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这两兄弟被带到史弥远面前的时候,在历史上最为传奇,也是最怂人听闻的一场考试开始了!
第124章:四字惊雷,朕闻上古
当时史弥远已经决定,就从这两兄弟中选出一个人,来做将来的皇帝。于是问他们两兄弟都读过什么书。
当时兄长赵与莒回答的是,他正在读《孝经注疏》,而赵与芮说他正在读论语。
于是史弥远让他们每个人写几个字来看看,那赵与芮提起笔来,写的就是论语上的第一句“学而时习”。
而赵与莒却在纸上写下了《孝经注疏》上的第一句:“朕闻上古!”
《孝经注疏》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里面所用的口吻也是他自己的话。而这个“朕”字,从古至今就是皇帝的自称!
这一下子,史弥远就像是当场被雷劈了个七荤八素一样,立刻就断定了要让这个兄长赵与莒来做皇帝,因为这分明就是天命!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决定了整个大宋王朝命运的考试。由于现在坐在沈墨面前的这位赵与芮仁兄写错了答案,那四个字使他整整失去了一个帝国。
而现在这个人,正坐在沈默的面前!
沈墨此时心里面却是清楚的知道他的来历,赵与芮两兄弟都是宋太祖十世孙,燕王赵德昭的九世孙。
就在距离现在的一年后,也就是嘉定17年(1224年),赵与莒登上了皇位,成了历史上的南宋皇帝宋理宗,改名为赵昀。
而他现在面前的这位皇帝的同胞兄弟赵与芮,也会在明年被立为荣王。
等到后来,皇帝赵昀膝下无子,也正是眼前的这个赵与芮的亲生儿子赵禥,继承了理宗皇帝的大位。
所以说,面前的这个十六七岁的白衣少年,一年之后他就是皇上亲弟弟,将来他的儿子就是下下一任皇帝宋度宗!
当沈墨面对着这个白衣少年的时候,他心里非常清楚,现在这个时间段,那场耸人听闻的考试早已经结束了,这家伙的兄长也早已经被内定为下一任的皇帝接班人。
在这件事上,历史上的史弥远在保密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以至于在明年宁宗皇帝赵扩驾崩之后,当史弥远推出这个宗室子弟赵与莒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准备。
当时的史弥远为了让太后同意赵与莒接任皇位,在皇帝驾崩的当天,曾经连续八次进入皇后的寝宫劝说太后,在被那个老太太撵出去七次以后,第八次他终于成功了。
而那个曾经大放厥词的皇子赵竑,却是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他在当天晚上等着宫人来接他进宫,继承皇位的时候,却迟迟不见有人过来。直到他看到有一群宫人簇拥着一位贵人,从他门前走过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在朝堂上宣布新皇人选的时候,赵竑被人引到朝班里面站下。直到这个时候赵竑还纳闷地说道:“时至今日,我怎么还能够站在这里?”在他旁边的史党赶紧骗他:现在还没宣布,等一会儿念完了先皇遗诏就该你上去了。
结果等到一宣布新皇的人选,一听到新任的皇帝不是他,这个赵竑当时就傻眼了!结果他到底还是被人硬按住了脖子在地上跪拜,这才完成了皇权的交接。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史弥远私自立储的这件事,全天下还只有三个人知道。
一个就是当朝权相史弥远,第二个就是史弥远派去寻找宗室子弟的心腹余天锡,至于第三个人,就是他沈墨!
大概面前这个赵与芮,现在还不知道他曾经在那场考试之中错过了什么。沈墨估计着现在这个时候,就连那个预备役皇帝赵与莒本人,都不一定知道这件事。
所以现在赵与芮的身份,大概只是一个远房的宗室子弟。他在被人带到临安城之后,他虽然在那场考试之中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他的生活这自然有史弥远的手下人暗自照顾。
所以沈墨现在只是当他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子弟一样,正常的接待应酬。
赵与芮这个人果然还不错,待人接物温和谦逊,很有一股君子温润如玉的风范。沈墨看见他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比他还要强上几分的哥哥、未来的理宗皇帝估计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现而今这样的场面,张天如驾驭起来自然是毫无问题。他一边介绍着赵与芮和龙璃儿,也一边也把沈默向着这两个人介绍了一番。
新认识的这一男一女两位朋友,听说面前的这个年轻捕头,居然就是那个接连破获了猫妖案和鬼樊楼案的传奇神捕,他们两个也不由得对沈墨大感兴趣。
对面那一头的两个人是兴致勃勃的对沈墨很好奇,而沈墨却是暗地里有心和他们结交。所以船舱里的气氛很快就是融洽活跃,在言谈之中,满船人不时发出了阵阵笑声。
莫小洛神情局促的坐在沈墨的边上,这样的场合她原先也不是没见过,但是莫姑娘从来都是以保镖的身份远远的看着,却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经验。
倒是沈墨,看莫小洛一个人坐在那里略显尴尬,于是把桌子上的果子点心流水价往她的面前端。还和大家笑着说了一段鬼樊楼一案之中,他们几个人和最终BOSS浴血奋战的场面。把个莫小洛说得英姿飒爽武功超群,犹如独臂神尼一般。
大家听到这个身材高大的女子居然还有如此武功,不由得一个个也是好奇起来。那个龙璃儿还特意跟莫小洛借了腰间的佩剑来看。
“好重啊!”龙璃儿托着莫小洛的宝剑,惊讶的吐了吐舌头:“从前也有文人士子配剑的,我也拿过来看过。怎么这把宝剑跟他们的剑相比,好像是重了许多?”
“姐姐,”只见莫小洛羞怯的一笑:“龙姑娘之前看到的大概是礼仪时用的礼剑,跟我们这些粗人用的战剑相比,自然是轻重形制都不相同。”
“原来如此!以后姐姐有空,常来教我几招剑法,我也扮个女侠玩玩!”只见龙璃儿笑着对莫小洛说道:“姐姐的样子好威风,我看着很是羡慕呢!”
第125章:湖上新词、珠联璧合
沈墨在旁边冷眼旁观,只觉得就从这一点上,这个龙璃儿就不愧是个成功的交际花。
沈墨对莫小洛如此看重,她自然是看得出来的,所以对于正在那里局促紧张的莫小洛释放出一些善意,实际上对于她交好沈墨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
等到大家没事闲聊起来,那个白衣少年赵与芮也慢慢的和沈墨有些熟了。只见他笑着像沈墨问起,怎么刚才那首诗听起来,胸中好像有一股气出不来似的,听起来似乎带有一丝不平之意?
于是沈墨就对他们这些人说了今天早上的经历,在座的众人听说沈墨今天居然以一个捕头的身份炒了知府的鱿鱼,也不由得一个个全都抚掌大笑。
“沈兄真是妙人!”这个时候,在旁边的考功司主事江海平笑道:“我跟沈兄原本也是差不太多。其实要是做起公事来,倒并不是觉得太过烦恼,反而有时候还挺有意思。关键就是对那些庸碌浅薄的上司实在是看不过眼,横竖忍不下这口气去!”
“不过我倒是没沈兄的气魄,不过是多给自己找些清闲罢了。可真没有当面挂印而去的那股痛快劲儿!”
“不过这终究是一件好事,”只见赵与芮笑着说道:“如此一来,倒是可以与沈兄经常见面。今后泛舟西湖有花有酒,再有沈兄这样的良师益友,那更是一桩人间乐事!”
大家哈哈笑了一阵,张天如在一边拿起笔来,录下了沈墨刚才吟诵的那首词,然后他又忽然笑着说道:
“既然今天沈兄得脱牢笼,从此以后再也不为俗务所扰。不若趁着你兴致好,就再一写一首新词出来,不拘是写诗填词都好,终归是让我们大家听了也畅快一番!”
大家听见张天如这么一说,于是也纷纷起哄,非要沈墨当场写出点什么来,让大家好好欣赏欣赏。
沈墨听见张天如这么说,知道他是真心喜欢自己的诗词。只不过现在他要拿什么诗词出来,却是要费一番心思。
这首新词若是不应景当然不成,可要是写出来的东西过于怨怼悲愤,也难免显着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等到沈墨低下头略想了一想,然后他笑了笑,并没有去接张天如的笔,而是抬起头高声的吟唱道: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
“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
“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沈墨的声音清越有力,在这浩渺的湖面上传出去很远。他歌中的内容却是立意高远,把官场上的那些事写的明明白白。尤其最后一句:“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更是隐然带着一股山林隐逸的风范。
他们大家这些人听了之后,只觉得这首新词虽然言辞浅白,奈何却是含义深远。他们这些人一个个全都面面相觑,大家谁也没想到沈墨居然写了这样一首词出来。
这首词虽然说不上是风流蕴籍、文辞华美,但是却在平实朴素之间,说尽了官场之间的不平之事。在座的这些人每一个差不多都是官场中人,仔细想来这首新词却是句句字如珠玑,也真难得沈墨小小的年纪,是如何把官场看得这么通透的!
张天如一听见这首词之后,他在旁边笑着倒了一大杯酒,然后径直端到了沈墨的面前。
“沈兄虽然不在这仕途上混了,但是我们这些人却还要在这泥坑里边扑腾。如今你新词里面的那些话,说得我们做官的居然没一个好下场。让我们这些人听了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赶紧把这杯酒喝了,算是我们大家伙儿罚你的!”
大伙听了以后,立刻哄笑了一阵。于是沈墨也只好苦笑着举起这个硕大的酒杯来,准备一饮而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间大家听到远处的西湖上,传来了一个人放声高歌的声音。等大家仔细听来,只听这个人唱的却也是一首闻所未闻的新词!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断送了古人何限,只为天地无情乐事悭,因此上功名意懒。”
大家听了这首诗以后,顿时就是一愣!
只有张天如笑着说道:“真是奇了!今日这两首新词湖上唱和,居然配合得珠联璧合!沈兄这下子可算是遇到知音了!”
要说沈墨刚才写的这首词,和湖对面传过而来的曲子还真是相差仿佛,就连遣词造句和收束结尾的时候都是差不多。
只是沈默听见了湖上传过来的新词之后,脸色就忽然凝重了起来。
要知道,他可是才刚刚唱把了自己的那首词吟诵出来没多久,对面的这一首马上就应合了过来!
如果对方要是真的听到了他的曲子,然后立刻就做出了新词,随声唱和。那对面的这个人,他的才华可以说就是耸人听闻了!
说实话,这实在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只见沈墨放下了酒杯就立刻长身而起,向着船舱外面走去。
周围的那些人看见沈墨脸上的神色有异,他们另一思索,也立刻明白了沈墨心中所想,于是大家也纷纷脸上色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