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北军需筹算,是非常复杂的差事,一点儿都不比陆朝文轻松。
  “枢密院!”
  被赵延洵点到,两位枢密使走上前来,躬身道:“微臣在!”
  “左右监门卫,暂由枢密院节制,护卫京城安危!”
  禁军由皇帝直接统领,枢密院只有都司统兵权,赵延洵如此安排实在出人意料。
  在京畿之地,左右监门卫可称定海神针,把他们交给枢密院节制,赵延洵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就是要用军队,来震慑心有不轨的朝臣们。
  若赵延洵加上“便宜行事”四个字,那警告人的意味就更浓了,他没说是想给朝臣们多留点儿面子。
  “微臣领命!”两位枢密使极为严肃道。
  接下来,赵延洵又做了许多安排,东拉西扯说了半个多小时,才让一众朝臣们离开。
  再过三天,在十一月初一大朝后,赵延洵便将启程去西北。
  不把朝廷内外事情安排妥当,他也没办法放心离开。
  待朝臣散去,在殿外等候已久的两位指挥使,被吴宏引进入了大殿殿内。
  此二人是张猛和胡大彪,执掌左右禁卫负责守卫皇城。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赵延洵腹心之臣,但这两人来乾安宫的机会不多,所以此刻用最隆重的礼仪参拜。
  “起来!”
  提着笔,赵延洵在奏本上勾画着,目光却没看向殿内两人。
  皇帝无话,他二人也只能干站着,大殿内一时陷入沉默。
  把旁边一摞奏本看完,赵延洵这才放下笔,抬头看向了前方两位将军。
  “朕要北上督战,皇城守卫至关重要,你二人乃朕之腹心之臣,朕就把京城交给你们了!”
  各种人事和政策安排很重要,但在当下这动乱时节,军队安排才最为重要。
  枢密院二人是王府老人,赵延洵信得过他们,所以把左右监门卫交其节制。
  但左右监门卫驻在城外,其更多承担的是威慑京畿的作用,若京城之内发生变故,短时间还真可能顾及不到。
  而京城内守备力量,由五城兵马司五千卫所军,和皇城四千禁卫组成。
  五城兵马司这支军队,虽然已经足够忠诚,但相比左右禁卫还是差了些,所以赵延洵会把张猛二人叫来。
  “若遇动乱,你二人不知如何抉择,可向左都御史周承平问计!”
  周承平这人虽耿直了些,但对赵延洵的忠诚无可置疑。
  赵延洵甚至相信,哪怕自己真在前线出了事,按周承平的性子也会豁出一切,扶自己那两岁的儿子继位。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的道理,周承平绝对会贯彻到底。
  “遵旨!”
  接下来,赵延洵又安排了一些事,总体来说就是个未雨绸缪。
  十几分钟后,赵延洵让这二人退出了大殿,接下来他还会单独召见周承平。
  对每个大臣他都有安排,只不过有些在明有些在暗。
  时间过得飞快,当单独接见了朝臣之后,外面天都快黑了。
  “皇上,是否传膳?”
  “嗯……再把林全和霍安找来!”
  “遵旨!”
  哪怕如今朝廷财政宽了些,赵延洵的晚餐依然简单,并没有因此而铺张浪费。
  几分钟后,赵延洵就吃完了,林全二人已等候在侧,刚才就是他俩在侍奉。
  他俩一个是凶名赫赫的辑事监总管,一个是号称内相的掌印监总管,平日里都是别人掏空心思侍奉,此刻也难得做点儿侍奉人的事。
  即便这一年来养尊处优,但他二人看家本领却没望,前后侍奉可谓周到,让赵延洵吃得很舒心。
  “林全,朕离开这段日子,你要给朕看好朝廷内外!”
  林全连忙跪地,叩头道:“皇上但请放心,奴婢纵是粉身碎骨,也不让居心叵测之人作乱!”
  “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说完这话,赵延洵就让林全起身。
  林全虽然手段狠辣些,恰恰和辑事监总管的位置相匹,对他赵延洵并不担心。
  紧接着,赵延洵目光转向另一边,说道:“霍安……”
  “奴婢在!”
  “你在掌印监历练了一年多,对内外政事处置,想必也有了分寸!”
  霍安没有争斗之心,最关键是脑子也聪明,所以赵延洵让他去了掌印监。
  “回禀皇上,奴婢是有些许进益,只是还需多加学习!”
  霍安如此谦虚,反倒让赵延洵更安心。
  于是他说道:“往后内阁的批文,只要大体没有逾矩之处,你就直接用印!”
  “若有觉得不妥之处,可先向内阁问询,若还是觉得不妥,可向朕传讯!”
  “奴婢领旨!”霍安郑重叩拜。
  这些事情说完,赵延洵便让这二人退下,他打算再看一些奏本。


第912章 北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西北之地,有蛮族逞凶,窥我神州动荡,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西蛮!”
  “朕奉天倡义,代罪吊民……”
  皇极门御阶上,霍安捧着圣旨高声宣读,下方数百官员跪听。
  说是诏书,其实更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份讨伐檄文。
  诏书里面,清晰向世人描绘了,当前大晋面临着何等危局,其目的是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外敌。
  连皇帝都亲征了,哪怕你不打算帮忙,至少也不能添乱,对吧!
  即便有人想乘机告事,只怕旁人也要劝他掂量,最终会引发何等大祸。
  这份诏书没有太长,也没有太多修饰的地方,所以霍安几分钟就念完了。
  这是面向全国的诏书,已经提前印好了几千份,接下来会发往全国各地。
  当霍安退下,赵延洵清了清嗓子,平静说道:“众卿免礼!”
  有了他这句话,广场上众人这才起身。
  “国家危难,社稷倾颓,朕为君父,岂能坐视?故提兵亲往西北,拒西蛮于塞外……”
  “我大晋有亿兆黎庶民心,有数十万带甲锐士,朝廷上下有肱骨官员……”
  “故而此战,我朝必胜!”
  赵延洵一番康慨陈词后,大朝会也就结束了。
  皇帝御驾亲征的事,近期已有风声透露,所以朝臣们并不觉得意外。
  在退朝之后,他们议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当前西北的局势。
  和以往百年乃至千年不同,这帮西蛮子是来鸠占鹊巢的,不是和匈奴那般只知劫掠。
  换句话说,大晋与西蛮之间,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根本连投降的可能都没有。
  “据兵部同僚说,只怕再有两个月,天山郡的怪物就空了……大战已是迫在眉睫!”
  散朝之后,官员们行走在宫墙外,讨论着有关西北的事。
  “西蛮七十万大军,若是奋力一击,我朝……真的能挡住吗?”
  “是啊……加上近期抽调的诸卫所军,西北也不过十七八万能战之兵,敌我兵力相差悬殊啊!”
  听得最后一句,现场众人都沉默了,他们中许多人都觉得悲观。
  “听说前些日子,禁军和西北总督署还闹了不快,这可真是……”
  这一句,让在场众人更感到悲观,心中惶恐也多了几分。
  就在这时有人说道:“诸位……皇上亲自督战,将士军民自当团结一心,西蛮不过土鸡瓦狗!”
  “胡大人说得对,皇上膺天命而生,自起兵以来无往不利,鬼物、奸邪、叛军、逆臣、国贼皆一触而溃!”
  “如今西蛮不自量力,妄图以蛮力触天威,无异于自寻死路,待皇上驾临之日,便是他们灰飞烟灭之时!”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康慨激昂,大显年轻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
  刚才说话这两人,前者是雍王府时的潜邸之臣,后者则是今年科考录取的进士。
  “两位说得好,皇上乃天降圣人,神威难测,区区西蛮,跳梁小丑而已!”
  新冒出的这人,乃是国子监学子出仕,被赵延洵赐予同进士出身,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帝党。
  他这话虽然“跪舔”之意,但其提到的“神威难测”四字,却让在场众人陷入了深思。
  那些平白出现的粮食武器甲胃,那些鬼神莫测的神迹,都无不显示当今皇帝的神圣性。
  再联想到之前,赵延洵骑兵的碾压局面,原本悲观的许多人,此刻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天不绝我大晋江山,天佑我神州亿兆黎庶……”有人情不自禁说道。
  紧接着,此人转身面向宫门,而后跪地参拜起来。
  一时间,众人慢慢找回了信心,而这信心是赵延洵给的。
  就在这时,户部郎中余承尧走出,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帝党,赵延洵极为信任的官员。
  “诸位,皇上方才已有明言,我等在后方更该履职尽责,才能让前方将士安心拼杀……”
  余承尧拱手对众人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如今皇上以诸君为肱骨,诸君断断不能辜负皇恩!”
  听到这话,现场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现在该表态了。
  “我等必将恪尽职守,为皇上尽忠!”
  老实说,对赵延洵这位皇帝,多说官员感受很复杂。
  一方面,在这个危险混乱时代,基于慕强心理,赵延洵这样的强人皇帝,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但另一方面,赵延洵挥起的屠刀,对官员士大夫的“冷漠”态度,又让官员们对其畏惧难当。
  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下,他们始终觉得别扭,但又无法退出游戏寻求解脱。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随着诏书的发布,整个京城都知道了,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为了保护黎民百姓安危,皇帝陛下将率十几万大军,在西北苦寒地与满足厮杀。
  在这样的宣传下,本就威望极高的赵延洵,进一步的收拢了民心。
  想必随着诏书全国铺开,他还会受到全国百姓尊崇,这样也能抑制某些人的野心。
  十一月初五,今天是赵延洵出发北上的日子。
  此刻的他,在吃离开前的最后一顿早饭。
  此去西北,按道理说他不该带妃嫔,可他毕竟是皇帝,总得有人照顾起居。
  在太后的强烈坚持下,赵延洵只得妥协,同意带妃嫔前往西北。
  薛林黄三人要抚育皇子皇女,侯诗筠周兰止已有身孕,她们五个人肯定不能去。
  再排除匈奴出身的缇雅,在太后的妥善安排下,将由张凤秀等四名妃嫔,一道随赵延洵北上。
  这顿早饭,太后及诸妃嫔都在,连赵延洵的三个子女都到了,乃是正儿八经的家宴。
  饭桌上,赵延洵倒是平静澹定,可曹妙音却在反复叮嘱,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
  一顿早饭花不了多长时间,最终赵延洵与家人道别后,在多是不舍的目光之中,赵延洵走出了宫门。
  大军已陆续去了西北,不会有轰轰烈烈的誓师大会,赵延洵只会带五百侍卫北上。
  当一身甲胃的赵延洵走出皇极门,数百文武官员已分列御道两侧,见皇帝出现众人纷纷跪伏。
  “皇上万胜……”
  “皇上万胜……”
  两族生死之争,希望尽在皇帝一人,官员们方才有此高呼。
  走出宫门,打马前行。
  虽街上已有兵马司官兵戒严,但还是有无数百姓趴在街边,拜别他们心中神圣无比的皇帝。
  来到京城正阳门,这里已有大批军士列队,这些都是五城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