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一座玉门关-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郭明不知道的是,大汉第一运输商行按照明月的想法,如果数量足够多的话,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面集结起来一支战斗部队。
  像是这种运送物资的商行,进行军事训练在这个古代不算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吧?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经常走过一些荒郊野岭,万一遇上山贼强盗之类的怎么办?
  而且这样的运输商行的成员,携带武器钢刀也是正常的,像是大唐都不禁止民间钢刀,但是禁止铠甲,弓弩这些,这些才算是军用物资,而钢刀不算,大唐的民间也可以拥有刀枪的,但是绝对不能拥有铠甲。
  运输商行的人也没有穿铠甲,但是经过特殊鞣制的皮革甲还是有的,因为皮甲着东西,你也不能说是铠甲,它也可以说是衣服。
  如果所有运输商行的成员都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的话,他们在一些特殊时期估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一点在大汉内部已经开始执行起来了,能够走行商运送物资的人,除了领队之外,其他的年纪不可能太大,都是青壮。
  真要是必要的时候,甚至在一些兵卒比较少的城市,直接造反都行。
  郭明给找的商行速度也很快,也就是四天之后,一队商行就从大汉的长安出发了,这一队商行运送的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大量的非常精致的丝绸,这一批丝绸的价格绝对昂贵。
  而它也是运送到玉门关去贩卖的,现在玉门关随着来自各个地方的商人进驻,这里对于这些高端产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所以这样的高端丝绸自然也是开始向西域运送。
  同样,李承乾,李恪,李泰,秦英,尉迟宝琦,程怀亮,魏叔玉六个人也跟在了这支队伍里面,他们的年级并不大,在这样的商队里面多少有一些突兀,不过跟着他们的还有二十名兵卒,十名青壮男仆。
  这三十人没有穿着任何军队的铠甲,虽然他们携带了刀枪,但是跟商行的人也差不多,这些人都是御林军里面抽调出来的精锐,虽然李世民说了不派兵保护。
  但是在他看来,二十名卫兵根本不算是卫兵,充其量只能算是去给当仆人之类的,这一次他们可是连一个女仆之类的没有跟,也就是这些人服务于他们了。
  不过李承乾他们不知道的是,等他们出发的时候,远在玉门关的霍刚已经收到了郭明通过紧急渠道送过来的消息。
  打开郭明送回来的信封之后,霍刚看完里面的内容就有些哭笑不得以及无语,他根本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会直接将李承乾和李恪以及李泰送到大汉来……这,跟历史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不说别的,至少现在的李承乾根本没有瘸,历史上记载李承乾瘸是因为几场大病,并不像是一些野史流传的那样是骑在马上摔下去之后摔断的。
  而他来了自己这里之后,估计很大的可能性是不会断腿了,而且还有李恪和李泰,这两个人日后也都是跟李承乾争夺皇位的,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怎么样。
  说实话,陡然一下子面对李世民的三个儿子,霍刚一时间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给他们送回去?这个霍刚想了想,肯定是不行的,李世民送他们来是学习东西的,如果自己送回去,固然李世民不会说什么,但是必然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哪怕是未来也是会影响的,而且李世民现在虽然他可能不懂,但是霍刚拿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深入大唐建立的大汉中央钱庄,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只要钱庄建立进去了,将来就有可能扩大位于大唐的业务不是吗?而且没准到时候大汉的货币也会在大唐逐步流通=也说不准。
  别的地方不知道,但是跟大汉接壤的地方,这绝对是不可能缺少的,只要开一个小口子,这个规模就会不断的扩大,当然李世民发现了之后,肯定是会从不同的方面禁止这件事的。
  但是只要开了个口子,霍刚就有可以操作的空间了。
  另外其二,大唐有很多大汉现在缺少的来料加工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对于霍刚来说也很重要,比如说天然的硝石矿等等,大汉没有那么多人开采,但是大唐肯定是有的。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润,这些原料都可以买回来,然后高价产品直接卖过去,这么多的贸易顺差,真正的利润都是大汉在赚取,除此之外,卖给大唐的战马,铠甲对大汉的威胁不算是太大。
  至少未来几年,大汉和大唐不可能打仗,而未来几年,枪械霍刚不敢说,但是大炮绝对已经弄出来了,等大炮研究出来,其实骑兵的威胁就已经很小了。
  骑兵在古代算是战略兵种,但是并不是无敌的,有太多的办法可以限制骑兵了,更何况战马还是霍刚卖过去的?
  可以说,卖给大唐战马和铠甲,其实算是间接的让大唐帮大汉在赚钱,因为未来几十年里面,霍刚有信心,大唐在绝对技术方面是根本不可能跟上大汉的,只要掌握技术优势,那金钱就是源源不断的汇入大汉。
  更何况,李世民也答应了可以让他们在大唐宣传,让他们招收大唐的人口。


第414章 测试
  看完了这些东西,霍刚想了想,就干脆不在放到心上了,他愿意来就让他们来吧,不管怎么说,李承乾算是接下来大唐的继承者,如果跟霍刚这里学习的话,其实也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他们三个人的思想,霍刚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要求他们跟霍刚有相通的目标,只要让他们能够开拓眼界,那么霍刚相信,大唐周围的这些小国家,能够存在下来的概率都不会太大了。
  在后世,如果胡乱树敌也许是会被群起而攻之,但是在这个时代,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这个,古代打仗根本跟后世是不一样的,周围那些小国根本没有打仗的资本,只有极少数的国家能够聚集起军队。
  如果再交给李承乾他们攻心为上的办法,其实对方的军队抵抗的实力根本没有多强,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都不怎么样,更不要说周围这些小国,只要针对性的,针对这些小国的普通百姓,告诉他们,大唐的军队是来解放他们的……呃……
  告诉这些百姓,他们的贵族是如何剥削他们的,再将大唐的政策讲解一下,不用太好,只要比他们好,这些普通百姓反水的可能性极大,到时候那些普通人组成的军队没有多强的抵抗信心。
  同样,像是东突厥已经几乎被消灭,而剩下的室韦等大型游牧部落的牧民生活更惨,对部落什么的更加没有什么归属感。
  这些都是好事,相对于这些事情,霍刚倒是接下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杨武已经从工业城传来了消息,位于工业城最重要的,大汉第三重型机械制造商行已经研发出来了蒸汽火车,甚至已经对轨道进行了相当长度的铺设,马上就要进行测试了。
  对于这个消息,霍刚也是精神一震,这件事他是必须要过去的,火车这东西可以说对世界的影响力太大了,火车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国家对于国土面积的掌控,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调用,掌控的面积急剧增加,并且对整个国家的资源调控也是急剧增加。
  虽然只是最初级的蒸汽火车,而且霍刚从头至尾只是给出了最基础的创意性的提醒,除此之外霍刚根本没有给任何意见,不是霍刚不想给,而是……说实话,他对蒸汽火车都没有什么了解。
  他现在对于蒸汽机方面的了解,绝对不如卢峰孙二这些工匠,他们已经算是彻底钻研进去了不说,从蒸汽机诞生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以来,光是杨武这边之前给霍刚汇报的数据,他们至少改进了一百多个型号!
  这里就不得再说一遍霍刚将液压的概念搞出来之后到底多正确了,否则,单纯的用铆钉和工人打造那些蒸汽机的部件的话,绝对没有现在利用液压和模锻制造的方法来的更快,更高效。
  液压的出现让第一批锻造出来的蒸汽机部件比正常历史上研发出来的蒸汽机就更加的高效,至少在密封等方面要强得多,而增强的蒸汽机又反过来加强了液压方面的强化,让模锻和水压自由锻等更加的高效。
  另外就是平炉炼钢法炼制出来的精钢也是给蒸汽机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筹码。
  要知道,历史上,平炉炼钢法出现的时间要比第一列火车要晚三十多年,而像是钢铁密封环等特殊部件的提前出现,也更是给蒸汽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结果。
  这些成果,单独的微小的,霍刚知道的一些成果他能够提出意见,但是像是蒸汽机这些大型机械,霍刚真的是完全不知道它的具体如何改进之类的,只能是告诉他们原理,让他们不断的研发进行改进。
  有了大量的钢铁,尤其是大汉在不缺少钢铁,并且人工成本极其低廉的情况下,让孙二他们可以无限制的测试,这才是让技术快速爆发的最关键的原因。
  而这一台蒸汽火车也是他们制作出来的,不是第一个了,而是第五个版本了,之前的四个他们都没有说进行测试,而是在地面静态的用作不断的做工测试蒸汽机的效率。
  现在主动提出要进行路面测试,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成品显然是有了一些信心。
  霍刚其实对于这些火车也很感兴趣,上辈子他没什么机会亲眼看到蒸汽火车,等霍刚那个时代,别说蒸汽火车,内燃机火车都已经快要被淘汰了,都是电气化火车了,只有在一些偏僻的,以及货运的火车上面依然还在使用内燃机火车,其他大部分都是电气化火车了。
  在得到杨武通知之后,霍刚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赶往了工业城,火车轨道的路基建设,霍刚已经算是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答案,而至于后期到底是怎么样的建设,那就需要连续不断的测试了。
  不过唯一跟正常火车不同的发展历程是,霍刚的铁轨枕木选择了钢筋混凝土枕木,而不是木头。
  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钢筋混凝土大汉很缺,但是同样,木材大汉更缺!虽然说拿下了西海之后,焉耆国的周围有大量的木材,但是这些木材并不适合充当枕木。
  而适合充当枕木的木头霍刚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运送过来,以这个时代的运送成本,太高了,还不如直接钢筋混凝土来的直接一些。
  第二就是木头枕木的木头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但是如何处理,霍刚不知道,而且木材需要大批量的提前准备,反而制造起来不如钢筋混凝土来的便捷。
  第三,木头枕木更加容易损坏,还需要连续不断的检查铁轨,并且不断的维护,等将来大汉的国土范围内有了大量的木材之后,有一些地方倒是可以采用木材,但是目前来说,木材真不如钢筋混凝土。
  综合这些,暂时来说,这铁轨的路基以及铁轨的制作方式,颇有一些后世的味道了,不过唯一不同的就是,铁轨的宽度了,后世的铁轨宽度是英国人制定的,毕竟最早的铁轨宽度就来源于英国。
  关于火车轨道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据说它决定于古罗马时代拉着马车两匹战马屁股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的原理,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具体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其实霍刚并不清楚,但是后世历史上对于轨道的宽窄经过了无数的论证,不管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还是1067毫米的窄轨,又或者是15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