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名义上,现在的英国也在对中日这两个交战国正实施交战禁运。范哈儿和缅甸的关系。远比日美关系要密切的多,仅仅通过他们周转一下石油和铁矿石,当然不是问题。
作为两手准备的典型,范哈儿同时指示已经开始规模性开采铁矿石的攀枝花铁矿,加紧铁矿的开采和储备,一等新钢铁厂的建设完成,就立玄进行投产。
外国的购买虽然方便,但最根本的,肯定还是得依靠自身。作用攀枝花铁矿和六盘水煤矿的范哈儿,没有理由必须大规模采购外国铁矿石,才能满足自身所需。之前主要是攀枝花钢铁厂还没投产,必须主要依靠恭江铁厂,才会让钢铁供应,出现预算紧张的情况。
在解决了钢铁和石油的问题。范哈儿才心中充满期待的来到重庆。
这儿有一个他关注已久的武器研究。
战争打得是钢钦和石油,而对这句话最典型体现的,无疑就是飞机和坦克了。
范哈儿的飞机工业,经过几年的自己研加国外并购展,现在已经显得比较完善。从网开始的每天一架战斗机下线,到现在已经能做到年产过五百架的规模。对于正在快展的中国空军力量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但另外一个现代战争的必要角色坦克”军却一直因为经验不足,研究力度不够,没有进行过几次公开生产列装。
不过川军上下所有人都肯定,自己的军队,迟早会装备先进的坦来
这不仅是因为范哈儿对他们公开承诺过,实际上,四”某处大型拖拉机厂,早就生产过了好几种坦克。只是因为型号不是很合适,被范哈儿最终否决了。仅仅生产了大量通用地盘,却一直没有选定上层建筑。
直到苏联人出现在范哈儿的视线中,一种新型坦克出现,才让他最终拍板,大规模的生产列装这种坦克。
范哈儿实际上并不是很喜欢苏联人的坦克和他们此时的装甲作战风格。但是他们的生产坦克的风格却是很适合范哈儿准
因为他需要可以快大量生产的坦克,至于性能上,后来的苏日蒙古边境作战就已经证明,即便苏联的坦克性能对比德国坦克再差 但是对比日本坦克,却还肯定占足了便宜。足够满足范哈儿的要求了。
苏联大概是在刃年代初想起要搞坦克的,以苏联红军饰造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的一帮有远见的军事家在参考了一战末期的坦克战后认为坦克这样武器将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于是就开始组建坦克部队。最早是在 吧年苏联就组成了两个实验性的坦克团,其后持续加大装甲部队的建设。在旧弥年的情况是。较重型的坦克编成坦克旅,每个旅有三到四个,坦克营,每个营有三十辆坦克,但没有步兵支援部队。中型和轻型坦克组成机械化旅或摩托机械化旅,每个旅有二到三个坦克营以及一到二个卡车运载步兵营,然后两到三个旅一般是一个重坦克旅和一到两个轻坦克旅组成一个机械化军。
在当时苏联军事家们的想法基本上就是抄袭的富勒《装甲战》一书中表达的坦克战战术,也就是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纵深战役理论》中所表达的一样。苏联军事家们基本上继承了富勒对于坦克未来地位的正确认识,但也同时继承了富勒的所有错误他们将坦克当成了骑兵一样的部队,认为坦克可以脱离步兵和火炮成为一种单独的战场决定性力量。并且在任何地形上坦克都应该是好用的。而实际上在一战后期的战争中已经可以看出脱离了步兵和炮火支援的坦克是非常容易被步兵们干掉的。坦克在复杂地形上的使用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靠。可惜当时的苏联军事家们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苏联就是准备士兵装甲化,把坦克当成一个移动的装甲士兵组。苏联不能生产结实坦克吗,没有俘获德国坦克吗?都不是,是军事思想造成的。苏联坦克的目的就是让战场到处都能看到苏联坦克,到处都有装甲力量,让每个在苏联土地的敌人都感觉到恐惧,怎么到处都是坦克?需耍支援。我们遇到了坦克了!苏联人没有把坦克当成一件武器,没有把坦克当成一个只走进攻的装甲火炮,而是把坦克当做一个士兵组。
范哈儿最喜欢的战斗组合,就是美国人的飞机加军舰,德国人的步枪和大炮,苏联人的坦克加咯秋莎。如果这些齐备了,那他感觉至少应用上,肯定要舒适不少。
前两者,范哈儿早就做到了,后者的咯秋莎,范哈儿不仅展出了类似的设备,还有了更佳的改进。
现在缺的,就是苏式的坦克了。
苏联人的坦克战,很有自己的战术风格,这种战术不是德国式的。也不是美国式的。他比德国人更强调坦克的核心骨干作用。而与德国人不同的是,苏联人永远坚信对付敌人的坦克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坦克。因此和英美德国家致力于展反坦克武器不同,苏联人几乎没成规模地列装什么连以下的反坦克武器。什么铁拳、巴祖卡、毖炮之类的在苏联军队几乎看不到,炮兵作用是为了给坦克开路,步兵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坦克,而敌人的坦克交给自己人的坦克来解决。防御的时候苏联人是大炮、坦克加**沙。反攻的时候苏联人也还是大炮、坦克加**沙,可以说,他们就是靠着坦克和咯秋莎,赢得了二战中的胜利。
现在范哈儿有机会,把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都集中在了手中,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范哈儿在看了那一个个像下蛋一样快浇铸的炮塔,以及旁边早就配套准备好的大量拖拉机底盘后,终于满意的笑了。
“就是它们了,我希望在徐州会战开始的时候,你们至少能提供三百辆这种坦克给我的前线部队使用。”
这种坦克,没什么大的特点,就是安产结构简单。
范哈儿询问过设计师后,对方甚至拍着胸部保证,如果继续坦克的话,可以把这几年生产的重型拖拉机的上层拆了,花个几小时时间。就能把坦克的上层炮塔和火炮安装好,直接开着上战场了。
实际上在年初确定型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验性的组装了好几辆。至于各种大型的配件,更是早开始标准化生产。实际上现在浇铸的炮塔,就不下几百个了,几个月内生产三百辆是有困难,标准生产最多弄个一百多辆,但如果将原来的拖拉机地盘进行改装的话,那生产三百辆,就肯定还是没问题的。
在视察了坦克工厂后,范哈儿最大的体会,还是自己早早确定了重工业展的目标,确实是对的。
要不然自己就算现在手上有了这样的坦克设计,估计也生产不出来。
众所周知,钢铁工业是重工业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准之一。其实在全面抗战爆前,针对国家钢铁基础薄弱的情况,为了应付日益迫业…诚争形势。国民政府也曾由资源委员会拟计了个重,愧叫一展计共,并于 哟年7月开始实施。
该计划 中重工业地点尚置于平汉路以西的中部地区,其中包括:在湖南湘潭和安徽马鞍山分别建立一个钢厂,计划每年出刃万吨优质钢材。以供给中国一半的需要。同时还计划开湖南湘乡及茶陵之铁;争取达到年产匆万吨铁的规模。该计划;预计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技术。并于;哟年聘请了德、英专家协助建设。但是七七事变爆后,由于战事进展迅,湖南、安徽很快面临日军威胁,虽然湘潭炼钢厂的德方设计已经告一段落,平土建造厂房、码头等工作已经就绪,因为地点关系,不得不停顿、拆迁。国民政府准备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重工业展计划”另作调整,重点更向范哈儿的西南地区迁移。
趁着东部工业内迁的机会,西南的区的工业展,虽然不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但规模上的变化,却还是很明显的。
战前除西南三省一区外,中国其他的工业分布大都位于东南沿海一带,但是七七事变的爆,打破了原有的工业布局。吧年,国民政府拟订的《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中。确定四川、云南、贵州、湘西为新的业基地,同时制订了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战时工业展方针。随着大批沿海工厂的内迁和新工厂的兴建,与军需工业最为直接的钢铁工业,正在以更大的规模在西南地区迅展。其中正在开的攀枝花铁矿,正是借助了东部工业内迁的机会,大量专家和熟练工人的增加,才使它能这么迅的大规模进行钢铁生产,远范哈儿早前预期。要不然,就仅仅是钢铁工人一项,攀枝花铁矿就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凑足足够的人手。
如今全国钢铁厂众多,但规模较大的钢铁厂都集中在四川一带。当时规模较大的钢铁厂有秦江铁厂、攀枝花铁厂在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大渡口钢铁厂及大建分厂、资渝钢铁厂、威远铁厂、电化冶炼厂、资蜀钢铁厂、云南钢铁厂、兵工署第出厂、兵工署第飞厂、中国兴业公司、渝鑫钢铁厂、中国制钢公司、中国电力钢铁厂,这旧家厂除云南钢铁厂、中国电力制钢厂位于云南外。其他各厂都在四”其中有家在重庆。重庆成为战时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在冶铁厂中。四川的数量最多,约占后方全部铁厂的半数以上,其次是江西、云南。然后是甘肃、湖南。
如果说,国际上是由钢铁产量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话,那么现在四川占据的钢铁产量,已经完全能够让他成为全国最具实力的省份了。
生产的钢铁规模,也已经是战前的 倍有余,虽然大片国土沦丧,但是中国的钢铁产业,却并没有弱化。产量反而因为政府的鼓动而节节攀升。除了四川这样正在展基建的地区,其他部分地区甚至因为消耗有限,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另外现在主要由四川和甘肃等地进行的石油生产,产量也是大幅的增加。
但是这方面的需求,却是绝对的供小于求,中国的贫油国帽子,就是在后世都没有摘掉,现在仅仅依靠甘肃和四川的几个小油田,能面前满足四川一省的石油需求就差不多了。何况还有其他省份的要求。
对于这一点,范哈儿只能通过进口来补充,而补充的重点,自然是苏门答鼎
苏门答腊的石油资源,并不缺乏。满足现在中国的需求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地区,却是会在太平洋战役开始后不久,就被日军第一时间占领。到时候很可能,范哈儿的石油来路就会被日军断了。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即便老范心中不愿意去求靠英美荷兰等国,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自己单方面出资,帮助当地练了不少的民兵,甚至还在贿赔了油田产区附近部分官员后,想方设法,侦察了那儿大量的地图,并且派了一些老兵,提前去熟悉地理和风土,以便将来开战后。能够有可能对苏门答腊进行干涉。
不过范哈儿同样明白,日本对苏门答腊的油田,绝对是志在必得的。所以守住的可能性实在不大。他现在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大量的进口,进行提前的储备。
虽然储备上足够用几年的石油。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完成,但范哈儿还是决定尽量的坐一下,再不济,自己将甘肃玉门和四川当地的油田,都尽量一次性开出来。先满足战时需求再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