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戚继光时代的大明朝,就有用钢轮发火的压发地雷。它的原理就像是一个火石打火机一样。敌人踩上以后,钢轮摩擦火石造成火花,然后点燃火药引信后就可以引爆地雷了。
顺便说一句,这种钢轮发火式地雷,在实战中成功引爆的比例还不到一半。
当然沈墨军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地雷,不可能使用这么不靠谱的引爆手段。所以杨妙真所用的压发地雷,实际上还是雷汞配和击针的现代版本。
并且在杨妙真布置地雷的时候,除了最靠外面的一个是连环发射的地雷阵以外,后面全都是单个的压发。
在这种情况下,敌军想要用战马趟雷,他们就会被城上的钢臂弩射杀。想要用投石机扔出来的石头引爆地雷,就要让石头正好砸在地雷引信上才行……这又谈何容易?
这就使得蒙军在这片被城墙豁口附近,在钢臂弩的笼罩区域下,破解这片地雷阵的行动变得艰难无比!
最终,城下的蒙古人被这片地雷阵逼得万般无奈,只好用投石机射出的碎石,一遍一遍的反复轰击那条通向豁口处的通道。直到山东军布雷的那片区域,被人头大小的碎石厚厚的盖上了一层为止!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蒙军在进军豁口处的时候,依然还是会被零星引发的地雷,炸得他们心惊肉跳。
就这样,蒙军历尽波折终于还是进了城。可是同时,南京城防在山东军地雷阵的掩掩护之下,也再次争取时间完善了起来。
经过了完颜承麟带领工匠做的实验,他们将杨妙真特意送来的拉发引信装在万人敌上之后。这两种东西一经组合,立刻就成了他们守城之战里,至关重要的宝贝!
……
在这之后,当蒙古军再度进攻南京城的时候,他们随即就发现敌军豁然掌握了一种新的武器……绊发地雷!
等蒙古军队故伎重施,打破城墙豁口再次攻入城中后。他们随即就在万人敌的爆炸声中被炸得死伤惨重,魂飞胆丧!
要说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缺德了,有的时候你走过好几次的大街上,说不定踩上哪一块砖,就会引发一场大爆炸。
尤其是在那些位置比较高,布置着金军投石机的重要支撑点上,往往周围都会布满了这种万人敌地雷。
甚至还有城中的金军趁着熟悉地形,在夜色中神出鬼没的绕到蒙军的背后。在他们占领的区域内,布上了这种讨厌之极的玩意儿!
第2319章:天子门生红颜阵、故计重温、再引一军
当城外的扎剌儿得知了城内的情况,甚至听说自己的一支蒙军夜里在一个院落中宿营。可是早上一推门,就引发了拴在门上的万人敌。一次就造成了一支百人队全军覆没之后,扎剌儿毫不犹豫的就下令,焚烧南京城!
九六这一次,在他们蒙军所有的占领区域内,所有的民房建筑全都被一一点燃。半个南京城随即就陷入了一片火海!
虽然在惨烈的攻防战中,完颜陈和尚已经将所有本地的居民民夫,以及军兵这些宝贵的有生力量,全都提前安置到了南京城的最南面,靠近城墙的那一边。
可是当他们看到烈焰熊熊而起,家园被烧毁的一刻,残余的南京军民全都愤怒之极的大骂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蒙军统帅扎剌儿已经是铁了心,要将这座讨厌的南京城变成一片焦土。
在经过了蒙军纵火焚烧之后,即便是完颜陈和尚再有机会收复整座南京城,没有了房舍和墙壁之类的东西,他想要再防守也是千难万难!
于是就这样,南京攻防战再度向着越发惨烈的方向发展。这场战斗,慢慢的越来越血腥残酷。
而南京城中的守军,他们心中的血性与愤怒,也终于在这最后的时刻,开始熊熊燃烧了起来!
……
与此同时,南京城东的数百里之外。阿勒坦也终于和乌蒙取得了联系。
虽然他们相隔数百里之遥,但是阿勒坦也通过乌蒙的信使,很快得知了南京城那边的情况。
当阿勒坦坐在东平府城下的帅帐里,听到乌蒙的信使抑扬顿挫唱出来的内容,他心中的一腔怒火随即便是狂涌而出!
要说蒙军的信使为什么传递消息的时候,非要唱出来不可?
原来蒙古军虽然在铁木真击败了太阳汗之后,由乃蛮人的掌印官,一个叫做“塔塔统阿”的回鹘人帮助他们创立了蒙古文字,并且由此开始书写蒙古人的典籍和法律。
但是在他们军中,由于大量的将领对于这种文字的掌握还十分困难。所以以蒙古军的传信方式,始终都沿用着部落时代的传统。
他们都通常都会将自己想交代的事件编成歌曲以后,让士兵们唱熟了,之后就由他们出去送信。
当然在这一路上,一边跑这位士兵还要在不断的唱这首歌,以免把歌中的内容给忘了……在这之后,当信使见到想要送达的目标时。比如说现在的阿勒坦,信使自然是跪在这位大将的面前,把这些内容给将军唱出来了。
而这时的阿勒坦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被人愚弄了!
弄了半天,自己在对方的东平府城下顶着弩箭攻城的时候,对方的主力竟然兜了一个圈子跑回了南京城下。而自己所面对的东平府里正在防守的,显然只是敌军的其中一部,是一支偏师!
想到这里时,阿勒坦心中所有的疑惑,都是豁然而解!
……
到了现在,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都呈现在阿勒坦面前时,他终于知道,一切还是照着自己最坏的打算来了。
原来对方的将领真的是一位老谋深算、极度狡猾的家伙。他不但在自己假装撤退的时候清楚的看到了蒙军方面的意图,没有上当前去追击,而且他还成功的误导了自己!
阿勒坦一想到那位扎剌儿元帅,在南京城中再次遭遇了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情况。在眼看着就要在攻城取得胜利之时,又第二次被人搅了局。他现在都不用去想,就知道那位元帅心中该是如何愤怒!
在这种情况下,扎剌儿元帅还是将后派来的两个蒙军万人队,连同那个乌蒙将军全都交给自己指挥。这也可以看出扎剌儿元帅虽然极度愤怒,却并没有失去冷静,而且也并没有对他阿勒坦失去信心。
如今乌蒙正追击着敌军大部队向东而来,现在战场上的形势就像是蒙古人叠起来的奶皮子。
最东面的第一层是东平府中的敌军,第二层就是自己的两万人。第三层是敌军主力三万人,第四层又是乌蒙两万蒙军!
眼前的局势真是错综复杂之极,而越复杂的局面,却越是阿勒坦喜欢的。
因为临敌决断、在紧要关头和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定,正是他阿勒坦最强的地方。这种看似乱战的局面,正是他一展所长的战场!
……
可是,正当阿勒坦的心中热血激荡,想要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战斗中,夺取一场漂亮的胜利时。
猛然间,他却听到了东平城内有军鼓声在敲响。
这声音在他围攻东平府三天以来,还从未听到过,这分明是敌人进攻时的鼓声!
当阿勒坦一跃而起,飞快的冲出营帐之时。他诧异万分的看着眼前的情况,脑子里“嗡”的一下,瞬间就乱了!
只见城墙上方的敌军军旗已经尽数收了起来,在东平府向西的大门处,一队队的士兵正源源不断的向外走出来。他们飞快的就在城下排列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万人军阵。
显然东平府里所有的敌军全都出城了。此时的阿勒坦却如同丈二金刚一样摸不着头脑!
“他们居然出城了?这个时候怎么能出城呢?找死吗这不是?”
此时阿勒坦喃喃自语了一句后,这才猛然醒悟!
东平府里敌军也一定像他一样,接到了主力军的消息。他们这是要出城策应那三万主力部队的行动!
这时的阿勒坦立刻火速命令自己的队伍拔营起寨,两万蒙军飞快的开始集结!
……
当对方的士兵开始展开行动之际,这支一万人的军阵竟然出城直接向南,躲开了阿勒坦的蒙军,一路向着侧面开了过去。
看到这个情景,阿勒坦顿时就是懊恼的一跺脚!
眼下敌方的这支军队,很显然并不是想跟他在城下列阵,打上一次堂堂正正的两军对冲之战——话说蒙古人也没有和人这么打仗的习惯。
对方的这次快速横移,竟然是要让蒙古军在同样移动,跟上敌军部队的时候,逼得他们不得不丢弃那些沉重的巨型盾牌!
第2320章:倚东风龙绡衬著、嫩冰犹薄、一水之隔
这些木盾是阿勒坦在围攻东平府时,两三天之内打造出来的。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大量的投石机,只是现在还没来得及攒够数量,投入战斗。
而对方的这次移动,使得阿勒坦不得已必须抛弃这些沉重的巨盾和投石机。因为他要是不这么做的话,他这支素以移动速度见长的蒙古军,就会连对方步行的速度都追不上!
就在敌军出了城,向着城南的方向挪出了几里远之后。随后被阿勒坦派去城里,侦查情况的探马也回来报告说,东平城里已经是空无一人。
看来早在对方进驻东平城之前,就已经搬迁了所有城内的居民。以免在阿勒坦发现上当之后,用这些山东居民的生命来泄愤。
一想到对方费尽心机的把他引到这里,而且还虚晃一枪把大部队派到了南京。此时的阿勒坦就觉得心里的气血一个劲儿的翻涌!
虽然他明知道自己这样追上去,就意味着随着对方的调动,再次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但阿勒塔还是命令全军抛弃了巨盾和投石机,紧追着对方的脚步而去。
随后阿勒坦就发现,即便自己已经将克制钢臂弩的巨盾,全都扔在了东平城下。可是对方却依然没有停下来,跟他交战一场的意思。
这支队伍由向南转向了东方,一路向着南京的方向行去,显然是要去跟自己的主力汇合了。
在这一路上,若是宽阔平坦的平原和农田这种利于蒙古军高速驱驰包抄的地方。对面的那只军队就会集结成整齐的万人队,在原野上行进,让自己的斥候和骑兵无计可施。
可若是来到了山区,不便于敌军的万人阵集结军阵的地形里。他们却利用山区的地形设下了阻击阵地,步步为营的一步步后退……这支万人队一路南去,防守竟然做得滴水不漏,没有露出一丝破绽!
就在阿勒坦尾随着王云峰的万人军,由东向西行进的时候。另一支部队也在杨妙真的带领下,引领着乌蒙手下的两支蒙军万人队,由西向东向着王云峰的方向前进。
之后,这两支山东军就在曹州一线的黄河岸边会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阿勒坦也和乌蒙两军汇聚,变成了一支四万人的蒙古军团。
这时的山东军和蒙古军已经形成了四万对四万,势均力敌的状态,同时这敌对的两军也是各有所长。
杨妙真的山东军,现在擅长的就是强大的防御能力。队伍中大量的钢臂弩,使得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蒙古军骑兵会冲散他们的队伍。
因为即便对方付出了惨烈的伤亡,杀到了蒙军角弓的射程内。山东军战士的手里还有大批的霰弹枪,可以在中近距离横扫敌军。
……
而另一方面,蒙军由于一人六马的缘故,所以他们在机动性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对于面前这只全靠步行,行动速度犹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