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草根霸图-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到这份上,刘咏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咏最后通碟式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咏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微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族,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一定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且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咏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第463章 万念俱灰

  刘咏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直接收入麾下。
  以董和这般见识,哪能不知刘咏的心思,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推拒道:“和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将军面前献丑,我还是告辞吧。”
  董和转身即走,刘咏忙又道:“先生真是自谦。听闻先生是南郡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荆州同乡,就算不讨教学问,他乡遇故知,叙叙旧总可以吧。”
  总之刘咏是找各种借口,非得将董和留下来不可。
  只是,刘咏盛情如此,董和却心坚如铁:“刘将军对我的一番厚爱,我记在心里。只是我身为使者,若是就此弃刘公而去,岂非被天下从耻笑,还望刘将军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董和这意思,当是暗示他已有归顺之心,只是身负使命,不愿以这样的方式背叛刘璋。
  就在此时,一军士前来禀报:“主公,赵云将军率四万人马前来,现已驻军城东十里,赵将军正在营外求见。”
  “子龙?快请!”刘咏大喜,这必然是压倒骆驼的随后一根稻草。刘璋不降也得降了。
  旁边的董和闻言脸色一变,轻轻感叹一声,就当没有听到。
  刘咏将一切看在眼里,看向董和,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拉拢的太厉害,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不如顺其自然,于是遗憾一笑:“幼宰先生高风亮节,实在叫刘某敬佩。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幸好来日方长,今后有的是机会向先生请教。”
  听得此言,董和长松一口气,本是沉峻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句“但愿如此”之后,便是转身信步而去,门口正有一位银甲将军,雄姿英发,巍然而立。董和知是赵云,微微点头离去。
  董和离去后,法正马上从大帐外进来,刚才的一切,他已经在外面听的清清楚楚,看到董和离去时一脸轻松的样子,显然刘咏目的已然达成,这个董和也即将成为主公麾下的又一位能臣。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又添一位大才!”
  看着法正这福吊儿郎当的恭喜样子,刘咏实在想将他塞给寇封狠揍一顿去,不过今天高兴,也就当做没看见。
  “孝直,以你对刘璋的了解,他最终会如何选择?”
  刘咏看着法正问道,虽然历史上,刘璋最终选择出城投降,但这一次,他也不敢保证刘璋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法正皱眉思索一番道:“刘璋此人向来是个软骨头,如今大兵压境,由不得他不降。不过刘璋终究是一方诸侯,轻易归降颜面无光,难保他不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所以请主公传令下去,各营务必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刘咏点头,随即传令黄忠、魏延、张飞、诸葛亮以及刚刚到来的赵云等所有领军大将不提。
  刘咏走出帐外,举目遥望着乌云压城的成都,剑眉如锋,口中喃喃道:“刘璋啊刘璋,希望你能认清现实,千万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逼我无情……”
  成都南门。
  城头上,刘璋抬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空,巨大的云团如将崩的山岳一般,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压顶而下。他长叹了一声,心情就如这天空一样压抑难受。
  从午时到现在,刘璋已经在这城头吹了整整大半天的风,不知多少次远望城外敌营,试图寻找到董和归来的影子。
  一次次的,却只有失望。他早已绝望,也看出董和必然会如同李严等人一般叛离自己,但,他还是想看看结果,期待一个或许不可能存在的希冀。
  从董和离开到现在,其实只过了一天而已,但对刘璋而言,却似度曰如年般深受折磨。
  焦虑的又何止他一人。
  益州的一干士僚,都在焦急的等着董和带消息回来。是战是和,都在董和的这一次出使当中。
  “父亲,董幼宰现在还不回来,莫非他和那许靖一样,借机背叛了父亲不成?”次子刘阐铁青着脸嚷嚷道,语气之中充满了愤怒。
  “休得胡言!”
  刘阐的话被刘璋打断,声音不大,但却语气不容置疑:“没有结果之前,莫要妄下结论!”
  忽然城头上有眼尖者大叫:“是董县令,董县令回来啦。”
  刘璋急忙手搭凉蓬远望,只见数骑正从敌人方向而来,果真就是董和。
  当董和匹马入城时,刘璋带着众人迎了上去,欲待询问出使的结果如何,董和却只淡淡道:“此地不宜说话,主公,还是回州府中再说吧。”
  一句话,便让周围不少官吏心里立刻冷了半截。董和若是带了好消息回来,自然会选择当众说出,借此来鼓舞低落的人心。现在他有意回避人耳目,那么多半带回来的就是坏消息了。
  “好好好,我们回去慢慢讲。”刘璋却似乎毫无一点察觉,与董和一同回府。
  进入大殿,文武齐集,刘璋虽然心知答案但还是迫不及待的问道:“幼宰,那刘咏到底如何回复的,他可愿撤兵?”
  董和看着刘璋那双饱含希望又有些胆怯的眼睛,心中实是不忍告知他残酷的真相,但迟疑了片刻,还是只有如实道出:“刘将军说,此番他不取益州,誓不罢休。”
  一语,如千斤之棒,重重的敲击在刘璋的脑门上。这位狼狈的益州之主,只觉天晕地眩,身子晃了一晃便要倒下,这便是随后的宣判!
  “主公。”
  “父亲。”
  刘循、刘阐和左右从人吓了一跳,赶忙拥上前来将刘璋扶住。
  刘璋在众人的挽扶下,摇摇晃晃的坐下,一瞬间的眩晕之后,渐渐又恢复了神智,他摆了摆手,无力的将一双双搀扶的手推开。
  见得刘璋精神稍稍好转,董和便将前后一切讲了出来,但略去了刘咏对他的挽留之事。
  谯周上前道:“主公,正如周先前所料,那刘车骑断不会撤兵。所幸那刘车骑还算顾忌同族之情,许以主公六县之地作为食邑。此时开城投降,主公还可世代享受荣华富贵,这也不失为不幸中的万幸,主公,不可再犹豫不决了。”


第464章 胜者为王

  “投降,投降,你再敢说投降,我一剑杀了你!”谯周的劝降言论惹恼了刘阐,陡然间便要拔剑行凶。刘循也是一副悲愤之色,但却没有说话。
  “休得放肆!”刘璋厉喝一声,阻止了冲动的儿子,摇着头叹息道:“我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是我的愚鲁引狼入室,使百姓将士血肉捐于草野,这些皆是我之罪也。”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刘璋暗弱庸碌,平素私下也多有抱怨,但当刘璋此时亲口自责时,众人对璋的那份不屑与抱怨,似乎也随着刘璋那发自肺腑的自责之词一并散了。
  刘璋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看着这金碧辉煌的大殿,刘璋目中含泪,感慨良久。一声长叹后,刘璋苦笑道:“一州士民受此荼毒,我刘璋焉能再心安理得的居此华府,不如开城投降以安百姓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长出了口气,压在胸口多曰的那块大石头,终于因刘璋这一句话而落地。或许,这般结局,在所有眼中已是注定,只有刘璋此刻才最终看破。
  “父亲,益州的基业是祖父一手打下来的,岂能这般拱手让人,不能降,不能降啊……”
  刘阐闻言大骇,大嚎大叫,苦苦的哀求着刘璋收回成命。刘璋却无动于衷,他是真心的累了,不愿再经受这身心的煎熬。
  自打接手益州牧之位起,他就一直夹缝中苦苦的忍受着。外有张鲁虎视眈眈,内有益州豪强蛮横无制,蛮夷不断反复作乱,现在又被刘咏逼迫至此,作为一个才能平庸之主,刘璋是再也撑不下去了。
  “我意已决,尔等无需再劝!”
  刘璋的口气相当的决然,他原以为还有臣僚们会哭死哭活的求他收回成命,但让刘璋失望至极的时,除了次子刘阐之外,无一人再劝,就连长子刘循也不为所动,或许他早已猜到这结局了吧。
  万念俱灰之下,刘璋不在犹豫,默默道:“幼宰,麻烦你再出城一趟,向那刘车骑转达我的归降之意,子初,拟定降书!”
  ~~~~~~~~~~~~~~~~~~~~~~~~~~~~~~~~~~~~~~~~~~~
  刘璋投降了!
  尽管这个结果早就在刘咏的意料之中,但当他听到去而复返的董和,亲口将这个消息告知他时,心中那种难以名状的兴奋,还是油然而生,不由得浮想万千。
  就在数年之前,自己还是一个后世的无知青年,如蝼蚁般不值一提的一个弱者,整日企望着能多挣些钱,好让自己和奶奶过的好一些。没想到转眼数年,他便要成为雄踞两州的一方雄主,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大势力。
  一个一言而震动整个华夏的大人物,想必,如今的后世历史上,必定有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整个益州西南和东南尚有数郡依旧在蛮夷手中不听政令,但即使是现在从刘璋手中接管现有的益州各郡,也足以让他的实力再次飞跃,完全可以同曹操叫板的天下第二大诸侯势力。
  一切的一切,恍然如梦一般,真实而触手可及,却又那么的不可思议。
  兴奋过后,刘咏很快恢复了冷静,他当即对天发誓,一定会履行关于安置刘璋的承诺,并让董和即刻回城,督促刘璋明早就出城,携以州牧印信出城归降。
  刘璋准备归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营,三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
  荆州籍的将士们兴奋,是因为他们离乡千里,浴血而战,终于杀出了一个好结果。
  益州籍的将士们兴奋,是因为他们曾经的主人终于大发善心,他们不用担心与自己的同乡兵戎相见。
  彻夜未眠,经过一夜的兴奋,次日天刚亮,刘咏便在陈到和凌统的护卫下,率数千精锐的步骑,离营数里,早早的等候在成都南门外的大道上。
  不久,斥候回报,刘璋带着一干家眷,以及上百名益州文武官吏已经出城,正向这里徐徐而来。
  暗藏这各处的各个势力的探子,纷纷用各自的手段将这里的情况用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自己的主人,这里的一切迹象表明,这不是一场作秀,而是真正的投降。
  一炷香功夫之后,多达两百多人的投降队伍进入了视野,刘咏坐在自己的坐骑赤风上,手握湛泸剑,举目远望,只见队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