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幕1925-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车多是多了,司机却得从那些学会开五轮车的人中挑选并重新培训。对于想自己过把瘾的人,那只好勉为其难亲自学车了。另外,炼油厂的设备虽然已经竖立起来,但西峰油田还得段时间才能采出油来,三两个月之内,只能依靠外界的油料输入,供应不可能很充足,很多时候,这些车也不得不趴着。

    吴安平也兴致勃勃学起开车。这时候的轿车极其简单,他又有过开五轮车的经验,没用两天就驾驶自如起来。于是他开着那辆克莱斯勒,独自一人去了长庆桥基地,路上关卡好像被这辆车镇住,居然一路放行,一次都没检查过。

    长庆桥、新庄这片区域如今正开展着热火朝天的建设,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将暂停两天,其他时间将照常施工。虽然规划中存放铁矿石的地方离四周厂矿都有段距离,而且被一片丘陵遮挡,但那里毕竟是环状工业区的中心地带,免不了就有人不走正道,而从那片丘陵穿越。

    吴安平到处查看进度,发现煤矿最快,在他确定的几处矿点,因为利用了事先留下的通道,居然一边加固通道和修造建筑,另一边已经各装了一两套采煤机械,采起了煤来。

    每个通道足以安三条采煤机械和提升设备,每个矿点都有两到三个通道,而总共又有五个矿点,虽然所有设备因为加工水平限制,仿制后没达到原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但全部建成后三十多线同时开动,足以使年采煤量突破一千万吨。虽然与英国的接近两亿吨相差很远,但不要忘了这只是一个县的一片煤田五个矿而已。

    这样的开采速度,十几年后便会将长庆桥的煤田采空,不过整个宁县有上千亿吨的煤炭储量,如果建十个这样的煤矿片区,每年一亿吨也足以开采一千年,怎么都够用了。况且,吴安平也不可能将煤炭工业都集中到宁县,控制范围扩大后,其他很多地方也可以建矿,这宁县,顶多再开两小片如长庆桥这样的煤田也就可以了。

    到了晚上,为节省柴油,发电机组停了下来,只有工人们的帐篷里透出些灯光,四处连个鬼影子也没有。吴安平穿过了三四公里宽的工业带建筑基地,来到了自己定下的铁矿石存放场,依着一座较高的石坡一侧将西峰镇的道标换到了这里,而后迅速连轿车一起转移到了西澳哈默斯利山外的记录点。

    在这里,他打开克莱斯勒的所有车灯,披着灯光热火朝天干了两个小时,等再回到长庆桥的矿场时,他发现铁矿石竟然已经将几座矮小的丘陵整个覆盖,顺着他这座最高的丘陵望去,这一侧已经成了一个散开的斜面,原来半公里范围的一切丘陵沟谷都被满埋到了斜面下,看来这里干不了几次了。

    吴安平准备再做两三次,为这里存下四五千万吨铁矿石就收手不干。第二天和第三天他仍没回新城,还是在各处工地查看进度,可能各处都忙着工作,并没人发现数十公里方圆的那片丘陵中,竟多了一座铁矿石山。

    到第六天时,除了外围一公里宽的丘陵环带,其内整片丘陵的沟谷已被数千万吨铁矿石填满覆盖。这时他终于收手,并在最后一次搬运铁矿石后,从丘陵中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对外通路。

    吴安平从后世买回的都是十几二十吨的小转炉,现在新城那边用几个月时间,依靠吴安平的资料,仿制成了三十吨的转炉,到时候同时将立起十座,虽然连六七十年代的效率也难以达到,但产量也能有几十万吨。那些二手转炉虽然可以修复,但为安全起见,只供仿制就行,使用还是免了,它们的岁数太大了。

    炼铁厂方面,新城这边只对四百立方以下的有把握,虽然后世四百立方的立炉也不在少数,但其中技术水准自然比六七十年代的高很多,效率方面也同样如此,而当前虽然参考的是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各方面其实达不到同样标准,与转炉炼钢一样,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行。

    这边炼铁厂设计得是两百万吨的年产量,以这样的产量丘陵中的铁矿石足够使用二十年左右。长庆桥这里钢铁厂的规模还会再扩大,两年内通过扩容或者增加数量,希望达到八百万吨的规模。那时候铁矿石几年内就会消耗一空,将不得不从别处调运。

    但即便如此,吴安平也不会再往这里搬运了,前期发展时人员少素质也低,弄些障眼法还糊弄得过,再过些年,再用d-7引擎行事就得特别注意避免异常了。

    后天便是大年初一,长庆桥除了留下看护的,其他人纷纷转回西峰,吴安平也匆忙拉了几位工地和厂矿负责人,开着克莱斯勒进了西峰新城。

    新城这边所有的生产建设几乎都停顿了下来,所有人都在忙着过节,需要回各村镇老家的人也不少,都是大包小包地提着,显然一些贫苦的农家在今年会有一个丰盛的春节过。

    吴安平其实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处理,该做的下面几个头头已经都做完了。不过这个春节他不准备在新城过,而是要带上陇东集团大部分中高层领导赶赴4号基地,一是让这些人对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二来也与士兵们一起过个年。他们是回不了家,只是在这几天通过负责与四个基地联络的人带回了许多封家信。至于这些中高层领导会不会遗憾无法与家人共同守岁,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马上年关,沿途关卡有些松懈下来,再加上陇东集团的牌子足够硬,数百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便进入了正宁县子午岭主脉的范围。几天之前他已经让人分别传信,连尚纪元部在内,四个基地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外,其他全部到4号基地聚集,大家将一起欢庆除夕。

    虽然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此行目的何在,但沿途在荒山野岭一路穿行,还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将接触到吴安平一些秘密事务。这位老板总也不在新城,或许大多数时间便是花在了这崇山峻岭中。

    进入通道时的惊叹不去提它,当一行人转进4号基地的那片曲岭回绕着的谷地,看到组成二十多个整齐迷彩方阵的八千多人人人手持步枪时,很多人一下子便慌乱起来。

    原来吴安平的所谓秘密,竟是在这里藏着这样一支军队。

    方阵之前,烈烈旗帜上的“解放军”三个大字,对那些津津于苟活度日的人来说,绝对是莫大的讽刺。所有人都明白,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已经被捆在了吴安平的战车上,想要破局,唯有随着战车冲锋一途。

………………………………

第四十七章 时局与银行

    

    吴安平当先来到欢迎的队伍前,杜立奎、关岭东、陶玉山、徐复郭、谭根、戚远山紧跟其后,而那些工厂、部门、项目负责人们则又各自跟在他们上级后面,数百个人陆续接近了八千人的迷彩方阵。

    前来迎接的不止是正训练的士兵,士兵方阵一侧另有数百位身着常服的人们,这自然是4号基地的各位军工技术人员。

    当陇东集团的管理人员和基地的军事人员站到一起时,吴安平突然感觉道这意义的非凡,这是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合流,当两者逐步强大并最终彼此融为一体时,必将迸发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威力。

    吴安平说了一些话,大意是这样。

    当半年多前,他从西安带着百多人进入董志塬时,看到了改变西峰镇的希望;当新城规划由纸面落到实处时,他看到了改变陇东的希望;而现在,当陇东集团的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改变西北的希望便如此生动地在他眼前熠熠生辉。

    他诚恳地说着,不要认为这一切来自于个人的野心,其实他是无数人的志愿。

    陇东集团是数万人幸福生活的依靠,也是无数万人想改变悲惨生活的希冀所在,他们根本后退不得,甚至停滞不得。当陇东集团这个拥有无数财力和无尽资源的庞然大物出现在西北的那一刻,它已经被贴上了肥羊的标签,正有无数的刀口压在脖颈上,想烹其肉喝其血,除非束手就擒,不然只有放手一搏。

    他问所有人:“我们难道希望再退回以前的日子吗?”

    士兵方阵爆发出震天响的“不”声,每一张面孔激动而狰狞。随来的人看着这些原建筑工人,想起他们由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到现在踏实的幸福,这一切得来不易但失之却可能只在旦夕,因为这西北更多的便是枪炮和鞭子。

    这是很现实的考虑,吴安平这时并没有说什么崇高的救民思想,而是将如何保住劳动果实这一问题摆到了大家面前。

    看到有些人若有所思,吴安平斩钉截铁高呼道:“只有创造者才能拥有财富,只有劳作者才能收获幸福。如果有人要以枪炮强夺我们的财富,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回答只有一个:铁与火。我们要让欺压者在铁与火中颤动,要让凌辱者在铁与火中毁灭,我们必将不可战胜,因为这是民众的意愿,这是我们的意愿!”

    “不可战胜!”巨大的呼声回荡在山峦群峰之间,像一柄利剑直插上空的阴霾。

    士兵训练还没有完成,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各类操演。让吴安平震惊的是,只半个多月时间,左纯庵、余大成他们竟将原先的五千人训练的有模有样,比新城时当真强过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身上竟多了一些战场气息。

    新加入的士兵当然不是如此模样,他们要赶上这五千人还需要更刻苦的训练。

    问过左纯庵才知道内中原因。

    这里的位置隐秘,不需要像在新城躲躲藏藏,所以很多训练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起来,比如实弹射击和火炮操练。由于物资充沛,不需要考虑节省弹药问题,所以训练效果极佳。尤其是前几天,几位弹药专家终于按照资料攻克了演习弹的难关,更为激烈的对抗演戏得以展开,这对士兵适应战场氛围和战斗节奏起到的好处更是难以尽述。

    可以说,这五千人已经完成了从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正朝着精兵迈进。

    左纯庵感慨道:“其实这样的部队已经可以上战场了。训练时间看起来短,但是他们一天打出去的子弹比我在黄埔几个月还多,虽然比不上一些铁军,和普通军队比起来却毫不逊色。”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问题。工兵、枪炮操练、素质训练这些互相琢磨资料,再找几个老兵协助,就可以开展起来,其他骑术、通讯等,根本没有开展训练的条件。骑术还好,本来吴安平就准备大力发展机械化部队,但通讯这一块却不能不重视,军用电台还能想到办法解决,但教官就难找了。

    吴安平只能将希望放到西峰的电报局那里,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

    还有后勤方面,粮食是不缺,蔬菜十几个大棚也能提供,但肉类供应却太不充足,从新城运来当然不太现实,没有办法之下,左纯庵只好从几千人中挑了几十个当过猎户或有些武艺的,组成了一个小队,专门负责打猎,虽然因为狩猎范围小收获不多,也聊胜于无了。

    除了使用引擎,吴安平也无良策。

    从4号基地回到西峰时已经是大年初二,有些建设已经在今天重新启动,不过整个新城大体上还处于节假当中。不过这一天,却有一位兰州远客要拜访吴安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