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的诉说-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不一会儿就回到了驻地。罗承续长叹一声,自潮的说道:“居然在海边也吃不到盐。”
“等等,海边?”罗承续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啊,这里是海边啊。罗承续突然的一下欣喜若狂。以至于周清云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也知道罗承续再次的想到了办法来解决目前的困难。
……
“二公子,这样就能够出盐来。”周清云惊讶的看着眼前的罗承续。不过罗承续也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海盐是晒出来的,但是怎么样晒出来就不是他能够知道的了。于是只好在海边围一个大池子,把海里不断的引入其中。然后等着他干吧。虽然周清云等人是海边人,但是没有晒过海盐的他们也不清楚盐是怎么晒出来的。有了盐之后罗承续又想起了自己目前好象还有许多之前在罗家里常用的东西在岛上看不到呢。于是马上把岛上唯一不多的几个有点手艺的人给组织了起来。然后照着小工棚的形式让他们开始进行一些小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马上又发现岛上除去木头和一些无用的石头之外什么原料都没有。就是想生产出一块肥皂都做不到。
干完了些事情之后罗承续就开始准备他的教材了。用哪些文章实在是太有水平的事情了,这些文章必然让岛上的人明白道理,懂得礼仪。同时也不能让他们变成封建制度下的读死书的人。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而岛上这些人自从石家兄弟回来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年轻一辈当中想学习的都欣喜若狂。
由于字谱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是罗承续却急于开学。所以他很快就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在这个时代里找到了教材。
而罗承当续的第一本教材就是——“三字经”。三字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是却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后世三字经都是可以用来给孩子们启蒙的读物。这个时代就更加没话说了。所以罗承续把本书定为第一本教材。
然后是教室和各种用品。文房四宝是不用想了,自己用都不够哪能够给这些人来玩。教室也容易,找个空地就是教室。黑板倒是不太难,原本这里就有一些房子的木板是刷了黑漆的。罗承续让人找来了一块将就着用上了,然后是粉笔。这个有难度了,但是罗承续却一样找到了替代品。一种石灰状的土块。
于是每天早上上工之前都会有一个时辰的识字课。想来听就听。学完了就回去工作,平时自己找小树技和沙子练习。但是就是这样坚苦的环境这些大老粗们依然学得非常开心。他们并不是很笨,也不是多蠢。只是被这个时代所害而以。
但是提意见的人很快就来了。
罗承续大屋,一盏小小的油灯一跳一跳的发出它昏黄的光芒,三个文士服的人静坐于地。时不时的长叹显示着他们的担心。过了一会儿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二公子来了。”
“终于来了。”
这时门被打来,一直少年跳了进来。顿时三人就都站了起来。恭敬的作了个揖道:“见过二公子。”
少年被吓了一跳,一见晕暗的屋子里矗着这三人还以为是什么东西。看清了才笑道:“原来是几位先生。怎么在此。”
三个文士们听到少年的话本想说话,但是你看我,我看你的。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这三人就是岛上现在唯一的白衣秀才王承平、吴波与吴道林三人。
“几位先生有何话旦说便是。为何这些支支吾吾的让人笑话?”
“这,好吧,二公子。今日我等都有去听你的识字课。只是你那些字怎生与这平常之字如此不同呢?”吴道林见前两人都不说,横下心来道。
“哈哈哈。便知道几位先生夜深到防便是所为此事。”
“还请二公子见教。”王承平也恭敬的说,对于他们来说眼前显然是一个小孩子,却是一个有功名的小孩子。比他们这些白衣强得多。所以虽然是年长无数,却不得不拿出一付恭敬的样子来。
“我所教之字,乃是承续发明之简体字。”
“哦,何为简体字。”
“寻常我等书写,字体纷繁复杂,即写不快,也难以学习。而承续所办商会将来希望所有人等皆能识字。且都能与承续书信文件往来。若再使用平常字体,一来那些武夫时间极少,不易习得。二来便是习得也难以大量、快速的书写。皆不是不利。故在下发明简体字体。便是专为给这些武夫们学习之用。”罗承续一翻解释之下三个白衣秀才明白罗承续的苦心。但是心中依然有些不甘。但是他们的不甘很快被罗承续的几句马屁打破。
“字乃是我中华千年文化之浓缩。有德有才之人方可习之。哪里是人人都能掌握之大陆货色。故承续以为那些个武夫者、孤儿也无需学习。才发明这简体字,专给此辈习用。故以后商会所留之文字记录还以寻常字体为准。”
三个文士一听顿觉高人一等,有些飘飘然起来。都觉罗承续所说有理,微笑之后起身给罗承续作了个揖,道:“二公子大才,我等不及,今日唐突来此,实在孟浪之至。还望二公子勿要介怀。”
“好说,好说。”罗承续起身还礼:“简体字一事,还请暂时勿要说与他人知晓。”
“那是,那是。即如此,我等便告辞了。”说罢三人才离去。
……
公元1572年,大明朝隆庆六年冬。世界上第二所普及义务教育的学校在大明朝浙江省双屿开课了。而之所以这是第二所不是第一所是因为有人比他更早而以,当然这是后话了。
上课是非常的成功,但是罗承续也很快面对了一次失败,晒盐失败了。没有经验的罗承续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晒盐不是找个平地围个小池就行的。但是这个时代里失败是不可耻的,没有饭吃才是可耻的。罗承续很快就想到了解决方法——学习他人。
商会面对的问题是他们虽然想学,但是别人不一定会教啊。所以罗承续的方法也很简单,浙江本就有很多的私人盐田。直接找一个盐田,然后把那里有经验的人绑过来就行了——多么简单的思维方式。但是这却是之后商会高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找盐田。这个不难。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张达潮就找到了一个私人的盐田。然后罗承续与周清云两个人带着商会里身手最好的三十个兄弟组成了行动组出发了。
船上罗承续首先把行动组分成了三个小组,每组十个人。其中第一个小组由周清云带队,第二个小组由张耀袓带队。第三个小组则由自己带队。乘夜小心的在目的地十多海里之外停了船。然后三个小组各自带人执行自己的任务,张耀祖那一组的工作是分散开,了解周围的情况。防止有其他人进入他们的目标区域,以及在行动当中有鱼漏了网。
周清云的小组则是兄弟们当上手脚最好的。所以他们的任务是压制所有有反抗实力的对手,比如对方的护院。而罗承续的组则是真正捉人的小组,他们必需等周清云组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办之后再在张耀祖那一组的队员的指挥下去捉重要的人物。本业这样的计划是非常的完美的一个声东击西的计谋。但是有的时候好的计谋也要看环境的。
……
“吱,吱吱……”
“二公子,有信号了。”石柱小声的在罗承续的身边说道。他们在小树林里呆了几十分钟了,早就累了。
承续同样小声的说道。于是十个人跟在罗承续的后面小心的出了小树林,然后向着几个海边的小木屋里跑去。等他们到了之后发现原来这里只有几个老头子住在这里。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人了。别说声东击西了。周清云组达到了时候张耀组那一组已经控制了环境。罗承续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军事行动居然是这样可笑的方式结束的。
……
看着面前跪着的三个老头,罗承续实在想扇自己个嘴巴子。三十个身手最好的兄弟一个晚上就捉着了三个快要入土的老人家。他都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得了。
“你们谁会晒盐?”
“回这位老爷,小人会。”对于对方的回答罗承续实在哭笑不得。一个五十六年纪可能有罗承续十倍的人对着自己说小人。罗承续实在问不下去了。只好让周清云代工了。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田德良。”
“可有读过书?”
“读过几年。”
“会记帐吗。”
“会一些。”
“如果到别的盐田让你来晒会不会。”
“这,这位老爷,小人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如果让小人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得了。”
“那给几个后生给你指挥呢。”
“那倒是行。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老爷,现在不是晒盐的季节,现在就是努力的干也出不了几两盐来,还不如天热的时候干一季。所以这里的田才会只有我等几个老头在此。”
“那煮盐你会不会?”
“会。只是若是煮的话不怎么划算啊老爷。”
清云照着罗承续的话全部都问了出来,然后看着罗承续的表情。见他点了点头道:“都带回去了吧。”
田老头被带到了岛上之后罗承续就让他开始指导他们来建盐田。原来从海水中提取食田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到在二十一世纪仍广泛沿用地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但是罗承续他们所处的台门周边是一个海港显然是没有滩涂来建盐田的。于是罗承续只好发动群众。后来发现在岛上的南面后世的龙头跳周边的海湾里发现了大量的滩涂。但是由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极度的不发达。而龙头跳到台门之间则隔着大山。而后世是有穿山洞的,但是现在的生产力显然要开出一条这样的洞来是不现实地。而如果要把盐将来通过大山运出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用船来运了,这样这里又要建一个小码头。于是没有几天罗承续就带着几人过来建码头了。
好了岛上的树确实是多。而码头不象船一样要用干燥的木头来建。所以几天就建好了。然后就是田德良进入其中开始指挥着大家来建盐田了。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现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实验的饱和溶液,在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而剩余的液体也不是没有用处,它们被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在把田德良老头子带回来的时候顺带也带了许多的工具回来,加上罗承续为了快速出盐只建了两人上小盐田。很快的便建立了起来。同时罗承续还把能够找到了锅子都用来煮起了盐来。岛上什么都缺,但是短时间里却是不缺树枝。于是海边无数的海水被蒸发上了天。其实罗承续不知道舟山盐业在后世非常有名。舟山晒盐历史悠久。岛屿周围滩涂平坦开阔,海水咸度高,日照充分,海风强盛,适宜盐业生产,是后世浙江省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当时整个舟山全市有盐田4314公顷,盐场61个,原盐年产量20万吨左右,约占浙江省原盐总产量的45%;一级品率为83%,氯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