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幕1925-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的纸币搜集到一起,才可能发现大批的重号纸币。
把酬劳又加了几万交给金师傅,待其走后,吴安平也将所有临时工遣散,紧闭了小厂大门,然后稍微调整下机器,自己印起了钞票。先进设备的印刷效率极高,每小时大约可以印三千张整开的币纸,以美元计,全部一百面额的话,就有上百万之多。吴安平大感兴奋,却还不满足,又对那个印刷设备厂下了三套的定单。
当天夜里,吴安平就看着这台印刷机,不间断地向外吐着钞票,根本没有半点睡意。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他竟然连续四天没有睡觉,任眼珠红得要滴出血来,脑子里还是充满亢奋。这四天,他向自己在1926年那时空的秘巢转移了五亿美钞,两亿英镑、一亿德国马克、两亿法郎、一亿卢布和五十吨的黄金券,日元因为单张面额比较大足足印了十五亿之多。
第五天,另外四套设备也运到了。吴安平这才将所有设备、印出的旧钞、纸浆、染料等通通转移回1926年,又将厂房退了,安稳在廊坊住所睡了整整一天一夜,不过梦里面仍在疯狂地印刷着钞票。
这么多钞票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流出途径,根本就和废纸没什么两样。吴安平想到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在各国纷纷设立银行,以部分作为资本金,让这些钱流通起来,然后互相采购各类物资运回中国;二是像罗家明那样在各国也放上自己的人,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把假钞换回真东西。
不过无论怎么用,从这一刻开始,他完全不必再为钱烦恼了。只要根据各国的货币发行量,控制流出速度,基本上不可能被发觉,即便被发觉了,也根本难以辨认出谁真谁假,没地说理去。
这段时间,吴安平转账行为又有几次,夏听白也发现了,但因为长假终于凑够,过几天就会直奔敌巢,所以就没有再费心地去天南海北追那点线索。
不过她还是注定要暂时失望,因为我们的黄启西总编带着父母逛了几天北京,又随便想个理由把父母安插到公司后,终于开始要打造自己的网络帝国了。夏听白最终还是不得不再天南海北找吴安平的踪迹,如果她仍然坚持的话。
醒来之后,吴安平去了多宝斋。这里他有段时间没来了,员工们估计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大老板站在于坤后面。
多宝斋的生意还是很好,每天五百万左右的交易额,足以让整个琉璃厂的古董店目瞪口呆,如果他们知道吴安平做得近乎是无本买卖,这五百多万差不多都是纯收入时,估计不但下巴会掉,眼珠子也立刻会蹦到地上跳个不停。
但吴安平不是来关心生意的,他找于坤的目的是看能不能找个翻译什么的,一起带到乌克兰。他懂德语和英语,俄语就完全没概念了,从听到俄语教师“嘟噜”个不停,他就知道自己的舌头做不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这才在英语之外又修了德语。
很凑巧,多宝斋的保安中那位做过副营、退伍时有上校军衔的陆建国,正好就精通俄语。吴安平也就不再另找他人,决定就带着陆建国去,除此之外,他还带了一个做过特种兵的保安邢斌,听说乌克兰老有示威骚乱,带个保镖也很有必要。
他们的工资立刻又提高一倍,算是补了国外津贴。至于多宝斋的保全工作,于坤只能再另外找人了。这样一来,陆建国和邢斌的护照和签证也需要办理,去乌克兰的事情,还得再拖延几天才能成行。
………………………………
第五十一章 未来教官
西峰新城商业区第一座高楼终于竣工,简单的装修之后,戚远山带着早准备后的人手,匆匆进驻了这座外部仍为水泥毛胚的大楼。很快,一块牌匾便挂上门头,悄无声息中,西北建设银行就这么成立了。
吴安平早把抢自巴达维亚的数十吨黄金、百多吨白银交给了戚远山,如今已被重新熔铸成标准规格的金条、银元,就静静躺在大楼的地下金库里。除了这些,他还给了戚远山很多各种外币,有抢来的,有自己印的,使西北建设银行刚成立,资本便充沛到令人乍舌的地步。
西北建设银行的银元券设计时,吴安平故意加入了一些工农学兵商头像和民族联欢图像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上是工农学兵商头像,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是民族联欢图像。因为这些,后来两类银元券也分别被称为“幸福券”和“民族券”。一角、两角、五角的铜元券上则各是学校、工厂、大楼的图像,都从新城建筑中选的,有突出陇东集团的意思。
金属币这块,一元面值的大洋含银量和袁大头一模一样,图案正面是银行大楼,背面是“壹圆”字样;一块大洋之下,金属币没有“角”,直接是“分”,有一分、两分、五分三种,图案与大洋类似,使用的材料是以铁为主。不是吴安平不想做铜子,而是缺乏铜料,虽然铜矿问题,他早已经有计划解决,但现在显然没有这个时间。
西北建设银行暂时只对陇东集团内部开放,最主要是处理工资发放问题,不过对外采购时,那些外币就自然派上了用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银行职员先熟悉下业务,等一两个月后,其他业务也会随之开展的。
对于将自己印刷的外币在本土使用,吴安平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外币终究会流入目标国的金融系统。
银元券、铜元券和金属币,因为印刷和铸造质量高于目前市面上任何一种货币,所以立刻受到了职员们的欢迎,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大家对陇东集团经济实力的认可。吴安平虽然想将银行金库内准备金给大家展示下,但又怕被西北各军阀惦记上,只能歇了念头,在业务中建立信誉。
西北建设银行的出现并没有在民国造成什么影响,只有金融系统的个别人,知道多了这么一家银行。一方面,吴安平担心大张旗鼓宣传,会带来难以叵测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个银行能成立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行为,如果被人深究,很可能发现其中的机巧。不过要是吴安平在西北的大局得以展开,那时就不用理会这些顾忌了。
回西峰新城处理银行的事情也就半天时间,这本是戚远山的分内事,吴安平想多插手也懂不了那么多,所以在陆建国和邢斌下来之前,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待在八十多年后的北京。
既然要一路同行,现在当然多交流些为好。
但是当吴安平主动与这两位前保安现翻译和保镖交谈起来时,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没有利用到。陆建国和邢斌都是现代军人退役,不说在军队干得如何,最起码经验比他要强得多,自己完全可以跟他们学习,然后再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正在基地的学员啊,毕竟训练教材都是从这边拿回去的。
这个疏忽实在不可原谅!吴安平频频在陆建国和邢斌捶胸顿足,唉声叹气个不停。
他虽然没有时间,但毕竟也按着大纲训练了一段时间,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将这些问题向两人请教,很简单便有了答案,细细一琢磨,颇有些恍然顿悟的感觉,他立时明白,这两人对他而言,真是两个宝贝。
于是,吴安平立刻对基地和西峰这边的军事训练做出了调整。
他叮嘱两边暂时充当教官的几位负责人,每天都要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可以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每隔一段时间将这些问题详细列出来交给自己。不仅仅已经开展的科目如此,未开展的科目如果没有概念或者弄不明白的,也可以这样办理。
而吴安平需要做得很简单,就是将这些问题向陆建国和邢斌请教,一般情况下得到的答案都立刻可以依法立刻实施。即便两人提到的有些方法,新城和基地不具备现实条件,他也会拐弯抹角再将条件参照基地先做设定后,再次询问两人这种条件下的解决办法,而这时候,陆建国和邢斌也会互相商讨,甚至将商讨范围扩大到其他退伍军人,耽搁不了多长时间,新的答案就会出炉。
这样做的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基地那边因为联系不便,回馈时间较晚,但透过新城这边负责训练的那六百人了解,通过这种方法训练的人,越来越像正规军,面貌与以往截然不同。
士兵的训练是一方面,吴安平还想看看,能不能从陆建国和邢斌这里找到士官训练的捷径。结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还不算太失望,陆建国当过副营,接受过正规士官教育,只是因为教学设备西峰那边有的显然提供不了,所以只能对有些科目做了吸收,有些科目只提出了概念供大家了解。
即便这样,吴安平对比查到的黄埔军校的训练内容,发现自己弄出来的这一套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科学。黄埔军校比起西峰基地来,当然在人力资源上要强得多,但物力却差得很远,远不如西峰基地充足,而当吴安平透过陆建国和邢斌,将二十一世纪已经系统而全面研究过的训练内容,转嫁给西峰基地时,训练效果超过黄埔军校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在人员素质方面,西峰与黄埔相差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西峰这边的军事人员除极少数老兵外,基本上都是由建筑工人转变而来,这些人进入西峰建筑之前,几乎都是失地或逃难的农民,也有部分是失业工人,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一,黄埔军校的学员则很多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这种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弥平,虽然西峰这边不间断在扫盲和进行基础文化教育。
吴安平从不认为中国缺少人才,真正缺少的只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可以肯定的是,西峰这边也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这是基于庞大的人员基数得出的必然结论。而且最关键的是,西峰将批量培养出大批的合格士官,即使他们没有足够优秀,但只要合格,凭借先进的装备,吴安平有信心在与任何军阀势力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这一切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西峰无论经济、工业还是军事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加速增长,而且春节之后,随着进入公历3月气温提升,西峰镇已经在大规模的拓荒,相信农业方面,今年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自产加上外购,吴安平可以保证无论自己控制多大区域,绝不会出现缺少粮食的情况。
陆建国和邢斌的签证和护照都下来了,吴安平和于坤商量对日后的安排商量了一下,然后他便带着两人乘飞机去了乌克兰。
不过无论在哪,他对于陆建国和邢斌军事经验的压榨都不会停止,只要有空暇就会不停发问。
其实陆建国和邢斌对老板如此关心军事问题,也感到很惊讶。每一个当过兵的人对军营生活都有种特殊的迷恋,吴安平正搔到了他们的痒处,他们很高兴遇到这样一位军迷,很多时候,即使吴安平没起这方面的话头,他们也会忍不住将一些军中的事情滔滔不绝的倒出来,欣慰的是,每当这时吴安平仍是很惊喜,一点也没不耐烦的意思。
三人先飞基辅,然后转机去了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马尔舍夫机械厂就在那里。
吴安平把马尔舍夫机械厂做为此行目标,是基于三点考虑。首先,自然是防止警察真调查出什么,这才要躲到国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