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唐当驸马-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眉头一皱。
长孙无忌翻了翻白眼,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说了不等于没说么!
杜淹肃然道:“所以,臣以为应该再从朝廷派一个人,去往河东道一看究竟。”
“那样情况自然明了。”
李二深吸了口气,“人,朕已经派去了。”
闻言,杜淹愣了一下。
长孙无忌也愣住了,已经派人去了?什么时候的事?老夫身为吏部尚书,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但是朕派去的人,现在还没有回信啊。”
李二叹了口气,河东道的事,其实他早早就心存疑虑。
这还得从第一次见张顿开始说起。
当初在张顿家里,张顿提了一嘴河东道大旱的事。
李二当时就留心了,还特意跟程咬金交代,让他派人去河东道。
前些时日,程咬金养好被张顿打的伤势后,就亲自去了。
但是到了今天。
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李二本想着再等等,可看着有百姓已经宁愿血溅御史台,也要将河东道干旱之事,上达天听。
他就知道,已经不能再等了。
必须要再派人去一看究竟!
李二的目光,在杜淹和长孙无忌身上转了许久。
把杜淹和长孙无忌看的浑身发毛。
他们隐隐感觉到,李二好像想要派他们两个人去。
“陛下!”
杜淹忽然肃然拱手道:“臣以为,长孙尚书能担此大任,为陛下去河东道一看究竟!”
“……”
长孙无忌盯视着他,鼻子都快气歪了,你他娘的,抢老夫的词儿?
“陛下,”他也拱手大声道:“臣以为杜大夫更适合!”
“不不不,”杜淹摆手道:“老夫资历尚浅,还是长孙尚书去合适!”
长孙无忌摇头道:“追缴欠款之事,就是你在朝堂上捅出来的,如果没有你,这件事还不知何时能解决,你居功甚伟啊!”
杜淹肃然道:“此言差矣,要说居功甚伟,还得是长孙尚书,本官虽然在朝堂上捅出欠款之事,可解决此事之人却是你!”
李二双手抱肩,面无表情的看着二人道:“要不你俩一块去?”
“……”
杜淹、长孙无忌登时不吭声了。
二人相互使着眼色。
长孙无忌:被争了,再争了陛下真让咱俩去了!
杜淹:你说怎么办?
长孙无忌:一致对外!
杜淹看懂长孙无忌的眼神,点了点头,沉声道:“陛下,臣有一个人选,绝对能担此大任!”
长孙无忌附和道:“臣也有一个人选。”
李二皮笑肉不笑道:“你们心中的人选,是不是一个人?那个人,是不是叫做张顿?”
“陛下圣明!”
杜淹、长孙无忌异口同声道。
砰!!
李二手掌猛地拍在桌面上,怒声道:“张顿一个从三品的京兆少尹,担得起这个差事吗?”
“你们一个是御史大夫,一个是吏部尚书,怎么,没有一点担当?”
“陛下,此言差矣!”杜淹昂首大声道:“河东道之事,局势复杂,臣和长孙尚书若是去了,容易打草惊蛇。”
“故而臣以为张少尹最为适合!”
“一来,张少尹刚正不阿,二来,他也是一个能臣!由他做这件事,好过臣和长孙尚书!”
长孙无忌点头道:“臣附议。”
李二冷哼了一声道:“那你们两个人干什么?在京城等消息吗?想得倒美!”
“这件事,是从你御史台而起,何况连杜卿你自己都怀疑,河东道的监察御史孙学有问题,你不该彻查到底吗?”
“还有你,无忌!”
说着,李二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很想说这里面有老夫什么事?老夫就是一个打酱油的!
路过而已啊。
李二凝视着他道:“你跟张顿的事,朕都知道,之前科举之事,你争抢着要做知贡举,当主考官,朕答应你了,对不对?”
“赎铜之法,是你递的奏折,朕也答应你了,对不对?”
“……”长孙无忌脸色大变,对个屁啊,赎铜之法改而不废的奏折,是你强塞给老夫的!
你搁这颠倒黑白呢?
李二扬起手掌重重拍了拍御案桌面,板着脸道:“更不要说追缴欠款之事,当朕不知道是你在背后怂恿杜卿上奏的吗?”
“怎么,现在朕打算派你去一趟河东道,你就推三阻四?”
“此次去往河东道,朕必须要派一个亲信,来作为朕的耳目,一探究竟!”
“整个朝堂上,朕不相信你,相信谁?”
长孙无忌脸都绿了,打感情牌呢?这话说出来,特么老夫不去也不行了啊。
“陛下,臣一定去!”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李二都认定的事,自己再推脱那还不得把他惹毛了,随即又拧巴着道:“但河东道凶险,是不是多去几个人最合适?”
“不行!”
李二摆手道:“去的人多了,容易打草惊蛇,此次去往河东道的人,除了杜卿和你,还有一个人也会去。”
闻言,杜淹和长孙无忌相互对视了一眼,已经猜出那个人是谁了。
张顿!
简在帝心的张少尹!
李二看着二人,直截了当道:“张顿是个能臣,他入朝为官后做的事情,你们都看着,不用朕多赘述了。”
“你们现在就带着朕的圣旨,去京兆府找他,然后一同前往河东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明白吗?”
第230章 出发前往河东道
“臣等遵旨。”
杜淹、长孙无忌无奈的站起身,拱了拱手说道。
很快,二人领到圣旨,朝着京兆府的方向而去。
“你说这叫什么事!”
离开皇宫,长孙无忌愁眉苦脸道:“刚刚交了追缴欠款的差事,现在又领到一个差事,这个差事比追缴欠款还难办,老夫是流年不利么?”
“杜公,不是老夫说你。”
长孙无忌盯视着杜淹道:“这件事,你不该掺和啊!”
杜淹嘴角抽搐着,道:“谁知道这件事会这么棘手!”
处理这件事前,他也没想过会这么麻烦。
毕竟河东道那边,有监察御史在!
究竟结果如何,让监察御史上一份奏折就知道了。
可偏偏,问题就出在了监察御史上!
长孙无忌拧着眉头道:“老夫记得,河东道那边,有你御史台的人,怎么到最后闹成了你不相信自己人的地步?”
“这是何原因?”
杜淹叹了口气,说道:“老夫怀疑,在河东道的监察御史孙学,恐怕已是身不由己了。”
看着长孙无忌更困惑的神色,杜淹继续说道:
“老夫掌管御史台,已经有些年了,期间也立下过不少规矩。”
“就比如上奏折的规矩。”
“外地监察御史如果自己上奏折,那跟老夫没关系。”
“但若是老夫发去信函,让他上奏,他就必须在奏折上,勾出一个特殊的标记。”
杜淹神色凝重道:“但偏偏这一次,孙学上的奏折里,没有老夫规定的标记。”
“所以,他写在奏折里的内容,老夫不能信啊。”
“这也是陛下也生疑的原因。”
“故而此次派人去河东道,是不得不为之的事。”
长孙无忌皱紧眉头道:“若是如此,那河东道真就是个凶险之地。”
“你我这一次去,岂不是危险重重?”
杜淹嗯了一声,瞅着他道:“这是自然,老夫都已经在想,要带多少人去合适。”
长孙无忌摇头道:“陛下不是说了吗,不能带的人太多,容易打草惊蛇。”
“这样吧,”他想了想,道:“我们先到了京兆府再说,听听张顿怎么说,此次前往河东道,他也在其中。”
杜淹微微颔首,“成。”
换做以前,他不觉得问张顿有什么用。
但是今时非同往日。
万年县命案,追缴百官欠款,张顿的表现用“出众”二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这是个能臣!
他的意见,杜淹觉得很重要。
很快,二人来到京兆府,还没有进去,就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一袭紫色官袍,双手背在身后站在京兆府门口。
“张顿?”
长孙无忌讶然看着他,“你不进去做事,搁这摸鱼呢?”
这个时代,已经有摸鱼这个说法了?张顿干笑了一声,没有应他的话,而是拱了拱手道:
“下官见过长孙尚书,见过杜大夫。”
杜淹嗯了一声,拱手回礼。
长孙无忌也拱了拱手,回礼完以后好奇道:“你还没回老夫的话,你站在这作甚?”
张顿肃然道:“陛下今日派人将一封信函,以及一份奏折送到京兆府。”
“下官看了以后,发现河东道那边,极有可能是出了大事。”
“下官就猜测,陛下可能会派下官去河东道,故而在这里等着宫里来人。”
说完,张顿目光古怪的看着长孙无忌和杜淹,道:“长孙尚书,杜大夫,你们这个时候来京兆府,该不会陛下也派你们一块去河东道吧?”
“你猜得真准啊。”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河东道那边情况比较复杂,陛下命老夫还有杜大夫,再加上你,我们三个人走一趟河东道,看看那边是什么情况。”
“那太好了。”张顿笑道:“这样还有个照应。”
杜淹忽然道:“张少尹,你觉得此次前往河东道,我们带多少人合适?”
张顿沉吟两秒,道:“下官觉得,能少带一个人,就少带一个,带的人多了,容易打草惊蛇。”
杜淹拧着眉头道:“从长安城到河东道,少说也有上千里的路,带的人少了,就怕没到地方,咱们先死在半路上。”
“不至于,不至于。”张顿笑着道:“有我在,你们尽管放心。”
杜淹神色一怔,忽然想到他还是万年令时,一个人对付侯君集带的五十多个部曲,而不落下风。
确实,有他在是挺安全。
杜淹放心了,看向长孙无忌,问道:“长孙尚书,你意下如何?”
“老夫没什么意见。”长孙无忌面带笑容道。
杜淹肃然道:“那就这样决定了,张顿,接旨吧。”
说着,他从袖子中取出一份圣旨,看着上面的内容,朗声道:
“圣谕:河东道之事,朕已听闻,深感忧虑!”
“假若河东道连日大雨也就罢了,若是河东道当真干旱数月,那将民变在即,不可不防!”
“故而朕要派心腹之臣,前往河东道一看究竟!此次前往河东道之人选,为御史大夫杜淹,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京兆少尹张顿。”
“三位爱卿,此次皆是钦差大臣,没有副官,朕会予以你们三份圣旨,持此圣旨,可先斩后奏!”
“钦此!”
说完,杜淹肃然将圣旨合拢起来,交给张顿。
“臣,领旨!”
张顿神色凝重的将圣旨接过,放入袖子里。
杜淹看了看张顿和长孙无忌,沉声说道:“陛下也说了,这件事宜快不宜慢,你们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