。”王老汉的见识就是比儿子高,不过他并没有什么不满。“天底下就没比这帮水蟹更精的。”

    这时,船停在个简陋的木栈桥旁,管事的催促一家人赶紧下去。

    好在码头上有人在迎接,倒也不用操心该去哪。

    ~~

    一个头戴黑绸瓦楞帽,身穿蓝色直裰,跟那些管事的同样打扮黄脸汉子,一边验看王六手中的号牌,一边对这家人道:

    “吾乃六九农场技术员苗普,以后你们就叫我苗工。奉我们敖场长之命,接你们回队里。”那叫苗普的技术员,用下巴指一指身后人群道:“还有人没到,到那边先等着去。”

    王六便领着家人,到人群中等候。他扫视一眼,看到这群人大概一百来口,能有个十五六户。

    听他们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果然是被打散了安排在一起的。

    初来陌生环境,农工们都谨小慎微,并不与别家人交谈,就那么老老实实的聚在码头旁,等待苗工下一步命令。

    利用这段时间,那苗工又给他们做了登记,这回比在浒墅关详细多了。全家所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何时来到苏州、有无作奸犯科、身体有无伤病等等……苗普都要求他们如实回答。并警告他们,如果事后查出有假,轻则扣工分,重则直接开除。

    王老汉本打算隐瞒自己的腰伤,闻言还是老实坦白了。虽然他不知道工分为何物,但开除还是能听懂的。

    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又来了十几户人家,苗工才合上册子,把铅鏨装进口袋。让两个农工搬起自己的桌椅,带着他们沿着一条新翻开的土路,朝着北面的一个村落走去。

    “咱们这个地方叫杨林塘,在整个昆山地势最低洼。”苗普一边走,一边大声向农户们介绍道:“往年一到了梅雨季,这里就成了水洼子,到秋天水才能退。所以一直没法住人,也没法种地。”

    “幸亏咱们公子发明了水泥,又成立昆开司,把阳澄湖、杨林塘都修上了石头堤。这下杨林塘的十万亩良田,再也不用担心被淹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