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小阁老-第8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二爷又趁热打铁,喊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此战退敌之后,所有参战者赏银百两,战死抚恤千两,伤残者养老送终!”

    城上军民登时就加满了霸服,民壮们嗷嗷叫着搬起石头檑木,朝城下准备架起云梯的海贼砸去。

    官军和各家的枪手弓手,也纷纷架起火枪、张弓搭箭,朝着城下射去。

    拜层出不穷的大规模宗族械斗所赐,潮州民壮开枪射箭的本事,可比打炮的功夫强多了。加之城下的海贼密密匝匝,不用怎么瞄准就能例无虚发!

    海贼们终于出现了大量的伤亡,但富裕的潮州城就在眼前,他们怎么能轻易放弃?便在头目的指挥下,举起盾牌、扶住云梯,也嗷嗷叫着开始蚁附城墙。

    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勺勺烧滚的菜油,云梯上的海贼被烫的满头大包,惨叫着跌落城下。

    这时,城上又都丢下了加大号的霹雳火球。那水桶大小的火药桶,在人群头顶炸响,数不清的铁片和碎瓷片飞溅,丈许范围内的海贼都被炸成了血人。

    一枚接一枚的霹雳火球,不要钱似的扔下来,彻底把贼兵炸的魂飞胆破,丢下数百具尸体再度撤退了……

    ~~

    见总算打退了东城墙的攻势,赵二爷还没松口气,传令兵便疾奔而来,禀报另外三面城墙也遭到了贼军的攻击。

    而且西面城墙的攻势尤为猛烈,似乎那才是贼兵真正的主攻方向。

    “什么?”赵二爷没想到这边居然是佯攻,急的他就要带人过去支援。

    “东翁稍安勿躁。”吴承恩忙劝住他道:“敌人声东击西,难保不是调动我们的疲兵之计。要是咱们把人调过去,他们再重新狂攻这边怎么办?再狂奔回来吗?人累都要累瘫了。”

    “那要是西城墙失守怎么办?”赵守正急的屁股冒烟道。

    “那边有潘部堂呢。”吴承恩却淡淡道:“他向我们求援了吗?”

    “那倒没有。”赵守正一愣。

    “相信一位部堂的判断吧,等他求援再说不迟。”吴承恩给他吃一颗定心丸。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城中连官兵带民壮不过一万人,要分守四面长长的城墙,兵力实在捉襟见肘。在勉强完成布防后,吴承恩的手里就只剩一千预备队了。这一千人是在最紧急的时候救急用的,怎么能一开战就把这唯一的底牌打出去?

    所以他根本没有余力支援另外三面城墙,只能祈求潘季驯和负责守卫南城墙的潘仲骖,守卫北城墙的刘子兴三位老大人老当益壮,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了。

    好在三位经验丰富、威望过人的老大人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运用手中不多的兵力,顽强抵抗住了敌军的进攻。

    尤其是潘季驯那一边,他负责守卫的西城墙长度不亚于东面,承受的进攻甚至强于后者。但他却发挥出主持大型河工的过人能力,将仅有东面一半的兵力精打细算投入到每一寸城墙上,根据敌人进攻的烈度从容调配兵力,甚至可以通过轮换来保持城墙上守军的战斗力。始终保持一种张弛有度的状态,让城外进攻的大海主诸良宝和胡椒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始终无法攻上城头。

    双方鏖战到黄昏十分,曾一本终于鸣金收兵。

    各路头领到他的船上一碰头,发现都损失了好几百人。

    惨重的损失却没有让他们心生退意,反而激起了这帮亡命徒的赌性,满脑子就剩一个念头——攻下潮州城,洗劫一空,把损失连本带利都捞回来!

    城墙上,赵守正倒是很高兴,觉得打了个大胜仗,下令杀猪宰羊,犒赏将士。

    吴承恩却没赵二爷这么乐观,海寇的顽强凶残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怪不得闽粤两省大军联手进剿,却依然让他们愈发猖獗呢。

    接下来的进攻只怕会更加凶猛……

    现在就看老伴儿能不能说动那林道乾了。

    能,曾一本很快就会清醒过来,乖乖退兵的。

    不能,那只能继续恶战连场了,就真应了那句闽南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了。

    唉,吉凶难卜啊……

 第五十四章 林道乾

    就在赵守正与曾一本接战的同时,徐渭终于通过澎湖方面与林道乾接上头,在唐保禄的陪伴下,乘坐插着林字大旗的红头船,来到了潮阳县的下尾城。

    看着那座营垒森严、壕堑俱全的下尾城,唐保禄不禁感慨万分道:“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只是个小村庄,转眼就成了比县城还大还繁华的所在。”

    他这话不是虚言,只见一趟趟车队在进出城门,数不清的船只停泊在城外的码头上,海湾中还有帆帆点点、星罗棋布,看上去真比潮阳县城热闹不少。

    “早知这里还可以随意进出,咱们何苦绕这个圈子呢,直接上门多省事儿?”他心焦潮州的情形,对徐渭按部就班的做事节奏,难免有些看法。

    “呵呵,小子,你是在教老夫做事吗?”徐渭戴着蛤蟆墨镜,享受的抽着水烟,有些含混的说道。

    “那可万万不敢。老先生别生气,晚辈一时心急,口不择言了。”唐保禄忙解释道。

    “无所谓,没点儿脾气叫年轻人吗?”徐渭宽厚的一笑。

    “还是您老理解我们年轻人……”唐保禄道谢不迭,却听徐文长话锋一转道:

    “只要别把脾气发到老夫身上就成,不然我打断你的三条腿。”

    “呃……”唐保禄登时语塞,这怪老头是真难琢磨啊。

    “要是换成传奇,在这段情节中,徐文长当只身入林营,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那林道乾纳头便拜,从此对朝廷忠心不二……”便听徐渭淡淡道:

    “可惜在现实中,他要是真那么做,恐怕见不着林道乾就会死于非命。”

    “是……”唐保禄擦擦汗,不敢再多说。

    “小子,看在你爹的份上,老夫提点几句,你可记住了。”徐文长咕噜咕噜抽两口,吐出一串烟圈道。

    “晚辈感激不尽,洗耳恭听。”唐保禄忙俯首帖耳。

    “做事情最要紧的是谋定后动,越是紧急的事情就越得冷静。你时时刻刻要想的是,如何做成这件事,而不是只想着赶紧去做。”徐渭瞥他一眼道:“而且你人在海外,以身犯险就更要不得了。要‘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不想你爹白发人送黑发人,就记住我送你的这八个字。”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唐保禄有些不以为然,心说那不就是当缩头乌龟吗?不过表面上还是乖巧的应下了。

    徐渭知道他没听进去,但人各有命,说多了也无益。便不再理他,一面抽烟一面把思绪转到了那下尾城主林道乾身上。

    ~~

    说起这林道乾,昔日那可是与曾一本齐名的大海主。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知名度,绝对比赵昊大多了。名字在朝廷的公文中出现的次数,也绝对是排前几位的。

    此人发迹的经过,与那《水浒中》的及时雨宋江,颇有几分相像。林道乾原本是潮州府澄海县的一名书吏,是有正式编制的地方公务员。

    之前就说过,书吏听起来不咋地,但其实相当于后世县里要害部门的实权处长科长。在县里捞钱方便,人脉广阔,过得其实很滋润。

    林道乾也像宋公明那样,还很爱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结交。

    澄海县又临海,百姓下海讨生活者如过江之鲫,县里大户几乎是半公开的大搞走私。林道乾便自然而然结交了大票道上的朋友,为他们通风报信,躲避官府的打击。

    一边当着朝廷的差,一边利用手中权力,参与到全民走私中谋利,这其实是闽粤一带沿海官吏们的惯例了。

    但有道是夜路走多了终究遇上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何况林道乾还是在海边走,裤子都得打湿。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抗倭的重点转到了闽粤沿海,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张元勋等抗倭名将纷纷南下,官府也重新厉行海禁,打击走私。

    林道乾年轻不知深浅,依然顶风作案,替大海主吴平通风报信,结果被人告发,省里直接下文捉拿。他仓皇逃往海上,投奔了吴平的队伍,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海盗生涯。

    他先跟着吴平干了几年,混出了不小的名声。后来吴平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让他出去开分基地。

    林道乾先在老家澄海县南湾聚众,刚开张时不过几十个人、十几条枪。但他凭着为人义气、聪明果决、出手狠辣,加之官军全力对付吴平等大海主,无暇顾及他这种小角色的机会,很快便发展壮大起来。

    不过他真正扬名立万,是在九年前的嘉靖四十二年。那年三月,他突然率战船五十余艘,自吴平的老巢南澳岛出发,攻打福建诏安,并洗劫了县城,然后迅速退回潮州,让闻讯来救援的福建总兵俞大猷望而兴叹。

    之后他利用福建官兵没法跨省作战的空子,在两省间反复横跳,不断发展壮大。直到朝廷痛下决心,决定铲除以吴平为首的南澳岛海寇,派出俞大猷和戚继光联合进剿,起数万大军攻陷了南澳岛。

    值得一提是,那次空前激烈的南澳之战中,骁勇善战的俞龙戚虎遇到了劲敌。吴平的部下皆死战不降,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哪怕跳崖投海自杀,也决不投降。

    他们展现出的战斗意志十分令人震撼,只可惜他们遇到的是百战百胜、正处在巅峰状态的戚家军和俞家军,最终依然惨败,被斩杀超过一万五千余人。吴平仅在曾一本、林道乾等七百余人的保护下逃脱。

    那一战之后,闽粤沿海一带就就有了‘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说法……

    ~~

    徐渭知道,海寇们之所以会宁死不降,其实就是拜当年朝廷背信弃义,诱杀汪直所赐!

    从那以后,朝廷的信用就在海盗那里破产了,他们宁愿死战,也不愿意重蹈汪直的覆辙。

    不过无论如何,那一战之后,闽粤海盗的确实力大损。官军还仿效当初在双屿的举动,不惜工本的用石块和沉船封塞了南澳岛,彻底断绝了他们重回南澳的希望。

    林道乾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退去台湾,休养生息。

    但朝廷军事上的打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根本没有改变孳生走私和海盗的土壤,是以林道乾很快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并与曾一本瓜分了吴平空出的势力范围。

    隆庆元年,林道乾率两百多条战船,浩浩荡荡杀回了老家,很快攻占了澄海县,立寨设港,与入寇广州城的曾一本遥相呼应。

    一时间,广东官场大哗。一个曾一本就数度攻入白鹅潭,打得省城警报频频了。现在林道乾又卷土重来,两头夹攻,这谁能吃得消啊?

    无奈之下,前任广东巡抚决定尝试招安相对劣迹较轻的林道乾,拆掉一个顶在肚皮上的犄角。再命其对付为祸更甚的曾一本。

    林道乾同意接受招安,但要求保留部队,听调不听宣,并把澄海县划一部分给自己作为地盘。

    尤其是成建制保留部队这一条,他是绝对不容商量的。在目睹了朝廷一次次背信弃义之后,林道乾深知,只有时刻紧握着枪杆子,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省里也是病急乱投医,明知道这样不啻养虎遗患,但还是基本同意了他的条件。于是林道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