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赵振中知道那几条国防线是豆腐渣工程,可哪怕临时挖掘战壕也比在上海被日军大口径舰炮轰击要强得多!舰炮那玩意,动辄就是二、三百,乃至四百多毫米以上口径,威力远超陆军火炮。除了破片杀伤外,其冲击波能将炮弹落点周围数十米的人活活震死!
“怪不得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原来却是这般!”阎锡山恍然叹道,“我们想和小日本兑子拼兵力消耗,日本人却用火力来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这打到最后还是自家吃亏!”
对凇沪战场上的惨烈战况,阎锡山等人也有所了解。
上海是十里洋场,四面平旷,无险可守,日军陆、海、空三军的火力可尽量发挥,中国军队等于陷入一座大熔铁炉,任其焦炼。日军炮火猛烈到中国军队白天无法开炮的地步。而夜间又无法寻找目标,只能盲目轰击。
整个淞沪之战,简直是以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整个战场就像大熔炉,填进去的部队很快就被熔化了!
“长官,我们是否提醒一下南京方面?”楚溪春向阎锡山问道。
“凇沪战场打成这个样子,是蒋某人孤注一掷、想速胜或至少想以此战逼迫日军让步的结果。恐怕不是你们去封电报就能劝动的。”赵振中分析道,“凇沪会战打到现在,为何不将日军引诱到国防线一带再接着打?非要在上海?我看完全是蒋某人执念作祟,想以此换得其他列强的干涉!等他把自己的精锐力量消耗殆尽,被日军轻易夺取南京,而列强依旧无动于衷的时候,恐怕蒋某人想哭都找不着地方!”
“南京得失,关系甚大。不管怎样,还是要提醒一下的。”阎锡山下了决定。随即,他又心神不定地问道:“若南京真个失守,那我们岂非就亡国了?”
“一座城市的得失而已,与亡国无关!”周明远撇了撇嘴,“只要我们西北在,就是老蒋带领手下人马全都投降了,我们也一定能消灭小鬼子和汉奸!重建新中国!”
“小兄弟真个豪气!”阎锡山心绪复杂的赞了一句,便又肃然说道,“不管别个怎样,我阎锡山今儿个把话放在这:我阎某人决不做汉奸!决不做让祖宗蒙羞的事!不过,晋省战事还望贵军莫要坐视得好。”
在原本历史上,阎锡山被老蒋和中共挤兑,又被日军追着打,穷极之下,甚至曾想与日军媾和。而现在,不管他是真心话,还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西北之间的关系,至少他算是表态了。
“好!阎公有如此态度,我们双方的合作便有了基础。山西战事我们肯定不会坐视,但山西同样面临‘纵横’的问题。只希望阎公不要和蒋某人一样厚此薄彼得好。”赵振中也表达了西北的意向。
中国抗战面临华北和凇沪间的“纵横”问题,而山西也面临着“纵横”问题。
贯穿山西南北并与平绥线在大同交汇的同蒲路,是纵的方面;而经娘子关连接同蒲路和平汉线的正太路则是横的方面。另外,还有自察哈尔蔚县,经山西广灵、灵丘、平型关、繁峙、代县等地与同蒲路相交的先纵后横的一条路。但这条道路仅能勉强通行汽车,远不能与同蒲路、正太路相比。
至于赫赫有名的太行八陉,虽然也需要提防,但山路难行,是比不过前述三条道路的。也就是说,太行八陉可用于小股兵力进军,而配属大量重武器的日军是绝不可能通过八陉向山西大举进军的。
阎锡山仔细想想赵振中眼下所说的“纵横”问题,再和他以前曾着重提醒过的几处相对照,发现完全符合。再想到晋西南建设的抗战基地,阎锡山也便明白过来:“可是前期纵、横皆重,退而以横为保,最终以横图纵?”
赵振中抚掌笑道:“不错!正是如此!”一老、一少相视而笑,看上去竟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人民军这边的周明远等人此前已经听赵振中分析过有关山西抗战中的形势,此时自然明白阎、赵两人所说为何。而杨爱源、楚溪春几人可就被两人访私绕口令般的“纵”、“横”给弄得迷糊了。
不过,贾景德此前负责与西北沟通,而杨爱源一直督促有关防御工事建设,朱绶光则身为赞画全局的参谋长,三人皱眉思索一阵后也各有所得,一副恍然的模样。
至于刚自陆大毕业并出任二战区长官部参谋处长的楚溪春,就完全是一头雾水了。可见阎、赵两人并无解释的意思,猜到事涉机密,楚溪春也没有多问。
“可这不管是前期,还是中期,甚至是后期,实行起来可都有大为难之处。贵方既立足山西,还望多为三晋民众多出些力。”此番会谈出席人员不少,阎锡山也不便提具体要求。
“只要阎公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念,西北决无坐视晋省战事之理!况且,我部位于内长城以南、同蒲路西侧,日军若真个南下,必然不会无视我方这一侧翼威胁。我军不战也得战!”
从过了内长城阳方口,向南直到太原与忻州交界处,其西侧的管涔山、云中山一线都在人民军掌握之中。即便人民军固守工事不动,日军也决不会对自己侧翼威胁放任不理,必然会出动兵力攻击人民军防守阵地。届时,人民军晋西北部队确实是不战也得战。
想明白此中关节后,阎锡山心中登时一松,暗自得意道:“总算又拉来一强援!还是不付工钱,又能获得额外助益的那种!”
投桃报李,既然西北急需人力,山西也能甩下一个包袱,阎锡山便向赵振中提出了晋绥两省约140多万的灾民救助问题。
赵振中转头低声问了邹德贵几句后,便当即说道:“若阎公同意,我方希望尽快将有关灾民转移到晋西北或宁夏北部我军控制区域,由西北政府统一救助、安置。另外,大战将至,阎公最好能通过晋、绥两省各级政府,动员主要交通线两侧30公里范围内的民众做好向山区转移的准备。或者进入吕梁山以西,或者进入晋西南、晋东南。当然,晋北民众若愿意进入我方控制9县,我们也欢迎。”
“这察省战事尚未结束,就忙着迁移晋生百姓,太早了吧?这要闹不好可是会出大乱子的。”二战区参谋长朱绶光皱眉说道。
作为参谋长,朱绶光首先考虑的是此举若被有心人利用,造谣惑众后,会闹出难以收拾的乱子,并未考虑到其他。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不妨以演习的名义把有关命令下达到各基层负责人员。阎公设立的村公所做这点事情应当不难。”赵振中郑重说道,“哪怕只是虚惊一场,只要解释清楚,民众只会感念阎公关切百姓,而不会有多少怨言。值得的!”
这个时代中国的基层民众,实在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民众。只要衣能蔽体,食能裹腹,对最广大的基层民众来说就是莫大的福气。若统治者还能对其稍微眷顾一二,那便能获得他们感激涕零的拥护。而民众党也正是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获得了来自各地灾民广泛而真诚的拥护。
“这件事是对晋省政府无损,又是有益民生的事情。我看可以。”稍一思索,阎锡山便点头同意道,“这件事情就由煜如负责落实吧。”
当天的会晤算是圆满。不过,这些都是能拿到明面上,应付南京老蒋的。阎锡山对后面从西北获得实质性帮助,特别是那3万新军究竟会是何等模样更为期待。另外,还有如何对待中共的问题上,阎锡山也同样想听听西北的看法。
………………………………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阎锡山等人是上午9点多赶到神池与赵振中等人会面的。按照原定计划,会谈完后阎锡山等人要去内长城一线建立二战区前线司令部的。但中午在神池接受完赵振中等人的款待后,阎锡山却打发朱绶光、杨爱源、楚溪春三人先行一步,他自己却和贾景德以商讨灾民安置和战时后方医院等问题为借口留了下来。
阎锡山选定的前线司令部并非原本历史上的太和岭口,而是位于朔州与宁武、神池交界的内长城阳方口。该处距离神池仅13公里左右,通过华美公司修建的保朔公路往来神池、阳方口两地,很是便利。
在原本历史上,日军打到山西的时候不仅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没有修通,更没有保朔公路。当时由大同到太原的主要交通线是经雁门关一带南下的公路。为了防止日军沿公路经雁门关向太原攻击,阎锡山当时将前线司令部设立在太和岭口就近指挥也确属必要。
但在同蒲铁路和保朔公路都已经畅通4、5年的情况下,日军此番由北向南的主要攻击路线必然会选择经朔州、阳方口南下。阎锡山将指挥部设在那里不但可方便指挥晋北战事,也可及时获得来自晋西北的援助。
关于战时后方医院问题,阎锡山和赵振中商定:晋北战场上,凡是能及时运送到后方的重伤员,都可转运到神池,交由人民军晋陕特别区派驻晋西北的医院进行救护;西北卫生部也将增派医护人员到神池,以加强该派驻医院的救护力量。
不过,赵振中也明确要求:凡二战区转移过来的伤员都必须在双方交界处交接,无伤或轻伤人员不得进入人民军防区,以免被敌人钻了空子;二战区应有专门负责人员在神池协助处理重伤员施救前后的交接工作;对于救治期间在人民军防区内作奸犯科的人员,人民军将会同二战区派驻负责人员,按照西北的规定对其惩处。
人民军能冒着山南特大疫情从英国人手中抢下大片领地,此前暗中送了大量医药给晋绥军和前线,阎锡山由此对西北的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足够的认识。而西北愿意无偿救治二战区伤员,赵振中所提的要求又完全合理,阎锡山稍一思量也就完全同意下来。
战时后方医院上的合作虽然也重要,但与其他事项相比,就只能充当阎锡山留下的借口了。阎锡山在晋西北多留半天,其主要目的是到保德检阅一下已完成训练完的3万新锐,并就一些无法对外公开的事项与赵振中交换意见。
保德到神池也就130公里左右,赵振中和阎锡山等人驱车沿保朔公路只一个半小时就赶到了那里。在路上,阎锡山看着沿途风光很是感慨:曾几何时,晋西北还是一片穷山恶水,可现在却不但道路整齐,更有了不错的工业基础。可惜,这么一块地方却被人民军给占据了……
“赵先生,我记得以前这一带都是往来于各个工厂的人员,工厂里的机器声也不断,怎么现在路上没遇到多少人,也没多少机器声?”路过保德工业区时,贾景德心生疑惑,开口问道。
“大战将至,工业区里除了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有限几个还在生产外,其他的都已拆迁到西北内地了。”赵振中解释道,“不光工厂,除了青壮和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外,晋西北9县的绝大多数居民也都转移到陕北或宁夏河东安置,以免在大战中遭受不必要的伤亡。”
晋西北9县原来有71万多人口,但现在老弱妇孺已大都转移,剩下的30多万都是各村的青壮男子和健妇,其中还有不少接受过民兵预备役训练。可以说,晋西北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