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赵昊故意抬举李若同,非但让其坐了朴右使的上首,还说了好些感谢他支持的话。一下子就把朴成性的功劳,算在他头上大半。

    朴成性固然听得心里拔凉,李若同却心花怒放,他还担心这位年青的天朝大人,会受了姓朴的蛊惑,不待见自己呢。

    没想到天朝公子明察秋毫,果然知道自己的付出!赞美公子,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李州牧当即表示,自己会全力为天朝做好保障服务。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要石头给石头。量济州之物力,结中华之欢心!

    赵公子高度赞扬了李州牧对大明的忠诚,表示这样的官员堪为李朝表率,并让唐友德和他加了个微信……哦不,日后与他多多亲近。

    “朴右使军务繁忙,耽罗岛上的事情,往后就没必要麻烦他了。”赵公子微笑着喝一口大酱汤,靠,光顾着说话,凉了。

    朴成性和李若同闻言,嘴角同时抽搐了一下。前者自不消说,报应这就来了。

    后者是因为赵公子对济州岛的称呼,他当然不敢纠正了。可要让自己这个济州牧也跟着改口,还真是羞耻呢。

    “公子说的太对了,朴右使管的是军队。耽罗岛上的民事,还是直接下官更方面一些!”一秒钟后,李州牧的羞耻感便荡然无存,很顺利的改了口。

    赵昊也是故意试探他的,对他的反应很满意。李朝的官员果然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的。

    于是他热情邀请李牧使跟自己一同坐船去下一站城山。

    李若同自然求之不得,忙满口答应。

    ~~

    午宴之后,已是黄昏,赵公子赶时间,没有在别墅留宿,直接下山来到原先水战所的小码头,乘船前往耽罗警备区基地。

    除了应邀的李牧使外,唐友德、朱珏等人也都随行,就连朴成性、金熙善都被邀请一同前往,而且还让所有耽罗商会成员也跟着一起,不知赵公子打得什么主意。

    朴成性本以为自己这次完了,没想到公子还邀请了自己,登时感激涕零,一上船就跪在甲板上,向赵公子请罪。

    赵公子本打算,像上次一样把他吊海里洗个澡清醒清醒。可这时节的海水已然太凉了,万一弄出个三长两短,让朴成性也成了朴卜成,岂不结下仇了?

    得,赵公子一拍脑袋,还是老法子吧。

    “上回跟令弟说过,要让你替他倒几天夜香。”赵昊看一眼朴成性道:“本公子说话一向算数,你看?”

    “倒倒倒,船上的马桶小人全包了。”朴成性闻便则喜道:“保准刷得干干净净,绝不含糊!”

    “行了,去吧。”赵昊点点头道:“再有下回就不是倒几天夜香这么简单了。”

    是到加波岛倒一辈子夜香啊。

    “多谢公子恩典。”朴成性磕头如捣蒜,千恩万谢去了。所以说,有些事注定要发生,逃也逃不掉。该他刷的马桶,一个也少不了。

    ~~

    待到朴成性出去,赵公子在巧巧的侍奉下,换上了宽松的衣裳。一边喝着巧巧煮的醒酒养胃汤,一边听马秘书汇报刚刚收到的消息。

    三个人放松的歪在一张榻上,他们已经习惯了船上的生活。轻微晃动的已经丝毫不能影响到他们。

    “漕粮海运的船队,今天中午经过了耽罗岛,怀秀姐派船向公子致意,消息也是随船送到的。”马湘兰戴着金丝眼镜,捧着个牛皮的文件夹,柔声细语禀报着。

    赵昊躺在巧巧弹性惊人的腿上,略有些醉意的问道:“船队平安吧?”

    他终于体会到了这个年代大船主们的心情,每次船队出海,都跟着都提心吊胆啊。

    “陈姐姐说,此次海运风浪稍大,但千料海船比四百料沙船抗风浪,七十条船和二十万石粮食,没有任何损失。”马湘兰笑着将一张淡蓝色信纸递给他道:“不信你看嘛,她还说要来看你呢。”

    “是吗?”赵昊酒醒了大半,接过来一看,哪有要来看自己的话?气得他边呵她痒边骂道:“越来越不像话了,我们是纯洁的姐弟感情,不要乱开玩笑!”

    “奴家知错了。”马湘兰喘气如兰,讨饶连连道:“再也不敢了。”

    “我看你下次还敢。”赵昊愤愤道:“上次事情还没跟你算账!”

    他指的自然是张筱菁的事儿。说起来,上次赵公子送了那首‘落红不是无情物’给小竹子之后,就再没了下文。

    跟李明月在京城厮混,还有离京前到大纱帽胡同辞行时,都没见到她。

    看来小竹子是决定遵从父命,不再胡思乱想,把他当做那落到泥里的花瓣了。

    这个结果完全不出意料,赵公子心里却有些酸酸的。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啊……

    唉,还是醉心工作,少想这些糟心事了吧。

    赵昊摇摇头,闷声道:“说正事儿。”

    看他一副失恋的神情,马湘兰高深莫测的抿嘴一笑,心说张小姐你得好好谢谢我了。

    然后她理了理垂落的秀发,继续禀报道:

    “江南大水已经退去,各府县受灾都十分严重。幸赖公子和集团奔走呼号,将税粮耗羡减去九成。加之海公组织救灾得力,并减免了受灾州县的赋役,百姓尚可在完税后留有口粮,因此没有出现逃亡。”

    “嗯。”赵昊点点头,又放下一块大心病。

    隆庆三年这一年一定是犯了龙王。春天桃花汛黄河决堤,到了六月,直隶、淮济徐沛及浙东西、江南江北皆发了大水,坏城垣,淹田舍,漂人畜无算。进了七八月间,又风汛凶猛,海水倒灌,把江南十府着实糟蹋的不轻。

    ps第三更,祝大家中秋团圆,国庆快乐!明天和尚不休息,继续给大家码字,求保底月票啊!

 第八章 风水轮流转

    这一年的水灾都严重到,隆庆皇帝不得不遣成国公代表自己,去泰山祭祀祷告:

    ‘迩者水灾异常,殃及黎庶,良轸朕怀。兹特遣官祭告,惟神鉴佑,永福邦民。谨告。’

    顺便帮成国公刷到了代表皇帝祭天次数加一,小妾加一的成就。

    嗯,精葛缁裙的泰山姑子不错的,制服诱惑,虫二啊!

    不过成国公的正经差事,办的好像不怎么样。大水该淹还是淹。尤其是太湖下游,整个都成了洪涝区。

    苏松两府九县一州,淹了八县一州,唯一一个没有被淹的县,居然是往年年年被淹的昆山县。

    赵二爷竭全县之力修的三百里长堤立功了,他没有给洪水任何机会!伟大的赵二爷,他继承了老赵家的光荣传统!赵公明、赵子龙、赵匡胤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他不是人……他背后有昆山县三十万百姓!有江南集团的倾力支持!有赵公子做坚强后盾!

    尊敬的老父母赵守正,今年同样在全力以赴的抗洪。他冒着风雨率领县里的百姓,用沙袋将大堤加高加固,把洪水始终牢牢挡在昆山县外。

    就连往年一发水就被淹的昆南,都得以幸免。淀山湖和澄湖的水位不断上涨,却始终无法高过固若金汤的湖堤。他和他的大堤没有辜负全县百姓的期待,凶猛的洪水完全奈何不了那毛石混凝土的大堤!水退了,比赛结束了,昆山县胜利了!他们第一次彻底战胜了洪水,伟大的昆山百姓,伟大的赵二爷!一个人生日快乐!

    ~~

    可老天像是漏了一样暴雨不断,上游还来水凶猛,暴涨的湖水总要有个去处啊。现在东岸高不可攀,湖水只能往西边漫灌了。

    六月中旬,淀山湖和澄湖开始向上游倒灌,淹了吴江县数万亩溇港圩田。

    更糟糕的是,整个吴江县其实是太湖淤积出来的,境内自然湖泊众多。湖水通过河渠相连,全赖淀山湖和澄湖泄洪。一旦这两湖之水无法向东,吴江县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泊便同时上涨,到了月底时,整个县都变成了泽国。

    仗着自己在上游,又有太湖石塘的保护,总是嘲笑水漫昆山的吴江百姓,也终于品尝了一次水漫吴江的滋味了。

    真叫个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啊。谁他娘的能想到,水能从下游往上游漫啊,夭寿!

    吴江百姓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几个大族组织起人手,趁夜色坐船穿过淀山湖,掩护着几十个石匠,摸到了昆山县的湖堤上。

    他们知道昆山县也修了石塘,但并不太担心,因为吴江县修了几十年的石塘,深知这看似坚固的石头大堤的弱点——层层堆叠的石塘固然可以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但用来黏合条石的糯米砂浆却需要漫长凝固期。在江南这种多雨水的地方,甚至得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坚不可摧的效果。

    所以在筑堤时要在条石上打孔,用铁锭和铁锔牢牢嵌住。

    淀山湖的湖堤今年开年才修好,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今年雨水又多过往年,砂浆的凝固效果肯定不佳。只要把那些铁锭和铁锔敲掉,用撬棍在石缝一撬,条石势必脱落下来!

    计划的是挺好,可石匠们摸上大堤迎水面一看,不由傻了眼。这破大堤哪有什么条石,铁锭、铁锔?根本就是用砂浆把一堆大小不一的破石头砌在一起嘛!

    怪不得修的那么快。

    “叫花子们果然能凑合……”不少吴江县石匠嗤嗤笑起来。他们多多少少听说过水泥这种东西,但都没亲自见识过它的威力。而且吴江县看昆山,总是高高在上,觉得叫花子们能有什么好东西?

    何况水泥这名字一听,就弱爆了好吗?又是水又是泥的能结实的了吗?

    赵公子要是听到他们的议论,非得吐血不行。自己要用来改变世界形状的伟大发明,居然被一帮乡下石匠嘲笑了。

    “没有铁锔更省事儿了!”带队的保长低声喝道:“开凿!”

    石匠们便抡起凿子锤子,叮叮当当想要把大堤扒开。

    没一会儿就发现不对劲,怎么这水泥硬的跟石头一样?一凿子下去只能崩起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这尼玛什么年月能凿开啊?

    他们多虑,凿了没多会儿,忽然就见四周火光大亮。无数愤怒的昆南百姓,手持着刀枪剑戟、扁担锄头,从四面八方把他们团团围住。连湖面上都有几十条船靠了过来。

    昆南百姓何其珍视这条来之不易的湖堤。洪水一起,他们就挂念上了,很多人宁肯辞工也要回来巡堤,唯恐大堤有失,刚刚重建的家园再遭没顶。最后还是赵知县一声令下,全县工场停工,让工人们都回家抗洪,这才解了大家伙的两难。

    是以这段时间,日夜都有人在巡堤,吴江县的人还没靠近大堤就被发现了。只是他们来的人太多,巡堤的人不敢声张,只敢偷偷跑回去喊人。

    这一吆喝好了,临近几个村的百姓倾巢而出,不一会儿,堤上堤下就聚满了人。十里八乡的青壮还在潮水般往这儿赶。

    吴江县一共来了两百多人,听起来是不少,可在昆山百姓的汪洋大海中,立马就不够看了。

    “打死他们!”

    “打死这帮赤佬!”

    昆山百姓一拥而上,把龟缩在一起的决堤贼全都拿下,一通拳打脚踢,当场打死了好几个。

    幸亏负责昆南防汛的熊典史,带着郑乾的巡检司及时赶到,不然这两百多号人,都得交代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