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防线的又是刚经历过近月苦战、遭受重创的高桂滋、刘汝明部,指望这两部坚守多久是不现实的。

    此外,虽然抗战已成为各方势力所认同,有关部队也确实在抗日战场上奋力拼杀,但对性好算计的阎锡山来说,在中央军、晋绥军、川军、**等部队之间一碗水端平可并不容易,想在短期内就对不同势力的部队如臂使指,更非易事。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阎锡山想与日军会战晋北,无疑是困难重重。

    “我赞同周的意见。”朱德也补充道,“中、日双方国力上的差距,以及敌强我弱的现实,决定了中、日间战争的长期性。在目前战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保存国防中坚力量与日军周旋,避免过早与日军重兵集团对决。同时,要动员群众,加紧建设后备武装力量,为将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此前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已经有了持久作战的说法。可不管是老蒋力主开辟的凇沪战场,还是阎锡山眼下所准备的晋北会战,都或多或少有毕其功于一役的速胜念头在内。完全忽略了中、日两国动员体制和预备役建设上的差异。

    日本人口确实远不如中国多,可日本自从甲午战争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军事体制。除了眼下这几十万日军之外,在战争前期,日本每年动员上一百多万高素质兵员并非难事。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也经过连年内战,可在后备役建设上却远不如日本。除了西北和沂蒙之外,老蒋和国内其他地方虽然也能几十万、上百万的以青壮补充部队,可这些补充进来的却大多是没受过军事训练的文盲。要想让换上一身军服就是“新兵”的青壮文盲们形成战斗力,那费的可少不了。

    虽然因赵振中等人的出现,抗战的历程和结局会与原本历史上有很大不同,战果也会更大,但民众党控制下的西北和沂蒙,其人口数量还是明显不足,各方面的发展也需要,现在仍无法动摇持久抗战这个大势。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势可改,大势难逆

    阎锡山是对晋北会战抱有期望,但他也清楚眼下二战区兵力的实际情况,明白周明远、朱德两人所说很有道理。长长的叹了口气,阎锡山苦笑道不怕各位见笑,我也明白保存实力。可日军都打到家门口,眼看就要破门而入了,我若避而不战,那不光对不起的良心,更无法向三晋父老和全国民众交代现在各位说的都有道理,那这仗究竟打才好?”

    “若是阎和各位有兴趣,我这里倒有些想法可以和大家交流下。”赵振中盯着沙盘看了一会儿后,抬眼看看众人,将目光落在阎锡山身上,“只是阎到时莫要舍不得坛坛罐罐才好。”

    听赵振中如此说法,阎锡山心中就是一跳。虽然此前已经从西北获得了不少物资装备,今后也还有好处可拿,但赵振中以前出的那些个作战布置,或多或少都是让阎锡山肉疼的。只不过,在难以和日军重兵集团抗衡的情况下,加上西北又承诺战后帮助重建,阎锡山也就咬牙应承下来。现在赵振中如此说法,可莫要再搞妖蛾子才好。

    “为了抗战,阎某没舍不得的”阎锡山心悬半空,面上却大义凛然,“赵请讲。”

    “天镇到大同之间,用61军依托国防工事逐次抗击是可行的。但要加强该部的火力,并在部署上做到火力前重后轻,兵力前轻后重,尽可能多的杀伤日军有生力量,降低己方损失。”赵振中指点着沙盘继续说道,“在61军撤退时,务必要将沿途铁路全部炸毁,并破坏公路交通,迟滞日军前进速度。阳方口一线的19军前出至大同和阴山之间布防,负责接应后撤的61军并利用工事阻击日军。特别是在阴山这里,一定要部署有力部队。”

    19军前出后,虽然阳方口一线看上去显得空虚,可只要19军能在前面顶住,那阳方口一线也并无危险。而自阴山向南,可沿公路攻击雁门关一线;向西南,则可沿铁路、公路奔袭朔县及阳方口。在这样一个关键位置部署重兵确属得宜。

    “对于晋东北各部,不但要加强火力,兵力也要加强。刘汝明、高桂滋两部,都在此前的作战中遭受重大损失,靠他们是难以坚持多久的。而一旦晋东北被日军轻易突破,那势必威胁到内长城一线各军侧翼。晋北会战也将难以为继。还有,不管是晋北作战,还是绥东作战,各部后撤时,一定要动员民众向后方转移,并破坏沿途铁路、公路交通。最好是钢轨都拆走,公路全挖坑埋地雷,以迟滞日军的进击速度。”

    尚不知将来战果怎样,在赵振中的建议中,被毁掉的平绥线、同蒲路就超过了6百公里阎锡山虽然暗自咋舌,却也明白破坏交通是为了迟滞日军的攻击,肉疼之余也只好点头同意。只不过,阎老财已打定主意,这些被损坏的,将来重建时,就是赖也要想法赖在西北头上

    就在众人思量赵振中所说方案的时候,赵振中却又抛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为了抗击日军,人民军空军届时将对大同以南的同蒲线作战区域提供空中防护。另外,必要时,人民军地面部队也将参与到阳方口一线作战”

    人民军空军在山南发威,打得英国人都彻底没了脾气,其先进战机也因此成了列强觊觎的目标。至于西北陆军,则有击败苏军精锐、英印陆军的战绩,更令人无法小瞧。眼下赵振中不但宣布将派人民军空军参战,还对西北陆军参战松口,这可着实是个大好消息

    “若是赵愿意,我可以把整个晋北作战交给贵部负责”阎锡山大喜过望,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说道。虽然没见过人民军空军究竟如何,但既然能打败英国人,想来对付日本空军也应该不差。况且,阎锡山可是见识过人民军晋西北部队那威风、杀气的。有这样的部队顶到晋北,阎锡山睡觉也会安稳得多

    “阎心切了”赵振中有些好笑地打量了一番阎锡山,接着说道,“阎可是山西的主人,若是强盗来了,主人不出面却让客人包打,那晋省父老可是会有微词的。我们人民军可无意破坏阎在山西父老心目中的地位。再说,西北眼下确实承担着不少压力,未来半年多内还无法对抗日战场投入太多兵力。另外,不管投入多少兵力,我们都是要独立作战的。当然,有关战况是可以通报阎的。”

    “只要贵部愿意为晋省、为国内抗战出力,这就是一件大好事”阎锡山虽然心有遗憾,可面上仍是一片笑容。他很清楚,既然人民军已准备介入山西战事,直面日军兵锋,那今后晋绥军乃至整个二战区的压力可就要少得多。哪怕将来真个要撤到晋西南,阎锡山也用不着担心天会塌下来。再说,有西北这棵大树、这个豪强在,就是天真塌下来了,也有民众党和人民军顶着

    稍一沉吟,阎锡山又决定道既然如此,那晋北作战,我就按赵建议进行布置。会有个好战果”

    “既然贵方空军准备参战,那赵能否为晋北抗战的其他部队也提供空中防护?同为抗战部队,总不好太过厚此薄彼嘛。”周恩来趁机建议道。

    “我部空军为大同至阳方口一线的部队提供空中防护,是因为这一带距离我部防区近,万一有飞机被击落,只要不是彻底被毁,我们就能想法抢。而其他地方就办不到了。我们可不愿的先进装备被敌人大量复制,然后用来打击西北”赵振中回绝道,“西北空军是要参加抗战,但在未来几年内,只能对在我部防区附近与日军集中作战的部队提供空中防护。”

    “阎,虽然我军将要参战,但想凭此一战就将日军阻挡住是不现实的。毕竟,日军目前在华北的总兵力已有40万左右。”周明远提醒道,“晋北作战的目标应着眼于为将来的战备赢得、迟滞日军行动,以及杀伤其有生力量上。”

    “周说的是。”阎锡山点头同意,叹息着憧憬道,“要是能将日军的行动迟滞到冬季,那就好了。”

    眼下华北日军兵力众多,又有火力和空军数量上的优势,靠二战区这点兵力想把日军拖上3个多月,实在太难了。

    ……

    会谈结束后,阎锡山难掩心中的喜悦,兴冲冲地返回阳方口调整有关作战部署。此番会谈,收获最大的就是阎锡山,他当然有理由高兴。

    “百川兄,有了西北仗义相助,你这二战区今后恐怕要令人刮目相看了”黄绍竑恭喜道。

    “季宽,这可都是为了抗战西北愿意提供帮助,我总不能拒之门外吧?”阎锡山虽故作姿态,可嘴角上的笑意却还是透露出他心中的得意。

    “再说,赵振中不是也给季宽指点了条明路吗?和陈竞存他们合作,总比苏联人牢靠些吧?”

    “兰芳那帮人是想和我国建交,可南京那帮人却为了所谓先总理的颜面而心存成见,要想开辟经由兰芳中转的通道可不容易啊”黄绍竑苦笑道,“别忘了,这里面还涉及到滇越铁路的使用,以及滇缅公路的开通问题。和英、法两国打交道也不是易事”

    虽说不是易事,可若这条通道能开辟的话,确实足以替代对苏贸易。至少,黄绍竑回南京复命是不成问题了。在和阎锡山畅谈一番后,他也便告辞离去。

    至于周恩来、朱德两人,则是满腹心事地赶回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虽然此番未能获得西北支持,可摸清了西北的态度,多少也算一个收获。

    “西北以民族主义和收复失地做号召,未来必然会和苏联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眼下他们又和阎锡山的二战区搭上了线,若我党不及早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恐怕将来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朱德充满忧虑地说道。

    “狭隘的民族主义但也是能鼓动人心的民族主义”周恩来无奈地说道,“西北应是和阎锡山达成了某种协定。昨天太原办事处的同志报告说,山西当局正以‘躲避战火、坚壁清野’等说辞动员晋北等地的群众向晋西一带转移。其中有很多人留在了晋西北。彭德怀同志也通报说,晋东北一带现在人口极为稀少。阎锡山这是在釜底抽薪,而西北则是坐享其利”

    “这个情况和我们今天会谈的内容要赶紧上报中央”朱德神情严肃,略一迟疑,又道,“是否可以发个声明,对阎锡山和西北的行动予以谴责?”

    “昨天的情况已经上报了,今天会谈内容整理出来后就上报。”周恩来叹息道,“阎锡山迁移人口是为了躲避战火,西北接受安置民众又是救助民众的善举,我们是无法谴责的。”

    朱德稍一琢磨便明白还真不能谴责他们”

    阎锡山和赵振中联手做下的这桩交易,哪怕真个被暴光,也只能赢得一片“以民为重,大义所在”的叫好声。**若对此谴责,那等于将放在了公众舆论的对立面上,也相当于是在为阎锡山和西北变相造势。这样损己利人的事情,只要不是傻子,没人愿意干

    而赵振中和周明远两人则在保德谈论今天的会谈,并为人民军即将对日作战进行准备。

    “老赵,你今天等于是在公然打人脸啊。你就不怕他们将情况反馈到苏联,提前引发苏联攻击西北?”周明远笑道,“不过,最高兴的恐怕就是阎锡山了。有了我们或明或暗的帮助,这土老财恐怕做梦都能笑醒的。”

    “苏联方面用不着太过担心,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