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东那边,年前云天和青岛商会的隋先生等人救助过不少,而且这次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粮食也留下了一些在山东,应该可以再救济不少灾民的。”赵振中解释道,“至于我们想到绥远去救灾,一是按灾民所占当地人口比例算的话,绥远是受灾最严重的,这在美国记者的报道上可以看到;二是到绥远火车便利,加上从绥远又可以利用黄河水道,向陕北、晋西北一带运送粮食救助灾民,也算是一举数得;三是绥远的秩序要比陕西好一些,至少没出现象冯玉祥所部在潼关截留救灾物资那样的事情。”

    听了赵振中的解释,崔廷献微笑着点点头,赞许道:“考虑的倒是不错。”随即又问道:“不过,你这3000吨粮食虽然不少,可想救助绥远、陕北、晋西北三地的灾民怕是远远不够吧?”

    “我们后面还有粮食会陆续运到的。”

    “那为何不一次运来?能早一天把粮食运到灾区,可就能多救一些灾民的性命啊。”崔廷献言语中有几分急切地说道。

    “我们当然想一次都运过来。”赵振中苦笑道,“可我们对天津这边的情况不熟悉,昨天准备开船的时候才知道天津这边的码头停靠不了万吨货轮,只好临时去租用了一艘载重3000多吨的货轮,先运送了这些粮食过来。”

    “万吨货轮?你们有万吨粮食?”崔廷献动容了。

    要知道一万吨粮食可不是小数,换算起来那可是两千万斤,要是按照维持灾民活命的标准来计算的话,那可供百万人一月所需。

    “是有万吨粮食。”赵振中点头道,“其实还不止这些,我在美国听到国内受灾的消息后,与美国东部的华人团体联手购买了大批粮食,这次回国只带回不到一小部分。其他的后面还陆续会运到。只是天津这边的码头无法停靠万吨货轮,只能通过青岛港中转了。这可是费时费力啊。”

    “崔市长,要是我们在天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吨位码头,您能不能批准?”赵振中借着粮食运输上产生的问题,提出了问题。

    “建码头,那是增加贸易,提高税收的好事,对天津这边的发展有利,我为什么不批准?”崔廷献笑道,“不过,你们只为了救灾运粮就想在天津这边修建码头,未免有些不值当吧?”

    “不瞒崔市长,四海实业和在美华人成立的华美公司都是企业,也是需要赢利才能维持下去的。我们想在天津这里建设一个码头,除了可以以工代赈,救助一些灾民外,也是为将来在天津、绥远、山西等地投资做准备。”赵振中说道,“灾民有口饭吃,确实可以活下去,但这种救济不过是授人以鱼。而救济粮食总会吃完的,天灾今后也依然会有,那何不在灾区开办一些产业,授人以渔,让灾民学习一些谋生的手段,活得更好一些呢?”

    崔廷献仔细打量了赵振中一会儿,笑道:“好你个赵振中!怪不得朱子桥称赞你创办的四海实业这些年来的做为,说是大有孟尝之风。今天一见,果然不假啊。”

    “这个,崔市长,您口中说的那位朱先生是什么人啊?我可当不得他这么称赞。”赵振中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咦?你竟然连朱庆澜朱子桥都没听说过?”崔廷献奇道,“他可是对你们称赞有加啊。”

    “朱庆谰先生我听说过,可不知道您说的朱子桥也是他。”赵振中有些尴尬。

    “子桥是他的字。”崔廷献说道,“要说我佩服的人中,他朱子桥算是一位。甘愿放弃高官厚禄,多年来为救助国内灾民而奔波忙碌,他算得上中国现在慈善第一人了。若是赵先生愿意,我倒可以为你们引荐一下,你这次去灾区救助灾民,要是能得到朱子桥帮助,那可是会顺利不小的。”

    赵振中笑道:“我对朱先生也是闻名已久,要是能得到朱先生的帮助那可是大好事啊。”

    “呵呵,既然你们都有志于救助灾民,那我就写封信给你引荐一下。我听说他这几天正在北平次宸那里盘桓,你们要是坐火车去绥远经过北平的话,正好可以见一下。”见赵振中不明白次宸是谁,崔廷献又说道:“次宸就是徐永昌,现在的河北省主席。你们要是能顺便拜会一下他的话,对你们的救灾活动也会有利的。”

    赵振中大喜,次宸他一时没想明白是谁,但徐永昌那可是在历史上代表中国政府于密苏里上接受日本投降的人物,而且与老蒋、老阎关系非浅,要是能与他结识的话,那对将来的一些活动肯定有利。

    “多谢崔市长费心了。”赵振中站起身来抱拳一礼。

    “莫要如此。我也是看你心系灾民,帮你一把。”崔廷献叹道,“这年月,达官贵人们不顾百姓死活,为了争权夺利打来打去,反而要让你们年轻人去救助灾民,惭愧啊。”

    “我虽然之前没到天津来过,不过在青岛那边也听一些往来经商的人说过,这两年崔市长在天津可是行了不少善政,做了许多对民众有益的事情。这可不是我们所能比的。”赵振中宽慰道。

    “你倒是会说话。”崔廷献笑了笑,又问道:“你前面说想在绥远、晋西北等地开办产业,能说说都准备开办哪些行当吗?”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绥远那边畜牧条件好,晋西北多山,而我们四海实业在青岛就是开办罐头、水泥等生产的,正好因地制宜,分别在两个地方发展相应的行业。另外,华美公司可能会在那里设立一个汽车配件加工及汽车组装公司。”

    “考虑的倒是不错。”崔廷献点头道,“绥远那边可通过铁路将产品外运,只是晋西北那边就差点啊,生产的东西外运可不容易。”

    “是有点麻烦。”赵振中点头说道,“其实,山西完全可以修条铁路嘛。我听说辛亥以前曾成立过同蒲铁路公司,还进行过测量,只是最后却不了了之。要是现在修一条铁路的话,那不但可以改变山西的经济状况,还能以工代赈,救助许多灾民呢。”

    “谈何容易?修铁路那是需要几千万资金的。清朝的事情就不说了,在两年多前,阎主席还专门聘请德国人完成了同蒲路沿线的测量工作。可是经过核算,发现竟需要9000多万资金,而且按照当时的货运量看,可能50多年都赚不回本来。同蒲铁路的修建计划只好再次被搁置起来。”崔廷献叹道,“我和阎主席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都想着山西能有自己建造的铁路,可是中央不投入,仅靠山西自己,是难以支撑那么大一笔开支的。”

    赵振中心中一动,说道:“要是有人愿意提供这笔资金的话,那山西省政府愿不愿意修这条铁路?”

    崔廷献一怔,说道:“四海实业恐怕没有这么多钱吧?”

    “四海实业自然没有那么多资金,不过华美公司可有。”赵振中说道。

    “依赵先生前面所说,华美公司虽然是在美华人成立的公司,可那也是外国公司。而外国人在中国修路都是要谋求铁路沿线两侧各种权利的,这可不是我们所能答应的。”崔廷献正色道。

    “崔市长过虑了。”赵振中笑道,“华美公司虽然是在美国成立的,不过公司却绝对属于华人自己的,提供资金修筑铁路也决不会提什么铁路沿线权利的事情。我想只要山西省政府能同意铁路建成后交由华美公司经营20年就足够了。”赵振中说道,“铁路运营收入是一部分,在当地开办产业收入又是一部分,只要整体上不亏本,那就可以。”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崔廷献沉吟道,“不过,山西方面的事情要阎主席决定,华美公司的事情恐怕赵先生也决定不了吧?”

    “华美公司近期会在国内开办一些分部,在我回国之前他们曾委托我代表他们处理一些商业事务。”赵振中说道,“要是崔市长信不过我的话,等华美公司的人来了再与他们洽商也是一样。”

    “这倒不是信不信得过的问题,而是我在铁路修建一事上做不了主。那需要阎主席决定。”崔廷献摆手说道,“这样吧,好人做到底,既然能将你引荐给朱子桥,那我就再写一封信,引荐你去见见阎主席。能不能达成协议,就看你们谈的怎样了。”

    赵振中没想到今天来拜会这位崔廷献市长,竟能遇上这样的好事,喜出望外地说道:“那可多谢崔市长了!”

    “用不着谢我。救灾是活人性命的大事,修铁路也是造福山西的大事,要是都能办成的话,我也算是行善积德了。”崔廷献笑道。

    ……

    有了崔廷献的支持,赵振中等人倒是很方便的把将近3000吨粮食以及30辆汽车用两列货车装载,在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派出的一个营兵力押运下,于正月十二下午启程通过京津铁路向西北行去。

………………………………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在去往北平的火车上,赵振中心中盘算着这次天津之行的收获:没想到自己一时起意去拜访崔廷献竟有了这样令人高兴的结果,不但与傅作义结识,还得到崔廷献的引荐信,有了与朱庆澜、阎锡山两位名人相识的机会,实在是个不错的开局。要是能得到朱庆澜的帮助,那这次的救灾活动肯定会容易许多;而要是能获得阎锡山的许可,那将来在晋西北建立桥头堡的事情也会顺利许多。

    阎锡山就不消说了,在辛亥之后曾主掌山西近40年,是有着乱世不倒翁之称的民国牛人。而朱庆澜也是一位非凡人物。

    朱庆澜,字子桥,祖籍绍兴,187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幼年丧父,少年时赴东北,加入行伍,成为当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后随赵尔巽入川,升任陆军第十七镇统制,与程潜一起编练新军。辛亥之时,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四川独立,被推为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其后,任黑龙江省将军、广东省长等职时,多有建树。

    民国14年时,朱庆澜当年的老部下郭松龄起兵反奉,另一位老部下姜登选路过时被郭扣留,其后,郭松龄为了泄私愤,竟将自己多年的同僚姜登选给杀了。而姜登选曾跟随朱庆澜从东北到四川,再到广东,两人相处极深,时人称朱姜二人形同父子。姜登选被杀,朱庆澜悲痛万分,于杀戮超度之际,置个人安危而不顾,同韩麟春一起为姜登选装尸成殓。而郭松龄杀害姜登选,也彻底激怒了张作霖、吴俊升等一干东北军元老,最终也落了个兵败被杀的结局。

    受姜登选被郭松龄杀害一事的刺激,朱庆澜深感世态炎凉,恩怨无常,心灰意冷之下,从此离开军政界,成为一介平民。以后无论张氏父子如何再三邀请,或北京政府的任命,朱庆澜均未答应,而是从此走上赈济救灾,济国扶贫的慈善路,矢志不移。

    在原来世界里,赵振中小时候随母亲在西安生活时,也曾听外祖父介绍过朱庆澜保护法门寺地宫及其民国年间在陕西救助灾民、活人无数的事迹。只是事隔多年,加上此前崔廷献说的又是他的字,赵振中一时没想起来罢了。

    赵振中心中为开局不错而暗自高兴,李云天却有些忧虑地问道:“师叔,我们既要运粮救灾,又要在灾区附近开办产业,还要修建码头,再修建铁路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