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是太子家臣,那么相对于其他大臣,他们就要更报团一些。
  如今太子死了,他们伤心归伤心,但却不得不考虑更重要的事,暨选出新的代言人。
  坐在主位上,詹事黄志成开口道:“今日皇上已经下旨,要在京勋贵官员上奏,推举储君人选!”
  “在座诸位,都可上奏推举,不知诸君有何想法?”
  黄志成虽官阶最高,在这种大事上,还是要和下面人一起商量。
  “不知黄大人如何作响?”
  黄志成看了一眼门外,靠近门外的官员当即领会,往外瞅了一眼之后,就直接把门给关上了。
  “太子薨逝,皇上要立储君,能被推举的皇子只有那么几个!”
  “但这几位皇子,和咱们有何关系?”
  “咱们这些人,是太子多年的臣属,咱们难道不为太子多想想?”
  听到这里,有人已经忍不住问道:“黄大人,有话你就直说吧!”
  “我的意思是,储君不一定是皇子,也可以是皇孙!”
  说完这话,黄志成看向在场众人,想听到一众同僚的认同。
  “这自然是极好的,可是……历来储君之位为皆为皇子,少有皇孙能据此位,只怕此事难成!”
  第一句听到的是异议,黄志成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事儿确实很新鲜。
  “虽然少见,但却并非没有先例,只要咱们多加游说同年同乡同门,未必没有成事的机会!”
  “黄大人,拥立之功非同小可,只怕此事没那么轻松!”
  费心费力推举已有僚属的皇孙,收益率实际上并不高,人家为什么要废这个力气?
  如果一件事注定会失败,那么大家何必要去努力?
  此刻东宫僚属们思想不统一,这是黄志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另一头,已故太子赵延隽的灵堂前,李素欣一遍烧着之前,一边听着侍女的汇报。
  汇报的内容,自然是黄志成等人的动作。
  得知这些人已经在讨论拥立谁,这让李素欣格外紧张起来,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挥退侍女之后,李素欣回头看向灵堂外,却还是没见到该来的人。
  “恒儿,你出去看看,若是你舅舅来了,直接领他来见娘!”
  一旁跪着的赵惟恒领命而去,时间才过了半个时辰,他从外面领进了一位中年男子,这人便是李素欣的亲哥李成安。
  李成安此刻也穿着孝服,只见他小心翼翼跪到灵前,对赵延隽的灵位恭恭敬敬叩了头。
  守灵之人虽多,但李素欣如今独霸东宫,把其他妃子和太子儿女,全都赶到了灵堂两侧偏殿。
  所以此刻,两天内只有李素欣,以及在内侍奉的太监宫女。
  “爹他可是进了宫?”
  “没有,你嫂子去的!”李成安沉声答道。
  “姑姑她怎么说?”李素欣连忙问道。
  “姑姑说了,她会全力支持惟恒!”
  听到这话,李素欣才安心下来。
  作为一国之母,皇后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多年以来,不知和多少命妇结为了好友,这些命妇又可影响她们的丈夫,父亲。
  这张网有多大,只有皇后本人才知道。
  这些人联合起来,将会是很大一股声音,足可让自己儿子脱颖而出。
  “对了,东宫的这些属臣,此刻也在商议推举之事!”
  说到这里,李素欣理了理自己衣袖,而后淡然道:“你去告诉他们,皇后娘娘已经属意我儿,让他们好生决断!”
  李成安点了点头,紧接着又向赵延隽行礼叩头后,才缓缓走出了灵堂。
  看着身旁跪着的儿子,李素欣低声道:“恒儿,你的储君之位,娘一定帮你夺过来!”
  经过大半天的接受,赵惟恒已经看清可现实,所以他明白自己母亲的良苦用心。
  “一切但凭母亲做主!”
  …………
  另一边的偏殿内,黄志成一番苦口婆心,已经大致说服在场众人相信,推举皇孙有很大可能成功。
  所以接下来,就必须抛弃最实际的东西,给大家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于公,国赖长君,两位皇孙皆年长于两位皇子……”
  “于私……你我是太子属臣,多年来深受太子恩惠,如今正是报恩之际!”
  “于公于私,我等都该推举皇孙啊!”
  众人接连点头,可见黄志成已经说服了他们。
  正当黄志成要接着往下说,却听门外突然传来一道声音:“诸位忠心,当真不负太子殿下一片赤诚相待!”
  屋外有人,众人顿时一惊,谈话之前他们已经命人在外望风,按道理说绝不该有人出现。
  “谁?”
  紧接着门被打开,只见李成安从外面走了进来,在场众人都认识他。
  “诸位大人,既然已经决定推举皇孙,那么接下来……就该决定推举哪位皇孙了!”
  众人面面相觑,尽皆一言不发。
  见众人不说话,李成安紧接着说道:“惟恒公子,天子聪颖,仁义贤德,正合储君人选……诸位以为何如?”
  一众官员还是没说话,但其实在心里已经骂开了。
  你李成安算什么东西,也敢到此大放厥词,在场诸公那个不比你见识高明,用得着你来指点。
  当然了,在座众人都有涵养,所以没有开口骂他,只是用看傻子的眼神看李成安。
  这些文官傲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李成安不以为意,而是直言道:“诸位,皇后娘娘已经说了,将全力支持惟恒公子!”
  “你们都是识时务的人,应该知道两位皇孙,推举何人更容易功成!”
  最后这一句话,可算说动了在场众人。
  不管推举谁,都是一场赌博,那为什么不选更可能赢的人?
  这时有官员出言道:“此议倒也中肯,诸君以为呢?”
  此言一出,紧接着便一人附议然后便是接二连三更多。
  这时候,即便有人属意皇长孙赵惟隆,也只能随大流一起附和。
  黄志成此刻十分憋屈,他其实想推举赵惟隆,却没想到被李成安带偏了方向。
  刚才黄志成能说服众人,现在他却没把握扭转众人想法。
  有皇后支持的赵惟恒,胜算确实要比赵惟隆大,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第274章 奏折如雪花
  内阁值班房外,两名太监各自端着拖盘,急匆匆往值房内走去。
  他们所端拖盘上,是摆放整齐的奏疏,加起来足足有近百份。
  这两人进了内阁值房,与内阁官员交接完毕后,接下来便由官员们处置起来。
  首先要做的是对奏折分类,以往的分类标准暂时被搁置,今日要分的主要是推举太子的奏疏。
  每一份奏疏他们都要查看,然后仔细做好记录,其中不得有半点儿马虎。
  三名官员交叉来看,最后三人一同核对结果,保证无误后再递交给当值的内阁大臣。
  这些天情况特殊,所以三位阁臣都在,刚好三份情况汇报可以没人一份。
  此刻已近下午,也是皇帝下诏推举储君的第三天,今天便是向皇帝禀告结果的日子。
  三位阁臣小心汇总情况后,便决定一同前往乾安宫,向皇帝禀明此事。
  当然了,他们三人都知道,即便今日拿出了最终推举结果,也不可能今天就把储君定下来。
  但通过这些奏疏,他们也大概摸清了官员们的想法,这样他们也就可以亮明态度了。
  三人走出内阁,沿途所经之地,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他们。
  很快,他们三人来到乾安宫外,经过通禀后才得以入内。
  进入正殿,里面空空如也,在陈长河的带领下,三位阁臣被引到了偏殿内。
  此刻的皇帝,正躺在摇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读着。
  “叩见皇上!”
  对皇帝行了大礼,在赵永铖的示意下,三位阁臣才小心起身。
  这一次,赵永铖没有让人搬来墩子,所以他们三个只能站着回话。
  “什么事?”
  王庭鹤拿着折子,上面记述了官员们上奏的情况。
  “皇上,这是百官推举太子的情况汇总!”
  从王庭鹤手中接过折子,陈长河徐徐转身,将其递到了赵永铖面前。
  赵永铖没有接过,而是示意陈长河放到一旁小几上。
  “说说看吧,都推举了那些人!”
  三位阁臣对视一眼后,最终王庭鹤答话道:“回禀皇上,大臣们上奏人数众多,各皇子皇孙都有人推举,但其中仅有四位脱颖而出!”
  此刻赵永铖闭上了眼睛,让人无法捕捉他的眼神。
  此刻王庭鹤只能继续禀报:“皇上,有九十八名官员推举皇次孙赵惟恒,五十六官员推举皇长孙……”
  “另有四十三民官员推举十殿下,有三十六名官员推举十一殿下!”
  这个结果,赵永铖通过辑事监,已经大致了解到,所以他并不感到惊讶。
  支持立皇孙的人多,这说明赵延隽牵扯范围广,更展现出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趋同性,这其实让赵永铖很不高兴。
  但既然之前定下了调子,要因势利导定下储君之位,赵永铖也不会故意找事。
  就在三位阁臣以为,皇帝该商讨究竟立谁时,却听赵永铖问道:“就没有推举其他皇子的?”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帝对以上这四位都不满意?
  “这,确实还有推举其他皇子的,但人数实在太少……”
  “都说出来听听!”
  不明白皇帝什么意思,于是王庭鹤看向了身旁的谢陆二人,他本人已记不住具体情况。
  这时谢孝方开口道:“回禀皇上,推举十二殿下的有七人,推举景王的有十三人,推举安王的有八人,还有推举十三殿下的有两人……”
  十二十三两位皇子,年纪都在十岁以下,而景王和安王分别是老三和老六。
  十二十三两位皇子年岁太小,属实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老三老六早早就藩在外,年岁虽然足够了,但名声却烂大街了,也不适合立为储君。
  谁知赵永铖又问道:“还有呢?”
  没办法,陆朝文只能开口道:“回皇上,推举……雍王的有十六人!”
  皇帝所有儿子中,就藩最远的就是雍王赵延洵,其他几个或者的儿子还能联系到,而与赵延洵的联系已经断了大半年。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赵延洵已经死了,所以当看到有人推举雍王,陆朝文都觉得不可思议。
  仿佛赵延洵是个禁忌,此刻大殿内寂静无声。
  “还有吗?”
  三位阁臣对视一眼,最终王庭鹤开口道:“皇上……没有了!”
  “百官都上了奏疏,你们三位又是什么意见?”赵永铖又问道。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三个也不得不表态了。
  只听王庭鹤抢先道:“回禀皇上,如今天降灾祸,社稷不安,国赖长君……臣以为,两位皇孙皆可立!”
  王庭鹤之前支持赵延隽,现在又支持赵延隽的儿子,也算是从一而终了。
  但他没有说具体那位皇孙,算是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也把选择的机会留给了皇帝。
  “你们又是如何以为?”赵永铖平静道。
  “皇上,历来都是子承父业,臣以为……当立两位皇子!”
  说到这里,谢孝方露出微笑道:“十殿下和十一殿下,皆是英姿溢美,温良贤德之人,立为太子名正言顺!”
  对此,皇帝仍旧不置可否,而是把目光扫向了陆朝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