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墨翟点点头。
    怎么说燕王都是皇子,他墨家世代对皇家忠心耿耿。
    如今天下纷乱,亦无异志。
    只是现今孤悬于燕州,他心中时常感到不安。
    毕竟若是燕关有失,北狄直入,大颂将山河破碎。
    而袁家心怀虎狼之心,他不敢轻信。
    若是此番去燕郡,体察燕王可用,他当上书当今圣上,令燕王的燕郡与燕关互成犄角之势,镇戍燕州。
    ……
    燕城。
    赵煦尽管穿了最薄的长衫,但依然感到酷热。
    这时候,他开始怀念起当代的背心和大裤衩。
    不过也不都是那么糟。
    至少,在小婢女帮自己更衣时,他能透过她们微敞的领口看到无限春光。
    “殿下……”
    鸾儿脸颊上微微呈现驼红。
    不知是因天热,还是赵煦的眼神太热。
    “哼哼……”赵煦收回目光,坏笑不止。
    鸾儿羞怯中有笑,习惯了燕王对她目光上的侵略。
    对她来说,这已成了主仆间默契的嬉戏。
    “殿下,从京师来的信。”凤儿这时扭着腰肢进来。
    见赵煦的衣服还未穿好,拿起一旁腰带双臂绕过赵煦的腰为他勒上。
    赵煦接过信。
    前些日子,他让董家为他稍去信件,交给在金陵的管种,让他贿赂梁成,给自己捎去消息。
    至少让皇帝赵恒和九皇子在宫中的母亲知道他的事。
    现在这个时间点,也的确该有个回执了。
    凤儿给了他两封信。
    第一封是管种写的,第二封是九皇子的母亲糜贵人写的。
    他先拆开管种的信扫了眼。
    信中管种言说他已给梁成送去了万两白银,同时允诺了后续给梁成的好处。
    他回来后,梁成特意差仆人去了商行,给商行送去匾额。
    这一来一去,梁成算是有意护着商行了。
    看到这,赵煦轻轻松了口气。
    梁成这么做,他的商会在京师就能安全点了。
    至于皇帝那儿,信中管种说梁成带来的口信是皇上没有下旨之类的。
    接着,他打开糜贵人的信。
    只见信件上泪痕点点,上面写道:“煦儿,自你出藩燕郡,娘亲昼夜思念,常往相国寺祈愿,今得知吾儿脑疾痊愈,娘亲喜不自胜,平生也再无憾事,现只望你在燕郡勤政爱民,不可恣意狂为,待省亲之日,你我母子便可再见,此亦你父皇所望……”
    赵煦一句句看完,微微一叹。
    他继承了九皇子的一切,也继承了一个皇帝父亲和一个贵人的母亲
    记忆中,赵恒对他是严厉和淡漠,他自然对赵恒也没多少感情,不像父子,更像君臣。
    而对于糜贵人,记忆里是温馨的。
    毕竟她是这个世界不多的,会关爱九皇子的人。
    “父皇所望。”咀嚼着这句,赵煦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句话明显是在告诉他,赵恒去见过她了,而且说了关于他的事,这句话也是赵恒让她特意加进去的。
    在信的末尾还有两句话,不过是给鸾儿和凤儿的,嘱咐她们仔细照顾赵煦。
    赵煦给两个丫头看了眼,两人登时红了眼眶。
    这时,衣服已穿好。
    赵煦走出寝殿,轻锁眉头。
    皇帝赵恒不敢公开下旨抚慰他。
    却在糜贵人的信中这么做了,显然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略微思索,他心中有了猜测。
    赵恒不公开表态,一是对自己可能依旧不重视,有继续观望的意思;二可能怕燕州的地方势力对他不利,而通过糜妃带了这样一句话,又给二人间留有余地。
    想到这,他一阵苦笑。
    这位大颂帝王心眼还真多。
    不过他心眼若是不多,只怕未必能在皇位上呆这么长时间。
    大颂的势族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十二个皇子,只有我一人出藩封地,其他人都赖在京师,争权夺利,人人背后都站着势族,无论谁当下一个皇帝,怕都要沦为势族的棋子。”赵煦冷笑一声。
    大颂分封皇子是传统。
    但对皇子来说,他们是不愿意去封地的。
    毕竟谁愿意离开富庶繁荣的京师?
    再者,一旦离开京师,便等于离开了权利的中心,与皇位无缘。
    而且大颂的封地无法世袭,死后子孙只能享受些俸禄,这对有实力的皇子来说就更没有苦心经营的必要了。
    所以,一般来说,皇子们大都只会派府中的亲信去管理封地。
    “彼之毒药,我之仙草。”赵煦摇了摇头。
    在其他皇子看来,他一定很可怜,没有人为他撑腰,只能来这贫瘠之地受苦。
    而他看其他皇子如缸中之蛊,在京师你争我斗,没什么意思。
    摆了摆头,赵煦将这些思绪甩出去。
    他的目标一直很坚定,那就是努力经营自己的封地。
    待他将燕郡变成堡垒,无论外面狂风暴雨,他自岿然不倒,管他赵恒对自己是什么态度!
    想到这,他嘴里露出一丝笑容。
    这丝笑同时也是为了赵恒的对他的小心机。
    至少看来,赵恒心下是希望他制衡袁家的。
    只是担心他实力太弱,遭到反噬而已。
    若是他感到自己的实力袁家也无法一下抹除。
    他相信赵恒那时便会敞亮地支持他。
    正想着,他看见刘福的身影出现在后院的拱门前,停在那里。
    整理了下衣服,他向刘福走去。
    今日他和刘福商量好了,要去乡间巡查。
    他的政策已经在一个村子施行。
    需要他去看看府衙的官员有没有做到位。
    门外,徐烈已经为赵煦备好了马。
    一行人沿着燕郡的南北大道向城北而去。
    “殿下这可是第一次出城。”
    出了燕城北门,刘福拿马鞭指向远方郁郁葱葱的树林。
    “是呀,这就是本王的大好河山。”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望着海蓝的天空,绿波荡漾的原野,他心旷神怡。
    驱马前行,沿着泥土官道,一行人走过树林,稻田,池塘和小溪。
    又沿着小溪北上,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浮石村。
    “殿下,这就是浮石村,村子周围的良田都是王府从豪族手里换来的,当前,这个村子有五百户人家,现在田里的稻子已经种下了。”
    下了马,刘福引着赵煦到了田边。
    赵煦望向田间,此时稻苗已经绿莹莹的了。
    而到了十一月左右,这些稻田便可以收获了。
    那时,燕郡的粮食就充足了。
    一念及此,他露出满意的笑容。
    “去村子里看看。”赵煦沿着田垄向一片茅草屋走去。
    他的到来已经引起了村里百姓的注意。
    村里的顽童三五成群躲在粗壮的柳树后面,好奇地瞧着他。
    看见这些幼童,他忽然一阵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幼童衣服破破烂烂的,可以说是衣不蔽体。
    还有一些则直接光溜着身体。
    从他们的身体上能清晰地看见一根根的肋骨。


第五十八章 民情
    “去去,一边玩去。”
    赵煦向村里的顽童走去时,一群村民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长者,驱散了顽童,他急步过来。
    “里正冯正参见燕王殿下。”到赵煦面前,老者行礼。
    “老丈请起。”赵煦看向冯正。
    里正在大颂的行政单位里基本是最小的了,也就相当于当代的村长。
    昨天刘福已经告诉过冯正燕王今日要来的事。
    这时他解释道:“殿下,冯正是村里的百姓一起推选出来的,最为德高望重,平时村里不大的纠纷都由他来处理。”
    赵煦点了点。
    古代一直有皇权不下乡这一说话。
    意思是官员基本管不到乡间。
    乡间的事务大都有乡贤这些人来处理。
    官府只和乡贤打交道,让他们催收赋税。
    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古代社会的根本问题。
    所谓的乡贤牢牢控制了乡间。
    这些乡贤又勾结豪族士绅,牢牢把百姓控制在自己手中,肆意渔利。
    对于这个问题,他自然是考虑到的。
    所以他打碎了大颂旧有的乡间制度,重建了燕郡乡间的组织机构。
    由于百姓耕种的是王府的田。
    王府自然能够主导百姓。
    他不需要乡贤来为他催督百姓交粮,乡贤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所以,现在王府很容易就拿下了这些百姓的管辖权。
    废除了曾经的乡贤。
    现在的里正都是村里直接由百姓推选而出,而不是豪族士绅勾结从村里挑出来的走狗。
    这些里正就如当代的村长一样,负责乡里的事务,同时听命于府衙。
    每个月,里正还能从王府领取一笔俸禄。
    但相应的,官府会每年对这些里正进行政务上的核查,不合格的就得下去。
    除了里正外,每个村子还有五个保长。
    这些保长既负责平时的生产事宜,又各自领一队乡兵。
    战时负责御敌,平时负责乡里治安。
    “殿下,这是五位保长。”刘福又继续介绍。
    “参见殿下。”五人向赵煦行礼。
    赵煦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五个保长都是青壮。
    “村里的地道挖的如何了?”
    同众人见了面,他询问冯正。
    冯正做了个请的收拾,引着赵煦向村里走去。
    “稻禾已经种下,现在村里的人都闲着了,这两日王傅交代要挖地道抵御北狄人,村里的人都很积极,现在每家每户都挖着。”冯正小心翼翼。
    他一大把年纪,潦倒半生。
    突然被选为里正,又能从王府拿俸禄,成了半个官,自然倍感珍惜。
    平日里任何事都不敢马虎,俱都亲力亲为。
    赵煦在一处篱笆院前停下。
    望向里面的茅草屋,忽然见一个妇人把门关了起来。
    接着一个汉子从里面走出,显得有些拘谨。
    冯正看了眼,担心赵煦责怪村人无礼,解释道:“殿下不要怪罪,村人穷,有的家里几口人只有一裤子穿,往往谁出门,谁穿出来……”
    说到这,冯正不说了,和显然下面的意思不言自明了。
    赵煦一听,又是尴尬又是难过。
    他知道燕郡穷,但没想到会穷到如此程度,一家人共用一条裤子。
    而这可是燕郡的治所,燕县,燕城所在。
    这里都如此,其他的地方更不必去想了。
    “没想到我燕郡百姓竟困窘如此。”转过身去,他长长一叹。
    刘福长在乡间,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他道:“殿下自小长在皇宫,吃的是锦衣玉食,穿的是绫罗绸缎,没见过这般景象实属正常,不过殿下也不必感伤,等今年的稻米收了,燕郡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提到此,冯正和五个保长都笑起来,脸上满是憧憬。
    “王府的田只收一成的租子,等收成下来,村人吃是吃不完的,到时候拿去卖,便可赚的几两银子,到时候也就能添新衣了。”冯正越说越高兴。
    保长们俱都点头,一个保长道:“现在燕郡的乡民没有不感念殿下的,是殿下让大家有了盼头,不然这日子就过的没意思了。”
    这么一说,赵煦的心情好了不少。
    心道自己赔本做这趟买卖也是值了。
    在他当代,他也普通百姓一个。
    而百姓要的不就是一个盼头吗?
    谁给了这个盼头,万万千千的百姓便愿意为其抛头颅,洒热血。
    当前这个屋里没法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