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7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问题是中间还隔着宁绍台呢,难道为了个明矾矿,就要把四个府都拉进群?那样摊子铺太大了……不过还好都沿着海。

    这显然是个要慎重考虑的事情,赵公子一时没法回答马一龙。便把他拉到一间空屋里,关起门来向他传授了另外12种土制混合肥的制法。以及30种土制氮肥法;20种土制磷肥法;12种土制钾肥法。希望他多管齐下,制造丰富多种的肥料,以免哪种原料短缺就被卡住脖子。

    马一龙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你,你从哪儿学来这么多法子?”

    赵昊只能笑而不语,故作神秘。总不能告诉他,因为自己小时候没书看,把爷爷的《土化肥》《土农药的制作》,《怎样打飞机》都翻看了好些遍。

    当然,赵公子也看过高大上的书,比如老爹的《怎样修潜艇》,《导弹潜射技术》,不过想来没什么卵用了……

    这些配方里大部分都用不到明矾,配料也很普通……不普通的他都过滤掉了,以免老马再给他出难题。

    不过还需要孟河先生,一样样慢慢摸索。除了要忍受不同肥料那的味道,还得用科学得方法实验每一种肥料的效果,估计这个工作没个十年八年是搞不完的。

    此外,他还命令堺商株式会社,从日本的岛屿上采集鸟粪石,第一批已经运到了耽罗岛,等待转运回国。那是可上等的磷肥啊!

    农业是最公平的产业,你给土地多少养分,就回报你多少收成。

    丰收都是用肥料堆出来的!在化学工业能生产化肥之前,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堆。

    不过好处是,用这种粗加工的天然肥,土地只会越粪越肥,而不会像用化肥那样渐渐让土壤板结……

 第一百三十六章 穿越神器

    有了土化肥,自然还要有土农药了。马一龙的农药实验室针对各种农作物的不同病症,开发了三百多种土农药的验方,基本覆盖了各种作物的常见病。

    这可就不只是赵公子的贡献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利用植物源生物农药,来治疗农作物的各种疾病了。

    比如江南梅雨季节时,把菊叶烧成灰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再比如将兔子屎随种子撒入地下,可杀灭地老虎;喷洒韭菜水防治蚜虫;将米汤刷在棉花枝叶上,窒息红蜘蛛等等等等

    三百多种土农药中,一半是各县开发公司搜集到的当地秘方。这年代信息极不通畅,往往同县不同村都不能交换信息,因此好多配方只在小范围流传。农学院成立后,马一龙便要求各县想方设法搜集各种农业秘方绝活。而且还算绩效的谁搜集的多,就多给谁培养农技员。搜集不到的,抱歉,名额已满,下次再来吧您呢。

    果然当过知府的都是管理大师。

    此外,李时珍也贡献了七八十种确实有效的验方,以及两百余种尚未经查证的配方。虽然他是个大夫,但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已经走遍五湖四海,搜集了半辈子的药材药方,其中好多方子都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

    “老夫极力邀请他加入农学院,他却理都不理。”马一龙郁闷的抱怨道:“多难得的人才啊,不来可惜了,他本来可以成为农药王者的。”

    广个告,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还王者农药呢赵公子腹诽一句,笑道:“他在医学院当院长,还得在医院坐诊,肯定抽不开身的。”

    “医院能跟农学院比吗?国以农为本!”马一龙骄傲道。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也是很重要的。不用分什么高下,你们都有光明的前景。”赵公子娴熟的和一记稀泥,又问道:“对了,我去年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种出来了。”马一龙兴奋的点点头,带着赵昊返回了工字型教舍。

    途中,他还指给赵昊看,自己精心照料的十亩玉米地。他去年用赵昊给他的一篮子玉蜀黍,种了一亩玉米,收获之后全部做种,今年种植面积就扩大了十倍。

    “等到秋里就可以收获六千斤玉米了,明年我准备找个农庄试种一下。”马一龙颇为自得道:“不过我的意见是不要着急推广,一是产量远远没达到你说的程度,还得继续选种育种,把产量提上去才有吸引力。二是这种新作物,得适应水土,没个十年八年,在江南是长不好的。明年思善他们进京赶考,让他们带几百斤种子回京师试种看看,既然在那边御苑种了几十年,应该更适应北方水土才对。”

    赵昊忍不住瞥一眼史继志? 见他也是一脸苦笑。人家进京赶考作会友,他们进京赶考却得求人种地,确实不体面啊。

    “这种事哪儿劳思善兄,让西山集团去办? 他指导一下就行了。”赵昊便给他减压,史继志感激的笑笑。

    “哦? 你还有个西山集团?”马一龙吃一惊道:“真是狗大户!”

    “我师父开公司不是为了赚钱,都是为了造福百姓。”两个小孩子不爱听了? 大声抗议道。

    “哈哈,听他瞎说? 狼行千里吃肉? 狗行千里吃屎,习性改不了的。”马一龙可不给赵公子面子,带着众人来到校舍西侧空地上,那里建有一座全玻璃的永久暖房。

    这是赵公子当初许给他的十亩暖房,但因为平板玻璃太贵,目前只有一亩大? 剩下九亩只能先欠着了。

    这会儿四月天暖了? 暖房四面的玻璃都卸下来? 顶部也铺上了一层油毡? 以防过于强烈的日光晒坏了里头的作物。

    暖房门口还有人专门看守? 防止有什么人或动物祸害了孟河先生的宝贝。

    赵昊等人跟着他走进去,只见里头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半米多高的松木箱子,箱中富有营养的黑色土壤上,种植着不似中土的植物。

    其中一排有着妖娆的茎,紫色的花,黄色的蕊,看上去十分漂亮,马秘书一看就喜欢上了,心说这花真美,就像水仙一般。

    “这是土豆啊。”赵公子的声音中满是惊喜道:“这么快就种出来了?”

    “这是第二茬了”马一龙淡淡道。没有什么比种出一种新粮食,更让他骄傲的了。

    这是去年赵昊从两艘西洋大帆船上搜刮到的战利品之一。

    赵昊知道土豆红薯辣椒之类,几十年前就已经从美洲被带回葡萄牙去了,是以俘虏了果阿公爵号和东方美人号后,他就下令搜集他们的库存,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几样玩意儿。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做日本贸易的葡萄牙人伙食相当棒。红毛鬼吃面包,南亚土人吃米饭,蔬菜则都是大村家供应的,没发现什么特别的。

    就在赵昊准备放弃时,突然看到回来收拾行李的小卢卡斯,用个木箱子抱着几盆花,好生眼熟。

    赵昊让他把那几盆花拿过来,仔细端详起来。

    平托告诉赵公子,自己的副官是个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帅小伙,非但平时爱写诗,还会中写花花草草调剂下枯燥的航行

    “靠,这不就是土豆吗?”赵公子端详着那些紫色白色粉色的盆栽,失声叫道:“哥伦布辛辛苦苦给你们带回来,你们却当花种?”

    听了翻译的话,小卢卡斯告诉赵昊,确实是40年前,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从安第斯山脉带回了这种奇异的圆形块茎,因其形状与蘑菇相似,故称之为块菌,但在伊比利亚半岛,没人作为食物。只是因为它的花和茎特别漂亮,被王公贵族们当做新奇的观赏植物种植。

    小卢卡斯离开里斯本时,便带了几个土豆,种在船上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一群暴殄天物的笨蛋,怪不得被大嘤干。赵公子便不顾可怜的小卢卡斯的哀求,没收了他心爱的盆栽,让陈怀秀带回国,交给马一龙,并在信里交代了栽培方式。其实也没啥门道,跟种芋头差不多。

    马一龙早就听赵昊吹嘘过土豆的神奇此物高产抗旱耐寒,端得是穷人救星,王朝稳定器!因此哪敢大意?他赶紧按照赵昊的指导,将盆栽移植到暖房中。待枝叶枯萎后,方将块茎挖出。静待土豆发芽后切成若干芽块,种在精心配制的育苗土中,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到现在

    在赵昊的强烈要求下,马一龙一脸肉疼的同意,挖几株土豆中午尝个鲜。

    他算来算去,只准挖四棵,剩下的土豆他准备一半做种薯,一半留种子因为赵昊告诉他,土豆主要靠块茎无性繁殖取得,但这样病毒会一直传递下去,在若干代后出现退化病变,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虽然可以用硫酸铜和石灰水配置波尔多液,为芽块减毒,大大减缓退化的速度。但还是必须要为土豆留种,靠有性繁殖培育良种,不断为芽块更新换代,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赵昊让两个弟子动手挖了四株土豆出来,收获却让他有些失望。冲掉泥巴之后,只见每一株根上的土豆,非但数量少,而且大都只有鹌鹑蛋大小,最大的也就鸡蛋那么大。

    “一是离着收获还有十来天,到时候能都长到鸡蛋这么大。”马一龙却理所当然道:“二来,还是水土不服的老问题,将北方的小麦移植到江南,都需要好多年才能正常收获,别说这种漂洋过海来的东西了。”

    “也是。”赵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他想起另一个时空中,万历廿二年,金学曾就在福建推广种植番薯,到天启年间,迫于小冰河的压力,全国开始大范围种植,但效果很差,产量奇低。后来洪承畴在陕西强制推广,甚至引起了民变。

    结果穿越神器地瓜也没救了大明,崇祯还是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上。直到康熙年间,红薯适应了大明的水土,产量才渐渐提了上来,终于造就了赫赫有名得地瓜盛世。

    这也是为什么南美高产三兄弟传入欧洲几十年,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没当回事儿的原因。不是他们不吃就算贵族老爷不屑吃,还可以拿去养活那些低贱的农夫嘛。

    为什么几十上百年后就纷纷真香了?原因无它,三兄弟适应了,产量恢复正常了

    那马一龙为何有信心,十来年就能让土豆适应呢?

    因为他要让土豆从一粒种子开始适应环境,然后挑选最精壮的植株继续培育,当然可以大大缩短适应年限了。

    所以说不留种不行啊,兄弟们。有这不良习惯的,要积极改正啊!

    暖房中除了土豆之外,还种着赵昊从日本的传教士手中得到的番茄、辣椒和向日葵。这些已经在日本种了不少年了,大体适应东亚的气候,长势反倒还不错。

    不过重要性无法与土豆相比罢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危机

    中午饭就在马一龙所住的小院用的。

    桌上唱主角的当然是土豆了,赵昊准备把大土豆煮来尝尝口感,小土豆用来炖牛肉。

    什么,哪来的牛肉?这头是淹死的啊,认真脸。

    昆山县的牛实在太惨了,每天都会被疾病和意外,夺去十几头哞哞的性命……

    可惜番茄和辣椒还没成熟,不然再来个番茄炒蛋,辣子鸡丁,忒下饭了。

    做饭时,孟河先生伙房里的炊具,吸引了俩孩子的注意力。

    “师父快来看啊,孟河先生的炉子不得了,都不用点柴禾,也不见火就能把水烧开了。”俩孩子跑进来,非拉赵昊去伙房看看。

    赵昊无奈,只好跟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