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生达现在已是骑虎难下。除了刚就任的那会儿,各路军头看在老蒋督令的份上还卖李生达点面子,依照命令在各处发起攻击外,到现在,李生达这个剿匪总指挥简直成了个牌位。
除了李生达兼任师长的72师外,李生达能指挥动的也就陕北地面上的井岳秀、高桂滋两部。而井、高两部能遵从命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生达掌管经保德运来的军需物资的发放。至于其他各路军队,现在对于李生达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
李生达曾命令宁夏北部马鸿逵、孙殿英、王靖国等部利用黄河冰封时机绕过石嘴子一线,以一部兵力牵制河东桌子山“民匪”,以主力沿冰封河道对宁夏腹地发动攻击,力求打破僵局。但这一命令很快就被马、孙、王等人联名抵制。马鸿逵等人声称,“民匪”炮火猛烈,若依李生达部署,只要“民匪”届时朝冰封河面上来一次炮火急袭就能把进攻部队送到河底
而赵承绶、傅作义则以大雪封路,且套内桌子山“民匪”袭扰后方为由,抵制了李生达所下的让两部步、骑配合攻击宁夏河东、陕北的命令。侧后有敌人袭扰,前面大雪封路,后边运输补给也存在困难,李生达面对赵承绶上报的理由同样无可奈何。
杨虎城所部在延河以南也作战不利,孙蔚如上报的理由是甘泉、宜川、洛川等县发现共匪活动,且西侧桥山、子午岭一线又有“民匪”,在不解决后顾之忧前,该部无法全力北进。
晋绥系不听指挥还可说是阎锡山暗中指使,可这各路军头都各有主张却不是阎老西背后指使所能解释的。对眼下的情况,李生达头疼万分,可一时间又束手无策。
对西北战局陷入僵持以及其中的弊病,老蒋也听各方面人员报告过。可此次西北作战打响时老蒋正督促各部于湘江一线对撤离江西的中共余部进行围攻。从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老蒋陷入了大功告成前的亢奋状态,根本就顾不得西北。
在老蒋心目中,只要晋绥系及西北各路军头能牵制、消磨“民匪”力量,交战双方彼此削弱,那就是大功一件。等把平定了中共,中央腾出手来完全可调集百万大军进剿西北“民匪”。届时,不但“民匪”可以平定,陕、甘、宁、青等西北各省也将落入中央掌握,而晋绥系削弱之后也将无力与中央抗衡。
就在这种情况下,时间进入了12月下旬。这期间,西北又迎来一场大雪,愈发寒冷的天气迫使各路进剿部队缩回驻地准备猫冬。
眼见双方对打了一个月,各路进剿部队已疲态尽显,赵振中知道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过,他更关心地是东进集团的准备情况。
“看来到了我们出击的时候了。”接到赵振中的询问电后,周明远笑道:“上报总部,我部整装待发,长城外到乌先府之间,我部通行绝无障碍。”
乌先府位于东胜、榆林之间,距离长城一线约有一百公里。从各路进剿大军向陕北发动攻势后,原本还在长城附近的牧民都向北迁移到乌先府、东胜一带。
这年月,躲过灾荒就够不容易的了,没人愿意再经历战火。牧民和依附于土地的农民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迁移习以为常,现在迁走,等明年开春环境安定了再回来就是。而赵承绶部原本游弋于套内到长城之间的骑兵部队也因大雪齐膝,窝在东胜过冬。这些情况也方便了东进集团其后的行动。
在收到周明远上报消息不久,现在保德一带华美公司中任职的王铁山也发来消息,说偏关一带黄河冰层厚度超过半尺,人员、马匹过河完全没问题。
“既然条件已经具备,命令各部于12月22日展开行动东进集团可由横山一带北出长城”赵振中决定道。
此前,为了避免无定河东岸敌军察觉到东进集团踪迹,赵振中曾拟定东进集团由靖边一带北出长城。但现在各路进剿敌军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对峙早已疲惫不堪,长城外又大雪遍地,杳无人迹,从横山出发可缩短60多公里的路程,且并不影响大局。
长城外的大雪能让赵承绶部畏缩不前,但却挡不住东进集团的步伐。由于保德一带有充足的粮食等补充物资,东进集团除了携带足够的弹药和一些作战装备外,只携带了7天口粮。轻装上阵,加上滑雪板、雪橇一齐发力,东进集团3天之内拿下府谷、控制黄河浮桥完全没问题。
周明远、杨天明等人接到命令后率部出发,而陕北这边的留守部队在邹德贵、庄毅、刘海东等人的指挥下开始向李生达、井岳秀、高桂滋三部发动猛烈攻击。其中,庄毅率领1万兵力趁夜越过无定河后,直扑吴堡;刘海东率部陈兵于米脂与吴堡之间,准备打援;邹德贵则指挥部队自横山出发,向榆林攻击前进。至于黄天成,则率领特纵两千骑兵自延川以北冰封河面上悄然过河,扑向石楼。
整个陕北东部战场,以及晋西部分地区,在人民军的反击下,很快打成一片。当然,在出击的同时,邹德贵等人也没忘记将经过一个月战火磨砺的两万新兵布置于延河一线,防备南面杨虎城部可能的攻击。
宁夏北部的马鸿逵、孙殿英等部,因天气寒冷,大雪铺地,已经后撤到河梁台一带。这倒使得他们免受一回打击。
而在陇南的胡宗南部,也迎来了二纵的反击。只不过,上次受到沉重打击后,胡宗南这次谨慎了许多。在兵力部署上不再是把主力全部前移,而是采取了前轻后重配置。这种做法固然不利于打开局面,但同样也可减少损失确保后路无忧。再说,陇南的地势也施展不开过多兵力,把第一师全部调上去纯属浪费。当然,胡宗南的这种布置也确实在减少损失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至少,二纵的炮击就没能取得上次那样的战果。。。。
更多到,地址
………………………………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见遭到己方炮火打击后,胡宗南部只留少量部队节节抵抗,大部兵力已经向回缩,柳继峰很是无奈:“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胡宗南这家伙上回吃了一次亏,这次还真滑溜了不少。”
“他要是没这两下,老蒋也不会把第一师交给他。”许明毅也心有不甘,“我们是继续追击下去还是就此止步?”
“冬季作战有不少困难,先生又让我们到明年年底前保持现有防线不动,我们还是见好就收吧,免得不必要的伤亡。”柳继峰盘算道,“再说,这次反击作战的目的是为了配合东进集团,明远、天明他们才是重头戏。”
参谋长江斌虽然也有些意犹未尽,但也知道继续追击下去也战果不大,便对柳、许二人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去安排部队撤回。”
胡宗南部有惊无险,宁夏北部的马鸿逵等部以及肤施以南的杨虎城部避过一劫,可陕北东部的李生达、井岳秀、高桂滋三部却是惊险不断,溃败不停。
陕北东部,井岳秀所部现在只有6千兵力,担负着鱼河堡沿无定河向西至长城间的防务,指挥部在榆林;李生达部两万左右兵力则担负着自鱼河堡沿无定河而下,经米脂至绥德以北四十里铺间的防务,指挥部在葭县;而高桂滋部则率所部1万左右兵力担负四十里铺至无定河入黄口之间的防务,指挥部就设在吴堡。
高桂滋的84师只有2旅4团编制,打了一个月,作战伤亡和冻伤一共给该师造成3千左右减员。剩余7千左右兵力担负着从四十里铺至无定河入黄口之间百余公里的防务,就难免漏洞多多。
绥德与吴堡之间只有60公里左右,若是人民军渡过无定河以骑兵奔袭,那不用两小时就能突击到吴堡城下。在无定河封冻后,高桂滋就调整了兵力部署,在绥德与吴堡之间的义合放上了3千多兵力,在吴堡西南不远的官菜园放上了1千兵力,在南面的白草寨一带放上两千兵力,剩余的近千兵力则放在吴堡县城以防不测。
尽管知道这样会造成吴堡以南至无定河入黄口间处处漏洞,可兵力不足之下,高桂滋也只能如此部署。他可是听说过上次作战时,人民军骑兵突袭陕北的战例,将重兵集结到吴堡一带,至少可保证根本不失。若真有个万一,背后就是冰封的黄河,84师随时可过河入晋。
只是,这一个月84师基本上都是在和人民军进行阵地战,高桂滋也就没有领略到人民军的攻击究竟是怎样一种作战方式。高桂滋的这种遗憾在22日凌晨面对攻击到吴堡城下的人民军时得到了弥补。
刘海东在率部穿插到义合与吴堡之间后,就以所部15000的绝对优势兵力横扫义合84师250旅3千守军。在上百迫击炮的集中轰击下,旅长刘杰三匆忙间穿好衣服就冲赶来的两名团长吼道:“赶快带领部队向北冲”
“旅座,那我们不管师座了?”499团团长任子勋疑惑道。
“你个傻蛋”刘杰三怒斥道,“这‘民匪’都从东面打过来了,我们再往东那不是找死吗?”
“先向北,突出去再和师座联系。”一边的500团团长李少棠附和道。
等3人带领残兵败将逃出刘海东部火力打击范围后,一清点,3千多人突出来的还不满1千
由于遍地大雪,交通条件极差,刘海东部在歼灭250旅大部后并未沿途追击,而是横在了米脂与吴堡之间,以阻击敌人可能的增援部队。
在刘海东部发起攻击的同时,庄毅也指挥部队分别攻击官菜园、吴堡。高桂滋在这两处一共有两千左右兵力,面对刘海东部1万大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高桂滋一边向李生达部求援,一边组织部队准备撤离。兵力不占优势,火力也不占优势,要是再困守城内,那高桂滋这个师长非被俘虏不可。
接到高桂滋部的告急电报后,李生达刚命令其固守待援,这边井岳秀的求援电报也到了。好象是商量好的,李生达部署在镇川堡的72师霍原璧旅的求援电报也到了
李生达意识到事情大条了,“民匪”此番行动绝非小可,一个不好72、84、86三个师可能都要交代在这陕北犄角地带仿佛印证李生达的猜想一样,天蒙蒙亮的时候,部署在米脂一带的72师段树华旅也报告说发现无定河对岸“民匪”异动,而在绥德北面四十里铺的陈长捷旅则上报说有84师250旅残部来投。
从各部上报的情况看,人民军此次出动的兵力绝对超过3万而李生达、井岳秀、高桂滋等部经过一个月的作战后兵力已不足3万,还分散在各处,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都他娘的消极怠战等‘民匪’打到那些狗东西的头上,有他们后悔的时候”李生达恨恨地骂道。在李生达看来,自己等部眼下遭遇的情况绝对和周遭各路进剿部队作战不力有莫大关系。要是各路大军都尽力攻击,“民匪”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动3万多大军攻击无定河以东?
压下心中的怒气,盘算一番后,李生达满心苦涩地下达命令:“命令86师向葭县撤退;命84师与我部陈旅会合后一起向米脂撤退;命我部段旅固守米脂。电告南京,向委座求援。”
尽管阎锡山的晋绥军与陕北只有一河之隔,同蒲路支线又直通保德,保德与府谷之间又有浮桥,往来便利,可李生达清楚,自己这段时间的举动已招阎锡山忌恨,向太原求援自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