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仁侃侃而谈,有理有节。
  听到这儿,曹操颇为欣慰。
  曹仁的话正是他想说的话……看起来,游击战洗礼的不止是蛾贼,他这族弟也进步了不少,如今对局势的理解更细致了!
  这是让曹操这个做大哥的颇为欣慰的一点,但……如何面对如今两难的局势,曹操依旧是一筹莫展。
  打?又不能打?
  放跑?又不甘心?
  曹操心里捉摸着,羽儿是给他这个当爹的出了一个大难题呀,成就王霸之业,这第二块拼图属实有些难办哪!
  却就在这时,一近卫闯入大帐。“禀报曹公,曹休将军带一车队自陈留郡赶来。”
  唔?陈留?陆羽?
  闻言曹操精神为之一振……
  近卫的禀报还在继续。“说是卫府内的陆羽公子有物件要他交给曹公!”
  物件?
  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他也想不通这种时候,陆羽能派人送来什么物件!
  当即一扬手。“喊他进来,连带着物件也一并搬入大帐!”
  “喏!”近卫领命,就去协助取下马车内的“物件”,可……当他打开马车时,登时傻眼了……
  这物件竟然是一个木盆,一个巨大的木盆……准确的说,是里面填满了黑色土壤的巨大木盆!
  这是种的盆栽么?
  陆羽公子不远数百里,让曹休将军送来前线的,就是这么一个盆栽?
  近卫一脸懵逼,只得望向马车旁的曹休……
  曹休也是一摊手,语气却是笃定。“别意外,就是这个,我当初也很意外!”
  “不过……咱们还是小心些,别撞坏了这盆栽,那边的小公子可是提到了,这‘盆栽’可是关系到咱们兖州大局!”
  呵……
  一干卫士一脸黑线,就这玩意?一盆花花草草?就能关系到兖州的局势?
  果然,吹牛逼是不用交税的呀!


第三十六章 小小伎俩,大大阴谋
  军营大寨,中军大帐。
  曹操、曹仁、夏侯渊、李典,还有一干副将……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这盛满黑土的木盆,眼眸中满是诧异?
  这木盆是陆羽送来的不假,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文烈?陆羽公子当真提及,这一个小小的木盆就能关乎兖州局势,能招降三十万黄巾贼?”
  曹仁忍不住又重复着问了曹休一遍。
  毕竟珠玉在前,如今……曹仁与一众将军对陆羽这个人还是颇为信服的。
  只是,这种问题,在曹休听来,已经是第八遍了……
  “几位叔父面前,休不敢说假话,陆羽公子的原话就是这么讲的。”
  运送“盆栽”的这几天里,曹休也是苦思良久,终究搞不明白,这一盆花花草草到底能干嘛?怎么就关乎时局?
  现在好了,看样子不光他一个人懵逼,几位叔父也很懵逼,这反倒是让他心里还多少有些平衡。
  “这其中种的是何物?”李典观察了许久,好奇的问道。
  “是……大豆!”曹休如实回答。“陆羽公子还吩咐,每天要早晚浇水两次……休不敢怠慢,一路上小心照顾!”
  大豆?
  这下,所有人更懵逼了?
  曹操眼眸微微的眯起,行军打仗这么多年,他自然知晓,大豆是平民百姓平时的餐食,也是马匹的精饲料,在军中异常重要!
  曾在太学时,恩师桥玄也提到过,豆类植物埋入土壤作为辅助肥料,是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的。
  可……这些似乎都与眼前的“大豆盆栽”联系不到一起呀!
  总不至于陆羽是想……用大豆收买蛾贼吧?真要这么简单,他曹操派出的三波使者就不会铩羽而归了!
  一时间,纵是曹操也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交给你这‘大豆盆栽’时,陆羽在干嘛?”曹操当即抛出一句……
  “他……”曹休略微思索一下,“他命下人在卫府后院也在种植大豆……”
  “对了,还有一点……陆羽公子有一言,他说曹公绝顶聪明,看到这‘木盆’、‘大豆’、‘土壤’时自然会知悉他的用意。”
  嘶……知悉?知悉个锤子呀?
  曹操轻敲了下脑门,别人看没看懂他不知道,可他自己却是彻底搞不懂了,完全云里雾里呀!
  “罢了……权且将这盆栽摆在大帐吧……”曹操摆摆手,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文烈,那陆羽既让你照顾这‘盆栽’,你且每日照常浇水即可……千万不可大意!”
  这……
  曹休当即半跪,像是有话要讲。“叔父……”
  正常而言,军帐之所,曹休应该称呼曹操为将军或者曹公,可……他选用“叔父”这样亲昵的称呼,别有深意。
  很明显,他不想再照顾什么花花草草、大豆植物的,他想征战沙场……建立功勋!
  这点,曹操又怎会看不出来呢。
  “文烈,叔父知道你立功心切,但……陆公子既提出这‘盆栽’关乎兖州时局,关乎三十万蛾贼的归属,就委屈你先照顾它几日,等过得几日,叔父再派你征战沙场!”
  呼……
  微微的呼出口气,曹休无奈拱手。“喏,末将必定不辱使命!”
  一言蔽,曹休款款退下……
  曹操与曹仁、夏侯渊、李典则是不约而同的又瞟过那种植大豆的“盆栽”一眼。
  不明所以,只能抬起头,将这事儿放在一边,继续商议军中大事。
  “来,咱们继续说说,这三十万黄巾贼……当如何处置?”
  “大哥……我提议……”曹仁当即开口,但……不出所料,只要那个前置的大难题还存在,曹营上下就会极为苦恼。
  三十万蛾贼,他们深受太平道熏陶,坚信“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们忠于“黄天”的固有观念不好动摇啊!
  剿灭的话,损失惨重,两败俱伤。
  收编,又苦于无策……
  一时间,曹操与诸位族弟、将军均陷入了两难之境。
  没想到,曾经打输了犯难,这打赢了,大好局势下,依旧犯难。
  ……
  陈留郡,馆驿。
  区别于前线战场的烟尘滚滚,这里倒是显得格外静谧。
  馆驿的二楼飘来阵阵熏香,现在,整个馆驿的人都知道,多半是荀彧戴着他的香囊出门了。
  “叔父,这么早……”
  荀攸早就在一楼大堂处进食,一边吃着轻淡却又份量很足的早饭,一边捧着一本兵书,眼眸则瞥向正在下楼的叔父荀彧。
  依着平日的作息,荀彧会在一个时辰后起身,今儿个倒是早了一些。
  “咱们跟卫老、蔡琰姑娘说好的,今日登门拜访……自然要起的早一些。”
  荀彧随便吃了点餐食,就打算出发。
  毕竟是与“隐麟”交流,荀彧颇为期待,也颇为郑重,就连香囊内也添上了更多的香料……
  一对叔侄款款而行。
  “叔父可听说了一件怪事?”一路上,荀攸抛出最近驿馆守卫经常议论的一件事儿。
  “什么怪事?”荀彧反问……
  “有关陆羽的。”荀攸朗声道。“近来驿馆守卫经常提起,说是陆羽公子托曹休将军将一个木盆送往前线,还说这木盆关乎兖州局势,关乎三十万蛾贼的归附。”
  “木盆?”荀彧脚步一顿。
  “没错,听说这木盆内种植着大豆,我托人去卫府打探,才知晓在土壤中埋着的不止大豆,大豆上还有一块碑石,上面有蔡琰姑娘亲笔撰写的几个大字。”
  唔……
  荀彧眼珠子转动。
  大豆、碑石、大字?
  这是要……破……
  将这三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荀彧猛然间想起了什么。
  他立时开口。“怪不得,近来卫府仆人有言,说陆羽公子在种植大豆,此事果然当真,昨日我还在揣测其中缘由,公达提起这碑石,倒是让我恍然大悟了,原来如此啊!”
  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荀攸急忙望向荀彧,眼眸中有些好奇。“叔父可是意识到了什么?‘隐麟’将‘木盆’送往前线曹公那边,又是为何呢?”
  “哈哈哈……陆羽啊陆羽……”荀彧一缕胡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这种下的哪里是豆子,分明是三十万黄巾军的心哪!”
  唔……三十万黄巾军的心?
  荀攸敲敲脑门,他有些搞不懂了……怎么陆羽这边故弄玄虚,就连叔父也变得神神叨叨了起来。
  看到荀攸这副满是疑窦的表情……
  荀彧环视周遭,确定没有人偷听后,方才解释道。“公达自无法体会,这事儿还要从我昔日任‘守宫令’时说起,‘隐麟’此举乃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若要细讲,不妨,公达先听我讲述一个故事……”
  “这是昔日黄巾起义时,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为了让教众信奉‘黄天’而布下的一个阴谋,或者说是小小的伎俩!”
  “这中间,恰恰是豆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就是这小小的‘豆子’俘获了数百万黄巾贼众之心!让他们心头油然升起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第三十七章 隐麟才露尖尖角
  黄巾起义的那几年,荀彧曾任朝廷的守宫令。
  正常来说,守宫令是掌管皇帝御用的笔墨、竹简,还有尚书府“诸财用”、“封泥”等等。
  便是为此,许多各地的奏章、文书,荀彧均看到过。
  其中,有一封文书,就上奏了一件怪事。
  那时候的张角为了让信徒们相信他有仙术,相信黄天将取代苍天,除了进行“符水治病”、“符咒驱邪”这类“心理暗示”的把戏外,还特地弄出一些让人信服并且广为流传的事迹。
  比如,他派大量的黄巾头目、太平道徒到地方宣讲教义,当地的居民原本都是老实的农户人家,一开始自然是不信这个。
  但恰恰,因为一件怪事,使得“黄天取代苍天”这个观念一下子深入底层人心。
  这怪事,就是石碑!
  无数村落的田地中凭空长出来了一节石碑,偏偏石碑上还有字,随着一天天的变化,从地里长出来的石碑越来越长,而上面的字也越来越多。
  到最后,十六个大字清晰可见,振聋发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一下子,所有农户都吓尿了,认为是上苍的指引……
  于是乎,大量的农户开始信奉太平道,开始相信黄天将取代苍天。
  一来二去,这种观念也就深入到每一个黄巾军士、太平道徒、底层农户的心里,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也依旧不能动摇!
  荀彧将这中间的故事向荀攸娓娓道来。
  荀攸听在耳中,连连点头……好一招阴谋诡计、俘获人心的妙法,成效斐然哪!
  “叔父的意思是?黄巾头目主导的这‘石碑破土’与大豆有关……”荀攸接着问。
  “正是!”荀彧颔首。“昔日陛下好奇此桩事件,曾派我去司隶附近的村落调查。
  当地农户相信这鬼神之说,自是不敢触碰这石碑,生怕引来‘天罚’。”
  “我却派人撞倒了这些石碑,也正因为这样,才看到了石碑之下隐藏之物,也是其破土而出的根本缘由。”
  讲到这儿,荀彧顿了一下,荀攸则瞪大眼眸,很是好奇荀彧接下来的话语。
  “叔父,这石碑下究竟有何物?”
  “豆子!”荀彧脱口道。“准确的说应该是豆芽,石碑下太平道徒埋下了大量的豆子,豆子遇水就会发芽,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