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8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临安街市上的人们似乎越发行色匆匆,很少看到懒散慵懒的散步者。商铺里摆着的商品,也有很多都是他不认识的。
在街巷中,很多人都穿着工厂里上下两件的短衣,未成年的孩子大多都穿着简朴利落的校服。
尤其是在宽袍大袖行走在街上的人们脚下,居然穿着各种颜色面料,带着轻柔橡胶底的鞋子……说实话这副打扮,让宋慈看上去觉得别扭已极!
宋慈在街上毫无目的地乱走了半晌,最终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在他的身边并没有沈墨派来的密谍跟随行动。
要说在追踪查案这方面,天下能跟沈墨相比的也就只有宋慈了,所以他对于反跟踪这件事还是很有信心的。
可是现在,当他发现沈墨并没派人跟着他的时候,这位宋惠父先生心里倒是有些茫然……那么接下来,我该到哪儿去呢?
对了!此刻的宋慈心中暗自想到,我不能在临安,要到沈墨意想不到的地方去!
看看这天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我倒要瞅瞅,我和那个沈墨究竟谁是对的!
……
想到这里,宋慈直奔临安码头而去。他在码头上毫无目的的选了一条客船,随便买了一张到终点站的票就进了船舱。
等到这艘泰山商社的客船发船之际,他端详了一下自己手中的船票,才发现这是一张去往山东的客运路线。
如此也好,宋慈心中暗自想道:燕云十六州被沈墨收复了四年,而山东在杨妙真的手上的时日更长,我这就去看看,现在山东变成什么样了!
……
客船开船之后没多久,就在大运河上向北进发。
这条路宋慈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遍,自然是毫无新鲜感。再加上今天他也被这接踵而来的事弄得筋疲力尽,所以宋慈就在船舱里自己的铺位上睡了过去。
就这样到了第三天头上,宋慈的客船也接近了长江河口。等船到了通州,随即宋慈就被人通知下船,说是要换船继续前进。
这时的宋慈向着旁边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一路上从运河到淮河,行船是顺流而下。等到从通州再向山东去的时候,却要从海路行进,所以要改成海船。
等宋慈登船之际才发现,他这一回换乘的,赫然是一艘冒着黑烟的火轮船!
怎么这种用燃煤驱动的船,都开始民用了吗?这时的宋慈一边登船一边觉得暗自诧异。
话说这种船,在几年前还是大宋的军国利器。它无需帆桨驱动,也不用担心风向,那可是大宋海军的看家法宝!
第3338章:昔日猛虎下山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可是这样的火轮船,如今竟然被人当成客船来用,这让宋慈脑海里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多联想。
首先就是火轮船的技术一定是非常成熟了,跟它当初故障率很高的时候,必定是今非昔比。
其次就是从船票的价格上来看,这条船的造价也一定不会像当初那么高。这说明锅炉和蒸汽机的生产,已经实现了工厂流水线化,使得它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了。
就在宋慈上船之后,当火轮船冒着黑烟震颤着掉头,向淮河入海口处驶去时。宋慈又远远的看到了崇明岛上,那一片苍翠碧绿。
那里就是通州军队人人闻名的鹿岗烈士墓,埋葬着无数英魂!
想到他之前所做的事,宋慈心里不由得暗自忐忑。如果事实证明,自己当初的推断全是错的,那么很有可能,他差一点儿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真要是被我杀了沈墨……这时的宋慈虽然还没有看到天下的模样,但是心里已经生出了一丝不妙的预兆!
……
这之后行船入海,宋慈也站在甲板上,和船上的游客一起眺望入海口水天一色的景象。
此时甲板上的人们衣衫整洁,兴致盎然的看着风景。有些人显然是初次出门,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新鲜。这些年轻人在船上欢声笑语,看来是难以按捺心中的兴奋。
没多久,宋慈拉住了船上的一个服务员,这个服务员年过四十,自称姓姚。
他对这个服务员老姚仔细问了一番才知道,如今的火轮船,果然已经在大宋的各条主要航道上,运营超过一年了。
这位老姚正好赶上手头上没活儿,他一看宋慈文质彬彬,看来是很有教养的人,也对他分外尊重,几乎是有问必答。
其实他也能看出来,宋慈好像是没怎么出过门儿的样子,于是老姚就好心的向宋慈交代了一下,出门时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注意事项。
他说在泰山商社行经的航线上,一般都有商社开设的宾馆旅社。这些供人住宿的地点风景宜人,不管是钱多钱少,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房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泰山商社附属的宾馆非常注意卫生和安全。既不会造成旅客的钱财和物品丢失,在食品卫生上也几乎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
老姚笑呵呵的对宋慈说道:过往那些大宋人,之所以一出远门就觉得好像是命没了半条,出外经商办事的人更是很容易客死他乡,当初大家都认为这是水土不服的缘故。
但是实际上,这多数都是由于他们对外地的疾病缺乏免疫力,和饮食不周,卫生情况不好造成的。
所以他们泰山商社开办的旅社,都用纱窗和蚊帐隔绝了蚊虫的叮咬,在饮食的洁净方面更是十分注意。无论是餐具消毒还是饮水杀菌,全都尽力做到了最好。
这样一来就使得出远门的大宋百姓,不会受到疾病的困扰,像过去那种出门百十里,一吃饭就拉肚子的情形也基本不会发生了。
所以老姚一片好心的劝告宋慈,出门的话只要路途方便,一定要住在泰山商社的宾馆旅社里。既安全又卫生,绝对可以放心。
宋慈听到这里的时候,心中却是暗自一动,随后他就向着这个服务员问道:
“姚先生,我看这江上海上来往船只甚多,是不是如今出门的百姓,比前些年多了不少啊?”
“那是自然!”这时的老姚怪异地看了宋慈一眼,估计他是把宋慈当成了偏远地方来的老学究了。
只见他笑着说道:“过去咱们都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实际上就是交通不便的缘故。”
“这‘物离乡贵’说得就是本地的产品,由于运输不便,在原产地都是很便宜的。可是一旦运到外地,价格却是高得离谱。”
“就像是蜀中的竹制器皿,还有各地特产的水果蔬菜……就以我们家河南郡朝歌来说。那里的缠丝鸭蛋、金丝蜜枣,可都是价廉物美的好东西啊!”
“可是没办法,这些东西不适合长途运输,在运输途中因为腐烂造成的损耗特别大,所以运到别的地方后,价格通常要涨到不知道多少倍。”
“如今咱们大宋各地都开了食品加工厂,各地方的特产要不制成干货,要不做成罐头,很是方便运输。之后再通过水运和道路行销大宋各地,就可以让本地的农户百姓赚到钱了……这里边我们泰山商社,可是立下了首屈一指的大功!”
“再加上各地盗匪被清剿一空,也没了那些地方上的地痞恶霸、收税的凶狠税吏。百姓出门也不需再用路引,所以大家手里有些闲钱的,都不免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逛逛。”
“你看这些人就是,有的探亲访友,有的做些买卖……别的我是不知道,就在我们这条航线上来回行走的客商数量,可比原来多了十倍不止!”
“有了咱们的火轮船,即便是从临安到鲁东,办好了事再回来。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小半年。现在只需要二十天之内,就可以走个来回。”
“呶!就那边儿的几个年轻人……”说着话,这位服务员老姚朝着甲板上那些年轻人努了努嘴笑道:“我听他们说,就是为了登泰山小天下,特意要到泰山去看看的!”
“……对了这位先生,您到山东是要干什么?”
“啊?”宋慈听了这话之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我走亲戚!”
“那行,千万注意别乱吃东西啊!注意卫生!”此时老姚有事要走,临走时还不忘好心的又叮嘱了宋慈一遍。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此刻的宋慈一边想着这泰山商社这个运输界的庞然大物,一边满怀心事的看向了海天之间。
……
等宋慈来到山东,他索性真的坐到了航线的最后一站,在山东半岛的北面登州上了岸。
之后宋慈在登州亲身感受了一把,那个服务员老姚所说的,泰山旅社的服务。
第3339章:几回梦里忆临洮、昔日褴褛、丰足今朝
果然就像是老姚所说的那样,那里的住宿和饮食都是卫生干净整洁,看来那个老姚倒并不是一味的做宣传,话说这个泰山旅社还是挺不错的。
到了这里,咱们这位宋慈平生足智多谋、行动能力强的特点也终于发挥了出来。
……
要说这位宋先生,他的头脑可称得上是天下翘楚,所以这次他行动起来也是极其快速。
通过旅社里的服务员,他问清楚了周围的马车客运线路,之后他上了马车,就直奔山东内陆而去。
于是,当宋慈从登州百余里之外的招远下车时,他已经把本地的特产打听得清清楚楚。他摇身一变,就装成了一个到这里来考察粉丝生意的外地客商。
据说此地的粉丝洁净透亮、均匀细致、口感极好,堪称天下奇珍。这时的宋慈还不知道,此地就是后世名扬天下的“龙口粉丝”发祥地。
宋慈到了招远之后,他毫不犹豫的就进了农村。然后他也不住店,直接就以外地客商的身份,在招远附近的乡村里找了一户人家住了下来。
他白天出去四下考察本地的民生,晚上就买点酒菜回来,和这家农户的主人,一个姓赵的汉子吃酒聊天,没两天就和他混得精熟。
在这之后,宋慈挑了一天晚上,借着饮酒之机多灌了那个叫“赵棒头”的汉子几杯,很快就把他的话匣子给撬开了。
等到和赵棒头这一聊,宋慈才知道,原来这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当初竟然还是一个红袄军!
……
据这个赵棒头说,当年在山东招远一带,正是金国和红袄军反复争夺之地。
官兵和盗贼你来我走,百姓夹在中间难以活命。最终十六七岁的赵棒头饿得头昏眼花,知道自己凭着树皮和草根,无论如何也活不了几天,于是一狠心就上山入了红袄军。
之后他在起义军将领杨安儿的手下四处转战、浴血厮杀。在杨安儿牺牲之后,又跟着杨妙真将军。
由于这家伙又是孔武有力,作战时手中善使一根胳膊粗的大棒子,所以才被人起了个诨号,叫做“赵棒头”。
然后他就在沈墨以陈进南军师的名义执掌红袄军的那年,因为体力不支难以长途行军,被一线部队裁撤了下来。
当时的赵棒头反正孑然一身也无处可去,索性就上船去了临洮,没想到在那里他却遇上了自己一生的巅峰!
在临洮路那边,由于他从军十余年,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本人也是能打能拼骁勇非常,所以就成了一处居民点的民兵队长。
当时他带领自己手下的六十名民兵上山捕猎野兽,和金国的盗匪残军拼杀,立下的功劳可是着实不少。
等到几年之前,沈墨元首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山东也从和蒙宋战区之间的交界地带,变成了彻底的大后方。
于是这时的赵棒头故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