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蒋干-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犹如井喷,因为这种变化非是由汉族这个强势主体民族所主导,反而是被动的接受后,再凭借自身强大的“消化”能力转化了主导的少数民族,因此只能被称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而不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同化。

    对于我来说,仓促之间能弄出个一二三四来,已经不知道一瞬间消耗了平时几倍的脑细胞,好在虽然说的“粗犷”,但身为军政大腕的曹『操』也还是听得连连点头,毫不掩饰眼中欣喜、赞许之『色』,道:“子翼此四法深合我心,君之才学、所闻,不亏‘天机’之号也。”

    曹『操』的反应并未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魏国所辖之地中,并州外有鲜卑,内部汉胡杂居又近临洛阳、许昌;幽州亦对鲜卑,其身后便是曹『操』的大本营冀州;至于凉州则面对羌族,如此局面下魏国能在与吴、蜀争霸天下的同时,还压制着鲜卑、羌、匈奴等族,足见曹氏在解决周边夷族上的重视和能力,这其中曹『操』所制定的政策和手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其后曹丕、曹睿等多是延用其法而已,而曹『操』所用的,正是讨伐、安抚、迁徙、分化等等手段,与我所提颇有相似之处,再者曹『操』本人又非循礼守旧,不能接受新鲜事物之人,所以倘若我这番并无太过超前的粗略理论,若是得不到他的认可,那才奇怪了,毕竟就算曹『操』本身再过厉害,也仍免不了被历史所局限,相比较起来,我还多了将近两千年的见识,简单糊弄一下总还是可以的。

    “丞相过誉了,干所思粗略,未得详筹,亦不曾施之,而刺史梁习于并州得丞相之允,诱谕招纳胡狄,而后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其等为幕府,次征诸豪之丁壮,以为义从;于寻常夷部,则请为勇力,随大军出征,如此即可充实精勇,亦可借军功收夷人之心;吏民既去,而后则迁其家于邺;至于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于是单于恭顺,边境肃清。此外河东太守杜畿,议郎田畴,皆长于夷事,由此可观丞相洞事之明,用人之准,干甚为钦佩,且远强于干纸上谈兵之论。”我言辞恳切的道。

    这些人对于稳定边塞的确是功劳颇大,也的确是经曹『操』精心选择后所委派,尤其是并州刺史梁习,诸般所用之法为前人未有,而且功效极佳,将一个原本匈奴势力甚重,胡汉杂居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并牢牢把握在手中,其中许多手段虽出自梁习,但若无曹『操』慧眼扶持,也难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可算是曹『操』的得意之做,因此我纵然将此功劳有些夸大的记在曹『操』头上,却也不过分。

    果然,曹『操』闻言心中大慰,面上不觉『露』出几分笑意,看来只要是人,总还是喜欢被恭维的,区别只在于能否把握自己而已。

    曹『操』虽喜,但终是一代『奸』雄,很快便神『色』如昔,再也看不出半点喜怒之态。

    “鲜卑等族虽乃大患,然却非一朝一夕可平,如今还当先保素利、弥加,使其三族并存为是。”他略微沉『吟』了一下,接着道:“子翼稍后随老夫前至中厅,召文和、仲德等人同详为商议施计步骤如何?”

    徐庶的计策不但需要在公孙恭那里散步谣言,还要动用幽州兵马,更需派遣使者前往步度根、轲比能处,这其中除了第一条外,余者皆不是小事,无论在人员选拔上,还是时间上都需把握得当,若是实施中出了差错,恐怕就算保住了素利、弥加,却反而有可能与步度根、轲比能交恶,从而破坏了消耗鲜卑三族的大方针,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我自然不会认为曹『操』是对徐庶之计不放心,更不会因为曹老大说的客气便蹬鼻子上脸,于是忙起身恭敬的拱手道:“干谨遵丞相之命。”

    曹『操』随意的摆了摆手,淡然笑道:“子翼不必如此,且管安坐,待老夫传令召其等前来后,再同往不迟。”

    我听了却更加不敢应和,略显诚恐的躬身道:“多谢丞相厚爱,然程公、诩公皆乃前辈,荀大人亦是久随丞相之老臣,干怎可令众位大人相候?还望允干先至。”

    虽然看不见曹『操』的表情,但应是对我所言甚为满意,语气于威严中带了几丝温和,道:“既如此,子翼不妨先至,顺便传老夫之命于子弃,请文和众人前来议事,此外亦传曹丕、曹植前来。”

    我起身道:“干遵命。”

    从曹『操』书房出来,我将其言转告于秘书郎刘放刘子弃,而后径直前往中厅相侯,诺大的议事厅内显得甚为空旷,我独自而坐,丝毫没有想稍后将要商议之事,而是不停的揣摩着曹『操』会如何看待徐庶献计之事,他虽未曾有所表『露』,但我却总觉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锋(中)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锋(中)

    既然曹『操』诏令已下,无论谋士贾诩等人还是曹丕、曹植都不敢怠慢,片刻之后荀攸最先前来,他与我彼此见礼后,在对面坐下,笑道:“攸本在临近,想不到子翼来得更早”。

    荀攸虽是荀彧之侄,但实际年龄却尚长于其叔,而且同为曹『操』心腹,然其『性』情与荀彧多有不同,荀彧生得高大俊朗,仪表非凡,似乎远比面目寻常,甚至显得有些鲁钝的荀攸要善谈、开朗,可实际上荀彧为人端正,不喜言笑,其德之高,钟繇评其曰: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可见一般,相比之下,年龄更大的荀攸反到更健谈、随和一些,甚至亦不乏诙谐之时,因此像我也并不严肃的笑道:“干恰逢丞相召见,故才先至”。

    荀攸笑着点点头,抚须道:“子翼自来许昌,荀尚未有暇与子翼聚谈,现欲请子翼晚时至敝府把酒言欢,不知道可愿赏光否?”

    我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心中暗喜,表面上神『色』如故的道:“既是公达先生相请,干便讨饶了”。

    想我初到许昌时,因曹『操』器重之意表『露』无疑,因此那段时间里宴请不断,但往往都是多人一同参加的小 ‘party‘,像荀攸这样身为曹『操』心腹独自邀请则是少之又少,他们均是久厉宦海风浪之人,本身便谨慎思虑甚多,何况本就多有派系的曹营内部,如今曹丕、曹植之间又胜负未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明显非同一般的“新人”,适当的保持距离乃是常理。

    今日荀攸看似随意的邀请,我却知这其中至少表明两点,一是荀攸绝非站在我的对立面上;二是尚有拉近彼此关系的机会,对于我来说,既然司马懿布局欲对我群起而攻,那如荀攸这样元老重臣的支持便是极其重要的,况且他的态度,无形之中便会影响许多人,而我因种种原因正苦于不能跑门路、拉关系,此时面对这样的机会,怎能不加把握。

    当然,倘若今日发出邀请的是老狐狸贾诩,我恐怕就算答应了,也会心神不宁一番,若是荀彧,则估计有一半的可能予以拒绝,毕竟历史上荀彧很可能便在今年因公开反对曹『操』称公而死,我现在绝不能与他靠得太近,而荀攸虽也身故于今载,但却不同于其叔,他为人为官要比荀彧知大局、识实务,说白了便是圆滑,对于曹『操』称公称帝之意虽看的清楚,但无论心中如何作想,表面上却不曾流『露』,其身故乃是因病,而非因事,否则历史上曹『操』也不会他生病时,让曹丕如侍奉父亲一般拜于他的榻前。

    一个相邀,一各应请,既是彼此和气,谈话便也逐渐扩散开来,但仅不过十来句光景,曹植便翩然而来。

    今天的曹子建显得比往日更为俊雅,一身常服如故,但举手投足间却不经意的显『露』出心情甚佳,在向我与荀攸恭敬的施礼后,便站于一旁桌案之后。

    曹『操』对子女管教甚至严,尤其当儿子们面对他的心腹谋士时,更是授命侍以师礼,因此即便论官职曹丕、曹植皆在众人之上,但只要非是公开场合,他二人均列于下位,且不奉命不得入坐,所以我对曹植站在一旁到不奇怪,只是因我在众人之中职位最低,是故便是坐在下手末处,曹植这一站,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便站在了我这一侧,距我不过一臂之距。

    “先生近来『操』劳于鲜卑之事,植观似是略有清减,日后诸多之事尚需劳烦,还望多为保重才是。”曹植站在那里,诚恳而关切的微微拱手道。

    我闻之心中暗自叹息,曹植这话若是私下说来并不妥,但当着荀攸之面就未免有些不适,按说他们兄弟拉拢于我非是什么秘密,可有些事暗中做和公开做总还是有些区别的。

    我当然能够理解曹植的心情,他定是已得丁廙之报,知我于联营之事有意,故趁此顺势示好,再给自己加点印象分,可如此一来却显『露』出他在把握人心上的缺乏及政治上的不成熟,这绝对不能和聪明与否划等号。

    从这点上讲,生『性』较为轻佻的曹植历史上输给更为沉稳内敛的曹丕,也非偶然,但真正让我叹息的是,曹植这样的『性』格虽然有弱点,但却不全无用处,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之所以宠爱他更甚于曹丕,除他才智出众、相貌不凡外,从『性』格上也更似年轻时的曹『操』,其实既便是如今被称为『奸』雄的曹『操』,骨子里那份轻佻不羁也时有显现,只是他历经军政沙场,锤炼之下已能将原本之『性』情隐藏起来,同时无比的权势也为他凭凭添了无比的威势。但试想哪个父亲从内心中不爱更像自己的那个孩子?因此若是曹植能利用这一点,把握好轻佻的火侯,恐怕历史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吧?

    不过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残酷,身在局中的曹植和他的心腹们显然没有意示到这一点,就算如今因为我的出现,曹植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偏离,但曹植不是曹『操』,命运没有给他从头拼博的机会,只要曹丕不犯错误,若一切继续如此发展下去,他终究还是斗不过曹丕的,因为曹『操』真正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继承者,一个能保住他辛苦一生打下来的大好基业的儿子,而不是一个有可能失去一切的儿子,就算这个儿子与年轻时的他再像,甚至更优秀也不行。

    “谢过公子,丞相器重,干自当尽心为报,况乎众位同僚皆勤于职所,干亦当如此。”我谢过曹植,平静的道。

    曹植笑了下,道了句:“先生谦逊,植敬服。”而后转对荀攸道:“荀公心悸气促之疾可曾安好?”

    荀攸摆了摆手,不介意的笑道:“公子有心了,荀之旧疾虽未见好,却也无恶向。”

    “原来荀攸果真身有疾患,听起来到像是心血管疾病。”我闻言心中默默想道。

    正在曹植与荀攸谈话之时,曹丕、贾诩、程昱三人前后到来,贾诩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若是不知其人,定会被他那端正祥和的老帅哥外表所『迷』『惑』,而程昱比较起来便显得有些憔悴,不过已七十有三的他在病后能有如此的精神,也算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曹丕,则依旧沉稳,即便在与其他人见礼时,脸上流『露』出的那一丝笑容也难掩他内敛的『性』情。

    众人既到,刘放便前去面禀曹『操』,不多时,曹『操』便在亲卫护卫下而来,各人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