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宋第一卧底-第16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等到朝臣们还自以为形势发生了变化,还在那里静观其变的时候。这时沈墨的身边,已经一下子多了三个王爷。
  大宋汉王姜俞馨、齐王杨妙真、武陵勇烈王姜宝山!
  如今沈墨这位秦国公,看似还要向这三位王爷行礼……所以当他们三人回到沈墨身边立马站住时,大家都觉得当下的情形有些好笑。
  而在这个当口,赵与芮也把对三军将士一连串的封赏,公布下来。
  首先就是参战时立下功勋的九大军团长,天子全都给予了封侯之赏。在这之后天子还说,其余的立功人员由通州军统帅具名上报,朝廷必定不吝惜封赏。
  在这之后,又是天子对全军士兵的奖赏……每人六两银子。
  其实这钱对通州军士兵来说,确实是不多。他们连平时的薪饷补助什么的加在一块儿,每个月也就是这个数字了……可是这事儿也分怎么说。
  要是对于朝廷来说,这可就是一大笔钱了,那可是六十多万两银子啊!
  不过即便是赵与芮狮子大开口,把这笔银子赏了出去,那些文武百官还是忍住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笔钱实在是省不得的。
  第一是事关朝廷颜面,这些战士捧着战友的灵牌,带着满身血迹伤痕和天大的功勋而来。要是朝廷敢给人家一人一两银子打发了,这事儿大宋朝廷可就丢大人了。
  另外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讲,如今的燕山防线都在沈墨的手里。他要是大嘴一张,向朝廷讨要燕山防线所需的军费……话说这件事他肯定干得出来。那可是数倍于六十万两银子的大数目!
  所以眼前这些朝臣在心里算计来算计去,终究还是没有阻挠皇帝做出的决定。
  ……
  等到三军封赏已毕,在沈墨的示意下,东华门外的十万大军也一起拱手行礼,向着天子赵与芮谢恩……话说他们身上都穿着战甲,可以见君不拜。
  在这之后就见赵与芮沉吟了一下后,大声向着东华门外的军民说道:“还有这次大胜,最大的功臣,秦国公沈墨!”
  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人心都悬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朝臣更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子。
  这时的赵与芮把心一横,手扶着垛口向远方的沈墨大声说道:“朕自御极以来,多蒙沈云从照顾……沈卿!”
  “你几次三番,救朕于危难之中,这擎天保驾的救驾之功,你也不知做了多少回了!可以说朕有大宋江山,全赖云从一人之力而已!”
  “此番大战若无沈云从,朕在逆贼赵与莒百万大军之下,必定无幸。非但如此,临安数十万百姓也必受兵祸荼毒!”
  “沈卿睿智勇猛,文治武功都强朕百倍,更兼立下大功无数……朕福德浅薄,怎及……”
  “陛下!”
  让看这位天子越说越离谱,话题就要偏向到不可挽回的程度。这时就见他身边的文武群臣连君臣体面都不顾了,随即便是一拥而上!


第2989章:江山新人换旧人、有功不赏、封以国君
  在这一瞬间,大伙儿从好几个方向把这位天子围了个严严实实。随后他们拉扯着赵与芮的龙袍玉带,不由分说就把他往后拽!
  “让朕说完……让朕说完!”
  这时的赵与芮情知这些朝臣心里想的是什么,只见他用力挣扎着,还要往城墙垛口上面扑。
  可是他却被身后的朝臣你一把我一把,拽得连连后退几步,终于还是消失在东华门城头上。
  当着数十万军民百姓,这简直就是一场可笑的闹剧!
  ……
  此刻在东华门外,沈墨的军队也愣了,周遭围观的百姓也愣了。
  他们谁也没想到居然皇帝一番话没说完,就被那些大臣们如此粗暴的打断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而此刻城楼上那些大臣心中却是清楚得很。如果让天子把这番话说完,那大势就再也无法逆转了!
  此刻东华门城楼下的沈墨和姜俞馨、杨妙真他们却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眼下的情况早在沈墨的预料之中,他当然知道那些文武群臣,绝不会让天子赵与芮当众说出那番话来……不过这正是沈墨要的效果!
  如今的形势是:沈墨有大功不赏,那些百姓和沈墨手下的军士可不知道,赵与芮这位天子将要说出什么来。
  他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天子正要封赏沈墨的时候,就被朝臣打断了。
  对他们而言,当然会觉得这些朝臣不想让沈郎获得重赏厚封。
  这样一来,这些朝臣就被放到了沈墨的对立面……就在沈墨刚刚立下大功,在民间威望极盛的时候!
  所以这些朝臣们这一拉可不打紧,却将自己这一伙人全都置于千夫所指之下了。
  此时临安城中的百姓和沈墨手下的军兵,全都在心里暗自愤慨……这帮朝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沈郎立下如此大功,居然天子想要封赏时,他们却不让天子开口!
  而这时的临安百姓人群里,也是一个个惊疑万分的议论起来:
  “怪不得几个月前,沈郎带兵从城外大胜赵与莒的叛军之后,却不肯进城,原来是怕被这帮人给暗害了!”
  “可不是?要不是沈郎谨慎,万一当时他进了城……是不是就没有后边这场胜利了?”
  “还胜利个鬼!蒙古人铁定攻下襄阳,现在都该打到临安了!”
  “这就对了!我说怎么这次沈郎进城,带了这么多部队……原来是这个缘故!”
  “唉!你们忘了当年的岳爷爷了?总归立功于边关的英雄,怎地也逃不出他们的毒手!”
  “不成!这可不成!沈郎要是被他们害了,要是蒙古人再打来,谁是他们的敌手?”
  “要我说,你们看刚才天子都说了,咱沈郎君胜过天子百倍。我看天子的意思,似乎是……”
  “嗯!我看着也像嘿!”
  ……
  这时的临安百姓议论纷纷,却没想到他们猜测到的那些,已经离事实越来越近了。
  而在这一刻,沈墨麾下所有的部队,十万大军全都阴沉着一张脸,看着东华门上的情形。
  就见东华门上紫衣朱袍一阵乱纷纷的晃动,没过多久,就没了那些君臣皇帝的身影!
  看起来那位大宋天子已经在群臣的挟持下,返回皇宫去了。
  这一刻,原本应该是欢腾无比、热闹异常的立功受赏景象,却变成了没头没尾,干在这里的局面。
  “这……这接下来这出戏该怎么唱?”
  这时的临安百姓心中,都在暗自猜测着:“是这位沈郎君不服自己有功无赏,大肆起兵攻进皇城。还是他就此这样黯然退回通州,与大宋……割淮河而治?”
  要说这满临安的人,谁不知道沈郎的性子?今天他吃了这么大个亏,总不至于就这么忍气吞声忍下去了吧?
  正当大家想到这里时,就见沈墨挥手下令,让自己的十万部队就此退出临安。
  这一次出发的时候,全军马队一齐快速行动,自然是走得异常迅速。
  ……
  与此同时沈墨也留下了一批部队,由李慕渊、白慕起、卫慕青、赵慕云率领,分别接管临安四面城墙的城防。
  在这之后,那位新鲜出炉的武陵勇烈王姜宝山则奉命,带着沈墨的特战营接管皇宫防务……眼看着沈墨的军队就各自领命,奔向了自己的岗位。
  随后十万万大军退出临安,到城外扎营去了。
  就这样,一场欢天喜地的庆典居然以这般清冷的下半局,在所有人的面前结束了。
  ……
  此刻在沈墨手下的利刃四杰当中,最年轻的赵慕云一边集结队伍,一边忍不住向着他们班长李慕渊小声问道:
  “哎我说班长!怎么搞的?咱们就这么悄没声息的走了?接下来咋办?”
  “你四不四傻……”这时李慕渊也在集合队伍,准备接管临安城防。
  就见他笑着向赵慕云说道:“明明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儿,为什么非要弄得血刺呼啦的?眼下大事已成,你还着什么急?”
  “怎么就大事已成了?我咋没看出来?”这时的赵慕云卡吧着眼睛,向李慕渊不解地问道。
  “你光顾着学骑兵战术了,没事也多想想官场上的事儿!”这时的李慕渊朝着他皱皱眉头,笑着说道:“这么简单你还看不出来?”
  “当今天子,明显是咱们这一边儿的。他现在说不出话,是因为在朝臣那些文武百官的挟持下,那帮家伙不让他说话而已。”
  “咱们接管了城防,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临安。然后姜宝山姜大王爷再接管了皇城防务……然后一到天黑宫门落锁,那帮讨厌的家伙还有什么辙?”
  “到时候只要天子身边没人干扰挟持,他想下什么旨意,也自然没人拦着……这事儿不就成了吗?”
  “眼下咱们要是打进皇城去,刀兵无眼,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反正就是一夜的事儿,难道咱还等不了?”
  “哦……”这时的赵慕云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要是这么说的话,明天咱老师就是皇帝了?”


第2990章:只待深宫见君颜、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哪有那么快?”李慕渊“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一边挥动着马鞭,让自己的临安军集结整队,一边笑着对赵慕云说道:
  “就是天子下旨禅让,那也得按照古礼三推三让才行,没有一半天儿就能成事的道理。”
  “更何况禅让大典还要挑选吉日,做好筹备。到时天子还要告祭太庙,典礼才能正式举行。”
  “还有新皇的登基大典,宣布新朝新政、重封文武百官……这一套手续下来,没有一个月你想都不要想!”
  “这么麻烦?”赵慕云听到这里,皱了皱眉。
  就见这位年轻将领不耐烦地说道:“要我说,只需逆取顺守,先拿下来再说!居然还弄得这么复杂!”
  “这你可说到哪儿去了!”只见李慕渊摇着头向赵慕云说道:“这大宋立国近三百年,全国上下有无数心怀旧恩之辈,心里想着大宋的愚忠之人!”
  “终归皇位禅让,是三代以上的古礼,要是和平过渡这些人也说不出什么。可要是武力攻取,要想消灭他们这股劲头,或许就要一两代人的功夫!”
  “左右不过是多等几天罢了,也免得别人说咱们老师是弑君之臣,得位不正!”
  “这千秋史笔、国内的安定,难道还不够让你多等一个月的时间!”
  “得得得,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我是想不通这些玩意儿……”只见赵慕云听了李慕渊的话后,他也是连连点头。
  随即这两位年轻将军各自带领军兵而去,朝着自己的岗位上接管城防去了。
  ……
  要是说现在的临安城中,哪还有任何一支禁军敢对通州军说个“不”字?
  这支大军的胁裹着无比威势而来,而且又对保卫临安父老立下了大功。在这恩威并施之下,接管城防的活动可谓是兵不血刃。
  要说接管临安如此顺利,也因为这些临安军战士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便是大宋禁军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绝对不会对自己城中的父老做出什么不利的举动。
  由此,这座临安城就悄然地换了个主人。
  ……
  等沈墨撤出城外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原计划进行得井井有条。
  城内监视文武百官和提防敌人破坏的工作,全都由锦云姑娘和武毅文两个人共同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