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幕1925-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们两个已无需争论了。

    孙连仲的副官有些慌张的跑过来,一脸惊骇地报告道:“师长,大事不好,我们被发现了,我们,我们被解放军包围了,树林外面足有四五千人。”这师长是称呼孙连仲的,吉鸿昌此时还是旅长。

    要说凭这三千西北军,就算遇上多一倍的北洋军,也断不会畏惧,但解放军则不同。潜入陇东之前,第六路军曾在北线战场与解放军交过手,以一团围攻攻其一个营,打了整整一上午,也没捞到好处,反被其援军提前赶到,若非走得快,那个团就基本剩不下几个人了。西北军从未打过这样憋屈的仗,也难怪副官紧张不堪。

    “没打起来?”吉鸿昌急问道。

    “没。解放军也是悄悄潜过来的,被警戒哨发现后,不知为何就突然停止前进,只是还在不断增兵。”副官擦着汗回答道。

    孙连仲侧耳聆听,转身对吉鸿昌道:“你细细听,四周有掩不住的轰鸣声,看来解放军的坦克部队也在附近,顷刻就能赶到。我们必须早作决断了。”

    吉鸿昌当然知道他所说“决断”是指什么,也知道既然部队暴露,便再没有其他选择,不过毕竟心中憋闷,只阴沉着脸不吭声。

    孙连仲叹口气道:“走吧,随我出去,参观一下解放军的军容风貌,或许,过不多久,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了。”

    吉鸿昌赌气道:“我宁愿不当兵。”

    孙连仲莞尔道:“你吉大胆可舍不得。”其实,他心情也极为沉重,但越沉重就越要显得轻松,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显从容。南征北战十多年,到今天看,竟不知收获是什么。如果一切就此完结,那压抑不住的雄心可甘停歇?如果还有未来,那会是怎样的未来,他又能从中收获什么?

    两个小时后,吴安平在西峰见到了孙连仲和吉鸿昌。他有些佩服两人的想象力,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解放军还真有可能会在西峰载个跟头,每每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惊出一身冷汗。

    “这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会面,但我向你们保证,这绝对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吴安平的欣赏和喜悦,怎样都掩饰不住。

    “你就是吴安平?也没怎么样嘛”吉鸿昌还有气,故意挑着眉道:“面目平庸,还不如我老吉”

    吴安平摸着鼻头,苦笑道:“这一点,咳,咳,我有自知之明。”他并不动怒。

    孙连仲吁了一口气,倒有些心安了。这样的领袖或许稍缺威严,但更让人愿意与之亲近接触,如果真有在解放军立足的志向,这应该算个好消息。

    当然,只凭一两句话,就要判定一个人秉性如何,这多少有些太过随意。但是,孙连仲觉得,要观察吴安平,差不多一两句话已经足够。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解放军的总司令、西北临时政府的掌权人,吴安平根本没必要在一个师长和一个旅长面前惺惺作态。话说得难听一些,这一级别的人物还不具备让他惺惺作态的资格。。。。

    更多到,地址

………………………………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余波

    

    第一百六十八章余波

    西北军虽然是民国屈指可数的几大军政势力之一,但吴安平并未打算给其优待,收编之事还是照着以往的章程来。但这章程在穷困潦倒的西北军,尤其是那些士兵来说,其实已是想都不敢想。

    此番大战,笼统统计,如果不算第二路军马鸿逵部,解放军在北线战场共歼灭西北军近两万人,击伤无数。现西北军全线投诚,便有八万余伤兵、败兵需要收编,而吴安平对这些南口余生的老兵极为眼馋,早打定主意要将其全部收之麾下,这样一来,解放军的总兵力便将再一次膨胀,接近甚至超过拥兵五十万的奉系联军,一跃成为民国最大军事集团。

    关于整编计划,吴安平已有腹案,不再让这些士兵集中到西峰和子午岭基地,而是将其分散,与解放军的新兵混编,在新编制中完成新式训练和思想教育。营以下军官,可直接转任,但团级及以上级别的将领,却需统一到子午岭基地经历一次士官教育,再进蒋百里组建的军官学校学习几个月,然后才各自作出安排。

    理由很充足。解放军的作战方式与西北军有明显差异,想继续留在军队发展,必须熟悉新装备的使用情况,并围绕新式装备制定新战法及新战术,以淋漓尽致发挥自身的优势。只要告诉他们,以后解放军要发展全机械化部队,想必没几个人会抗拒这种安排。

    眼下在西峰的孙连仲、吉鸿昌部的三千西北军,却是需要先行安排的。

    先是教导总队出面,询问这些西北军士兵的志向,是想继续从军,还是想领遣散费回乡。这里,吴安平耍了个心眼,根本没让提还有陇东集团这个选项,而且在教导总队出面前,已让解放军的基层指挥员、军训教官及一些新兵,以老乡或带其熟悉西峰的名义,将解放军的政策及待遇,轻描淡写做了宣传。

    果然,没有一个提出要领遣散费的。当然,这并不都是物质激励的结果,最起码他们已经明白,解放军绝不是一支反动军队,吴安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军阀。

    这些士兵本来对解放军先前的宣传还有些将信将疑,但当新棉服、内衣鞋袜、及预支的军饷一起发下,他们已再没有任何怀疑。面对着热腾腾的白馒头、大米饭、小米粥、回锅肉及在冬天基本见不到的各色菜蔬,一些人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他们一边用袖口频频抹着眼泪,一边挥舞着手和筷子狼吞虎咽,自始至终都挂着笑。

    吴安平知道,这些百死余生的士兵,并非仅仅是因为钱物才会这样表现,更重要的或许是,他们终于能够体会到一份对自己的尊重。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绝不比任何人卑微的生命,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人以他们奴仆,有人以他们为机器,那些克扣、那些恩赏、那些教育,无不将他们视为人形的枪杆子,而独独不是一个完整生动的人。

    只凭一段饭,就击穿了三千西北军士兵的心防,这让孙连仲、吉鸿昌感慨万千,却又让吴安平若有所思。士兵的荣誉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他说不清,但却知道将心比心,每一种需求他都应该尽量满足。

    由此,他交待参谋本部做出方案,在军队之外,另成立一个**的士兵权利委员会,由因伤残或其他原因复原及退伍的军人,自行推举领导者及执行者,专门申张士兵的权利,反应士兵的呼声,解决士兵的困难,并维护军属及烈属的利益。这将是个半商业半公益的团体,是**于军队之外的另一股力量。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说。

    阎锡山的谈判特使已由太原出发,一两日后便将进入陕西,安柄朝命新十六师张翼城部先行撤回西岸,并与梁冠英的第十师结伴北上,进入绥远,与晋军交接包头。此后,解放军便将直面奉军,或许会使其警惧,但张作霖要应对北伐,应不会在这时主动挑衅,这样再与西北军李鸣钟、蒋鸿遇交接完驻地,绥远便整个被解放军掌握,吴安平名下将再添一特别省。

    其实,自解放军与晋军全线停火,并击败西北军接受其投诚,环顾整个西北,可说已无任何力量再能对甘陕构成威胁。虽然陇西那边还有点尾要收,但此时无论马璘、马廷勷的甘凉军,还是裴逮准、吴桐仁的河肃军,都已是解放军案板上的肉,只等着吴安平一声令下,就能三下五除二将他们料理个干净。

    马璘、马廷勷毕竟嫩些,统帅力及经验俱都不足,甘凉军撒出去容易,再往回收就有些困难。本来,按照原定计划,甘凉军最多在榆中、狄道、渭源、定西间停留一天,便要迅速转移,西撤或南下,但散出去的另四支马队,磨磨蹭蹭,直到十二日晚才完成集结,而这时,解放军经过昼夜不停连续调动,已经完成包围,再想跑已不可能了。

    只一天时间,数不清的解放军便如同天兵下凡,从四面八方突然冒了出来,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马璘、马廷勷本就心怀怯惧,遭遇这种局面,更是惶惶无计,不知该如何是好。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连一个空档都没留出,两人更是惊惶畏惧,稍一商量,便派出心腹与解放军联系,想要投降。

    军队是回镇诸马立身之根本。为牢牢掌握一支**武装,诸马非但以宗族、血统为依据强化控制,更凭借宗教话语权肆意扭曲**,不断给士兵洗脑,以愚治军。另外,一旦形势需要,诸马便会挑起民族及教派争端,以残杀来巩固士气。虽然其部属,很多都是强拉来的壮丁,但在这一套程序下,往往会使孱弱者、良善者变得凶残、狞恶,像野兽更多过像人。

    吴安平不愿与几位镇守使妥协,但牵扯到民族及宗教问题,却又不能不小心谨慎,以防有人借机挑起事端。所以在先前的考虑,如果几位镇守使改弦易张,他其实是不会刻意为难的,最多不过将其边缘化而已,除了土地必须交出,还是能保有一生富贵。而且,表现良好者,未必就不能重焕生机,再居高位。

    但五镇骤而发难,导致数千百姓死伤,这笔账却不能不算。如果吴安平将这些人纵放,该如何面对那些房屋遭焚毁、财物遭掠夺、妻女遭蹂躏的百姓?不消说,根本无颜以对。哭喊声、恸泣声、哀鸣声、控诉声虽发自陇西,对吴安平来说,却宛如回荡耳边,使他辗转不得,坐立不安,如今施暴者已在网罗,竟想投降苟且,他如何肯答应?

    吴安平命陇西解放军将马璘、马廷勷的密使赶出,拒绝其投降,为防止包围圈内的镇兵狗急跳墙,挟持百姓,他下令各部立即发动围攻,一个也不放过,一个也不宽恕。

    命令传到陇西,无论马璘、马廷勷如何沮丧、恐惧以至顽抗,结果都已没有任何悬念。当两万多解放军新兵,排山倒海般冲向镇军,单凭气势已足以将镇军压垮。说不怕死的人,其实往往最怕死,明知解放军拒收俘虏,还是有不少镇兵丢弃枪械,跪在道路两旁,双手高举,示意投降,而等待他们的,却无一例外是一颗颗正义的子弹。

    马璘、马廷勷在解放军进攻前,便已相携化妆潜逃。幸运的是,他们顺利逃出了战场;但不幸的是,那些红着眼睛、淌着眼泪、咬着嘴唇、一心复仇的百姓虽不被允许进入战场,却一直紧跟在外围。马璘、马廷勷不慎在外围百姓的盘问中露出马脚,丧命在镰刀、锄头、铁叉及棍棒之下。当解放军闻讯赶到时,已无法将尸体拼凑出完整的轮廓。

    对甘凉军是这样,但对裴逮准、吴桐仁的河肃军,吴安平却不得不妥协。

    裴逮准、吴桐仁老奸巨猾,颇有些能耐。新十四师配合解放军其他部队,也差不多有两万人,竟没能在临潭、卓尼将河肃军围住,致使其提前一步西窜到了碌曲境内。由于山高路险,一直追到拉仁关,才算将河肃军缠上,使其再无法轻易逃脱。

    裴逮准、吴桐仁被逼无法,也提出投降,有马璘、马廷勷的先例在,吴安平本决意同样处置,但遭蒋百里拦住。蒋百里也不作声,只是朝地图上指了指,吴安平顺着那方向,便看到两个大字:**。

    “裴逮准、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